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微塾】律诗变格之折腰体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诗摘词选投稿邮箱
mm0127m@163.com




诗词微塾

律诗变格之折腰体

格律诗在平仄上的一种变格。最早出现于唐代高仲武编选的《中兴间气集》。该书选录了大历十才子之一崔峒的《清江曲内一绝》:“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

关于折腰体,唐代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宋人的多种诗话中,亦提及过一说,大致定义为“中失粘而意不断”。也就是说,所谓,第一,要“从中”失粘;第二,虽格律上“从中”失粘,但在诗意上并不截断。简而言之,折腰体只是平仄格律上的一种变化,与整首诗的诗义无关。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云:“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这里的“八句”,即是指律诗(包括七律、五律,不包括长律)。绝句只有四句,所谓“中失粘”,即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平仄原本是要相粘的,而故意作失粘处理。同理,八句的律诗,第四句和第五句的平仄原本也是要相粘的,而故意作失粘处理。要强调的是,折腰后的平仄,须继续按粘对的规律顺承下去,该对的仍需对,该粘的仍需粘。

古人在创作格律诗时,极大部分是严格按照平仄格律的正格进行创作的。但为了防止千篇一律,也进行了一些平仄变化的尝试,就是其中之一,这可以说是一种对审美更高意义上的追求。这种少量存在的不和谐,由于不对正格构成威胁,故反而形成了一种辩证意义上的缺陷美。

举例:如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杨柳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又如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前者是仄起式,后者是平起式;其共同特点除二、三句失粘外,还有几点须注意:

1、第三句第五字均用仄声;

2、凡遇“仄仄平平仄仄平”句时,第五字均改用平声(“杨柳渡头杨柳稀”是孤平拗救,“上有黄鹂深树鸣”与“野渡无人舟自横”则三平连用)。

此为最典型之折腰体,唐人颇爱用之。如白居易《游仙游山》:

暗将心地出人间,五六年来人怪闲。

自嫌恋着未全尽,犹爱云泉多在山。

此为平起式,第二句“人”字平声;第三句第五字“未”用仄声,下句第五字以平声“多”拗救;格式同与韦应物《滁州西涧》相同。

又如赵彦昭《奉和圣制人日玩雪应制》:

始见青云干律吕,俄逢瑞雪兆阳春。

今日回看上林树,梅花柳絮一时新。

应制竟用折腰体,可知已成一时之风气矣!此诗格式略同于王维的《送沈子福归江东》,第三句第五字亦用仄声,只首句不押韵耳。崔峒《清江曲内一绝》实亦此格,唯第三句不用拗体,首句则遵王维体用韵而已。

亦有只折腰而不用拗句者,如上官仪《春日》:

花轻蝶乱仙人杳,叶密莺啼帝女桑。

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此诗乃平起式,除首句不入韵外,三四句亦不用拗体(可见第三句第五字均用仄声的要求不是必须的),盖初唐格律初定,诗人往往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也。

“折腰体”并非仅限于七绝,近体诗中五绝、五律、七律均可用之。兹各举例,略作说明。五绝之折腰者,如: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自君之出矣》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李白《自遣》

前者为平起式,二三句之间折腰,但每句均合律;后者为仄起式,除二三句失粘外,每句均拗,首句连用五仄,次句“盈”字,既救上句“不觉”,又救本句之“落”,句法苍坚高古。三四句“步”、“人”平仄声互换,与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声律相同,盖将七言前二字截去,即是“带雨晚来急,无人舟自横”也。

五律之折腰者,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陈子昂《晚次乐乡县》

不信最清旷,及来秋已空。

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业在有山处,道归无事中。

酌尽一杯酒,老夫颜亦红。

——唐求《题郑家隐居》

前者平起,只是首联与颔联间失粘,其余各句都合乎律诗要求;后者仄起,每联之间均失粘,且每联都用与李白“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同类的拗句,格调极为高古。

七律之折腰者,如: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至今疑

——杜甫《咏怀古迹》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尊酒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杜甫《所思》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三首均仄起,但第一例是首联与颔联失粘;第三首失粘处在颈联与尾联之间,“怅望千秋一洒泪”与“朝罢须裁五色诏”,均在第五字用仄声,而第六字未以平声相救,与“惟有相思似春色”小有不同,第二例则在四五句与六七句间两次折腰,中间四句声律都略同于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其中“一柱观头眠几回”用孤平拗救,读来音调更为宕折激楚。

另有所谓“折腰句”,语出元人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七言律诗有上三下四者,谓之折腰句。”并引白居易“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话龙头”、欧阳修“静爱竹时来野寺,独寻春偶到溪头”等句为例。然此皆从句法著眼,与诗体无关,且并不只限于七言律诗。

 唯古人常将“折腰体”与“折腰句”相混,故特为拈出。


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诗词微塾】对仗十七法
【诗词微塾】格律诗用韵十忌
【诗词微塾】诗词的格律细则
【诗词微塾】“诗中三昧”之对仗
【诗词微塾】“诗中三昧”之平仄
【诗词微塾】“诗中三昧”之押韵

【诗词微塾】传统词曲中的格律

【诗词微塾】平仄、用韵及对仗

【诗词微塾】律诗对仗技巧的变化

【诗词微塾】格律诗写作章法(上)

【诗词微塾】格律诗写作章法(中)

【诗词微塾】格律诗写作章法(下)

【诗词微塾】诗词创作三十六技法

【诗词微塾】格律诗中的对仗通病

【诗词微塾】绝句的初学要旨及章法

【诗词微塾】格律诗节奏的基本规则

【诗词微塾】浅谈格律诗的“六要六戒”

【诗词微塾】格律诗词写作十大基本技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风式律诗与三仄尾
诗词知识大全
格律诗平仄
增点文学素养吧-诗词入门
学诗的诗 律 口 诀(实用)
诗词曲赋联简易教程——入门篇(第一次修订,拟國學堂内部参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