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净心无尘 || 难忘卫辉票证时代

卫辉最后一代居民粮、煤供应证

净心无尘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已是百年屈辱、支离破碎、千疮百孔。新中国建立后,在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下,在一穷二白的家底及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我们的国家却稳健发展,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由贫穷落后发展到富裕强大。

  1953年国家开展全面经济建设,同年10月中央国务院通过并在全国实施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1955年8月5日和25日国务院又公布实施了《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和《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使用暂行办法》,正式在全国使行“四证三票”制,“四证”即城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工商行业用粮供应证、城镇饲料供应证、城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三票”即全国通用粮票、地方流动粮票、地方料票。《暂行办法》中禁示在市场上进行证、票的转让和买卖,还规定出城镇居民根据工作差别、年龄大小每月所供应的口粮。同时各类商品都实行有票证供应,比如购煤证、布票、盐票、肉票等等。

曾记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咱汲县(卫辉)成人居民口粮每人每月26市斤,8至17岁16市斤,7岁以下9市斤,行政事业单位29市斤,轻工企业32市斤,重工企业39市斤,特别重劳动力者46市斤等,包含粗细粮。生活用煤沬是按人头算,成年人每人每月50公斤,未成年人25公斤。其它商品如布料、肉、禽蛋、盐、煤油、火柴等等也是按人按季节有票供应,每到重大节日粮、油、煤、煤油、火柴、盐、酒、烟、糖、肉、豆腐、蔬菜爪果、布料等都有相应补助。红薯、土豆的供应不在定量口粮中,属补助口粮,由各粮店直接供应本辖区居民。

那时候人们的工资很低,记得我父亲在六十年代月工资36元多点,直到七十年代月工资42元多,却养活全家七口人,那时的物价也很低,白面每市斤0.11元,黄面0.09元,大米0.116元,青油0.36元,花生油0.39元,生鲜大肉0.36元,熟牛肉0.57元,红薯、土豆、大白菜、萝卜均是一二分一市斤等等,这些价格是指居民有证供应价格,那时也有市场交易,比如大戏院南侧的粮食交易所,属国家管理,那里的粮油要比有证供应的贵几分钱了。直到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期居民有证供应粮食价格有所增长,口粮定量有所减少,普白面粉每市斤0.137至0.185元,精白粉0.149至0.205元,玉米面0.098至0.12元,青油0.76至1.15元,花生油0.86至1.26元等等。那时候也准许百姓养家禽、开小片荒地,记得六十年代末鸡蛋一块钱二十一二个,七十年代中后期十七八个,八十年代十二三个。不知道你还记得不?七八十年代每天清早马市街十字路口百货大楼前和服务公司大楼前,许多老太太、老爷爷㧟着篮子卖鸡蛋的情景。

九十年代,经济改革已深入人心,人们的月工资由原来的几十元提升到上百元,个体户、私有企业遍地开花,万元户层层叠出,粮油棉等商品市场全部放开。1993年2月18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实行了40年的“城镇居民粮食有证供应制度”被取消。1995年底咱卫辉最后一代的“城镇居民粮、煤供应证”彻底消失,随之城镇居民供应的粮店、煤场也关门离市。那么,你还记得城市内有几家粮站和煤场?在我的记忆中,粮站五家: 城内粮站(县前街),下街粮站(服务大楼东侧),沿淀粮站(小东城门外南侧),桥北粮站(德北街南头),火车站粮站(东仓库南侧);煤场共三家:城内较场街煤场,地坛街煤场,火车站煤场。

流光易逝,斗转星移,眨眼间青壮已过,一甲轮回。我坐在用自己毕生的血汗筑起来的舒适而古朴的安乐窝里,闻着丝丝幽香的春茶,回首那个纯朴而尊严的时光,感慨万千。

(注: 文中商品价格是凭自己的记忆,和撷取朋友们的回忆而下笔的,有不妥之处,还望朋友和同仁们谅解。)

2020年6月10日星期三

农历闰四月十九  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十年前的那些家务事
记忆深处:票证的年代
中国粮票的历史
说说童年的《购粮证》——童年趣事(60)
还记得那些啥都要用票买的年代吗?票证
老票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