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援巴”的故事
“援巴”故事.mp326:44
来自旧梦痕

“援巴”的故事

作者:董克荣

“援巴”这件事,在六十年代没有公开过,是“秘密修筑中巴公路”,对外保密,所以现在了解这件事的老人不会多,年轻人就更不知道了。这段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一带一路”的深入展开中解冻了。

那天我在世博园给新疆的战友们签名赠书,只见一拨一拨的人群围在一起聊天,老战友们难得有机会相聚,大家都非常珍惜眼前的分分秒秒,互相倾诉着分别后的情况。忽然耳边飘过来一句话:《霍拉山下》这本书写了我们上海青年支援新疆建设的全过程,可惜里面没有兵团战友“援巴”的故事啊。我回头看,不知道刚才这话是谁说的,可是这话说得有道理。

我记得当年二十一团有百余名职工去巴基斯坦修路,其中也有上海支边青年参加。农业五连的支青黄茂林'援巴’回来后,因左手伤残不便农业劳动,调到林园三连担任小商店的售货员。我发现他的左手少了三根手指头,只剩下大拇指和食指,当他举起那只残手时,怎么看都像是拿着一把盒子枪。要知道,少三根左手指最起码是七级伤残啊。我问他是怎么一回事,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在“援巴”时不小心被雷管炸掉的。

可能有纪律,除了黄茂林,我再没有听到别人提起过“援巴”,时间久了,就像没有发生过那件事一样。

左:援巴队员黄茂林

巴基斯坦和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是全天候的合作伙伴,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和我们建立了外交关系。五十多年前,中巴两国沿丝绸之路筑起了一条友谊之路——喀喇昆仑公路,这条公路被称为世界上最高最美的公路。它北起新疆喀什,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经过中巴边境口岸红其拉甫,一直向南延伸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公路全长1224公里,在中国境内有415公里,巴基斯坦境内有809公里。公路全程最低海拔1154米,最高海拔4733米,属于地震高烈度区,是“世界十大险峻公路”之一。鉴于这一地区的海拔和地质条件,要在这里建设公路,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1965年,印巴战争快结束时,巴基斯坦与中国政府商讨建设喀喇昆仑公路。这条公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能加快世界经济的发展。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大手一挥说,“五个亿”人民币夠了吗?当时我们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并不富裕,但修筑这条公路意义非凡,即使从牙缝里省下钱也要投资。

中巴公路路线图

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周恩来总理立即成立以解放军某部副参谋长彭绍辉为组长的中国“援巴”领导小组,并向新疆下达了从喀什到边境红其拉甫的国内段筑路任务书,不久,新疆交通厅就派出测绘队赴实地进行勘察。

1966年3月18日,中巴两国在北京正式签订《关于修建中国——巴基斯坦公路的协定》,该协议商定,从喀什至红其拉甫的路段由中国修建;从红其拉甫至塔科特的路段由巴基斯坦负责建设。

中巴公路从1968年开始动工。在中方筑路的同时,巴基斯坦的筑路工程也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为完成筑路工程,巴方抽调两个工兵团,又征用民工1.2万余人,浩浩荡荡地开进克什米尔地区,而筑路的机械设备、车辆均由我国从海上运送至卡拉奇,无偿赠送给巴方。

筑路地区有5条长度超过50公里的冰川发源于此,其中有一条是全世界除极地区域外最长的冰川。由于地形险峻,道路崎岖,施工所需的大量物资要靠空运。还有一部分食品也要从中国运去。公路沿线高寒缺氧,许多巴基斯坦民工和工兵进入工地后,纷纷患了高山疾病,肺气肿、脑积水,加上施工时的工伤,筑路员工严重减员。无奈之下,巴方向中方请求支援,于是中方又承担了巴方境内613公里的筑路任务。

公路建成后,成为我国通往南亚、西亚及中东地区的重要通道,既可以和沿途的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又可以支持他们联合反霸维护世界和平,有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巴公路在1979年正式通车,在前后两期工程建设中,有4000多人次的上海支边青年参加国外段修建任务。作为兵团战士,上海支青始终战斗在工程最艰难的第一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胜高海拔缺氧的反应和在悬崖峭壁上施工的危险,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当年,没有声势浩大的动员,也没有锣鼓喧天的欢送,农场里“援巴”的一切工作都悄无声息地进行。

