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读|一切痛苦只因说“NO”,一切幸福只因说“YES”


又是一个周三,这次圈子为大家带来的是《对生命说“是”》的精读。


这是一本内容非常丰富的书,如果有时间,强烈推荐阅读原著。虽然是放假休息,可是也不要忽视了学习哦~


我们通常都生活在头脑里,总是分析、计算、比较,使我们变得逻辑化,理性、有效率和聪明。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无意识地从他人身上得到了很多概念、信念、价值观和偏见,生成各种制约。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决定了我们对生命的态度。


对生命说“是”,其实就是脱离这些制约,去看见生命中存在的那些远超乎头脑的存在。以一种接受的态度,凭借我们所有的感官,去感受整体的美好。



第一章

对你自己说“是”



我们都试图变得完美,至少要比现在好。


如果做不到,就会有意无意地谴责自己。所以我们总是害怕人们的批评,害怕自己不够好。


这些恐惧带给我们压力,使我们不断努力去配合别人的生活步调,甚至为了获得别人的喜欢、接受和重视,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这种“我不够好”的信念,大多来自于孩童时的经历。


比如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没有得到父母的陪伴,或者是经常被说:“你不可以这样做。”年幼的我们无法理解事实是什么,只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需要变得不一样,才能得到爸爸妈妈的爱和认同。


于是,在无意识里形成了这样一个信念,并且影响了我们所有的行为和反应。


我们绝大多数的行为,决定,情绪和习惯都来自于无意识中的程式。当你相信或无意识地相信自己不够好的时候,便会创造出各种状况来证明这是事实。


比如无意识地拒绝了那个爱自己的人,而选择了那个不爱自己的。因为我们不相信他们会真的爱自己。


这些所有关于我们身份的想法都是外界加诸于你的,也就意味着你可以丢掉它们。你必须保持觉察,质疑自己相信的每一件关于自己的事——它是真的,还是你在无意识状态之下一直坚信的旧有观念?


此外,我们必须学会接受自己。


就像面对衰老,如果你坦然接受,那么它就只是一个事实,并没有什么问题。


而如果你不能接受它,它就会成为你的制约。


当我们能够全然地接受自己,对自己说“是”,我们便不会对自己千般奴役,只是为了获得认可和接受,更不会默默忍受他人对我们施以的羞辱和不平等对待,而是可以全然地享受生命,并且清晰地看到一些问题背后的原因。





第二章

对危机中的关系说“是”



危机中的关系是指——我得不到我想要的,无论表面事件是什么,背后的底线都是那一刻我感觉得不到伴侣的爱、欣赏和接受。


当我们在关系中越来越敞开自己,对伴侣越来越信任,就意味着我们的创伤更容易被刺激到。因此,当我们感到被拒绝、挑剔或批评的时候,就很容易因为自我受到伤害而和对方发脾气。


如果我们缺少察觉,就会觉得自己的反应是因为对方的过错,但事实上那些往往是因为创伤被触碰,让自己回到了无意识的童年时期,并带出了儿时的情绪。


一段健康的关系,第一步就是去承认这些“自己”的创伤,它们不是别人的责任。


要做到这点,你首先要跟你的内在联结,看到自己的伤痛,并且尝试冒险,走出你的舒适区,诚恳坦然地分享你内在的感受,但不要责备对方。


你可以向他解释自己此刻的感受,也可以向他表明你的需求。经此之后,会有一种新的亲密和信任感在你们之间升起。


在关系中,当你过于重视和依赖你的伴侣,你会变得渺小,变得依赖,成为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而不是平衡的伴侣关系。而如果你觉得对方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完美,从而想要去改变对方,那么,亲密关系就会陷入危机。


你只能改变自己面对处境的方式,而不可能改变别人。


权衡利弊之后,你可以选择继续和自己的保护机制一起生活,和亲密关系说再见,也可以选择接受一切,坦然面对那些不舒服的感觉,打破那些无意识的限制,挽救这段关系。



第三章

对已经结束的关系说“是”



当一段关系结束,而你并未准备好或不情愿的时候,你会不断地考虑如果自己当初怎样就不会这样了,不停地在脑海中重演过去和未来的噩梦,甚至会想要去报复。


这些折磨会长时间地控制着你,吞噬你的能量和心智。


你的痛苦和愤怒是因为自己的受伤和恐惧,是头脑里的想法和观念造成的。头脑会把事情合理化,它会说要不是他/她离你而去,你就不会痛苦。


但真相是,如果你不这样诠释境况并依此作出反应,就是不会痛苦


所以,你必须走出来,不再让这些无意识信念操控你的生命。


你可以把头脑里所有的讯息列成一张清单,找到它们的根源,那些潜伏在你无意识的信念和观念,它们就是你的制约。


你可以问问自己:那是真的吗?我难道从来没有过相反的经验吗?


