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0年银行遭遇假批示诈骗20万元,周总理点将杨奇清:限七天破案

“20万元,人民的血汗啊!这么一起大案,就发生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如果不迅速侦破,我们对党、对人民如何交代啊?”

周总理一边来回踱步,一边愤怒地说道,在他面前的办公桌上,赫然放着一张伪造他签名的“批示”复印件。突然,周总理停下脚步,问杨奇清去哪里了?当得知杨奇清在外地学习时,周总理挥了挥手,对公安部长说道:

“发生这么大的案子,杨奇清居然不在岗位上,这怎么能行呢?你去把杨奇清找回来,侦破工作由他亲自指挥!”

人民银行遭遇假批示诈骗

1960年3月21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曹菊如给总理办公室打去电话,询问前几天拨给西藏工委的20万元如何下账。接到电话的周总理秘书有些意外,明确回复周总理没有作过这种批示,也从未介绍过什么“赵全一”去取钱。

曹菊如顿时目瞪口呆,连忙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问题,当再次听到肯定的答复后,曹菊如的额头上顿时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有人伪造了周总理的亲笔批示。

他赶忙将批示拿出来仔细查看,却丝毫没有看出半点破绽。

第二天,总理办公室给曹菊如打去电话,让他将所有相关函件送去核查。经总理办公室核实,那份所谓给西藏工委20万元的批示,根本就是伪造的;而所谓取钱的“赵全一”,也根本没有这个人。

一桩建国以来“天字第一号”的诈骗案就这样发生了,曹菊如立刻派人向公安部报了案。

图丨伪造的周总理批件

周总理听说此事之后非常生气,点名由杨奇清来负责此案。为何周总理如此信任杨奇清呢?

早在革命时期,杨奇清就一直做保卫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侦破经验,而且忠心耿耿,政治上十分过硬。长征时期,张国焘企图搞分裂,密电陈昌浩阻止中央红军北上。

如果不是杨奇清,一场红军内部自相残杀的悲剧难以避免。在解放之后,杨奇清担任公安部副部长,主管侦破工作。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杨奇清连夜赶回北京,组成专案组立刻展开调查。经过对相关人员的走访,杨奇清大概了解了案发的经过。

在一周前的下午,一位自称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人员,给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送去一份急函,里面装着一份周总理批示过的报告,让他们当天下午七点前准备好二十万元人民币,送到民族饭店,交给西藏工委的工作人员赵全一。

当时已经快要下午六点,行长恰好外出未归,秘书深感事情重大,便去找计划研究局的王兰副局长。王兰看过周总理的批示后,感到有些奇怪:

“20万不是个小数目,为什么不通过财政部呢?”

图丨伪造的总理办公室信封

“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你看,不到一个小时!”秘书有些着急,将手表伸到了王兰面前。忽然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王兰接起来后发现是总理办公室,赶忙告诉对方,钱正在准备,七点以前一定准时送到。

挂断电话之后,王兰顾不上考虑之前的疑惑,立刻通知发行局火速备款送款。

临近晚上七点,三名银行干部来到民族饭店门前,从后备箱里吃力地拎出两个鼓鼓的麻袋。走进大厅之后,他们询问服务台的值班人员,西藏工委的赵全一同志在哪个房间办公,结果得到的答复是不知道这个人。

三名干部顿时慌了,眼看着时间就要到了,如果没有按时将钱交给赵全一,将不能完成周总理交待的任务。忽然一名身穿中山装的男人走了过来,对三名银行干部上下打量了一番,说:

“我是赵全一,你们是银行送款的同志吗?”

三名银行干部如释重负地出了一口气,询问赵全一需不需要清点一下。赵全一摇了摇头说不必了,然后拿出一张盖有“总理办公室介绍信专用”的介绍信,并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写了一张收条。

图丨伪造的总理办公室介绍信

银行干部见收条上没有公章,不放心地问赵全一,是不是应该再盖个章,毕竟20万元的巨款,出了问题谁都承担不起。赵全一笑了笑说介绍信上已经有公章了,让银行干部把介绍信也带回去。

银行干部点了点头,把介绍信和收条小心翼翼地收好,还热心地询问赵全一,用不用帮他把钱送到办公室,结果赵全一贴心地说不用了,让三名干部赶快回去,省得领导不放心。

随后,三名银行干部告辞而去。晚上八点左右,赵全一在搬运麻袋的过程中,曾经有一位服务员帮他搬到了门外,并帮他抬上了自行车,随后赵全一就推着自行车消失在了夜幕中。

如果不是曹菊如请示这笔巨款如何下账,可能不会发现他们被骗的事实。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杨奇清赶到西花厅向周总理汇报。周总理拿出伪造的批示,又拿出一份自己签名的文件,指出其中的不同之处。

