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的神秘之处是药材吗?药材的用量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userphoto

2023.05.21 黑龙江

关注

接下来我就给你们讲讲我的理由。

很多人都说,中医不传之秘是药材,而在中医中有一句话叫:“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

现如今,网络如此发达,想学习,想看古籍也就是动动手指头的事儿。

而在中医经典古籍中,大家看到的剂量基本都是固定的实际在应用中,剂量可谓千变万化,错综复杂。

同一种药物,用量不同,主治的功能就不一样,临床效果也会很大,稍有不慎还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所以药物的剂量和效用之间的关系,是发挥中药功效,提高临床疗效最关键的步骤了。

我举几个例子,你们就知道了

黄芪

若拿黄芪补虚益损,用量一般10-20g;

若治疗汗证,用量为30g;

若利水消肿,治疗腹水、下肢水肿,用量为40~60g。

若治疗中风,手足不遂,黄芪用量一般从30~60g开始,逐渐加大。

同时黄芪还有对血压双重调节作用,若用于低血压,黄芪用量不超过15g,若用于高血压,黄芪用量在15g以上。

再说一个柴胡

柴胡用量不同,临床功效差别很大。若用于解表退热,用量宜大,15~30g,用量过轻达不到退热效果;

若用于疏肝解郁,10~15g,若用量过大,则使肝气疏泄太过,作用会适得其反,还会损伤阳气和肝阴;

用于升举阳气,少量即可,一般不超过6g,若用量过大,会减弱人参、黄芪等的益气功能,直接影响益气升阳之效果。

如果出现需要用超大剂量时,更要慎重

超大剂量用药,适应症一定要准确,否则,会出现两种结局:1是药重病轻,2是药轻病重。

例如,细辛治疗风寒的剂量一般用3g,最多不超过9g。而当用细辛治疗各类痛症时,用量有时候会至30g,甚至更大。

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超大剂量用中药必须做到剂量递增,切忌生搬硬套。

现在,你知道我为什么说“一人一方,辨证治疗”了吗?

我是中医白主任,如果你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欢迎留言,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同剂量单味中药的奇特功效
不传之秘在于剂量,提高中医疗效的关键
大剂量单味中药的奇特功效
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
中医组方不传之秘密
医不传的秘密也藏在剂量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