当时去巴基斯坦要求很高,既要出身好又要表现好。因为是拿双薪,没选上的人还是很羡慕他们的,他们回来后口袋里揣了一些钱,底气足了,找对象就容易得多。

在二十一团机关工作的张尧才与原演出队的演员韩沧新刚恋爱不久,就要奔赴巴国筑路,是留下过新婚燕尔唧唧哝哝的日子,还是奔赴巴基斯坦开山劈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在两难中张尧才还是选择“援巴”奉献自己的青春。

二十一团农业六连的任运文是一名共产党员、转业军人,当时他的年龄超过50岁,已不适合去巴基斯坦艰苦的环境工作,可他坚决要去,多次向领导要求,最后获批准。援巴两年,风餐露宿,食无定时,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工作,最后因患了胃癌不幸去世,他的事迹很感人,也给子女做了榜样。现在他的老爱人还在,两个儿子都有出息,大儿子任德新退休前任新疆巴州农科院院长,二儿子任德軍退休前任新疆哈密市检察院检察长。

上海支边青年在奔赴巴基斯坦筑路前,虽然已经在农场里锻炼了几年,但是与巴基斯坦筑路的环境和条件相比,那里的环境更恶劣。在巴国境内的600多公里路段,抬头仰望,万丈险峰傲然壁立,俯首下眺,盖孜河激流湍急奔腾。高山上不仅氧气稀薄,而且雪崩、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经常发生。筑路队员们要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施工。狂风暴雪和强烈的紫外线伴随着筑路队员,飞石塌方和高原反应威胁着大家,英勇的筑路队员始终高擎着五星红旗迎难而上。

队员们在悬崖边施工

队员们起早摸黑,每天要攀爬到石壁上方,将保险绳拴在巨石或者大树上,另一端拴在腰间,将自己悬挂在半空中,手持几十斤重的风钻打炮眼、放炸药,中途不仅不能休息,喝不上水,还要时刻提防悬崖上方随时可能塌下来的石块。高山上的气候多变,一忽儿暴雨从天而降,施工时睁不开眼睛,一忽儿又阳光明媚,刚想安放炸药,冰雪又突然肆虐,不得不停下施工。

筑路队在“鬼门关”的水布浪沟抢修公路时,二支队5中队牺牲了三名队员,一位在打炮眼时遇到塌方,被石块砸中头部当场死亡;另一位是放炮后扒碎石时脚受了伤,送到医院后死亡;还有一位炮工在晚间作业时不慎摔下几十米深的悬崖,连尸体都没找回来。在悬崖峭壁上施工,被突发洪水冲走,被泥石流掩埋,砸死砸伤等工伤事故时有发生,一场大风就会将几吨重的乱石刮下山沟把公路填埋,但恶劣的环境并没能阻止队员们前进的步伐。

清除落石

每筑完一段路向前移动推进时,炊事班为了及时做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们顾不上搭帐篷,就在路边搬大石头支起铁锅做饭,用的是带泥沙的河水,倒入大米后煮米饭。因气压低,不管焖多少时间米还是夹生的,水温始终不足100度,就连做馍也蒸不熟,吃起来粘牙。当时物资供应不上,吃的都是夹生的米饭馒头和咸菜,

野外做饭

有一次,洪扎河夏希科特突发百年不遇的山洪,罕见的泥石流堵死了整个河道,形成一个大型堰塞湖,冲毁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这座180多米长的夏希科特大桥瞬间被淹没,混浊的洪水四处流淌,交通中断,队员们与指挥部失去了联系,汽车、机械设备被阻断,施工用油和雷管炸药运不上来,粮食蔬菜和生活用煤也失去供给。于是队员们就把汽车、推土机拆成零部件,扛的扛,背的背,运过了印度河。为了疏通道路,前方先到达巴基斯坦境内的筑路队员拿钢纤一块一块地撬石头,用手搬绳子拉,硬是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将500万立方米的泥石障碍清除完毕,山路终于恢复通行。

山陡水急

在高山上筑路,运输队的任务很重,因路况复杂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有一年冬天,由于冰雪封山坡陡路滑,运输队的汽车被迫停在弯道上,有辆汽车突然往坡下慢慢滑动,如果撞到后面的汽车,就有可能把那辆车撞下悬崖,而这辆车也会同时滑下悬崖。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队友李志玉冒着被车碾压的危险,用肩膀死死抵住后车厢板,并大声呼喊队友把大衣垫在车轮下,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防止了一起严重的撞车事故。

