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扫街必须具有敏锐观察能力和迅速反应能力---从扫街青岛二十年说起

扫街,为网络用语,意思是在大街上用相机抓拍行人以获取影像。


扫街,在国外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拍摄方式。英文扫街一词是candid camera,这个词的原始含义是指那些用来偷拍的微型相机,后来逐渐演变成为街头摄影的一个代名词,对于这个演变之词最早的出处现已无从考证。


1997.9.29.中山路:眼睛


1997.10.3.中山路:公用电话


也有人说,扫街一词最早出自中国,宋代时民间已有这个行当,也有这个名词。据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卷二 元夕”这一节中,就有这样一段话:“至夜阑则有持小灯照路拾遗者,谓之'扫街’”。这个“扫街”虽与摄影无关,但获取结果的方法基本相似。


摄影扫街,就是在街头等公共场所进行抓拍、偷拍的一种摄影方式。作为摄影的一个类别,这样拍摄方式无既定目标,也无固定地点,随意性强,拍摄出人物形象与动态具有出人意料、自然真实的视觉效果。


1998.10.4.湖北路:婚纱展


1998.12.12.中山路:橱窗外


扫街,是摄影的一种方法,也是摄影者的一种追求,更是摄影者释放自我的一个平台。行走在大街上,没有任何条条框框限制,可以用取景框随意裁取街头某一个生动画面,或者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任意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有趣细节,用视觉语言留存一些充满戏剧性的瞬间影像。这可能是众多摄影名家与摄影爱好者热衷于扫街的目的所在吧!


1999.10.4.中山路:看报


2000.5.1.中山路:扭秧歌

 

扫街,因其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和若干的趣味性,近百年来吸引着许多摄影名家和众多摄影爱好者流连街头,狂扫不止。如我们所熟知国外摄影大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马克·吕布、威廉·克莱因、约瑟夫·寇德卡、罗伯特·杜瓦诺、薇薇安·迈尔、森山大道等都是扫街名家,他们的街头摄影视觉语言平淡朴实,真实地表现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时代人物风貌,这些真实的影像记录留存至今并成为世界摄影经典,其影响力远远超乎作者本人的想象。如法国摄影家罗伯特·杜瓦诺拍摄的《市政厅前的吻》,这幅摄影作品一经出世,巴黎迅速成为象征浪漫、爱情的恋爱之都。


2001.2.13.杭州路:耍猴


2001.8.6.中山路:泳装展示


扫街,必须具有一定的敏锐观察能力和迅速反应能力,以敏锐的观察力提前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以迅速的反应能力及时捕捉到生动有趣的瞬间形象。扫街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一没有特定的拍摄对象,二没有固定的拍摄地点,拍摄者也身处一种相对游离不定的状态,随意性很强,有时还需要不停地走动,偶遇某个感兴趣的人或事,随时进行抓拍、抢拍与偷拍。对于这个问题,罗伯特·卡帕说过:“一个摄影师应该有鹰的眼睛,马的力量,上帝的耐心。”


2002.11.4.中山路:丽人行


2003.5.4.抚顺路:溜鸟老人


扫街,除了要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还要花费足够的时间与一定的耐心地去等待。有时则需要蹲守在某个地方,等待有趣的人物闯入预定位置。只有耐心等待、细心观察,才能及时地抓拍到街头有趣人物的瞬间动作及瞬间形象。伊安·贝瑞曾说过:“你必须等待,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有好的元素出现在镜框里。而在此之前,你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这个时刻。”实践证明,扫街能扫出好片子这在多数情况下还需要靠等待,需要碰运气,但好的运气往往中情于那些有思想准备的摄影人。


2003.12.26.中山路:行人、公交车、广告牌


2004.1.14.中山路:IC卡电话


扫街,随机性强,拍摄范围广泛,但并不是漫无目的地拍摄,要把一切扫进镜头成为摄影作品,还须具备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一定的文化知识,对喧嚣杂乱的市井街头有选择性的进行分析和判断,从繁杂的街头现象中寻找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素材,将客观的原始素材转化为主观的创作题材,然后再通过相机才能表现出作品的独到立意和鲜明主题,展现出作者的主观意识和思想情感。如美国《生活》杂志的摄影师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在纽约时代广场拍摄一位水兵亲吻一位女护士的《胜利之吻》,这是在欢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最为激动人心的一个瞬间,成为世界摄影史上最为经典历史画面。


