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爱萍夫妇金婚之际,三个儿子送了哪些特别贺礼
userphoto

2023.02.19 四川

关注

前言

1992年,是张爱萍和李又兰结婚50年,也称作金婚。作为前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的张将军,这个特殊的纪念日子,肯定是颇受重视的。

可是,他们老两口把此事视为“区区家庭生活琐事,用不着兴师动众”,只计划着全家在一起吃顿饭,说说话,为平时各自忙碌的子女们,创造一个增进感情的机会。

那时,将军因住宅漏雨正在修缮,临时搬到了西山暂住。纪念活动就在这临时住所的一个大会客厅里举行。

张爱萍将军的三个儿子都是军官,均已独立门户,住在外边。唯独当医生的三儿媳常住在家里,以便照顾年老的公公、婆婆。这天,张爱萍的三个儿子各家都在场,忙着活动场地的布置摆设。

人虽不多,但处处充满欢声笑语。在活动典礼上,当孙子牛牛朗读起1942年张爱萍写给爱人《佳期》中的“相见恨晚,同难同甘”时,时光仿佛把这对携手已走过50年风雨的革命伴侣又带到了当年。

陈毅代军长带着刀上了主席台,张爱萍、李又兰见状都笑了

当年,张爱萍任新四军三师副师长,李又兰在新四军军部当巡视员。因为李又兰参加过“速记”的专门培训,所以,常常会被抽调出来搞速记。

1942年1月,张爱萍出席了华中局召开的党委扩大会,李又兰则在主席台的一侧负责记录。

若是说李又兰端庄的相貌、文雅的谈吐只是引起了张爱萍的注意,那么,她上台能讲,挥笔能写的才华,才是带给了张爱萍非同一般的好感。仅是“速记”这块,有些几乎是漫无边际的讲话,经过李又兰的整理,居然就成了一篇重点突出、颇具文采的好文章。

难怪周恩来要把她带到中央去工作!不得不说,李又兰是个有真才学的才女!

有一回,会议结束了。李又兰戴着的露指手套找不到了。三九寒天,要是找不到,不仅影响接下来的速记工作,而且有引发习惯性冻疮的可能。李又兰焦急地寻找着!

这时,张爱萍来了,他给李又兰送来了那副丢失的手套。这可把李又兰高兴坏了,她赶忙道谢。

张爱萍笑着说:“要谢,就要用行动!你收个徒弟吧,我跟你学速记。”

李又兰疑惑地问:“您这当首长的,学速记有什么用?”

张爱萍说:“俗话说,艺多不压身。人总是多些学问好。”

张爱萍的话,很有道理。李又兰便细心地教了起来。让李又兰惊讶的是,张爱萍的学习能力极强,不到两天时间,他便能速记大段大段的报纸了。

往后,会议的茶余饭后,张爱萍常去找李又兰。

李又兰在上海读过书,张爱萍在上海做过地下工作。龙华塔、租界地、上海滩等,都成了他们的共同话题。聊久了,他们的话题变得更广了。一次,张爱萍讲了一段往事:

4年前,10来个浙江的学生,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要见周恩来。当时的值班参谋说什么都不肯。这样,学生们就赖着不走,整整等了一天,才如愿见到了周恩来。

张爱萍回忆似的说:“这些学生真叫人没办法。”

李又兰听了,瞬间就乐了,并且笑得合不拢嘴。

张爱萍不解地问:“你笑什么?”

李又兰说:“我就是真叫人没办法的那十几个人中的一个。”

张爱萍犹豫了片刻,说:“其实,我就是那个值班参谋。”

话落,二人开怀大笑。没想到,他们之前就打过交道,双方都很“难缠”!

接触得多了,张爱萍眼中的李又兰,生性清高。“幽兰长僻谷,阵阵芳香溢。”

李又兰眼中的张爱萍,性直尚武。“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不知不觉,半个月的会议要结束了。张爱萍挑了两件礼物,准备送给李又兰。一个是一把带鞘的匕首,一个是军鸽腿上的银圈,都是战利品。张爱萍对李又兰说:“匕首用来削铅笔、防身;银圈倒像个装饰品,做个纪念吧!”

