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绝密任务,不执行也得保密!这对夫妻完成后,救了七千名干部

1946年2月20日下午,在湖北宣化店的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驻地,中原局主管组织工作的陈少敏大姐吩咐组织部副部长张成台叫来了一位干部王锡璋进行谈话。

张成台找到王锡璋来后,带他来到了竹竿河旁一株老榆树下谈话。

张成台开口就说:“这是一次绝对秘密的谈话。如果你适合接受这次绝密任务,当然会保密。要是你的条件不适合的话,你也必须对我俩这次谈话保密,不能告诉其他任何人。”

“好的。我懂。”王锡璋承诺。

那么绝密任务是什么呢?与目前中原地区的形势有关:这时新四军第五师及中原局机关被国民党重兵像铁桶似的团团围住,压缩在一个狭窄地带。中原解放区形势险恶,常常断粮,已经发生有人叛变投敌的事件。

张成台问:

“你们夫妻俩是不是在敌占区工作了好些年?”

王锡璋答:“是的,做地下工作。”

张成台又问:“你们夫妇俩在河南都有比较好的亲戚关系或可以信赖、帮忙的朋友同学同事关系吗?比如说在豫南或者豫北,还有国民党当局知道你是共产党干部吗?”

“我们夫妻在敌占区工作时,用别的身份掩护,一般亲戚不知道我们是共产党。我老家在豫北新乡,另外我爱人家在豫南,都有可以帮忙的关系。”

张成台高兴地说:“中原局有一个很重要、很紧急的秘密任务交给你们。”

原来,从2月上旬蒋介石一系列军事部署来看,党中央认为不能对和平抱有幻想,蒋介石肯定会发动内战。为了便于战斗部队打仗,保存干部队伍,实现中原主力胜利突围,中原局决定在主力部队突围之前,先组织干部们化装突围,凡是能秘密走的,先化装用各种方式秘密走,凡是能走的都争取突围出去,目的地,一是华北解放区,一是山东解放区。中原局还研究决定,由陈少敏领导组织部去物色数个条件好的干部先行化装突围,打听、摸索、开辟去往两个解放区的通道。陈少敏、张成台便选中了王锡璋夫妇去开辟往华北解放区去的通道。

张成台对王锡璋说:“所谓条件好,就是在豫南、豫北有关系,熟悉沿途情况,有白区工作经验,最好又有夫妇俩的身份或者能以夫妇身份掩护。你和你爱人蔡康志同志都具备这些条件。”

“什么时候走?”王锡璋问。

张成台说:“越快越好。到了华北解放区,有人接你们,你们尽快将情况写成电报,交那边的人发回中原局。”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探路任务”。

王锡璋回到住处,就与妻子蔡康志,准备上路。当晚,组织部还安排了另外两个女同志刘东、关金随他们一起转移,这是两个领导干部的爱人。王锡璋夫妇有两个孩子,一个是5岁男孩,另一个是仅2个月的女孩。两人商量,将小女儿托付给了当地一名老乡。关金也带了一个孩子。加起来,此行连一个通信员在内,一共7人。当晚,他们处理了所保存的文件、记录、日记及各种书报,有的烧了,有的上交了。

2月21日一大早,他们换上了便装,离开了中原军区首府宣化店。

第二日,他们经过湖北礼山县与河南罗山县的九里关交界,进入了国民党占领的地盘,傍晚到达信南当谷山。这里只有几户人家,是蔡康志老家。

2月24日,他们继续西行,从柳林越过平汉铁路,进入路西的群山中,晚上抵达信南的李家店。这是信南的老根据地,群众基础好。王锡璋决定暂时住下来,以这里为以后干部突围的第一站。

在这里,他们停了四天,做各种准备工作。

他们通过县政府找到了蔡康志的父亲——豫南专署的副专员蔡韬庵。蔡专员通过掌握的敌工关系和统战关系,在国民党的柳林区公所为王锡璋7人开了三张路条:王蔡夫妇一张,刘东、关金各一张。他还委派了一位熟悉信阳情况的周先生,负责安排他们在信阳食宿并负责送上火车。

随后,王锡璋化装为普通商人,蔡、刘、关都化装成家庭妇女。大家好背熟了遇到国民党盘问时的口供,想好了出问题应对的方案。按周先生的要求,大家再次检查所带物品,王锡璋舍不得身上带的一支钢笔。大家都说:“普通商人怎么会带钢笔呢?”王锡璋只好将它留下了。

2月28日,他们开始深入敌占区,徒步赶往信阳。大家在路上分散,保持一定的距离。到了信阳,为了安全,七人分散住在两个旅店里。

信阳大站是国民党腹心地区,盘查得很严,一个晚上,敌兵就搜查了两次。好在王锡璋他们都有正式路条,口供也编得顺,没有露馅。

2月20日,他们搭上了开往郑州的火车,走走停停,次日才到达郑州。郑州离大别山较远,国民党管得较松。这里是交通枢纽,人员来往很多,旅馆拥挤。王锡璋一行住在同一个旅馆,睡的是地铺。