2004.1.10.闵江路:路牌广告


2004.4.16.香港中路:中大奖


扫街,重在一个扫字,它的精髓就在于真实记录大街上路人的日常生活动态,如实反映某个时代、某个地区的社会状态与人们的精神面貌。如布列松的街头摄影作品《男孩》,男孩子怀里抱着两个硕大的酒瓶,在镜头前显得神采飞扬,完全不能抑制住得意的神情,情绪十分自然真实而生动,彰显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与纪实风格。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主席B·格林曾说:“看上去,布列松的摄影好像是漫不经心随手拈来,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


2006.10.10.齐东路:石阶之上


2007.11.4.齐东路:啤酒桶


扫街,最常用的手段是抓拍和偷拍,除了抓拍和偷拍以外,有时还要进行盲拍。盲拍就是眼睛完全脱离取景器边框的限制,不用眼睛通过取景器取景,不提前构图预先对焦,完全依靠经验与直觉按下快门,其方法灵活多变,拍出的照片结构松泛,视角新颖。需要说明地是,盲拍要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时靠近拍摄主体,这样取景范围广,景深大,主题突出,可以包涵较多的视觉信息。


2007.11.5.江宁路:家门口


2008.3.22.四川路:幸福楼前


扫街使用什么镜头?有人认为要用广角定焦镜头,其依据是许多国外摄影大家就是使用广角定焦镜头扫街的。如森山大道用28mm焦段镜头,布列松用50mm焦段镜头等。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不必较真,街头摄影不是广角摄影,任何焦段的镜头都可以扫街。如使用变焦70~200mm镜头远距离进行拍摄,好处是不易被拍摄对象发觉,抓拍到的人物动作及人物表情自然生动。使用长焦镜头扫街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利用大光圈虚化街道上的杂乱背景,净化背景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另外,在拍摄人数众多的大场面时,使用长焦镜头还可压缩空间,使人物显得更为集中,画面结构也增加了许多层次感。这几个好处是任何一款广角镜头都不能实现的。


2009.6.16.登州路:玩鸟人


2009.12.27.河南路:扫雪


扫街,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上班族如何利用有限时间进行扫街?无论是摄影记者还是摄影爱好者可充分利用上下班时间,这也是扫街的黄金时刻。我为了扫街,平日里坚持步行上下班,并且有意地绕道大街小巷,用相机捕捉行走中男女老少,用视觉语言记录平民百姓日常生活。这些摄影作品里的人物都是与我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他们从我的面前匆匆走过,对我也没有产生任何戒备之心,一切都在自然放松的无拘无束中。面对他们我也没产生丝毫的私心杂念,只是不停地按下快门,用镜头捕捉普通百姓生动有趣的瞬间形象,忠实记录每个时期客观存在的街头人物百态。


2010.5.9.沧口路:拆除

 

2011.9.6.浙江路:喜客


扫街青岛二十年,我积累了大量青岛街头摄影作品。如何对待这然扫街作品?我的作法是广泛猎取,集中分类,然后从中找出几个有特点的摄影主题,长期坚持拍摄下去。二十多年来,我每年在节假日里走上街头拍摄飘扬的五星红旗,积累了一大批五星红旗的彩色照片,国庆60周年时,我挑选了一部分举办了一个题为《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的个人摄影展,在圈内圈外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13.6.26.莱芜一路:修脚


2014.6.23.黄岛路:杂货摊


扫街青岛二十年,我从盲目性拍摄石阶路,到有针对性拍摄石阶路,再到有计划性拍摄石阶路,我从中挖掘出青岛与石阶路这个专题,同时也写下了十多万字的散记,青岛出版社看中了这个专题,为我出版了《石阶路上的青岛》一书。


2015.5.6.大学路:溜鸟、溜狗

 

2015.6.9.黄岛路:读报

    

扫街青岛二十年,我不仅享受了过程,扫出了成绩,获得了回报,而且还得到了社会认可。这也是我忙里偷闲,游走街头,坚持扫街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希望广大摄影爱好者从我扫街实践中得到启发,从现在开始,走上街头,热爱扫街,坚持扫街,狂扫不止!我相信,扫街二十年,必定有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挺镜头下的老街里,三十年前的青岛记忆!
那些记忆里的老城区,王挺镜头下的彩色青岛
老电影里的青岛,你的记忆里可曾有她?
看完这支MV,有没有勾起你对老青岛的回忆?
《咱们的老街里》,老青岛永远的记忆
高清:停泊记忆的老街 实拍黄岛路上的人间烟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