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36年9月,红军长征途中,罗炳辉和5个从江西出发的红小鬼在甘
1936年9月,红军长征途中,罗炳辉和5个从江西出发的红小鬼在甘肃成县合影。
罗炳辉于1897出生在云南彝良,16岁为向土豪劣绅报仇从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历任红十二军军长、红九军团军团长。
长征时,罗炳辉的队伍里有两三百个红小鬼,他们跟着队伍行军打仗,从不当逃兵,参加作战勇敢坚定,常常让老兵刮目相看。一个18岁的营长,就是红小鬼出身。
“红小鬼”是战争年代部队首长对小兵们的亲昵称谓,凝聚着一份情缘、蕴藏着一份信念。
1937年5月,罗炳辉把这张《罗炳辉和红小鬼》的照片送给了采访他的海伦·斯诺。
海伦非常喜欢这张照片,她发现,照片中的红小鬼都穿着很好的鞋,而罗炳辉却穿着一双大草鞋。海伦忍不住问:“现在这些小鬼在哪儿?”罗炳辉告诉海伦:“他们都在队伍里,这个长得很漂亮的男孩是个苗族人,那个是我的警卫员唐子浦,一个很聪明的江西孩子,只有18岁,跟了我5年了。”
海伦·斯诺于1907年生于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前妻。1931年8月来到中国,著有《续西行漫记》。她的婚前名字是尼姆·威尔斯。
全面抗战爆发后,罗炳辉告别延安,奔赴华中抗日前线,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与司令员陈毅并肩战斗,后任新四军二师师长、新四军副军长。
1939年,安微、河南、江苏一带大旱,灾民很多,罗炳辉行军时经常可以遇到饿得走不动路的孩子。每次见到这种情况,他总是下马亲自送干粮、送水。
有一次,罗炳辉遇到一名十来岁的孩子,昏迷在路旁,他就把孩子扶上马,带回医治。几天后,孩子病好了,但他是孤儿,无家可归。罗炳辉急得来回踱步,最后决定在司令部成立一个“小鬼班”,专门收留无家可归的孤儿。罗炳辉说,这些小鬼是革命的火种。
“小鬼班”在1942年11月朱家岗战斗中居功至伟。罗炳辉爱兵,更爱这些活泼可爱的红小鬼。每次行军宿营,都要深入连队看望这些小鬼,督促他们洗脚,让老兵为小鬼挑血泡。
有一次,几个红小鬼缠着罗炳辉表演枪法,他笑呵呵地说:“你们往天上扔个东西吧。”一个小鬼掏出一枚铜钱扔上去,罗炳辉手一挥,一枪就把铜钱打成两半。
罗炳辉不仅关心红小鬼的生活,也教育他们如何在战斗中保护自己、消灭敌人。
在海伦·斯诺的眼里,罗炳辉是她见过的“最魁梧的中国人,高个子,巨人般腰围,浑身筋骨是铁打的。”“他是中国人所热爱的那种'关帝型的民族英雄,'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物’。”
当罗炳辉谈到领导吉安起义的
情况时,海伦在《续西行漫记》和《西行访问记》书中写道:“他以智胜敌,给敌人以重创。他所谈的智诱敌军的故事简直就像从'三国’里摘出来的一样。”
海伦·斯诺访问延安期间,罗炳辉正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采访期间,罗炳辉不仅送给了海伦·斯诺《罗炳辉和红小鬼在一起》的这张照片,还将一颗藏民赠他的玛瑙佛珠转赠给她。
抗战胜利后,罗炳辉于1946年因病去世,时年49岁。1972年,海伦·斯诺将罗炳辉赠她的这颗镶有佛珠的戒指和这张与红小鬼合影照片,转赠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她毕生研究中国的结论是:社会主义为中国展示了美好的未来,因为引领这一社会主义的,是中国历史性的高尚道德观念。
1991年,中华文学基金会将第一届“理解与友谊国际文学奖”颁发给海伦·斯诺。1997年,海伦·斯诺去世,享年90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
江西一老农隐居30年被污蔑是内奸,他致信中央:请为我证明身份
溯流文学|秋石|萧红遗恨的半部《红楼》心结析辨
红小鬼(原创)
新四军将领
罗炳辉的“梅花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