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银行这是给地产公司送钱!孙宏斌杨国强牛逼了

作者 l 阿植,来源 l 植观天下(IBanker_business)

地产界最近火了两个企业,一个是孙宏斌的融创,一个是杨国强的碧桂园

说他们火是因为12年以前房地产企业做百强排行榜,他们都榜上无名。但17年榜单一公布,一个分列第三,一个分列第十。到了18年,碧桂园已经排到第二,仅次于恒大。融创更是以黑马之态杀入前五。

就在昨天碧桂园报出2017年报:

  • 总收入2269亿元,同比增长48.2%;

  • 毛利587.9亿元,同比增长82.4%;

  • 净利润为260.6亿元,同比增长126.3%。

收入增长50%,净利润翻倍,这个成绩单确实惊艳。

融创17年年报未出,但孙宏斌以“买买买”的姿态,却早已抢尽财经界的风头。以至于江湖上流传着“孙宏斌轮”的传说:

投资界新轮次:种子轮→天使轮→Pro-A→A轮→A 轮→B轮→C轮→BAT轮→Pro-IPO→IPO→孙宏斌轮……全剧终

为什么跑出来的是孙宏斌杨国强?

因为他们是最懂地产的人。

地产的本质是什么?地产的本质是银行!地产的本质是银行,地产的本质是银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地产和银行一样,经营取决于两个因素:杠杆和息差

房地产的杠杆是什么?房地产的杠杆就是它的资产负债率,它能动用银行借款的能力。

房地产的息差是什么?房地产的息差就是它的总资产回报率。地产企业相当于在银行批发资金,资金变成土地,再变成房子,再变成收入利润。这和银行放贷是同个道理。

地产行业一般的杠杆率(总资产/净资产)是5倍(相对应资产负债率80%)以内。

息差,取决于地产公司的经营水平。选址能力、融资能力、周转能力、品牌力越强,息差越大。地产行业的长期息差(总资产回报率)在3%左右,比较优秀例如万科的息差可以做到4%以上。

孙宏斌杨国强的经营模式,总结七个字,打足杠杆赚息差。

打足杠杆赚息差,如何理解这七个字?

孙宏斌的观点

这要从孙宏斌2016年11月23日一个内部讲话说起。

在这个讲话里,孙宏斌对宏观经济有一个基本判断。他认为国内的基本环境就是货币超发,流动性宽松,低利率,这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改变

与此相对应的经营决策就是,用尽全力借钱,借更多的钱,借更便宜的钱,借更长的钱!谁能借更多的钱、更便宜的钱、更长的钱,可以穿越周期的钱,就有很大的优势。如果有这个机会不去做,反而减杠杆那是不对的

杨国强的观点

无独有偶,碧桂园杨国强也是持相同观点。

碧桂园的前任首席财务官吴建斌,在离任之后写了一本书《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里面谈到一个细节。为CFO的吴建斌和身为董事局主席的杨国强,在经营上出现了一个分歧:吴建斌希望降低负债率,增加财务安全;而杨国强则要求增长和扩张。

2015年7月的一次会议上,因为股市震荡,吴建斌建议公司不要轻易扩容,并强调,负债率要有上限,而杨国强听完之后的态度却是,“房产形势很好,却困于我们的财务资源有限,所以要大力发展金融创新业务。我是主席,就按我说的办。

2016年春夏之交,杨国强和孙建斌探讨负债率管理的问题,杨国强说:“在做生意方面,财务要记住,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永远不要让公司受到任何约束,有得做就狠狠地做,没得做就耐心等待。

在财务上永远不要让公司受任何约束,杨国强说得多狠多透彻!这就是帅才和将才的分别!

杨国强和孙宏斌的共通之处都是放开手脚,狠狠干。如果你只看到这种狠劲,那只配称为匹夫之勇。聪明人从来不是见山是山,孙、杨的底气从何而来,真正重要的永远是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

做大杠杆的底气来自哪里?

