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美石窟 之 北响堂石窟
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最南端,在邯郸的峰峰矿区,是中国三大皇家石窟之一,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石窟幽深,人们在洞窟内击掌甩袖可以发出宏亮的回声,故名“响堂”。石窟始凿于东魏晚期,主体工程完成于北齐(550—577年),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均有修补和增凿,才形成现在的规模。响堂山石窟主要代表了北朝晚期北齐一代的佛教造像艺术,被学术界誉为“北齐模式”。

响堂山石窟分南北两处,相距约15公里,现存大小石窟30余座,摩崖造像450余龛,佛像5000余尊,还有大量刻经、题记等。

这期,先来看看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所在的响堂山景区面积挺大,进入山门是个大广场,远处可看到一座古塔,塔下是常乐寺遗址。从常乐寺旁边,沿北侧步道上山,在半山腰才可看到石窟。


常乐寺塔

常乐寺塔又名宋塔、白塔,在常乐寺入口的西南。塔高残存33.24米,为九级八角楼阁式砖塔,最上两层外墙已损毀脱落。各层出单檐,一、三、五、七层檐下为斗拱,二、四、六层塔檐以莲瓣承托,第八层塔檐已完全损毁,第九层残存少量塔檐,为斗拱上加莲。塔身外墙装饰复杂,每层八个平面均饰以砖雕假门或浮雕塔假窗。它历经千年,巍峨依旧,与常乐寺一同见证着历史沧桑。






常乐寺遗址

山脚下的常乐寺与北响堂石窟遥望,遗址现存占地面积11530平方米。常乐寺始建于北齐,初名石窟寺,北齐天统年间 (565-569年)改名智力寺,唐代改为鼓山寺,宋代改称常乐寺,沿用至今。北齐时,与河南修定寺、灵泉寺并称北方三大佛教中心。遗址现有隋、唐至清历代造像、经幢、塔龛、碑刻等文物,都残损严重,看着令人唏嘘。

复建的山门




全貌







三世佛




























石塔






宋代经幢


石碑

大雄宝殿遗址

自来佛殿


常乐寺山门的一侧是常乐寺塔,另一侧有座自来佛殿。





北响堂石窟



从常乐寺旁边的石阶拾级而上,就越来越靠近石窟区了,心中很向往亲见那些曾经只在图片中见到的佛像。回头望向山下,常乐寺如果没有宋塔都很难找到了。










路边看到几处小的石窟,但里面已空空如也,残损十分严重。终于登上一处平台,来到石窟区,这里一共有九处石窟,下面就按照编号顺序逐一来看。


北区有五处:





第一窟 隋佛龙【唐、宋】

位于北区最北端,坐北面南。窟室平面呈纵长方形。后室正壁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身像,为唐代雕凿,左右壁为宋代雕刻的龛像,窟深3.4米、宽4.4米、高3.6米;前室为清代用石质修筑,深5米、龙4.7米、高3.6米。



第二窟 文官洞【明】

位于北区台阶上平台北侧,坐北面南。窟室平面呈横长方形。正壁开大龛,龛内雕释迦像,左右侧分别为骑狮和象的文殊和普贤菩萨像。左右壁各雕一立像,身着官服,为文官形象。窟深3.8米、宽5.2米、高3.3米。








第三窟 大佛洞【东魏、北齐】


位于北区台阶上平台正西,坐东面西。为中心方柱式塔庙窟,窟分前后室,前室坍塌,后室平面呈方形,平顶。中心方柱三面开龛,后壁上部与山体相连,下部形成低矮甬道,供礼佛时通行。主尊造像为三世佛题材,色彩鲜艳的火焰纹背光格外引人注目基坛上雕神王形象。窟室四壁满刻16座塔型列龛。前壁为上下两层的 “帝后礼佛图”。中心方柱顶部有文献记载的“高欢陵穴〞。窟深12.3米、宽12.6米、高11.3米。

