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喝粥有什么好处?《金匮要略》之粥品探析

食粥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直至今日仍然是常见主食之一。粥在古代又称为糜,是以米为原料煮成的稀饭。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古人在其中加入了药物及食物,使粥具有了养生和食疗价值,清代黄云鹄甚至为此总结了《粥谱》[1]。粥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体现了粥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能量。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中的观点,在《伤寒杂病论》中对粥品进行了合理的运用。

《金匮要略》为张仲景的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其治则中顾护阳气是第一要务,所谓“留得一息真阳便有一分生机”。在书中张仲景曾提出“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说明饮食调护基本原则是“近其所喜,远其所恶”,近喜而远恶,再给予适当的药物和护理,才能够促进疾病向愈,防止病情恶化[2]。而对粥品的多次使用反映了张仲景对养阳护阳的重视[3],不同的粥品也体现了不同的作用。

《金匮要略》中有15条涉及白粥,小麦粥4条,大麦粥3条,豆粥3条,涉及方剂25首,在方中作用各不相同,张仲景极大地发挥了粥的护理及治疗作用。掌握粥的用法有助于理解张仲景的思想,本文分析总结了《金匮要略》中提及粥法的应用。

米粥同煮

米粥同煮即在方中加入粳米等具有治疗作用的谷物[4],和其他药物一起使用,取其治疗作用的同时,也起到了调和药性的作用。

1
养护胃阴津液

粳米,即白米,性甘平。在如今华北地区种植较多,呈椭圆形或圆形。米粒丰满肥厚的小站米等。关于粳米的作用,《食鉴本草》中记载,粳米有补脾胃、养五脏、壮气力的良好功效。在白虎汤及乌梅丸等方中,张仲景直言加入粳米,其煎煮方法为:“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与饮方剂后再饮粥的方法不同,此法是在煎煮方药时便把粳米放入,与白饮正好相反,主要是利用粳米本身的作用而非补充水液。治疗阳明经热盛的白虎汤及竹叶石膏汤中用以粳米,主要为益胃保津,因其阳明热盛而最怕伤损阴液,故加入粳米养护胃阴。

厚朴麻黄汤煮法为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故厚朴麻黄汤为米粥与药物同煮的制法。对于小麦在厚朴麻黄汤中作用各家的说法不一。(1)《医门法津》:“若咳而其脉亦浮,则外邪居多,全以外散为主,麦引入胃中,助其升发之气,一举而表解脉和,于以置力于本病,然后破竹之势可成耳。”(2)《沈注金匮要略》:“此以脉之浮沉而分肺之营卫受病也。小麦以调脾胃也。”(3)《古方选注》:“小麦以降心气来乘,麻、杏、石膏仍从肺经泄热存阴。”笔者认为小麦入心脾,而此方为小青龙汤的变方,主要辨别点为脉浮,外邪有鼓动下焦的水气来上逆,故止咳驱邪为主,降水气助胃的生发之气为主。故小麦入脾胃而使药力上升最为贴合药义。

2
养心安神

甘麦大枣汤是仲景治疗脏躁的经典方剂,根据《素问·调经论篇》中“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来看,其方药主要是为缓补心脾之用。其方中直接使用小麦,也是起到了安神的效果,如《本草纲目》载:“小麦甘而入心之性养心安神”,故在治疗失眠之剂中使用效果很好。

3
清热利水

赤小豆当归散中直接加入赤小豆同煮,其方的作用在《金匮要略心典》曾有记载:“排脓血,除湿热。”《千金方衍义》也言:“方以赤小豆清热利水,且浸令芽出,以发越蕴积之毒,佐当归司经血之权,使不至于散漫也。至于先便后血亦主,此方以清小肠流入大肠热毒之源,见证虽异,而主治则同也。”赤小豆性温,味甘、酸,与红豆稍微不同而细长,不宜煮烂,故多加入药中来发挥其利水除湿的特性,而红豆易煮烂,性更平,药性大减,多作为粥品在日常中食用。

药后饮粥

药后饮粥多是因方剂具有峻烈之性或病人脾胃中阳虚弱[5],故在药后饮粥来起到多种护理治疗作用。

1
助胃阳

《金匮要略》中与桂枝汤有关的方剂有15首,其中桂枝加黄芪汤、桂枝汤、栝蒌桂枝汤均有调和营卫、解肌之效,方后论中提出服用桂枝汤后服用热稀粥来助药力。有学者提出病人本有自汗出,津液不足,可用粥之谷气来补充汗源[6]。桂枝汤发汗力度较弱,而温阳为主,若达到发汗的主要目的,须以饮粥来助药力,热粥更可助胃阳。

2
降低咽喉刺激

《金匮要略》中记述少桂汤是用于“救自缢死,旦至暮虽已冷,必可治;须臾,可少桂汤及粥清含与之,令濡喉,渐渐能咽,及稍止。”其后写明“令濡喉”是降低咽喉刺激。而根据伤寒论来看,制为散剂的方剂有7个,其中五苓散、半夏散、三物小白散、四逆散、牡蛎泽泻散均用“白饮”和服,是取白饮缓和之性。若考虑这7种散方的治法,不仅送服时减少刺激[7],而且在四逆散和五苓散等治疗阳郁之证的方剂中,还可补益脾胃。其中半夏散的白饮用法比较突出,张仲景多使用生半夏治疗咽痛,而半夏有“令人生呕”之性。半夏散中加入白饮主要是用其性来降低半夏毒性及方剂对咽喉的刺激性[8]。

