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画中“神似”与“形似”的关系——高继锋工作室

中国画强调“以形写神”,这个主张是由晋人顾恺之提出来的,后来几乎成了中国画共同遵守的原则,尤其是人物画。画家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写“形”功夫,准确地捕捉住物像,做到成竹在胸,才能使手中的笔挥洒自如,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内生动地传达出人物的“神”来。

也就是说在国画中的“神似”与“形似”中,这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对应的。不过在国画长时间的流传下来,对于国画而言,一般先是有了“形似”,后有神似。

有人提出“不求形似,以神写形”的主张,其本意是强调“传神达意,表现自我”,这种艺术主张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如何把握“神”和“意”的尺度。

“形似”往往在写实性绘画的领域中被提出,“神似”则更多的是写意性、表现性、抽象性绘画的共同话题。一直以来,在绘画中两者不分彼此,水乳交融在一起。“形似”和“神似”,两者的辩证关系是绘画领域中的一个永恒话题,千百年来许多画家和理论家都就此问题作过很多研究、探讨和绘画方面的实践。

“形似”在绘画中要求理性客观并且科学地对待对象,更多关注的是绘画的技术和技法问题,同时,对形似的要求也成为了绘画作为一门科学或者说学科独立的一种技术规定性。

所以,“似”在此主要是指作品中塑造的形象与客观事物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能够真实准确地表达事物的视觉形象,同时有助于传达所描绘事物的精神状态,使读者更加容易体会到画面中所传达的意境与意味。如东晋顾恺之所说“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之中”,强调“形”对于表达神态的重要性。

“神似”是指绘画不受客观物像所拘,作者能够通过画面表达内心感情、精神气度、喜怒哀乐,或生动地表现画面中物像的引人入胜的精神状态和情趣。“神似”使绘画脱离了对客观物像的简单描摹和记录功能,而具有了更高的美学价值。“形似”与“神似”所指称的范畴是不同的。

据说,齐白石一开始画的虾太重写真,形似而神不足。后来他意识到了“删繁就简三秋树”,画的虾越来越简练,以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却越发有神,以少胜多,获得了成功。这其中,将虾的后腿由开始的10只减为8只,再到后来的6只,蝦眼也由原来的两点变成两横笔。

关键的一点是,在对头、胸部位的处理上,淡墨表现立意又加了一笔浓墨,更显出虾躯干的透明。由此,我们看到,齐白石并不是以非常精确的手法描绘具体物象,他的观察点和绘画手法是介于似与不似之间,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由上可见国画中的“神似”与“形似”是相辅相成的,中国话经历了由模糊到精确又到模糊的发展过程,在对于食物形体的精确描绘后,更是乐于对于食物本身之外,其意境的描绘。

“形”是精神的载体,是艺术家在观察、感受、研究的基础上对客观世界艺术的升华,是其对客体和自我的一种深入挖掘和真实表达。形、神是相辅相成的,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创造出“形神兼备”的优秀艺术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周宪:视线的文化意义
中国画和西方画的不同特征与流向
** 绘画的似与不似
如何欣赏中国画之探讨
春阳九辩
徐湛专业中国画绘画技法教学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