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96年山东一老人持有双枪,民警收缴遭拒老人拿出证件,众人泪目

1996年,我国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严格的禁枪令,枪支管理办法曾经明确规定过:“凡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不管是中国公民还是外国人,除了特殊单位和职业特殊需要佩戴枪支外,一律不允许私自持有枪支。”

禁枪令一出,引起了一阵缴枪热潮,就连常年以打猎为生的深山老猎户,都交出了自己手中的猎枪。即便是用来玩耍的气枪和仿真枪,人们也积极上交到警察局,不敢偷偷留在家中,否则被发现后,有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然而在山东省却有一个72岁老人,家中放了两把枪,却不曾上交政府,民警们接到举报,不敢掉以轻心,立刻启程前往莱芜县的一个村庄。民警敲开了老人的家门,严肃地说:

“老爷爷,有群众举报说您家中收藏了枪支,现根据我国法律,您需要把枪支交出来。”

老人家听完后,转身回屋,拿出了一个盒子。民警接过盒子,将盒子打开,一把匕首、两把被擦得亮堂堂的手枪和一张泛黄的纸,乖乖地躺在盒子中。

老人颤颤巍巍地把这张泛黄的纸拿出来,展开给民警看。民警一看,立刻闭上了嘴,站直身躯,向老人敬了个礼,随后,恭恭敬敬地把盒子还给了老人。

民警这一系列的操作,让围观的村民一头雾水,当听完老人讲述持枪证的来源后,众人落泪,被老人的事迹所感动。

他究竟是何人,为何能持有双枪?民警上门收缴为何遭拒?为何一张泛黄的纸能让民警如此小心翼翼?

他就是抗日英雄滕西远。盒子中的匕首、两把枪和一张泛黄的纸,就是他戎马一生、英勇杀敌的表现。本篇文章,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私藏枪支的抗日英雄腾西远。

受兄长影响,参加革命

滕西远是山东省莱芜市北山阳村的人,1925年出生,在他之前,父母已经生了两个男孩。

那是一个军阀混战、地主欺压劳苦百姓、百姓苦不敢言的年代。为了养活滕西远兄弟几个,父母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没日没夜地给地主家干活,可临到头,说好的工钱还被地主家以一堆杂七杂八的理由,克扣了大半。

一天深夜,突然有一支军队来到莱芜北山阳村,挨家挨户搜刮粮食。他们一脚就踹开了滕西远家的大门,把家里仅有的存粮全部拖走了。

粮食没了,一家老小怎么生活呢?父母苦苦哀求:这是一家人全部的口粮,多少留一点给孩子们。

谁知道带头的长官一使眼色,一个小兵上来就往滕西远父母身上踹,几个小兵一拥而上,把二老打得浑身是伤,随后这帮军匪带着粮食扬长而去,留下了哀嚎遍野的莱芜北山阳村。

粮食没守住,父母也被暴打成了重伤,没钱请郎中来医治,只能重病在身,躺在家里听天由命吧。

马上就要过冬了,家里一点粮食都没有,一想到这里,重病在身的父母,急火攻心,没过多久,二老就离世了。

腾西远兄弟几个相依为命,他们每天都在为填饱肚子而奔波,连续好几天吃不到东西,那是常有的事,要不是靠乡亲们从自己口粮中挤出一点粮食,接济给他们,只怕腾西远兄弟几人连那个冬天都熬不过去。

已经年过七旬的腾西远,回想起自己年幼的那段时光,真是百感交集,除了痛苦的回忆和辛酸,没有一丝童年的快乐。

年幼的腾西远想不通:军队不应该是保护老百姓的吗?为什么会反过头来抢夺老百姓的粮食呢?直到他加入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他才知道:

军队的确是保护老百姓的,只有共产党的军人才是保护老百姓的,只有共产党才真心实意地为百姓着想。

为了改善生活,大哥偷偷参军了,每隔一段时间,军队下发粮饷后,大哥就把粮食带回家给弟弟们吃。腾西远好奇地问:大哥,军队究竟是什么样的呀?

大哥便给弟弟们讲起了自己在军中的所见所闻,就这样,腾西远和二哥从大哥口中了解了好多关于军队的事,对于大哥的讲解,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对军队有种向往的感觉。

后来,二哥也跑去参加了革命队伍,在大哥和二哥的影响下,腾西远也萌生了参加革命队伍的想法,奈何他年龄太小、个子太小了,没有人肯要这个“豆芽菜”。

1937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全面抗战即将开始,山东很快就成了日军进行“大规模扫荡”的主要目标。

日军极其残忍,他们怀疑哪个村子里藏有八路军,就会不择手段将其找出来,如果有人敢隐瞒,那么就会杀害老百姓,火烧村庄。

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百姓被屠杀,一个接一个的村庄被焚烧。

看到乡亲们的悲惨境遇,瘦小的滕西远孤身一人出门,去找县大队。

功夫不负有心人,滕西远找到了县大队。原本县大队的负责人不想接受滕西远,说:“小鬼头,你才多大啊?就想参加革命吗,回家好好吃两年饭再来吧。”

禁不住滕西远软磨硬泡:“虽然我只有十三岁,但我和我的哥哥们一样,都想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候,加入革命队伍,保家卫国!”