认真地审视这些无意识念头,找到自己恐惧的主要原因,抛开所有的报复心、受害感和恐惧感,关注在真正可能发生的事情上,思考自己是否能够克服。


然后,你会看到未来生活里一些新的可能性。


或许你的头脑仍然会持续播放它的悲惨故事,但当你察觉到它时,你是有选择的。


你可以容许头脑继续无意识中在咒骂,抱怨和报复的循环轨道上运行,而你知道这样让你厌倦。


又或者,你可以更有创意、有意识地运用同一个头脑为你的处境带来光明和清澈。


所有的关系都是一个梦,都基于我们对别人的期望。但我们极少以真实的眼光看待去看待,而是带着自己的需要和欲求


真实往往有它自己的路径。只有当你承认是自己的虚设和幻想导致失望来临,并且准备好对失望一力承担,你才可以好好享受亲密关系的游戏。





第四章

对其他人说“是”



  • 我们总是很想改变他人,无论是家人、同事、朋友甚至路人,结果却是伤害了他们,也伤害了自己。


没有人可以被改变,你越想去改变别人,别人就会越反抗你,这只会形成恶性循环,让关系更糟。


或许你觉得自己是为了他们好,但事实却是他们某些无意识的行为激怒了你,那个反应是属于你的,是来自于你没有被满足的被爱、被尊重,被接受的需求,或是不切实际的期待。


你的抱怨职责,都是来自于自己的需求。


当你可以真正负起满足自己需求的责任之时,你也就不会期待对方改变了。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也至少要承认,是自己把期待放在了他人身上,才让自己痛苦。这也是你自己的选择。


  • 另一方面,有时候我们不知道如何说“不”,害怕对方会拒绝或以某种方式惩罚我们,只好以“是”来妥协,从而产生冲突。


在无意识间,我们会寻机报复。有时候我们说了“不”,却因为自己的情绪反应,而招致对方的情绪反应,最终卷入争执。


你必须保持觉知,说出一个简单、平静的对你需求的陈述,而不带任何说服对方或证明自己正确的努力。


如此一来,对方也报以尊重和倾听。因为他们没感到被威胁或挑战,自此双方得以和解,得以彼此尊重互相聆听。


我们眼中的别人其实是自己头脑的反射。


我们的头脑根据其搜集的概念去诠释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感觉到的。所以,我们可以借此去发现一些通常不会看到的自身无意识的部分。


当我们对某人升起一个带着强烈情绪色彩的批评,那是因为这个人映射出了一些我们对自己不接受、不喜欢的地方。


当这些无意识被看见,被承认的时候,其力量将消失于无形,你也将领悟到自己是有选择的。



第五章

对情绪说“是”



我们通常只知道两种方式处理不想要的情绪——压仰宣泄,两者都是消极且有害的。


当我们压抑情绪的时候,所有自动释放到体内的化学物质没有机会发挥作用而消耗干净,仍然停留在系统内,对身体造成负担,假以时日甚至会引发慢性疼痛和心脏病。


而如果我们对别人宣泄情绪,就会激起对方的战斗或逃避机制,造成人际关系的恶性循坏,而且我们也无法将自己的情绪与荷尔蒙全部耗尽,反而会感到内疚、后悔甚至生气。


正确的处理方法:


  • 第一步:承认

你必须承认情绪在那里,对你的情绪负责,面对它注视它,却不被它抓住。也就是说,如果你觉知自己正在经历愤怒,就承认这是自己的愤怒,别人只是触发了你的反应。


假如你能做到,就会立即看到紧张的部分消失了,因为在无意识之中你归咎于来自别人的“威胁”消失了。


  • 第二步:观察

观察你体内的反应,无论有什么在发生,都允许它在那里。 不要压抑它,也不要表达它,不做任何批判,也不要定义它们,避免陷入头脑为这情境创造的故事中,迷失在为何会有这些情绪反应的原因之中,这是觉知的另一个障碍。