又有一次,车辆经过国境线,突然刮起风暴,不一会儿,大雪就把山路封死了。当时前进不得,后退无路,一旦车队停下来等待,天黑行路危险更大。大家冒着风雪,用双手扒雪开道,后面的车辆用棉大衣垫着一步紧跟一步地慢慢移动。经过几个小时的苦战,终于脱离了危险地带,将物资平安地送到目的地。

桥梁大队五中队的一位同志夜间在油库加汽油时突然起火,放置在附近的汽油桶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电工班长赵应武不顾个人安危,几次冲进火场,拼命将附近的油桶滾离现场,并和同志们一起扑灭烈火,保住了国家财产。

有一辆送物资的汽车误驶入炮区,当时那里正在引爆,三大队五中队的唐明生同志为了保护车队人员的生命和物资,奔上前去拔下正在燃烧的导火索和相连的雷管,快速向河里扔去,雷管刚飞向半空就爆炸了,边上的队友们都安全了。

在工地附近的油库里,一辆汽车突然发生静电起火,火势凶猛,很可能危及到整个油库和工地的危险,汽车大队驾驶员杜传喜不顾一切跳上着火的汽车,迅速将车开离库区,避免了一场严重的伤亡事故和物资损失。

车 队

施工现场边的悬崖上经常发生塌方,有时几万立方的风化岩堆积在公路上,在清理石块时还有碎石不断从山上掉下来,遇到此事,队员们会有序地进行撤离。那天队干部武治业发现山崖有可能会塌方,他果断地带领大家撤离,突然看到附近还有巴方员工在作业,他不顾一切跑过去大声呼喊:“乔迪卡罗,乔迪卡罗!(快跑,快跑!)有危险,撤!”巴方人员刚撤离,无数碎石从七八十米高处暴雨般泻落,巨石不断翻腾而下,大家都脱险了,而武治业却被落石击中。队友们一边喊着他的名字,一边跑过去,眼看着这样的情景,队友们鼻子一酸、眼窝一热,眼泪就哗哗地流了下来。

许多筑路队员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在和平年代从没遇到过这样的情景,他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急,在战斗中成长起来,如果炸山时又遇到新的情况,这些年轻的队员也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不怕牺牲去排除危险,保证筑路工程顺利地进行。

寒冷的冬天施工,由于各种原因,在炸山时经常会出现哑炮,而排除哑炮既费时间又异常危险,42团七中队副指导员齐祖林每次都是他抢先冲上去,在一次排哑炮时不幸牺牲;

43团的队友买光甫为救巴方施工人员,被落石击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山上不时有碎石落下

公路指挥部在巴基斯坦的驻地巴丹附近曾经发生过一次7级以上的地震,满山的石头往下滚,烟雾弥漫,咆哮着的印度河水瞬间变成了浑水。当地居民住的都是用泥巴石头建起的房子,经不起强烈地震,大部分房子倒塌,人员伤亡惨重,有些房屋还燃起大火,到处都是哭喊声。在工地施工的队友们与医疗队员扛着担架医药箱,漫山遍野找人,抢救伤员,他们连续奋战了三天两夜,将伤员运到居特尔村的工程医院为他们医治疗伤,挽救了数千人的生命。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坐直升机去巴丹现场视察灾区,对筑路队员和医生们救死扶伤的精神深表感谢。如果没有筑路队员们的救援,或许这个荒凉的小山村从此在版图上消失了。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浇铸出一座中巴友谊的丰碑。

筑路队员们逢山开道,遇河架桥,顶风冒雨,斗沙抗雪,在巴基斯坦修建了600多公里山路,建起24座大桥,总长有819.52米,修筑小型桥梁70座,涵洞1700个。建设中共用了8000吨炸药,8万吨水泥,运送土石3000万立方米。喀喇昆仑公路被称为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正是援巴队员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冰封雪原悬崖峭壁之间战天斗地,架起了这条中巴友谊之路,终于使万古天堑变通途。