我来告诉你孙宏斌杨国强的底气来自哪里?就一条——银行贷款利率是低估的。银行贷款利率是低估的,所以银行是在补贴借钱的人。

赚大钱靠的从来不是自有资金,而是借来的钱。

为什么这么讲?

下图是07年-16年扣除价格因素的GDP增速,简单平均9%每年。另一列是货币的供应量,简单平均16%每年。两者之差,就是物价涨幅。看前面两个数字,物价的实际涨幅应该在7%(16%-9%)左右。而银行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仅在4%-5%。

你想想,一边是无风险7%的价格涨幅,一边只有4%-5%的贷款利息,你哪怕买的是一个很普通的资产都可以无风险获得2%-3%的息差

如果你买的是土地呢?那涨幅更远在7%之上。因为土地是供给受限的资产(具体原因这里就不便展开分析),属于稀缺资产。经济学上一个东西卖高价从来不是因为它有用,而是因为它稀缺

融创中国2015年总资产是1100亿,2016年总资产已经是2900亿,翻了接近1.5倍。

碧桂园2015年总资产3600亿,16年是6000亿,17年已经达到惊人的1万亿。

你再想想作为融创和碧桂园的老板这么翻倍地去拿地,是很难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盯哪一个项目能赚钱,他们敢于这么扩张,用的不就是同一个分析框架,赌的不就是同一个宏观大势吗?

地产业的分歧

如果我们把万科、保利、融创、碧桂园四个地产公司放在一起做比较那就更有意思。

万科和保利属于经营很稳健的地产公司,我们看它们的杠杆率,从10年到15年一直保持在4-5倍之间。

碧桂园10-12年经营特别保守,总的杠杆率在3-4倍之间。13-15年稍微进取了一点,杠杆率提到了4-5倍之间。

融创是四个地产公司里面,最进取,也想得最清楚的企业,12年开始已经把杠杆率提到5-6倍之间。

这四个公司真正的分歧发生在2016年。四个企业做出了不同的战略选择。

1、万科比较稳健,看到15年地产形势不错,16年杠杆从原来的4.48提高到了5.13,首次将杠杆率提高到5倍以上

2、保利做出了截然相反的举动,杠杆从15年的4.15倍降低到了3.96倍,首次降到了4倍以下

3、融创保持了一贯的激进,把杠杆从15年的5.94倍提高到了8.27倍,这是一次惊人的涨幅。

4、最不同寻常的是碧桂园,这一年把杠杆从4.05倍一下子增加到7.24倍,骐骥一跃。17年碧桂园不但没有缩减杠杆还继续增大到8.97倍。

如果写地产行业的商业史,2016年我相信是一个任何人都不会忽略的年份。这一年老板们的选择,将改写他们在行业里面的座次。

总 结

地产,它的商业本质是银行。负债率就是它的杠杆,总资产收益率就是它的息差。17年之前地产赚大钱的模式是打足杠杆赚息差。

房地产的业态本身,提供了最大限度利用银行贷款赚息差的机会。融创孙宏斌碧桂园杨国强就是这一类,抓住赚取超发货币和稀缺资产息差机会的佼佼者。

后语:

如果说16年是地产业的风云际会,17年同样会被大书特书。这一年2月24日,一位61岁老人从山东匆匆赶往北京赴任。金融系统的人对他都不陌生,这一天他接任了银监会主席。金融业从此进入新时代。

在他任上,这一年的M2非但到不了13,连10都摸不到,最终的数据是8.5。这一切,对地产业又意味着什么?是旧时代的延续,还是新时代的开始?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场1.55万亿的夜宴
富贵险中求,王健林、孙宏斌皆如此
孙宏斌捐10亿给清华!网友:欠银行7000亿不还,哪来钱捐款?
​独家盘点TOP10房企大佬创业史
“现金首富”,一天赚4亿,银行存款超千亿,还坐拥30万亩地?
买百亿项目如买菜?买遍中国的孙宏斌,钱原来是这样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