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震撼!百万湘人十万兵:湘乡人都应该知道的一段历史!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与冷兵器时代,人丁的多寡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繁荣与否和势力强弱的标尺。透过元末至今的600多年里湘乡人丁的兴衰,我们来走近湘乡,了解湘乡。

 

我的老家是湘乡——不少人在自报家门时总是扭扭捏捏。“湘乡”这个地名,别说湖南省外,就是省内,也有很多人闻之一头雾水。因此有人为了避免被追问的尴尬,干脆说自己是湘潭人。殊不知,在历史的长河里,“湘乡”一直是一颗拒绝淹没的、璀璨的明珠。

 

首先,“湘乡”的高寿几乎可以与“洛阳”、“长安”的年岁比肩。公元前3年汉哀帝封长沙王的儿子刘昌为湘乡侯,从此,无论朝代如何更替,无论行政级别升还是降(元朝由县升州)、版图增还是减(幅原辽阔时是现在的6倍),“湘乡”这个地名从来就没有变更过——与之对应的是这块土地上流传至今、数千年不变的拗口难懂的古楚语。

 

在元朝末年,湘乡州义士易华起兵反元,后归顺势力强大的朱元璋集团。朱元璋因为湘乡曾支持过死对头陈友谅10.8万石粮草,在得到天下后为泄愤将湘乡的田赋定为每年10.8万石(是元朝时的3倍)。年过古稀的易华认为不公平,愤然起兵反朱元璋。

 

易华起兵次年,也就是1367年,这年离朱元璋正式登基还有一年,大势在握的朱元璋派名将常遇春来讨伐易华。常遇春本来是讨伐湘乡的易华,但因为朱氏集团对湖南人恨之入骨(劲敌陈友谅手下的36员大将70万士兵大多是湖南人),因此部队一进入临湘就大开杀戒。常遇春军队所过之处,十室九空。其中,常宁这个早在宋代崇宁年间就有10万人的县,繁衍了300多年,等常遇春的军队过身之后只剩下不到6000人。湘潭10万户几十万人,仅仅留下2万零人。

 

常遇春到了湘乡(与湘潭是一个行政级别),白发义士易华难以抗衡,被其杀害(一说为易华假装自杀,未死)。湘乡民众不用说,被杀得尸横遍野,以至于在元朝就已经因人丁兴旺而由县升州的湘乡州,在常遇春过后因人丁稀少而降为湘乡县。据说当时因为到处是死人,寺庙里的和尚收尸时为驱除尸臭以及预防瘟疫,口嚼槟榔。后来,此风渐长,槟榔发展至今成为一个产业。

 

是兵之源、税之泉、国之本。朱皇帝把湖南人杀得血流成河,血沃的肥土因没有足够的人耕种而大片荒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为了自身的利益,朱皇帝自然要考虑如何恢复人口。于是,明朝初期朱元璋强制把江西人移民湖南。

 

野人怀土,要别人离开祖居的故乡不那么容易。老朱是个霸蛮佬,他懒得采取鼓励措施吸引别人去湖南,更欣赏与崇拜暴力,觉得暴力是解决问题最简单直接的好手段。于是,由官府出面,像流放犯人一样,很多江西人的手被反绑着,串成一串,于哀怨中一步三回头地往西,往西,直奔湖南。途中,有人遇内急而因手被绑住无法方便时,便大呼押解的兵卒:“解手!解手!”手解开了,人才能如愿地方便。就这样,在特殊的情况下的解手被赋予了“上厕所”的意思。而先民们在到达新的居住点后,继续沿用“解手”,想必是对于那段辛酸往事的隐晦纪念。只是,在后人以及更后的人中,鲜有人知道先民“解手”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我在少年时,一直觉得“解手”这个词来得很诡异,明明是表示上厕所的系列动作,怎么会用“解手”来表示?直到长大后看了些教科书外的书,才明白其中的关系。原来,在这个词里,隐含了一段湘人(不仅仅是湘乡人)苦难史。

 

再说那出身和尚的朱元璋,在寺庙几年居然没有沾染一丝佛祖的慈悲之心,湘乡的人被他杀得个差不多了,仇报了,恨却不肯消,3倍于前朝的田赋(10.8万石)雷打不动。不但朱元璋不减,他的子子孙孙也帮着记仇,坚决不减。

 

在明王朝在台的276年中,历任湘乡知县总是上书朝廷要求减免,但几乎从来都是遭到严厉驳斥。所以,明朝的湘乡人在沉重的田赋下生存得极为艰难。虽然不断地移民进来,但人丁却始终无法兴旺。朱杀手建立政权之后,经过100年的繁衍,嘉靖年间(15221566)的湘乡人口也只有5万。再过几十年,到万历皇帝坐在龙椅上,人口不增反而减少了56千。1664年,这个后来被很多汉人无比怀念的明王朝终于彻底完蛋。

 

别以为送走了朱家王朝这个瘟神,湘乡就会人丁兴旺。事实上,明末清初不消停的兵祸,在湘乡满目创痍的伤口上不停地撒盐。16431644年,李自成、张献忠与明军在湖南激战,湘乡正是他们拉大锯的地方。一会儿你从长沙出发打我的邵阳,一会儿我从邵阳发兵取你的长沙,你来我往,锐利的锯齿在湘乡的土地上来回地拉出一道又一道血流不止的口子,大量无辜的平民被迫丧命或迁徙。

 

