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馆寻珍(15)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是2017年底才正式对外开放的,参观完,感觉这个新馆就是为“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而设计、而建造的。展览先从三楼开始,按路线逐一展现古墓内发掘出的“西汉世界”,看完就进入到一个大厅,大厅中间是直通一楼的上大下小的空间,扶栏向下望去,可以看到一楼走动的人群。这个结构,正是展示了马王堆汉墓的结构,在这个纵跨三层楼的四面空间里,循环播放“马王堆汉墓陈列”的影片。看完“墓坑”里炫目的影片,从旁边滚梯下至二楼,那里展示了由外至内四层棺椁。再下至一楼,就是从古墓里挖出移到此处的最外一层厚厚的木椁,旁边是放在深深的展坑内的“辛追夫人”。整个展厅光线幽暗,穿行其间,正如穿越在古墓中间,脑子里只有惊叹。湖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18万余件,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并跻身国际先进博物馆的行列。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马王堆惊世发掘

1972至1974年,在长沙马王堆发掘出三座西汉墓葬,墓葬保存完整,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文物内涵博大精深,特别是,还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皮肤仍有油腻感的古尸,这震惊了世界,是世界防腐史上的奇迹。马王堆汉墓,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三座墓葬按发掘的先后顺序编为1号墓、2号墓和3号墓,三位墓主是一家子:爸爸、妈妈和儿子。墓葬的墓主和他们死亡或下葬的时间如下图:

2号墓的墓主是西汉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dài )侯“利苍”,东侧并排的1号墓墓主是他的夫人“辛追”,这两个墓东西并列,墓道平行,为汉初流行的夫妻不同穴合葬形式。3号墓在1号墓的南侧,墓主是他们的儿子“利豨(xī)”。

在发掘之前,马王堆墓主身份是个谜,在发掘2号墓时,出土了三枚小小的印章,一枚玉印刻有“利苍”,这是墓主的私印,另两枚鎏金铜印分别刻有“轪侯之印”和“长沙丞相”,从而证实了墓主的身份。利苍曾跟随汉高祖刘邦参加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不但被派往长沙国出任丞相,还封侯,可想而知他家有多富。

他们一家三口,爸爸是最先死的,第二个是儿子,死时才30岁,是打仗死的,入葬也仓促,最后死的是辛追夫人,死时50岁左右。她生前享受荣华富贵,死后也要葬在“地下宫殿”,这个“地下宫殿”就是“椁”(guǒ),里面用来放棺材和随葬品。她的椁十分庞大,由巨大的木料组合而成,没有一颗金属钉,却严丝合缝。椁室像“井”字,也被叫做“井椁”。这座巨型木椁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大、最完整的汉代井椁实物,如下图:

打开“井椁”的盖板和顶板,可以看到椁室里面四周是边厢,放置着各种随葬品,正中间是“四重套棺”,紧密套合,由外而内分别是:“黑漆素棺”、“黑地彩绘漆棺”、“朱地彩绘漆棺”和“锦饰漆棺”。寓意墓主灵魂由黑暗空间到天国仙府的穿越之旅。其中的锦饰漆棺棺外横缠丝带,盖板和四壁的装饰令人拍案叫绝,是由毛茸茸的羽毛和绒绣装饰而成,象征死者灵魂羽化成仙,是迄今唯一的发现。

俯视井椁示意图:

马王堆女尸

打开最后一层锦饰内棺,里面就是裹着22层丝麻衣衾(qīn)的辛追夫人遗体,当层层揭开织物,遗体展现时,人们惊呆了!她全身润泽,皮肤柔软有弹性,外形完整,关节可活动,给她注射防腐剂时血管还能鼓起。头发、睫毛、鼻毛尚存,指纹清晰。只是眼球突出,舌头外伸,听导游讲,这是因为在人死后,身体里会产生很多气体,从窍内顶出,在这个过程中,辛追的遗体已经在密闭的环境中,这种反应停止了,形成了她现在的样子。按照遗体对辛追的长相进行复原,她还真是个落落大方、楚楚动人的美女。

为什么辛追遗体会两千年不腐呢?从下面的两张图可以一窥究竟。这一奇迹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学界将此类古尸命名为“马王堆尸”,与木乃伊、尸蜡、鞣尸、冰人等古尸类型并称。

马王堆墓带我们穿越回西汉

墓里700多件仍崭新发亮的精美漆器,500多件华美的丝织衣物和织品,逾50篇“百科全书”式的简帛文献,完整地向我们展现了西汉官侯家的生活画卷。2200年前,就在这片土地上,竟有如此精致的生活和如此高的文化、文明、科学水平。

下面,就来看看在那些边厢里存放的宝贝都有什么,西汉时人们吃什么?怎么吃?穿什么?怎么化妆?玩儿什么?人们也爱养生吗?等等。

家财万贯

利苍家家财万贯,但在墓里并没有发现金银财宝,这很令人不解。看了时代背景才明白:当时是文景之治时期,文帝倡导薄葬,故他家的财富都是用木质、陶质的器物代替的,如:木象牙、木犀角、木玉璧、木金饼、木铜钱等。