杨奇清仔细对照后,果然发现了彼此的差别。周总理看着杨奇清,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今天是25日,给你一个星期的时间,七天以后给我答复。

图丨杨奇清(右二)

“请总理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杨奇清掐灭手中的香烟,起身立正。

七天调查诈骗犯水落石出

离开西花厅之后,杨奇清稍微休息了一下,又赶去主持全国各省市公安厅局长参加的电话会议。经过对银行和民族饭店的走访,杨奇清基本得到几个重要线索:

1.作案人熟悉民族部门和银行内部情况,熟悉首长的批文情况;

2.作案人的窝赃处距离民族饭店可能不太远;

3.距离案发已经一个星期,作案人可能已经逃到了外地。

在电话会议上,杨奇清向各省市的公安厅传达了案发情况和目前掌握的线索,一张天罗地网在全国范围内已经铺开,大街小巷都在议论这一起建国以来“天字第一号”的诈骗案,不少热心群众纷纷向公安部提供线索。

在杨奇清的直接指挥下,各地公安机关开始展开全面侦查,同时根据银行和民族饭店工作人员的回忆,绘制出了嫌疑人的画像,并张贴在公共场所。

经过对嫌疑人伪造公函的仔细研究,专案组发现嫌疑人收条上有一个特殊的字:“币”,这是'人民币'三个字的缩写,不少机关的人都习惯这种写法。按照这个线索,专案组对纸张进行了分析,发现这种纸是外贸部的办公用纸。

图丨王倬写下的收条

这时有位电车售票员向公安局反映,她曾在车上见过一个和犯罪分子特征相似的人,上车之后情绪不同于普通人,一直在长吁短叹,下车之后还走进了外贸部。

所有的证据直指外贸部,杨奇清立即派人前往外贸部查证。

在外贸部,专案人员找到了大量旧的公文纸,和犯罪分子伪造批示所用的纸相同。在外贸部的材料上,随处可见“币”这个字,说明外贸部很多人都习惯用“币”来代替“人民币”三个字。

经过走访询问,不少工作人员提供的重要线索,这些线索都指向了一个人,出口局的王倬。

1950年,王倬曾经给朋友伪造证明信,帮对方改名为“赵全一”,与此次嫌疑人所用的姓名相同。在案发前的一个月,王倬曾向文印室借过刻蜡纸的钢板,称为街道食堂印制饭票,但其实并没有这回事。在案发当天,王倬请假没有上班,称陪母亲到医院看病,事实上并没有去。

所有的调查结果显示,王倬有重大嫌疑,办案人员很快找来他的笔迹,送到鉴定科鉴定,结果显示,王倬的笔迹和“赵全一”所写收条的笔迹完全一致。而“赵全一”的画像经过外贸部工作人员辨认,和王倬本人十分相像。

杨奇清得知这些情况后,立即下令对王倬严密监视,不要打草惊蛇。

图丨专案组成员正在研究案情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处的刘汉臣处长,亲自带着十多个侦查员奔赴监视王倬的第一线。

监视的第一天,王倬中午下班之后,骑着自行车去了北京站,看了去广州方向的时刻表,又走到了售票口,似乎是要买票,但在犹豫了许久之后,王倬还是骑车回了单位。

下了班之后,王倬独自一人跑到后海,在椅子上坐了一会儿,猛然起身向水边跑去,似乎是要投湖,但在水边站了一刻钟,他又骑车回了家。

第二天,王倬从家里抱了一大堆东西,跑到王府井一家商店,称自己母亲生病,要当了这些东西换钱买药。

第三天,侦查员发现王倬在屋里烧东西,并将灰烬扔到了垃圾站。经过垃圾的辨认,侦查员发现其中有残存的人民币,而这些灰烬是焚烧人民币留下的。

经过几天的侦查,专案组推断王倬没有同伙,决定立刻将其抓捕归案。整个抓捕的过程十分顺利,王倬被公安人员从被窝里拖出来的时候,没有丝毫的争辩,甚至连吭都没吭一声。

经过对王倬家仔细搜查,找到了一堆破布、绳子和被拆散的自行车。碎布拼接起来,正是王倬作案时穿的呢子上衣,而自行车和绳子也是他作案时使用的。紧接着,装赃款的麻袋也被搜了出来,就差赃款没有下落。

