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辉县百泉与大文豪苏轼之缘

       在辉县百泉景区有一个亭子叫涌金亭,它创建于北宋。之所以叫涌金亭,是因为亭子的前面是泉水最大的地方,泉水从湖底的石隙中喷涌而出,形成串串水珠,一经阳光照射,颗颗金光闪耀。取这种“日映如金”之意,亭子被命名为“涌金亭”。 涌金亭式样别致,其四面开门的形式不仅为秀丽的百泉风光增添了一景,而且,在其创建的过程中,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查考这座亭子的来历,竟然与我国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轼有着直接缘起。什么缘起呢?原来亭子的修建与亭子的命名,竟是出自苏轼之手。凭什么这样说呢?有亭内的苏轼题字碑为证。

△涌金亭

  亭内东北角墙壁上,嵌有一块60厘米见方的碑刻,碑上有楷书“苏门山涌金亭”六个大字,字大七八寸,端楷有法碑的左下角落款为“眉山苏轼”。

左下角落款为“眉山苏轼”

  至于这块题字碑石为什么当时没有直接被安置在亭子上,而流传了四五十年,据胡戢题记推测,当时苏轼题字时亭子还未建好,胡氏即把题字收藏,想据为己有。直到他死后,这块碑才得以辗转复出。

  苏轼为涌金亭题字,是历史事实。除此之外,还流传有苏轼游百泉题字吟诗之佳话,直到现在,人们还津津有味地传说着这段故事。

  事情的起因是从林舍身上引起的。林舍,字虚白,北宋时期共城人,共城就是今天的辉县。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林舍与苏轼同傍举为进士,后来又一同做了大理评事,大理评事是分掌断狱之事的官。在做官期间,林舍对当时的朝政渐生不满,看不惯那种黑暗状况,无意从政,于是“年三十桂冠(见清道光《辉县志·乡贤》),就是说30岁的时候就辞官了。辞官后,林舍返回家乡兴办教育,讲学于百泉太极书院。苏轼和他同年考中进士,又都在朝中做官,二人脾气相投,结下了深厚友谊。林舍辞官归去,苏轼自然是依依不舍,相别之后,两地思念,断不了书信来往,互诉友情。一次苏轼在给林舍的信中说:“先生熙朝及第,壮岁休官,以志节推之,可以追步渊明矣。”(见清道光《辉县志·乡贤》)林舍接到苏轼的来信,深为所动,当即回信一封表示感谢,并邀请苏轼前来百泉一游。苏轼来到共城后的一天,与林舍一起来到了百泉湖北岸。当时涌金亭还未修建,但因此处泉涌之状观之最佳。有一位秀才模样的老者,眼看着碧波如镜的湖面,跳跃不停的水珠,触景生情,诗兴大发,便摇头晃脑,吟诵起来:

  “泉泉泉泉泉泉泉,”

  吟过一句出句,对句却怎么也想不出合适的词语来。而人们见他吟诗,便都凝神静听。人群越静,老者越急,越急越想不出下句,嘴里只是一个劲儿念叨:“泉泉泉泉泉泉泉”。此时苏轼恰巧听得他的上句,见他吟不出下句,便笑着替他解围:

  “粒粒珍珠颗颗圆。”

  老者闻听,从苦思中惊醒过来。见眼前这位人物气宇不凡,又是外地口音,苏轼来到百泉,他也早有耳闻,便试探性地问道:“莫非你是苏学士?”

  林舍目睹了这一切,见老者发问,便抢先一步,点头回答:

  “然然然然然然然。”

  一首诙谐幽默的七言诗浑然而成,人群中爆发出一片叫好之声。此时的苏轼,面对苏门山,眼观百泉水,山光水色,旖旎(读:yí nǐ)动人,禁不住嘴里念念有声:“苏门山下涌泉似金,如此景色实为美矣。”众游人见是苏轼来到,皆由观水变成了赏人。当时此处正筹划动工修建一座亭子,听到苏轼就在眼前,早有聪慧之人飞速取来了毛笔和高丽纸,请苏轼为亭子题词命名。苏轼来到百泉亭下,观山望水,挥笔写下了“苏门山涌金亭”六字。自此,“涌金亭”名垂千古,为百泉增辉添彩。

  涌金亭内嵌有宋、元、明、清碑刻五十余块。其中以苏轼题字最为醒目。

来源:文明在辉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每天老照片】-2万-809- 民国老照片:河南辉县苏门山百泉名胜古迹的风貌
辉县那些事儿(续篇)
少年苏轼从骄矜到立志
观归隐林舍有感
微博
今晨 有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