饕餮盛宴

民以食为天,利苍家的饮食也太讲究和有排场了,这些漆器都是2200年前的饮食器,种类多、数量大,仅书有“君幸食”、“君幸酒”(意为“请你吃饭”、“请你喝酒”)的精美食器就有240多件,而且很多器物中还存有主食、肉食、蔬菜、水果等,真是营养均衡啊!从这些器物中还可以看出当时是分餐的。

盛酒的漆钫:

分餐而食:

很聪明的收纳方法:

这是餐前洗手用的:

图片看不出来,这个盘子可大了:

华服锦裳

这件“素纱单衣”是马王堆汉墓最有名的一件宝贝,也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用“轻若烟雾、薄如蝉翼”来形容实不为过。这件看上去穿起来及膝的衣服却只有49克,这是迄今世上最古老、最完整、制作最精美、最轻薄的一件衣服。从中可以看到,汉初养蚕、缫丝、制造的技艺有多高超。

湖南省博物馆曾委托一研究所复制一件总重量为49克的素纱单衣,而制造出来的重量却超过了80克。后来才发现现在的蚕要比古代的体型大,吐出的丝自然也粗。原因找到了,专家们就用特殊的食料喂蚕,养出体型苗条的蚕宝宝,用吐出的丝复制了一件素纱单衣,重量49.5克,而这一过程用了13年。

其他还有几件汉服以及一些织物上面的图案之精美无法用语言形容,拍照也无法体现,如果有机会亲临去感受一下吧!

再来看看辛追夫人如何“对镜贴花黄”呢?

化妆盒:

2000多年前的梳子和篦子,竟然不变形,还像新的一样,据说现代手工也很难制作出这样的篦子:

化妆工具:

重点说说下面这个盒子,它名为油彩双层长方漆奁(lián)。黑漆为地,在上面用油彩画出云纹,这种方法叫“堆漆”,像浮雕,但不是雕的,而是用漆堆的,所以立体感特别强。关键,这盒子里面装的是一顶纱帽,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纱冠实物,从不展出,据说是有部级以上领导来了才有可能一露真容。

娱乐游戏

那时估计最主要的娱乐活动就是看歌舞表演吧?这组奏乐俑是目前最早的乐队模型之一,舞俑站立起舞,歌俑跪坐吟唱,后面还有伴奏的乐师。细看面容五官清晰,表情生动。出土的乐器也有很多种,大多保存很完好。

下面这个东西名叫“博具”,顾名思义,是智力竞技游戏,从先秦就已流行,汉时上自天子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喜爱。不过,现在已经不知道是怎么玩了,那个骰子18个面,分别是数字1至16,还有两个面写的两个字,也许是“输”和“赢”的意思吧。

奴婢成群

永生之梦


辛追墓“T形”帛画,是《国家宝藏》介绍的三件国宝之一,其实这就是出殡时用的幡儿,入葬时覆盖在内棺上,是墓主灵魂升天的媒介。

帛画自上而下是三个部分,分别是:天上、人间和地下。中间的老妇人就是辛追,从中能感受到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对永生的追求。

文献典藏

在利豨的墓中出土了13万多字的帛书和简牍,整理复原后,发现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军事、天文、地理、医学、历史、艺术等。

帛书《五星占》,是世上最早的天文专著,那时没有精密仪器,但一些天文数据都和现在测的差距不大,其中金星会合周期的测算结果与现在的数据相比差别仅0.48日。

帛书《五十二病方》,是迄今所见最早、最完整的古医方专著。书中有医方280个,药名254种,除药疗,还讲了灸法、砭石、外科手术等。

这个已残缺不全的《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彩绘气功导引操练图,可见,那时人们也很重视养生和健身了。

当然,文献资料还有很多,仅举这几个例子吧!总之,所有随葬品带给我的都是震惊。

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这个名为“湖南人”的展览介绍了从50万年前的先民在此地繁衍生息,以及物华天宝的湘地的历史发展演变,展示了凝结着湖南的风俗信仰和生活方式的古代青铜器、瓷器、酒具、茶具、灯具、香炉、墓俑、民族服饰等等。这里选择最吸引我的一些展品做一记录。

青铜礼器

青铜礼器包括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个大的门类: 

1

饪食器主要的有鼎、鬲、甗、簋、簠、盨、敦、豆、铺、盂、俎、匕等器。 

烹煮肉食的容器,大致有圆鼎、方鼎、扁足鼎等形式。

 商 人面铜方鼎:

这个人面铜方鼎是展馆里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之一,鼎的四面各有一张人脸,表情相同,但宽窄不同,像是同一个图案用电脑制图工具拉伸了一样。在铜鼎的内侧接近开口处,有“大禾”两个字的铭文,其义至今无解。

      (lì)煮粥器。 
商 三羊纹铜鬲:

       (guǐ)盛放煮熟的饭食的器具。
商 乳丁纹铜簋:

西周 铜马簋:

西周 兽面纹方座铜簋:

 (yǎn)蒸饭器,分上下两部分,上为甑(zèng),用以盛米,下为鬲,用以煮水。 

 (yú)大型盛饭器,它与簋配合使用,簋中之饭取自盂中。

盛放煮熟的饭食的器具。

        盛放腌菜、肉酱等的器皿。

2

酒器主要有爵、角、觚、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瓿、盉、枓、勺、禁等。

饮酒器(酒杯): 

(gū)(zhì)

容酒器(酒壶):

(jiǎ)

商 豕(shǐ)尊:

商 象尊:

商 牺首铜尊:

(yǒu)

春秋 动物纹提梁铜卣:

商 铜鸮卣:

(gōng)

商 牛觥:

(léi)
西周 夔龙蕉叶纹铜罍:

这次来湖南省博物馆,最遗憾的是没有看到镇馆之宝,《国家宝藏》节目里介绍的“皿方罍”,它是现存最大的青铜罍,纹饰华丽,号称“方罍之王”。此器于民国年间出土,但不久器身流失海外,从此开始近百年器身、器盖分离,百年间,它曾出现在法国、日本、美国。2014年,经政府和各界爱国人士的努力,二者终在湖南省博物馆破镜重圆,“身盖合一,完罍归湘”。

此图来自博物馆网站

调酒或温酒器

(hé)
西周 龙首鋬铜盉:


3

水器,古人盛水的器皿,绝大部分是用于盥洗,可分成盘、匜、鉴、盉、盆、盦、皿和罐等八类。

 鉴 盛水器,也可盛冰为冰鉴。

春秋 蟠虺(huǐ)纹铜鉴:

 (yí)

春秋 龙形鋬铜匜:

浴缶fǒu

春秋 蟠虺(huǐ)铜浴缶:

春秋 双环龙耳铜浴缶:

4

乐器主要有铙、钲、钟、磬、铎、铃、钩、镦于、鼓等。

(náo)打击乐器,形体似铃而稍大,口部向上呈凹弧形,体部截面呈阔叶形,两侧角尖锐,底部置有一个中空圆管状的短柄,与体腔内相通,柄中可置木段。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乐。

商 四虎兽面纹铜铙:

商 象纹铜铙:

商 云纹铜铙:

钟 打击乐器,在祭祀或宴飨时用,成编悬挂,用木槌打击乐钟的鼓部和鼓右的鸟图案,因此能产生两个音频。

磬 打击乐器,目前所见商代豕形铜磬不多,皆为湖南出土。
商 豕磬:

中晚唐酒具茶具

这件“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是《国家宝藏》介绍的国宝之一。

墓俑

瓷之画

长沙窑瓷绘

唐代长沙窑是中国彩绘瓷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民间画师在白色化妆土上绘画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楼塔建筑等等。唐代的绘画所留存的不多,而长沙窑却用这种方式保留了唐代民间绘画真迹。

唐 青釉褐绿彩凤纹执壶:

唐 青釉褐绿彩奔鹿纹执壶:

唐 青釉褐绿彩山水纹执壶:

唐 青釉褐绿彩塔纹执壶:

唐 青釉褐绿彩莲花纹执壶:


唐 青釉褐绿彩花鸟纹执壶:


花开南北 交相辉映

宋金时期,釉下彩绘瓷迎来新的发展,用毛笔釉下黑(褐)彩或釉上红绿彩装饰瓷器,河北磁州窑和江西吉州窑分别代表北方和南方民间瓷窑的绘画水平,湖南衡山窑的化妆土绘画也颇具地方特色。

金 白地黑花缠枝芍药纹梅瓶:

南宋 剪纸贴花双凤纹瓶:

金 白地绘划花牡丹纹罐:

走向幽蓝

元代时,磁州窑、吉州窑的白地黑花瓷器绘画装饰继续发展,而江西景德镇出现了以钴料为呈色剂的青花绘画,青花瓷迅速发展成熟,开启彩绘瓷的新天地。

明洪武 青花花卉纹执壶:

明万历 青花云龙纹罐:

明 青花携琴访友图罐:

明万历 青花四季花卉纹罐:

清顺治 青花侍女图盘:

清康熙 青花人物纹瓶:

清雍正 釉里红云龙纹瓶:

清雍正 珐琅彩花卉纹觚():

清光绪 粉彩八仙人物纹天球瓶:

图片拍摄于2019年10月27日

部分不宜和不易拍照的展品图片来自博物馆网站或网络

【本号第235篇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南省博物馆之湖南人(上)
长沙历史 | 长沙文化史上的''''17宗最''''!
这64件国宝被永久禁止出境,不看真是太可惜了
荆楚闽越(04)——湖北省博物馆藏 | 旅行漫记
27件国宝的前世今生
国庆游长沙 会一会长沙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