3月1日,他们顺利搭上了开往新乡的火车,为了隐蔽,他们在新乡南的小冀镇车站下车,当晚住在王锡璋一个亲戚家里。次日,改乘马车到达王锡璋老家朗公庙。

王家在新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家里住几个朋友是常事。于是,王锡璋就选择朗公庙作为以后干部们突围的第二站。在此,王锡璋通过一些商人打听到往北去华北“八路区”,需经过北边的重镇安阳。安阳当局并不禁止商民去“北边”,在双方交界处,八路军对商民也不阻挠。豫北商人常走的就是这条路,去的办法是:坐火车去安阳,然后换马车过境,之后可到北平、天津。

在家中,王锡璋又获知,老乡兼老同学郭海长在开封《中国时报》当负责人,该报对时政的观点比较公允。于是,他特地去开封拜访。结果,受到郭海长的热情接待。王锡璋说:“去'北边’有没有什么关系?”

郭海长说:“老同学,有两条路:一是从开封过黄河后有一条路通往八路区,不过一时没有适当的人引路;二是乘火车到安阳,我在安阳有一个朋友可帮忙。”

郭海长还当即给王锡璋写了一封亲笔信给安阳的朋友。

王锡璋返回朗公庙,大家商量,决定走安阳这条路。

由于王家的关系在新乡比较硬,一下子弄到了好几张国民党的空白身份证。这身份证比路条还要管用,不必再办其他证件。为了办这事,他们等了整整7天时间。

3月9日,王锡璋一行搭火车到了安阳,夜宿在车站旁一个小旅店。由于离解放区很近,盘查很严厉。半夜里,巡警气势汹汹地敲门,逐一查问:“去八路区的吗,统统起来!”

他们先查看了身份证,再问去干啥子。王锡璋说到天津做买卖。刘东、关金说去天津找丈夫。·但查看刘东身份证时,巡警突然问:“怎么连一个名字都没有?”

原来填写身份证时,大家尽可能填写通俗的名字。刘东就填了“刘氏”。巡警一问,刘东答得很机智:“我不认字,都是保长写的,他想写啥就写啥,俺咋能管得住呀。”巡警就没话说了。大家松了一白气。

3月10日一早,他们雇了一辆马车离开安阳;下午,过了漳河,到了北岸。当他们正在沙滩上走的时候,突然遇到几个带着短枪的便衣。大家以为是国民党便衣或者土匪。很快就搞清了,这是自己人,是边区的游击队或者民兵。当晚,他们被送到了冀南的临漳,这里有一个边区的县政府。直到此时,王锡璋觉得还不能过早说明自己的身份,以免化装转移的部署被敌人发现而影响后面来的同志。他们找了一家客店住下,仍然称是“去天津做买卖的”,但是,内心里极其激动与欣喜的。

3月11日早上,他们换乘边区的马车从临漳到达边区首府邯郸。王锡璋按照任务说的,直接找在这里的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刘伯承司令员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招待,高兴地说:

“中原局来电报了,问你到了没有。”

这时,关金让孩子取下一只鞋,从鞋底拿出一张字条,这是陈少敏给刘伯承写的一封信。刘伯承笑说:“路上带着多危险呀!”

王锡璋的第一件事就是详细写“探路经过”的报告,具体汇报:走什么路线,在哪里停留,如何坐马车,如何雇马车,哪里查得紧,哪里查得松,等等,还提出了化装转移要注意的一些问题。随后,晋冀鲁豫中央局将他的报告全文发回了中原局。

就这样,王锡璋夫妇开辟了一条从中原局到达华北解放区的通道。不久,中原局就陆陆续续派出很多干部化装突围来到了邯郸。军分区司令员皮定均、张体学的爱人,都是通过这条通路化装转移,通过国民党层层关卡,突围到华北的。

6月底,国民党对中原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时,中原局的一万多名干部全部转移出去了。可惜的是,张成台随主力突围后,到达陕西时,在一次战斗中牺牲。

建国后,一次刘伯承和陈少敏一起见到王锡璋夫妇,刘伯承高兴地说:“你们夫妇劳苦功高,为中原突围立下了大功!这功劳有多大,你们知道吗?”

王锡璋老实说:“不知道。”

陈少敏说:“通过你们夫妇两人开辟的从中原局到华北解放区的这条通道,化装突围出来的干部,超过了七千人。”

这倒是王锡璋夫妇万万没有想到的。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一书记述了一批解放军杰出的传奇将领。他们的故事生动有趣,鲜为人知,却对历史的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该书为读者喜爱的军事畅销书,多次名列畅销书排行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中原突围可以看军事统帅的重要性,皮旅突围精彩绝伦(四)
中原突围损失惨重,很多干部意见很大,认为得不偿失 华野司令员陈毅
廖汉生回忆录(30)——重返晋绥
红色随县微课堂 | 中原突围和随县
关于编写五师战史和鄂豫边区革命史的几个问题(2)
为救李先念,刘伯承冒险使出黑虎掏心,并指示王疯子:这活你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