 

  • 第三步:理解

勇敢地去看内在,找到你情绪的根源,给自己一个机会从头脑中去除这份威胁。


当你能够说“是的,在那里的就是它”,那它就不再是一个威胁。因为它已不再是无意识的。


你觉知它,于是它失去了凌驾你的隐藏力量。




第六章

对你的习惯和模式说“是”



我们理解事物的角度,对待生命和状况的态度,都可以成为一种习惯,也许是不知不觉从父母那里继承而来,且从未质疑过,从未以客观视角去反思。


这些习惯深植于我们的性格,成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并操控着我们的生活,支配着我们对一切事物的态度和反应。


这些习惯会阻止我们体验完整的生命,限制我们表达的自由,让因为我们卡在一个自己创造出的特定角色里。但同时我们也在借助这些无意识的保护机制来逃避恐惧和痛苦。


我们都有强烈的意图想去改变我们的“坏”习惯和模式,但往往因为无意识的作祟而不太成功。   


如何处理你的顽固习惯:


  • 1.承认

你首先要承认这只是一个习惯,并且承认自己有一部分的无意识头脑不想去改变这个习惯。


  • 2.对话

和自己的无意识对话,像朋友一样问它为什么要保留这个习惯,它想用这个习惯来保护什么?


  • 3.感受

等待你内在涌出的回应——也许是语言、画面或某种感受。给它足够的时间,仔细感受。这个习惯带给了你什么好处?你又为此付出了什么代价?


  • 4.选择

当利弊逐一列出,你就可以做出选择,是有意识地保持习惯,还是放弃这个习惯寻找更好的替代方法。



第七章

对父母说“是”



大多数人都有意无意地抱怨自己的父母,期望他们有所不同,甚至对父母产生抗拒,想要断绝关系。


但事实是,不愿意像他们父母一样的人,往往最终无法都变得和他们一样了。 与父母之间的斗争反而让我们无意识地执著于跟他们纠缠。


当我们以期望他们有所不同的方式对父母说“不”时,其实是在削弱自己,或者觉得自己比他们优越。


但父母是我们的根,拒绝他们,其实就是在拒绝自己。这会侵蚀我们的能量,阻止我们获得感知生命之根所带来的支持。


首先,你要看到,在愤怒和排斥背后,是你对父母的爱与接受的渴望。或许父母无法以你所需要的方式给于你爱与接受,但他们赋于了你生命。


当你以感恩的心面对这个事实,你和父母之间的冲突自然会消失,你内在的某种东西得以放松,你将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力量与踏实感。也只有怀着感激,你才有可能从能量和心理的层面脱离他们,进而在一个健康纯净的基础上,建立你自己的家庭。


很重要的一点是,对父母说“是”,并不是对他们的品格或性格说是,而是单纯地承认,他们给予了你生命,是做你父母最正确的人选。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留意一下自己在无意识中从父母身上继承了多少他们的特征,当你能够接受自己在无意识中和父母相像的事实,你就可以有意识地去选择,哪些继承,哪些摒弃,没有对抗或批判。





第八章

对状况说“是”



我们总是浪费时间去想要改变情况,“要是……就好了!”可就算愿望实现了,头脑也还是会继续比较和抱怨。


我们被头脑支配着,永远都不知道满足,并且把自己的问题推卸到别的事物上,为了我们所遭受的苦难去指责外在事件或其他人,让自己成为受害者,把焦点放在“可怜的我”的故事上,而忽视生命里正在发生的正面的事情,同时也让我们有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去对生命不负责任。


要走出问题,先要走出头脑。


假如你能站在头脑以及它为状况创造的故事以外,从不同角度观察,你将能够清楚地看到并且理解,你的头脑是如何给状况制造问题的。


你需要明白,是自己对状况的反应才导致你受苦,如果换了另一个人可能就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


事情一旦发生,你就只能承认,避免头脑的纠缠。


当你真正接受状况之后,就会变得放松,可以冷静地做出选择,继续做一个受害者,还是寻找这些指责抱怨背后的信念,重新背负起自己的责任?