李又兰收下礼物后,想着要回什么礼才好?她想到,张爱萍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精通战略和策略是至关重要的。于是,李又兰挑选了一篇刘少奇写的《战略与策略》,用自己的字工整的抄写下来,拿一个黑色皮夹装好,送给了张爱萍。

在会议落下帷幕的那天,李又兰掏出了匕首削铅笔。完事后,李又兰就把匕首放在了桌面上。

这时,陈毅代军长从桌前经过,顺手拿起了匕首,然后附身小声说:“这匕首姓张吧。”说完,陈毅居然把匕首带上了主席台。他边讲话,边用刀鞘对着张爱萍点点。

张爱萍看了一眼李又兰。随后,两个人都害羞地笑了。

之后,张爱萍又投入到了战斗当中。在作战的间隙,张爱萍2个月给李又兰写了12封信。虽然信的内容平淡地就像是在汇报工作一样,但是李又兰收到信后,悬着的心总算是安稳了不少。

1942年8月8日,张爱萍带着陈毅代军长的特批件,把李又兰叫出去,当即求婚:“我们结婚吧。”

李又兰问:“什么时候?”

张爱萍说:“今天。”随后,他从口袋里取出了一支新的派克钢笔,说:“这是陈军长送给我们的结婚礼物。”

就这样,张爱萍与李又兰结为了夫妻。当天,张爱萍为李又兰创作了一首诗《佳期》:

身披彩霞跨轻鞍,快马再加鞭。人约黄昏时候,绿水小河湾。

天轮镜,柳梢巅,照寸丹。战场结伴,相见恨晚,同难同甘。

作为回礼,第二天上午,李又兰用针在陈毅送给他们那支派克钢笔上,刻了一个“萍”字,然后仔细地挂在张爱萍的衣兜里。

张爱萍感叹“后悔”娶妻,李又兰坚持不离婚

结婚不久后,李又兰怀孕了。那时,为了粉碎日伪军2万多人对盐阜地区的“扫荡”,华中局决定:盐阜地区反“扫荡”统一由张爱萍指挥。

为了不拖累爱人,让其无牵挂的带兵打仗,李又兰响应上级关于“军队女同志到外地暂避”的号召,决定到上海一个地下党同志家里暂住。

临别之际,这对夫妻制定了三个“君子”协定:

一、孩子出世后,抚育的重担由李又兰承担,不以家庭事务牵扯张爱萍带兵杀敌、驱寇兴邦的精力;

二、正直、自立、好学、有所作为是孩子成长的目标,也是李又兰教育的重点;

三、夫妻俩任何时候都不以任何理由溺爱孩子。

这个协定是在他们长子出世之前就定好的。但对次子、三子以及女儿同样发挥着作用。

张爱萍嘱咐完后,就带兵出发了。李又兰想到自己此次远去上海,路上必定危机重重。她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李又兰给自己改了名字:李玉化,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意。

李又兰只身经过敌伪区,到了上海后。由于战事多变,李又兰又辗转多地,最后回到了宁波老家,与母亲隐居起来。

张爱萍则带着部队转战东西,与日寇殊死拼杀。直到1944年秋,张爱萍升任新四军四师师长时,通过书信、老乡联络,夫妻才得以再次团聚。

然而,蒋介石发起内战后,张爱萍又率部奔赴新的战场。可这一次,张爱萍不幸身负重伤。当消息传到李又兰的耳朵里,她着急坏了,忙着赶到了战场。

当组织决定把张爱萍送往后方医院治疗时,李又兰主动要求亲自护送。从苏北到胶东,从烟台再跨海到大连。带着不满周岁孩子的李又兰,一边沿途做工作,一边照顾受伤的爱人。

到了大连,张爱萍住院手术,李又兰天天到医院去送饭。即便过度劳累,她也全然不顾。这样,在李又兰、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张爱萍又能奔赴他日夜惦记的战场了。

时光转眼间,来到了那个动荡岁月。当李又兰被要求揭发张爱萍问题时,她义正言辞地说:“我对他最了解,他没有什么问题可揭发。”之后,李又兰又被要求与张爱萍划清界限,她却坚定地表示:“我不会同他离婚的。”

在他们结婚28周年纪念日的那天,李又兰提笔给张爱萍写了一首诗:

二十八年相依梦,几度悲欢。多少辛酸,往事回首痛难言。

人生何惧艰与险,赤心相牵。有难同担,苍天怜我共余年。

两年后,也就是两人的珍珠婚的日子。在医院治疗的张爱萍才看到了这首诗,他读罢后,热泪纵横,当即和了一首诗:

此生几曾遭离散,今见重欢。久望团圆,团圆到时从何言?

