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府戏楼后街一一市井里巷,当年曾为歌舞场

本图文照片均由网友“拾光”拍摄于王府戏楼街附近


王府戏楼后街:

当年这里曾大腔大调,不绝于耳


□平沙落雁

最近常常倍感沉重,连过年也没能调整过来,是因为生命的急促感越来越强?似乎是,似乎又不是。

大年初四下午,朋友约我到老城区去转转,便觉得这是个放松的机会,想也没想就一口答应下来。

我们从南门大街出发,经南枣园,过玉带河,穿贡院街,出秀才胡同,那些曲里拐弯迷宫似的老街巷,就如同一条保存完好的时光通道,不知哪才是它的尽头,每一步都仿佛踩动着岁月隐秘的机关,一不留神便会把你拽回到光阴深处。看来,这一趟未必就能轻松。


潞王府戏楼旧址

在王府戏楼旧址前,我们停了下来。那座曾鲜活在历史典籍中的古戏楼,如今早已被四面围拢的民房几乎蚕食殆尽,仅留下一个柱石底座和一堆用石灰糯米浆夯筑而成的台基,孤零零地静卧在那里,横看竖看都像一块用古老与神秘编织成的纱布,在紧紧捂着一处流血不止的伤口,直看得我等好一阵唏嘘。

也就是那一次的凝视,使我产生了写这条街的冲动。我始终固执地认为,历史不能光活在历史的典籍里,更应该活在世世代代生命的记忆里。

既然这条街是以这座戏楼而命名的,那咱就单刀直入直奔戏楼。

据《汲县志》记载:“简王常带左右侍从上西山一带狩猎,每当暮色苍茫之际,凯旋而归,望京楼上张灯结彩,如同白昼。后又特意修戏楼一座,遂成戏班,专为其演宫廷折子戏。”由此可见,潞王府的戏班子,也就是古城最早的戏班子了。因为在此之前,一直活跃在南方的罗戏及弦戏尚未传入卫辉。


王府戏楼后街街牌

其实,即便戏曲流传到这里,像《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这样的大戏,潞王也没有福气看到了,条件不具备。他只能看一些诸如《骊山记》、《温泉记》、《天宝遗事》、《杨贵妃外传》之类的折子戏,拿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来取取乐,解解闷,仅此而已。

地方戏的兴起是清代以后的事了,那才是王府戏楼最热闹、最受欢迎的兴旺时期。卫辉先后有了福寿会戏班、大平调同乐班、醒民京剧社、高调玩会戏班等,戏事日渐繁多,民众对戏曲的兴趣越来越浓,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同时,演戏的戏楼也相应较多,仅城里四关就有十余处,如有名的城内王府戏楼,府县城隍庙戏楼,北关东奶奶庙戏楼,火烧关帝庙戏楼,沿淀街火神庙戏楼,北阁门外戏楼,卫河边西奶奶庙戏楼等。其中,尤以十月大会时的王府戏楼和正月廿九会的火神庙戏楼最为繁盛。到了民国初年,农村戏楼也发展到了20余处,以唐岗吕祖阁、下园龙王庙、柳卫华严寺、纸坊东岳庙和芳兰、吕村、山彪、李源屯等庙会的戏楼最红火,均系三五天中昼夜连演,平调戏较多。当时,戏楼多与祠庙修建在一起,但也有不与庙连的。同祠庙建在一起的又分两种,一叫“庙前戏楼”,即建于庙前,戏台口与庙门相对;还有一叫“头门戏楼”,与庙直接相连,台口向里正对大殿,庙门在戏楼底部,穿门而过即入庙内。


当然,要论建得最好影响最大的还是非城内王府戏楼莫属。据说,淇县、浚县、滑县等地比较大的戏楼都是按照王府戏楼的图样修建的。你光看那阵势就明白了,青石砌基,极为坚固,楼柱亦是整石,刻有对联。台基约高六尺,宽约丈八,台口高约九尺,前台深约丈五。与前台一墙之隔为后台化妆间,深约丈二。楼顶前后两脊,背靠玉带河,在此唱戏,声音清脆宏亮,且带水音,相传其音可达三五里开外。

除了戏楼听戏以外,曲艺艺人也见缝插针,多来趁场。但由于戏事过于频繁,常常挤不进去,就搭建露天布棚,白日演出。城关固定的地方有城内影壁后,沿淀街东口戏楼前,桥北严光街口。演出河南坠子,大鼓,评书等。二三十年代,先有教场街的雀老八与煤山街的崔占豪两人办起席棚戏院,前者演京剧、徐州落子,后者演豫剧。继起的有后号街,演出京剧和河北梆子。不久宁静园有了木板戏台,唱京剧,随后园内也逐渐有了布棚说书和唱大鼓的。一直到“七.七”事变后才停办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府戏楼仍是古城人娱乐的主要场所,一年四季中,常有庙会,戏腔不断。此外,沿淀街瘟神庙胡同也办起群乐剧社,演出平调和豫剧。1950年下街和沿淀街分别建起两座戏院,持续到1952年,演出的有曲剧、平调、杂技、说书、相声等,但最受欢迎的还是豫剧。

仔细想想,住在这条街上的人们多么幸运啊,每天乐乐呵呵,每晚都有戏看,如果不想去挤,在家里把窗户打开,照样会余音绕梁。但这条街上的人唯独不喜欢相声,说它是“巧骂人”,一直没有传开。他们最爱看的是豫剧,有那唱得好的,尤其公子小姐,台下就乱往台上扔花米糖、油麻糖、芝麻糖。有的戏迷嫌不过瘾,这厢看过奔那厢,十里八里,乐此不疲。一场戏下来,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心里却比吃了顿饺子还舒坦。还有些戏迷,听见弦一响,自己喉咙先痒,于是便跟着剧社走,唱到哪跟到哪,义务帮剧社贴戏报,叠戏箱,烧夜餐,心甘情愿做一名铁杆粉丝。


老街民居内景

至今想不明白,究竟是什么东西催生了这迷人的豫剧,其苦乐悲喜,七情六欲,怎么就能表现得如此酣畅淋漓?是战乱祸频胸中块垒郁积,唯有一吐为快?还是忠臣良将爱恨分明,观之如饮甘霖提神解气?难怪这条街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粗越调细二簧,论听还是梆子腔。”

1953年,王府戏楼被拆除,该不会也用上面的砖石做墙基了吧?从此,地上多了几间普通的住房,古城少了一曲高亢的交响。

也许,在有些人眼里,有了县剧团,有了大戏院,戏楼的历史使命已经终结。再者,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观众口味日益多元,传统的豫剧在现代人看来已成昨日黄花。尽管如此,但这些仍构不成拆除它的理由。它毕竟在精神上滋养过我们,在困苦时振奋过我们,它毕竟是人们心窝里的一个念想,听着它就不会错认故乡为异乡。如果一时派不上用场了便拆,一旦稍不入法眼了就推,那故宫何用?长城何用?望京楼何用?是不是也早就该把它们灭了?

现在说这些已经没用了,别说区区一个王府戏楼,就连大戏院还不照样给拆得片瓦不留?

不说也罢。



【卫辉慢生活】没有新闻  没有八卦  没有惊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阳古建遗址一览2
【原创】古老而神秘的神垕古镇
正乙祠——中国戏楼的活化石
古城卫辉之百年风雨大宅门
河北/蔚县南留庄
20230507 河南卫辉比干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