一旦你准备好为自己的反应负上责任,便会有许多的可能性去探索。当你对至今操纵着自己生命的那些无意识观念有了觉知,也就解除了它们凌驾于你的力量。


你可以敞开自己去迎接新的视野,你会发现在任何状况里满足与美丽都是存在的。



第九章

对改变和不安全感说“是”



我们的头脑渴望安全感,不喜欢改变,试图把我们保持在一个一切都是熟悉或可计算的“舒适地带”。


可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又渴望自由,于是我们总感觉生命欠缺了些什么。因为我们被安全感限制了。


然而,生命的本质就是不安全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除了死亡一定会发生。所以,你越是看重物质,拥有越多,就越害怕失去,你的恐惧就越大。


当你能够真正接受生命是不安全的,是总在改变的,那么,随之而来的唯一能感觉活生生和充满能量的路,便是勇于活在不安全里,勇于对改变说“是”,甚至对混乱说是。


无论生命带给我们什么,我们只是顺流而行。在开始的时候,你可能会有点不舒服,但你肯定会感觉很警觉而且活生生。


 如果你对变化的状况反应强烈,那么,你首先要理解这是头脑因它的舒适地带受到挑战而被激发了。然后你可以问自己:“是自我的哪个部分感觉害怕?”,“最糟糕可能发生什么?”


当你觉察到自身的限制之后,就可以做出选择,扩展你的能量去迎接新的状况,享受混乱,相信其中会有一些新的滋养的事物到来,或者抱怨和紧缩自己的能量,尝试建造一个新的、更小的舒适地带给自己。


如果你一直活在安全区,就会活在一连串先诀条件下,那么你将会永远生活在某种紧张和不安当中。


而如果你选择跳出自己的舒适地带,对任何到来的改变说“是”,那么你将不会害怕失去任何东西,因为你没有执着于事情应该怎样的既定观念。





第十章

对生命说“是”



人生总会有各种意外发生,我们通常会浪费大量时间和能量,去抱怨命运的不公平甚至是非正义,但这并不能改变状况,反而会吸噬我们的能量


你对事物的评估、批判和考量,以及你的恐惧,都是来自于头脑的想法。


存在本身,没有对与错,没有公平不公平,只有觉知和不觉知。


当你承认了现状,不带批判或抱怨地去正视它,就能让头脑得到平静,有更多的智慧和机会去处理它


而且感恩也会随之而来,允许生命的完成和终结。


这是一个转移焦点的问题。


假如我们是把焦点放在错误上,放在问题和困难上,迷失于对命运不公的抱怨中,我们就错过了要点:事情是它本然的样子


抱怨只能烦扰到身边的人,让自己感觉糟糕,也让我们错过周围正在发生的美好事物。


而对生命说“是”,就意味着寻找对的事物——那些带给你满足和滋养的东西。这要求你对你的态度负责任,要求你做出积极的选择。但它给予你体验喜悦的可能——在你选择它的每一天。


这一切的选择权都在你的手中。只是,生命如此短暂,为什么要把它浪费在把所有的“问题”或者“麻烦”里呢?



第十一章

“是”既不是顺从,也不是拒绝



对生命说“是”并非放弃,“我就是这个情况,什么也做不了,我永远也改变不了。”


把焦点放在对的事情上也并不是拒绝,而是接受事实本来的样子,运用你的能量在生命中找令你满足的事物。


接受并不是我们不需要做改变,而是允许一种自然的成长发生,不再强迫。


这也意味着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为你卸除压力,停止对抗那些你无法改变的事情,停止受来自你头脑的“应该”和“必须”、抱怨和责备的声音所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有选择的。


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切所需的内在资源,去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不必额外做任何努力去证明自己是特别的,或者把自己变得不同,只为了让别人接受。


我们只能成为我们自己。


当你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巨大的放松,会停止挣扎,不再尝试去达到那些既定条件。我们的本然得以自然成长,成长出那份独一无二。


你会明白,别人的想法和期许,仅存在于你的无意识头脑。


只有丢弃这些概念,你的生命才会拥有更多的空间,让你去开拓出它最大的潜能。


...


亲密关系,是一个人最艰难

也最有疗愈意义的一条路,


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

就是让你踏上寻找真正自己的旅程。


在关系中学习,在关系中成长,

去看见每一个关系背后,

藏着的那份珍贵的生命礼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十分钟读完《对生命说是》
“习惯性粗暴”为亲子关系埋下隐患
(三)如何进行自我观察:如果总受习惯限制,便难以突破自己
潜意识上升不到意识,你的命运就已注定
只有认出真正的我,才能从根源上疗愈一切的情绪和习惯(下)
值得坚持的5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