中巴公路

在喀喇昆仑公路修建之前,与中国接壤的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几乎与世隔绝,原巴基斯坦公路局副局长阿卜杜勒·贾恩从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说:“在喀喇昆仑公路修建之前,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没有公路,当地人爬山涉水,只能用马和驴在崎岖的山路上驮物品,他们每年只外出一次,千辛万苦地将当地的特产运到拉瓦尔品第地区销售,再把那里的商品运回来卖,生活异常艰难。以前当地人从没见到过新鲜水果和蔬菜,而现在从中国出口的每一样水果都可以快速地运到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人们也可以在当地的市场上买到巴基斯坦其它地区的蔬菜和新鲜水果,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

中巴公路来往的汽车

岁月匆匆流逝,当年修建喀喇昆仑公路的亲历者如今都逐渐老去,但他们留下的这条中巴友谊路依旧惠及两国人民,他们留下的感人故事也将继续在中巴两国民间广为流传。巴方朋友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支援是真诚的不计回报的,甚至是付出鲜血和生命也在所不惜的!中国的筑路队员在巴基斯坦的任何地方,都会受到他们真诚的欢迎和爱戴。

据巴基斯坦官方公布的数字,在喀喇昆仑公路建设过程中遇难的巴方建设者有500余人,遇难的中方建设者有150人。我国政府为了缅怀开路英雄的丰功伟绩,在巴基斯坦边境小城吉尔吉特建有烈士陵园,园内种满了松柏树,让这片圣地显得格外宁静肃穆。陵园中间,矗立着烈士纪念碑,纪念碑所用石材是从新疆运去的鄯善红石,碑文上写道:“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建设公路光荣牺牲同志之墓”,碑的四周,开满了黄色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分外鲜艳。陵园内埋葬着88名在喀喇昆仑公路建设中牺牲的中国筑路队员的遗体,每一块墓碑上都写着他们的英名。巴方人士说,还有2位中国员工的遗体尚未找到,有2座空墓虚穴以待。

在新疆喀什的疏勒也建有一座烈士陵园里,在那里安葬了筑路烈士70位。中国年轻的筑路队员长眠于此,他们将青春年华、将鲜血和生命献给了喀喇昆仑公路,献给了伟大的中巴友谊。他们的事迹让我们泪目,让我们肃然起敬。“援巴”的英烈永垂不朽!

五十年前这条用鲜血和生命筑起的公路,成为沿线国家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对沿线的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起到巨大的作用。

为了表彰先进鼓舞斗志,兵团和各农场多次派出慰问团赴筑路现场进行慰问和演出。国务院、中央军委还给援巴筑路全体同志发了慰问信。

1978年6月18日,中巴两国政府的代表在塔科特大桥举行喀喇昆仑公路通车典礼时,二期工程筑路指挥部副总指挥李法德代表中国,接受巴基斯坦时任总统齐亚·哈克一枚国家二级金质勋章。为了感谢中方的援助,塔科特大桥改名为中巴“友谊桥”。

阿里·马达德和和阿里·艾哈迈德两位老人是丹沃尔村人,他们亲眼目睹了中国筑路队员为了巴方所付出的代价和牺牲,决心要守护好安葬在吉尔吉特烈士陵园里的英雄们。

他们的申请很快得到巴方政府批准。从此以后,他们每天都去墓地,40年来从没有休息过一天,生病的时候也照常工作。阿里·艾哈迈德说:“只要我活一天,我在这里的工作就不会停歇。坚守在这里守墓,是因为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对巴基斯坦的支持比兄弟情义还要深厚,他们把我当成家人。”

陵园里的700多棵树木都是由他们亲手种植管理。很多年了,老兄弟俩分工明确。阿里·艾哈迈德负责开渠引水,让来自乔戈里峰下洪扎河的雪水流进小渠道,灌到每棵树下,使每一株青松翠柏都喝得饱饱地迎风挺立,为中国兄弟遮风挡雨遮荫避雪。阿里·马达德手持大扫把,天天把陵园扫得一根杂草都没有,连落在坟墓上的黄叶也细心地捡起来,还用美丽的花草把墓围起来。无论什么时间,陵园总是那么干净,让英雄们安息的地方一尘不染。如今小小的树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中巴全天候的友谊更加牢固了!