3
调和散剂药性

硝石矾石散中使用了大麦粥来缓和药性。刘渡舟曾言:“矾石这个药之所以为妇科常用的佐药,除了祛湿热,同时它也有去瘀的作用。”但去瘀的力量不强[9],故加入大麦粥来调和药性。而枳实芍药散开散而行瘀滞,其中使用大麦粥润下的作用,《金匮要略本义》中写明“以麦粥下之者,即大麦粥取其滑润宜血,且有益胃气也”。

麦粥养血益胃、调和药性的作用,故在矾石硝石散及枳实芍药散等有开散行瘀的方剂中,多可使用大麦粥在药后食用。

4
止泻

服十枣汤得快下利后,特别使用冷粥。热粥和冷粥之分只在冷暖,但细看其方又有不同,冷粥是因白散中的巴豆峻下之力太过,巴豆的性味特殊,乃“得热助下,得冷止泻”,故用冷粥止泻[10];桃花汤证为“少阴病,下利,便脓血”,用粳米养胃和中,助赤石脂、干姜以厚肠胃,为佐药。

两粥并用

在《金匮要略》中只白术散提到了大麦、小麦粥两种用法,原文为“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此处小麦止呕,大麦治疗消渴。根据刘渡舟所说:“茯苓泽泻汤之证是因胃中停饮,气机失和,上逆而吐。”[11]渴欲饮水是因为水饮困阻脾阳,脾不能输津上承,此处加入小麦正和前方之意相合。

结    语

粥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特殊地区人群还会制作出有特殊作用的粥品,如高原地区的酥蜜粥等[12],张仲景重视粥品的护理作用,但在临床护理中粥品的功用尚未明确。虽然粥的用法各有不同,但都有养护胃气,补益脾胃的作用;《金匮要略》中反复强调“胃气和则愈”;“不犯胃气”谷物的甘平之性在易于食用的粥中更好的发挥。说明张仲景对《黄帝内经》“五谷为养”“生之本,本于阴阳”“阳气者,若天与日”的观点理解深刻,故方中无一不保证阳气的顾护。

现代研究证明谷物黏稠度可影响对于脾胃的养护作用[13],不同粥品的特殊作用也渐渐得到证实,如红米粥的抗氧化作用[14]、黑米粥的抗血脂作用[15]、粳米米汤及小米的止泻作用[16]及陈皮生姜粥的胃肠道护理作用[17]等。张仲景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都用到了以粥养胃阳的护理方法,甚至在治疗中也不乏使用谷物治疗的案例,故在现代临床中,我们也应重视粥品的营养学价值及治疗护理作用。

参考文献

[1] 包来发.药粥疗法简史[J].中医文献杂志,2002,47(3):41-43.

[2] 王飞,黄雅慧.论《金匮要略》的顾护脾胃观[J].现代中医药,2016,36(3):58-59.

[3] 张丽艳,林大勇,王树鹏.《金匮要略》“养慎”内涵及源流[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0(2):18-19.

[4] 杨丽萍,胡瑶,苏芯,等.粳米米汤止泻物质基础及其机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5):559-562.

[5] 郑向华,洪春燕.米汤的营养保健功能[J].福建稻麦科技,2011,29(3):77-79.

[6] 易峰,杨进.论《伤寒论》药粥并用法的意义[J].中医药导报,2010,16(4):6-7.

[7] 朱西杰,晋学仁,樊恒茂.《伤寒论》“白饮”新解[J].国医论坛,2000,15(2):51.

[8] 唐瑛.论半夏散及汤之生半夏为散剂的意义[C]//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二十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9] 叶树星.硝石矾石散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理论基础浅识[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10):108-109.

[10] 王新,唐方.巴豆霜及其配伍改善肠道吸收的机制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15-216.

[11] 郑齐,王加锋.从茯苓泽泻汤谈张仲景心下停饮之治[J].河北中医,2006,28(5):363.

[12] 潘新杰,陶亮,张建云,等.高原特色酥蜜粥的研制[J].农产品加工,2015,14(20):4-6.

[13] 莫小玉,曲道峰,韩剑.不同粳米的淀粉及其糊化特性与食用性能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1):78-82.

[14] 周艳华,吕晓玲,张文娟,等.红米红色素对衰老小鼠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3,24(1):72-75.

[15] 王丽华,叶小英,李杰勤,等.黑米、红米的营养保健功效及其色素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J].种子,2006,25(5):50-54.

[16] 李暮男,兰凤英.小米的营养成分及保健功能研究进展[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7):56-60.

[17] 温远辉,林道彬.陈皮生姜粥在促进剖宫产产妇胃肠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2):157-158.

 (收稿日期:2018-02-26  编辑:蒋凯彪)

下载《中医药导报》APP,遇见更多中医大咖

商务合作电话:0731-85415606

安卓下载通道

作者:宋爽,郝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食五谷能养生,五谷的食疗作用可不能小觑
大麦粥、陈皮粥,这些粥能缓解胃胀气,看过不亏!
麦门冬汤
养胃最是粥,粥中贵在油
老人胃胀气晚餐吃什么好?喝点粥能促进消化
灵芝:人间仙草安神助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