最终县大队勉强同意他留下来,就负责去县城里搜集情报。

由于常年营养不良,腾西远长得不高,又经常被风吹日晒,黑不溜秋。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外形,伪装成乞丐,屡屡跑到附近的县城里,明面上是乞讨,实际上是帮助县大队和城里的站点互通消息。

由于腾西远通信及时,县大队躲过了好几次日军的“扫荡”。民兵都称赞滕西远:别看人家个头小,做起事来可是不含糊呢,队友都非常喜欢他,亲切地称呼他为“滕黑子”。

腾西远搜集情报及时,帮助县大队度过难关,为此他还受到八路军首长的表扬。但真正让滕西远一战成名的,是他在日军一次大扫荡中做的事。

孤胆英雄,一把匕首干掉一个鬼子

1940年春季,日军调集重兵,对滕西远的家乡一带进行“围剿”。各县大队、区小队民兵,由于武器装备落后,火力不足以和日军抗衡,只得撤离村庄。

由于撤离不及时,部分党员干部被日军抓住了,同时被抓的还有北山阳村里的村民。日军把这些人都聚集在了村庄门口,对村庄里的人挨家挨户进行搜查。

当时,滕西远正和其他村庄的几名锄奸队员执行侦察任务,当他们发现日军动向时,想要离开已经来不及了——日军已经派兵把村口“堵住”了。

无奈之下,滕西远和几名队友只能躲进了猪舍上方。凭借着独特的视角,滕西远等人将四周情况一览无余,几人就这样一直躲到了傍晚。

此时,不远处有一个落单的日军,周围没有其他日军,只见这名日军一脚踹开乡亲们的家,背起枪,急急忙忙地将百姓家中的粮食拖了出来。

滕西远恨透了这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日军,他想起前段时间,刘子正在动员大会上说的话:“不管是用手、用刀,还是用枪,只要能杀鬼子,就能行。”

眼前这个大好的机会不容错过,滕西远示意旁边的队友,帮自己观察周围的情况。等那个落单的日军拖着粮食,从猪舍旁边路过时,滕西远瞅准时机,飞身一跃,将日军扑倒在地,死死捂住日军的嘴,队友也连忙从棚顶跳下来,死死按住日军的双手和双脚。

滕西远抽出手来,拿出自己腰间的匕首,狠狠地朝日军身上刺去。

这一刀,是为了我死去的父母;这一刀,是为了北山阳村的乡亲们;这一刀,是为了县大队的民兵们;这一刀,是为了千千万万的中国百姓。在几人合力下,拼命挣扎的日军很快就断了气。

终于除掉了一个侵略者,腾西远的心里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凭借一把匕首,单刀手刃日军,此事一经传出,滕西远很快就在当地出名了。

对于刀,他更加爱惜了,每次都小心地呵护着那把匕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它,刀不离身,而这,也让日军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杨家衡大捷,被司令奖励一把枪

1940年夏季,日军调集部队进行第二次大规模“扫荡”,目标直指鲁中抗日根据地,杨家衡成为了主战场之一。为了迫使八路军现身,日军甚至一个村一个村地进行“三光”政策,八路军被迫现身,15岁的滕西远所在的部队,也加入了这场战斗。

奈何日军有备而来,武器精良;打得八路军部队一时抬不了头。

好在八路军转变思路,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多变的战术,一直在拖延日军,掩护杨家衡的百姓撤离。

在战斗中,射术并不精湛的腾西远拿枪就参与战斗,敢于开枪,敢于射击。他端起枪向日军方向射去,却不想无意中打了一枪,竟然击毙了日军的指挥旗手。

失去了指挥旗手的日军方寸大乱,被八路军部队抓住空挡,来了个“各个击破”。

战斗一直从早上持续到下午。日军伤亡人数在直线上升,而八路军部队的枪弹也越来越少了,战斗到后面,有些阵地甚至开始了肉搏战。

滕西远扳动的扳机,没有子弹了。一个日军见状,拔出腰间的刺刀就向滕西远冲过来。滕西远一个躲闪不及,就被刺中了胳膊。可他没有丝毫的慌张,一手抓住敌人的刺刀,一手抓起自己的匕首,近距离,一刀解决了敌人。

这样的战斗场景,在杨家衡随处可见。

八路军枪炮不足,但要论起白刃战,咱们可是日军的老师。

八路军在白刃战上从来都没有输过,每个战士都像不要命似地举起大刀冲向敌军。日军被吓到了,一个接一个地转身逃跑,这次战斗最终以胜利告终。

战斗结束后,司令员廖容标在表彰大会上,按照功劳,不仅记了滕西远一等功一次,还将一把驳壳枪送给了他。而这,就是第一把枪的由来。

空城计拿下两百人,又被粟裕奖励一把枪

后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就在大家以为可以过上好日子的时候,蒋介石又发动军队进攻解放区,内战爆发了。