战火纷飞同敌忾,红线相牵。忧思六载,老来更难忘当年。

为了带张爱萍“回家”,李又兰去找了王震,找了叶剑英,找了周总理。几经辗转,终于夫妻得以团聚。

张爱萍对李又兰常常怀着一种感念之情,总是在百忙中把自己的摄影、诗词、书法给李又兰看。同时,他还会时不时地带着歉意地感叹:“我'后悔’娶了她。她同我结婚,受了很多的劳累、很大的牵连、很多的罪。不仅把她的才华给耽误了,而且把她的身体也累跨了。”

李又兰摇摇头,说:“不能那么说,受苦难是我的财富,受牵连是我的自豪。”

在他们的红宝石婚纪念日里,李又兰又一次道出了她的心声:

战火结伴恨晚,金轮欣照肝胆。坎坷四十年,生死相依无怨。无怨,无怨,犹似汪朱河畔。

张爱萍则和之:

岁月如流四十年,往事常留连。战火沉冤伤患,相依风雪寒。山雨过,月高悬,夜不眠。同携相扶,步履犹健,晚香满园。

离职后,两位老人“同读”一本书,“同写”一张纸。难怪许多人称赞他们的婚姻,是当代婚姻的楷模。

张爱萍和李又兰金婚典礼上,三个军官儿子送了什么礼

1992年8月8日,正是张爱萍和李又兰的金婚纪念日。这天,活动典礼办的简朴又欢闹。

其中,有两个环节是令人难忘的。当时,张爱萍最小的孙子牛牛做主持,他突发奇想地说:“给奶奶戴婚纱。”

话落,其他人也附和着说:“对,下一个节目给奶奶戴婚纱!”

李又兰当即摆摆手,含笑拒绝:“这么老了,还戴什么婚纱呀!”

这时,儿媳们说:“不,妈妈结婚时没戴婚纱,现在补上这一课。”

就这样,李又兰戴着婚纱与张爱萍照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另一个节目是,送贺礼。率先送礼的是张爱萍和李又兰的长子张翔、儿媳以及孙子。10多岁的孙子代表父母,给爷爷奶奶送了一张祝贺卡。卡片的内文写着一首诗:“翠竹蕙兰自清芳,风雨欣欣有生意,幽居悟悦心自足,天上人间永相依。”

接着,次子张胜携手夫人呈上一个包装精美的本式铜边像夹。一面镶着将军与夫人初恋时的战地合影,另一面镶着孙子从国外留学归来,将军夫妇在机场迎接时的合影。像夹的两面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风风雨雨生死与共神扬五十春秋,下联是:洋洋洒洒形影相随玉成百年姻缘。抬头是:父母亲大人金婚日贺。

最后是三子张品和爱人,儿子牛牛。由牛牛代表呈送给爷爷奶奶自己画的一幅画,旁边配了一首张爱萍结婚时写给李又兰的《佳期》。

这些贺礼虽然不值一钱,但是所包含的意义却是无价的。张爱萍和李又兰是革命老人,他们不喜铺张浪费,所以,对他们自己的金婚典礼是严格保密的。

几乎没有外人,连张将军的秘书贺茂之少将和张将军的忘年交李殿仁少将,也是根据张爱萍曾经写过的诗,推断出那日是他们金婚纪念日,这才相约而去的。

这对革命老人,相互携手同甘共苦。2003年7月5日,张爱萍将军逝世,享年94岁。2012年2月2日,李又兰逝世,享年93岁。

声明:本文转自2023-01-30 18:27·冰点历史的原创作品,谨向作者致敬和感谢!若有侵权,联系小编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副军长丈夫牺牲后,李又兰改嫁张爱萍将军,生下三个儿子都是牛人
张爱萍说:我们结婚的月老,就是陈老总!
《梦怀青萍――开国上将张爱萍》
1945年,新四军扩建后的编制,陈毅将军任代军长,55授衔大丰收
1940年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新四军高级将领合影 居中而坐的是新四军
张爱萍夫人年轻时的珍贵照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