此窟还有一个神秘传说,即中心石柱顶端为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墓葬。这也还真不是捕风捉影之说, 而源自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太清元年(547年)正月丙午,东魏渤海献武王欢卒。……世子澄秘不发丧。……八月甲申,虚葬齐献武于漳水之西;潜凿成安鼓山石窟佛寺之旁为穴,纳其柩而塞之,杀其群匠。及齐之亡也,一匠之子知之,发石取金而逃。”有学者亲临其上,发现顶部洞窟确为墓穴,且有与石窟寺开凿年代相同的封门石,的确令人遐想连篇。


主尊:








侧龛佛像

这两座佛像的佛头目光呆滞且滑稽,怎么看着都别扭,上网一查,他们还真是后安上去的,一百年前的相片上的佛头是下图这样的,那种祥和宁静的美是无法弥补的。


基坛神王


窟室四壁








第四窟 七佛洞【北齐、宋】


位于北区台阶上平台南侧,坐南面北。窟平面呈横长方形。正壁开大龛,龛内雕一铺七身像。右壁刻七佛,窟门甬道左侧有“宋康定二年(1041年)新修七佛记”铭刻。窟深3.8米、宽4.4米、高3.4米。






第五窟 关帝洞【明】

位于北面台阶南侧15米东侧崖壁。窟平面呈横长方形。正壁开龛,龛内雕关帝坐像,左右壁及正壁上部雕千佛像,右壁刻“嘉靖元年(1522年)造三十五佛、观音菩萨”铭。窟深约3.6米、宽3.4米、高2.9米。



中区有一处:



第六窟 释迦洞【北齐】

位于中区台阶上平台正面。为中心方柱式塔庙窟,四柱三开间,窟分前后室,后室正中雕方柱,方柱左、右、后壁上部与山体相连,下部形成甬道。方柱正中开大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外间两侧大龛内各雕菩萨、力士像。窟外立面为覆钵式塔形。窟深10.3米、宽7.8米、高6米。

















南区有三处:



第七窟 双佛洞【北齐】

位于南区台阶上平台洞窟二层,坐东面西。小型窟,与下层刻经洞为上下结构的塔型窟。三壁设低坛,坛上雕像。正壁雕释迦、多宝并坐像,左右侧各一菩萨像。左右壁各雕一佛二菩萨三身像。窟深2.3米、宽2.3米、高1.3米。





第八窟 刻经洞【北齐】

位于南区台阶上平台正面,坐东面西。窟为三壁三念佛殿窟。分前后室,后室平面方形,平项,顶部雕刻莲花藻井;正壁及左右壁开大龛,龛内雕一佛二弟子四胁侍七尊像;前壁甬门西侧刻《无量义经》。前室两侧为窟廊,内刻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维摩诘经》全本。窟深7.1米、宽7.5米、高4.4米。



第九窟 大业洞【隋】

位于南区台阶上平台正面南侧,坐东面西。窟形不规则。左右正三壁满刻龛,皆为代所刻。正壁右上方有“隋大业七年李君巧造阿弥陀像”铭记。窟深1.8米、宽2米、高2.7米。




回望平台上的九处石窟,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的当属第三窟和第六窟,也是最古老(北齐)的两处石窟。北齐时期,崇尚佛教的北齐皇帝高洋下令在此地开凿石窟,修筑行宫,兴建寺院,以便于他来往于邺(都城)和晋阳(陪都)时避暑、游玩和礼佛。现今,皇帝的行宫早已荡然无存,寺院也残破不堪,而凿在岩壁上的一座座佛龛雕像却保留了下来。北齐以后,隋、唐、明各代的洞窟规模都不大,雕刻装饰也比较简单。


沿另一侧步道下山,路过祈福台,这里有巨大的香炉,感觉整个响堂山景区就是一个庞大的寺庙,人们在这里遥拜石窟内的佛像。



图片拍摄于2023年9月25日


【本号第471篇文章】

大美石窟 之 彬县大佛寺石窟

大美石窟 之 慈善寺石窟

大美石窟 之 巩义石窟

大美石窟 之 云冈石窟

大美石窟 之 龙门石窟

大美石窟 之 灵泉寺石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齐最大石窟 在这儿
山西----  云冈石窟(第3-8窟)
大同云冈石窟(下)——山西游(37)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上)
晋见云冈石窟精讲(连载2:东区石窟)
云冈石窟(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