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海战役为什么要先打黄维?未打通和友军的联系,这就是败招

图片来自网络

1948年11月5日,黄维12军团在河南确山、驻马店两地开始集结,准备进入徐蚌战场。

对这次出战,黄维是满心不情愿的。

别看黄维下辖第十军、十四军、十八军、八十五军和第四快速纵队共约12万人,在外人眼里看,战力强大的不得了。可黄维心里却很清楚,12军团远没有外人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第十军虽是“老牌”劲旅,在抗战中有“泰山军”的美誉。可衡阳会战之后,第十军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解放战争期间,由第十军整编而成的整编第三师又迭遭中野打击。在定陶战役中,整编第三师大部被歼灭,连师长赵锡田都被俘虏。因而,淮海战役时期的第十军早已经不是过去那支“泰山军”了。

陈诚虽然在其他部队抽调老兵重新组建了第十军,又给第十军配备了全副美式装备,但要论战斗力,远不如第十八军等部队。

第十四军是一支有历史的老部队,可由于两任军长卫立煌和陈铁先后被撤职,部队的战斗力也不复当年了。

第十四军番号被陈诚抓到手里后,开始了大规模地改造,把第十八军的各级干部调配到第十四军。每逢战事,也总是第十八军带着第十四军一起出动,两个军人员熟悉、战法熟悉、战斗力逐渐提高,也算是12军团的骨干力量。

第八十五军的情况则更特殊一些。

第八十五军原属于汤恩伯派系,由于军长吴绍周是贵州人,又得到了何应钦的偏爱。因而,第八十五军无论在兵员还是装备上都受到何应钦的特殊照顾,战斗力也很强。

在1948年初,吴绍周就已经是军团副司令了,在职务上还要超过黄维、胡琏等人。

12军团组建时,何应钦开始动了心思。

黄维担任司令官并非因为他的指挥能力强,而是他是能够被几派接受的人选。因而,黄维充其量是个过渡性的人物,注定在这个位置上做不长。

一旦黄维卸任,从外部调任司令官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能够在组建时就安排一个副司令官进去,将会在日后的竞争中占据上风。为此,何应钦不顾吴绍周不是黄埔军校毕业的这个事实,强行把第八十五军塞进了十二军团,吴绍周担任副司令长官并兼任第八十五军军长。

何应钦的算盘打得是挺好,可白崇禧却偏偏不买账。

黄维 图片来自网络

第八十五军本属于华中“剿总”的战斗序列,白崇禧已经把它编入桂系部队张淦的第三军团。现在要调走,白崇禧自然不干。

就在白崇禧和陈诚、何应钦之间还在为第八十五军的归属问题争斗不已的时候,十二军团在蒋氏的严令下开拔了。

直到黄维军团在蒙城与中野的部队接上火时,第八十五军才姗姗来迟,加入12军团的战斗序列。

黄维为何一定要一支自己不能很好控制的部队呢?

其实,黄维也是有苦衷的。

12军团出战时,各路将领的配备就未到位。首先胡琏就因为闹情绪未随军参战。如果吴绍周再不来,先不说12军团的战斗力将被衰减四分之一,配备的两个副司令一个都没到位,让自己这位长时间脱离一线部队,对大军团作战已经生疏的司令官如何指挥作战?

况且,12军团此时并不是上佳状态。在加入淮海战场之前,12军团被中野二纵、六纵和陕南十二旅拖在了伏牛山区,往返奔波,毫无战果不说,还被拖得疲惫不堪。

尤其是配属的第四快速纵队,在伏牛山区不仅施展不开,还造成装备机械的严重磨损和油料的大量消耗。

按照黄维的本意,是想把部队撤回驻地休整一段时间再出兵。可当黄维刚对上级流露出一丝想法,就被一句冷冰冰的“不得以任何借口迟延行动”的命令给拒绝了。

在这种情况下,第八十五军就成为了12军团没有受到任何削弱的部队,自然就成为了黄维一定要带到淮海战场上的部队。

可愿望并未达成。在严令之下,黄维只得带着满心的不情愿加入了淮海战场。

可即使如此,12军团的战斗力仍然不可小觑。

得到黄维加入淮海战场的消息后,中野立即兵分两路迎敌。

一路是拦敌。在宣化店、息县地区向涡阳、蒙城方向拦击。

一路是尾击、侧击。中野跟随黄维军团沿方城、周口一线北上,利用一切机会尾击、侧击敌人。

起码在此时,淮海战役总前委还没有做出先打黄维的决定,仍然以阻击为主。

按照战前的战略部署,淮海战役首战要歼灭黄百韬军团、李弥军团2~3个师、刘汝明6个师和冯治安4个师。

如果能够达成上述目标,蒋氏很有可能会采取两种策略:

其一、把徐州的刘峙、杜聿明撤到蚌埠一线。

如果徐州之敌撤退,华野和中野的部队则可南下,继续迫近蚌埠。

其二、徐州不撤退。

如果徐州之敌不撤退,华野和中野则分割徐州之敌,然后兵分两路,华野攻击孙元良军团,中野攻击黄维军团。

可这个判断是建立在两个可能性上:华野能够在11月20日歼灭黄百韬军团;中野能够阻击黄维军团,使其不能在10天之内赶到徐州。

图片来自网络

战局的发展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在华野和中野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而努力作战的时候,三个意外的情况出现了:

其一、华野对黄百韬部的攻击不顺,部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仍然不能快速解决战斗。

其二、负责战场分割的华野部队虽经苦战,却始终无法切断邱清泉、李弥军团与徐州的联系。

其三、从东北战场逃出来的敌39军和54军也从海路被运送到蚌埠一线,加入淮海战场。

出现这三种情况意味着华野和中野面临着两大危险:

其一、淮海战场南线的蒋军数量已经达到了3个军团25个师的兵力,实力远超负责阻击的中野的力量。一旦中野阻止不利,将会使蒋军南北合流。

其二、对黄百韬军团攻击不顺利使得部队减员严重,即使消灭了黄百韬,但近在咫尺的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军团很有可能会趁着华野久战疲敝的机会反咬一口。

战局如果发展到这种局面,将会使华野和中野陷入被动。

蒋军虽然来势汹汹,但并非没有弱点。

其一,刘汝明军团和第6军团畏战,他们生怕落入中野设下的“围点打援”陷阱,因此进展缓慢。

其二、黄维军团虽然不畏战,但由于所部重型装备太多,在渡过沿途的7条河流时,严重影响了行军速度,因而,推进的速度其实并不快。

其三、蒋军在南线的三个军团虽然兵力雄厚,但由于中野的阻击,使得三个军团始终没有合流的机会。

这三个弱点,尤其是黄维军团没有和其他两个军团合流这一条,就是淮海战役总前委做出放弃先打邱清泉和李弥两部,改为先打黄维的先决条件。

南线25个师的蒋军虽然看起来气势汹汹,但明然人都能看出来,刘汝明是“杂牌军”,一向以保存实力著称。在之前的历次战斗中,刘汝明早就被中野消灭了几万人,已经被打成了“惊弓之鸟”,剩下的几万人就是刘汝明日后安身立命的“ 本钱”。

如果前线战事顺利,刘汝明自然不介意插上一脚,刷一波存在感。

可刘汝明实在是被中野打怕了,在战局不明朗之前,他是不会卖力的。

第6军团实力要超过刘汝明军团,下辖的第54军更是蒋军主力。

可由于负责指挥的顾祝同过于小心,在刘汝明和李姓司令官北上救援徐州的时候,两次误判了战场形势,让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出兵的刘汝明丧失了信心,干脆撤兵,说什么也不再出兵了。

失去刘汝明军团的配合,第6军团也不敢单独行动。两个军团就停留在固镇,坐视宿县被中野攻克。

就在蒋军方面出工不出力的时候,淮海战役总前委已经调整了部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海战役前,毛主席改了电报里4个字,粟裕事后赞叹:真是神来之笔
淮海战役,真正的奇迹
淮海战役中,这两个兵团战力垫底,为何最终得以保存
淮海战役黄维朝不保夕,南线刘汝明兵团为何按兵不动吃瓜看戏?
何基沣张克侠突然起义,粟裕下令抢占曹八集,华野堵住了黄百韬
七七事变中的29军,后来在淮海战役中帮了我军大忙,协助歼灭黄百韬兵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