1644年清兵入关后,于1647年南下湖南,次年破湘乡,湘乡再次被兵火所炙伤。再后来,1674年,吴三桂等的“三藩之乱”,又把湘乡置于战火之中。几十年间,湘乡千村血洗,万灶烟寒(湘潭更甚,光是被屠城都有三次)。

 

1679年,清政府搞夫役登记:湘乡全县的夫役只有6000余名。也就是说,在湘乡全境内,20~59岁的男子只有6000多人(注:夫役不计官家人丁但官家毕竟所占比例极少)。如果将这些20~59岁的男子在湘乡平均散布,两平方公里的面积里只能分配一个!(其时湘乡幅员约12000平方公里,将近现在的6倍。

 

清初的战火平息之后,广西等一些地方再次充当了填湘的任务。湘乡满身的伤口在难得的平静中缓慢而又倔强地愈合着。到了嘉庆年间(17961821年),湘乡已经有了五六十万人。

 

嘉庆是清朝的大厦破败的一个分水岭,嘉庆在位的26年中内忧外患,满人执政的强弩之末态势尽显。30年后的1851年,神棍洪秀全在广西造反,声势非常浩大。咸丰皇帝命苦,刚登基就遇上掀龙椅的强人。好在有个叫曾国藩的湘乡地主,帮清政权这座破败的房子做了一根强力的柱子,使其在风雨中维持了几十年。

 

记住“湘乡地主”这四个字,所谓“湖湘文化”,说白了就是老湘乡、老湘潭、老湘阴(这才是正统的“三湘”)的地主文化。现在不少所谓研究“湖湘文化”的砖家叫兽,写文章作报告,长长大篇,追古溯今、旁征博引,大一下面带小1,小1下面还有abcd,虽壮观但空洞无物,无非盲人摸象而已。不研究三湘的地主,妄谈什么湖湘文化!

 

曾国藩在湘乡组织团练对抗太平军,“屡败屡战”,于同治三年(1864年)将“天军”送上西天。破南京是天军的忌日,却是湘军与湘乡人的喜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荣耀与富贵属于胜利者。那一年,涟水河上的货船川流不息,外出征战的湘军将士们带回了大量的财宝,以及江浙皖女人。


再到同治十年,全县人口突破百万。50多年的时间,湘乡人口将近增加了一倍。这应该与湘军强势所带来的“军事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此外,不容忽视的是,在清朝治下的湘乡,税赋自始至终在明朝的基础上逐步下调。

 

历史的车轮没有人能挡住。清政权的不思进取终归要作茧自缚。1911年,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将清帝震下了龙椅。辛亥革命中湘人(湖南人)立了大功,其中也有不少湘乡籍的人士参加了。

 

这次政权的更替并没有像以往改朝换代那样爆发大战,湖南把清政府赶出长沙几乎没有流血,对湘乡人也就没有造成多大灾难。张敬尧那厮主政湖南虽说干了很多坏事,但相较之前的大灾难来说,对湘乡乃至整个湖南的人口都不至于造成大的影响。驱张后湖南鼓吹的“联省自治”,实行的“湘人治湘”终归没治出什么名堂,但也未做出过于令生灵涂炭的事情。湘乡人宋鹤庚和宁乡人鲁涤平曾经率领湘军“援鄂”,仗打得有点老湘军的气势,把鄂军打得分不清东南西北,但还没有得到湖北的造枪厂与造币厂,就被狡猾的吴大帅给制服了。随后就是北伐,湘乡、湘潭、长沙不费吹灰之力就被北伐军攻克。这些事情对于湘乡民众有一定影响,但影响非常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日本的入侵,导致湘乡人伤亡十余万(民国期间),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属于战斗伤亡。根据央视纪录片《抗战:1942》所述:1942年的湘乡总人口是120余万,彼时现役军人超过10万。按照这个比例,其时抗战将士应该高达4千万,而实际上,1942年的兵力也就300万左右。相信所有人都为湘乡人从军的高比例而感到很惊讶。而湘乡人在抗日战场上伤亡十余万的数据,则令人感到震撼。

 

国军退守台湾后,湘乡经过重新的区域划分,很多地方划给了双峰、娄底,其中曾国藩的故居也划给了双峰。很多人埋怨湘乡没有打好曾氏这张人文旅游的牌,但连故居都不在辖区里怎么去打好这张牌啊?而双峰的牌估计也不怎么好打,他们有故居在手,但在别人眼里,曾氏始终是湘乡人。就这样,一份不可分割的历史遗产两兄弟分,结果搞得大家都没份……跑题了。

 

四九后因为湘乡所辖范围急剧变小,单纯从人口的角度来反映兴衰失去了可比性。至于后来系列运动以及所谓“自然灾害”对于人口的影响,也许要过几十年才会有更客观公正的立场,在此跳过不表。最近我查资料:现在的湘乡人口是90多万(清同治十年全县人口达108.3252万)。走出农耕时代的湘乡,在计划生育的大环境下,人丁兴衰与区域兴衰,已经不可能再遵循旧时的规律了。
 

来源:三个湖南人 作者:萧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文推荐——《湘潭美》 - 湘潭 - 红网论坛
世界,你好!我是湖南湘潭!
访湖南湘潭湘乡市
建设中的“两湘”---湘潭、湘乡
湖南刘姓简介、中华百家姓、中华万家姓!、天驷文化
三湘中湘乡、湘潭、湘阴说法的来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