老人过世后,墓地的工作由儿子曼苏尔接替。曼苏尔说:“小时候,父亲常给我们讲喀喇昆仑公路建设者的故事,从那时起,巴中友谊便在我们的心里扎下了根。长到10来岁,我们兄弟四个就开始帮助父亲在陵园干活。我为自己能为两国友谊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非常骄傲,就像我父亲一直所做的那样,我将继承他的遗志,一直在这里守护下去。”

二儿子阿比德说:“父亲是我们的骄傲,因为他一直从事着促进巴中友谊的工作,并得到中方的赞扬。父亲很早就告诉我们,如果有一天他不在了,我们必须继续干下去。”

小儿子阿里夫说:“受父亲的影响,我们从小就热爱陵园,热爱中国,我们也愿意像他一样将一生奉献给陵园。不仅我们会这样做,我们的后代也会将这份工作传承下去。”

在巴基斯坦,有千千万万像马达德、艾哈迈德一样默默守护巴中友谊的人。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巴基斯坦人把英雄墓碑上的照片拍下来,像圣物一样挂在家里,以纪念长眠在他们国土上的中国朋友。

2015年4月20日,国家主席在伊斯兰堡访问时,会见巴基斯坦友好团体代表和人士,并向他们颁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表彰他们为推动中巴友好所作出的贡献,其中就有自愿守护吉尔吉特中国烈士陵园几十年的守陵人艾哈迈德。

四千多名参加中巴公路建设的上海支边青年,回国后有的成为教师、业务干部或拖拉机手,大部分队员依然在田间默默无闻地劳动,用“援巴”的精神奉献给农场。因为保密和其他种种原因,他们的情况鲜为人知。

由于他们曾经在恶劣的环境里超负荷地进行工作,许多队员患有关节炎、腰椎变形、椎间盘突出、胃病、白内障等疾病,如今这个群体很多人未老先衰,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援巴队员张尧才的眼睛严重受损,有一只的视力几乎为零,只剩下隐隐约约的光感。队员姚海良长期病痛缠身,不能站立行走,眼睛也看不清东西,只能坐在轮椅上,日常生活由妻子照料。但'援巴’队员无怨无悔。姚海良说:“其实人的一生很短暂,青春更是可贵,我的青春已献给,其中还包括两年多修筑中巴公路的工作和生活。现已年老病残,但是为了国家的强盛而付出,不枉此生,也是值了!”

从1968年7月开始到1971年4月,两年多的时间里,二十一团参加援巴人员约100人,其中包括上海支边青年,他们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不愧是和平年代的英雄,

可惜时间久远,有许多队友都失去联系,在此能了解到的队友只有35人:

一连:姜阿龙、朱家幼、潘英明、瞿向荣、吴共华。

二连:周铁,王民榕,刘德发,姚海良,王少槐,张尧才、袁志鹏、何文新、沈有福。

三连:陆小弟、陆金昌、钱悦良、仇长明、顾根才、张富根、郭明跃、徐国璋、刘国祥。

四连:夏宝顺,傅美生、曹开祥。

五连:彭明生,范学标,彭文松、黄茂林、胡关龙、龙西林。

六连:郑龙生、孙建平、任运文。

2021年,“援巴”工程解封后,国家为每一位参加筑路的上海支疆青年颁发了纪念胸章。

修筑中巴公路已过去五十多年,它为“一带一路”的展开和西部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新疆喀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成为沟通中亚、中东、欧洲和非洲的起点站,成为我国对外贸易、金融、物流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

我们不会忘记援助巴基斯坦筑路的英雄们,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吧。他们的英名和他们的事迹理应载入史册,彪炳日月、流芳千古!

作者简历

董克荣,1944年出生。1964年高中毕业后支边二十一团,曾当过农工、团宣传队演员、炊事员、文化教员、小学校长。1981年回上海在街道集体单位当营业员。1985年考入上海大学政治学院,毕业后调区集体事业管理局工作。曾担任区人大代表、上海市侨联委员、区侨联副主席。曾在《上海新闻晨报》、《新民晚报》、《上海侨报》、《上海法制报》、《经济时报》、《书评报》、《中国仪电报》、《南市报》、《南市外贸报》、《计划管理通讯》、《浦江同舟》、《国家安全通讯》、《黄浦侨音》、《花溪》、《炎黄子孙》等报刊和杂志刊登文章200余篇。2004年退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68年,主席一声令下,我国决定援建巴铁,入选人需满足这项条件
喀喇昆仑公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际公路
68年中国官兵秘密进入巴基斯坦,却被提前备好了棺材,这是为何?
中巴友谊之路“喀喇昆仑公路”:每公里倒下一名建设者
巴基斯坦---- 你这样的援助中国
中国又帮巴铁干了件大事,这次,全世界都被震撼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