当时,滕西远所在部队被重新编入了华东野战军,他成为了华东野战军某炮兵连连长。不久后,他入党了。

1947年7月,部队奉命给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设下了包围圈。那天,滕西远奉命前往前线,进行哨点检查,顺便观察周围敌人的人数和武器装备情况。

二人在巡查时发现:山下的村庄里有着至少百十来号敌人,轻重武器都有,还修建有防御工事。若是被敌人发现了我方前线阵地,短时间内既能发起突袭,又能退居村庄等待后续救援。

滕西远认为,敌人现在敢这样大张旗鼓,肯定是不知道前沿阵地的存在,不如利用这个机会,发起突然袭击,前沿阵地听到枪声后,肯定也能反应过来,迅速赶往支援。

不得不说,滕西远的胆子够大。要知道,他们面对的可是有着轻重武器加持的两百号敌军,而他们身上只有一支步枪、一支驳壳枪和三枚手榴弹。

滕西远简单和哨兵商量后,便趁夜色偷偷潜至村庄附近,他朝村口扔了一枚手榴弹,又打了几枪,高喊:“里面的人给我听着!你们现在被包围了!缴枪不杀!”

国民党之前被打怕了,加上现在是深夜,他们不知道周围到底有多少解放军,以为自己真的被包围了,就陆续放下手中的枪。而前沿阵地也如滕西远所预料的那样,听到爆炸声和枪声,派兵前来支援,顺利俘虏了这批敌军。

滕西远这场“空城计”唱得真是精彩!没有任何伤亡,就俘虏了两个加强排,还缴获了不少轻重武器。

在庆功大会上,粟裕给腾西远记了一次一等功,还亲自把之前缴获的一把驳壳枪送给了他。而这,就是第二把枪的由来。

孤身炸掉坦克,被称为“爆破英雄”

建国后,百废待兴,急需建设,不少战士选择了回家,正当滕西远考虑是否回家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强势介入朝鲜战争,把战火烧到我国的鸭绿江边,唇亡齿寒,威胁着我国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安全。

滕西远响应国家的号召,跟随队伍入朝作战。那时,火车从山东过,滕西远甚至没能下车回去看一眼家乡。

1953年3月,滕西远所在部队接到命令,需火速赶往预定目标。奈何路上碰到了个“拦路虎”——坦克。

美军凭借坦克之威,开始肆无忌惮地扫射,这样下去,定会延误战机。

滕西远心一横,从战友手中接过一个炸药包。见坦克炮口转向,立刻跃入了一条水沟,躲过了坦克的扫射。

滕西远小心翼翼、匍匐前进,一下子就把炸药包扔进了坦克底部,随后不顾炮火,一路狂奔,跳入水沟,这才躲过了坦克的爆炸冲击。

炸毁坦克后,除掉了拦路虎,部队才顺利赶到战场。部队完成了上级布置的阻击任务后,迅速退出了战场。

上级得知滕西远的举动,称赞他为“爆破英雄”!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后,志愿军陆续返回国内,这时,中央发出了“回到家乡建设,为祖国添砖加瓦”的号召,滕西远二话不说,脱下军装,回到了家乡,参加家乡的建设。

滕西远离开部队时,什么也没带,只拿走了被上级奖励的两把驳壳枪和自己杀鬼子的匕首。

几十年的革命生涯,滕西远不畏生死、浴血杀敌,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可以说是战功累累。临了,没有拿自己的战绩谋取好工作,反而选择离开部队,只带走了两把枪和一把匕首,回去建设家乡。

1996年,当负责收缴枪支的民警来到滕老先生家中,得知了两把驳壳枪的来历,肃然起敬。向老英雄敬礼致敬,而那张泛黄的纸,便是原解放军6202部队,在1982年特地授予滕老英雄的持枪证。

双枪和匕首是滕老英雄战争生涯英勇奋斗的象征,是他应该得到的荣耀。

正是有无数像滕老英雄那样的革命前辈,将自己的鲜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上。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扛起了中华民族的荣耀,扛起了中国的骄傲。我们年轻一代会接过革命的大旗,继续保卫祖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这枪不能上缴!山东莱芜97岁老人私持两把枪,为何拒绝上缴?
山东97岁老人持有枪支,民警上门没收被拒:看看这张字条
“我们接到举报,说你私藏枪支!”1996年,民警前来收缴枪支 老
山东96岁老汉持枪70余年?民警上门收缴却无功而返,他是何人?
96岁老汉被举报持枪70年,民警一查没问题,身份更不简单!
山东96岁老汉持有双枪,工作人员前去收缴,老汉:这是粟裕送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