图丨被抓捕归案的王倬

侦查员们借来铁锹、镐头等工具,把王倬家的院子整个挖了个遍,都没有找到赃款,刘汉臣经过仔细观察,发现院子的角落堆着半人高的蜂窝煤,上面积满了厚厚的灰尘,似乎很长时间都没人动过。

刘汉臣观察了好一会儿,让人把蜂窝煤搬开。在搬到最后一层蜂窝煤时,侦查员发现了新鲜的黄土,用铁锹挖了几下之后,就露出了苫布,下面是包裹整齐的一捆捆人民币,共计19.1万元。

面对铁证,王倬很快招认了全部犯罪经过。

嫌疑人如实交代犯罪经过

王倬是辽宁辽阳人,解放前曾参加过三青团和青帮,1948年从东北大学毕业之后,曾在北平看守所当过一个多月的会计,1952年他进入外贸部工作。由于被朋友借去资金投资失利,王倬总梦想着干一件发大财的事,一举扳回老本。

在作案的半年前,王倬去公安部礼堂看电影,无意中在休息室看到了周总理的一幅题词,一个“绝妙”的想法顿时冒了出来:如果冒充总理的签名,能不能到银行提取一笔巨款呢?

王倬在单位见过周总理的批示,也知道下面的人对总理的批示总是无条件执行。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王倬虽然也有过挣扎,但对奢侈生活的追求和赌徒般的侥幸心理,让他决定铤而走险。

图丨周总理的书法

自此,王倬找来所有能找到的周总理笔迹,只要有时间就模仿,直到他感觉看不出差别,就决定开始行动。

由于外贸部和国务院经常有公函往来,王倬便从纸篓里捡来信封,伪造信函亲自送到中国人民银行。为了不被怀疑,他在信函内容上写拨款是毛主席的意思,目的是修缮寺庙,并要求在活佛讲经会上出示这笔拨款。

当时西藏活佛活动是国内最有吸引力的新闻,所以这个理由十分充分,也让人民银行深信不疑,款项的数额写20万,是因为这个数额无需周总理审批,也不用惊动毛主席。

至于限定交款时间为7点,是考虑银行的工作人员急于下班,办起事来必然草率、疏忽一些。而他自称是“西藏工委”的工作人员,是因为他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这个单位名称。

为了打消银行的疑虑,王倬掐算好时间,冒充总理办公室打去一个催办电话,这就是打消计划研究局王兰副局长疑虑的那个电话。

在顺利拿到钱之后,王倬并不知道20万元有多少,所以只骑了一辆自行车。由于担心钱掉出来,王倬一路小心翼翼地推着车,直到午夜才到了家。

图丨王倬骗取的人民币

放好自行车之后,王倬陆续将两个麻袋扛进了母亲的房间,并“骄傲”地给母亲展示自己成功了,母亲担心儿子会掉脑袋,结果王倬说了几句“孝顺”的话安慰母亲,同样受到金钱诱惑的母亲也不再多说。

在母亲的帮助下,王倬将钱藏进了一个放衣服的箱子里,结果躺下还没有半个钟头,王倬还是感觉不放心,母亲就提议将钱缝在被子里。

等母子二人干完已经是后半夜,睡了几个小时之后,王倬还是感觉不放心,决定将这笔钱挖个坑埋在厨房。

但王倬做梦都没想到,公安部门会展开如此铺天盖地的侦破行动。每当走在街上的时候,他都感觉路人在盯着自己;上班的时候也感觉同事们对他有所怀疑;回到家之后,他还要提防着被蒙在鼓里的妻儿。

只有通过对母亲的肆意呵斥,才能让王倬找到一丝的心理平衡。

在想了几天之后,王倬再次决定将钱换个地方隐藏,只要公安人员找不到钱,就不能将他怎么样。

但他没想到,收条上一个简单的“币”字,早已经将他的罪行暴露。

图丨审判王倬现场

根据王倬的交代,公安人员从他办公室的文件柜中,搜出了伪造批件的钢板,但其他的作案工具早已经被他销毁。随后王倬的母亲因参与窝赃被依法逮捕,在女侦查员对她搜身时,从棉裤里还发现了两捆钱。

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战,这个轰动全国的特大诈骗案件,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7月28日,王倬以反革命诈骗罪,依法被判处死刑,而他的母亲因年老体弱,在服刑三年后被提前释放,回了东北老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60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周恩来”批示,紧急拨款20万元修缮寺庙,周恩来知晓后居然震怒,还找上了...
新中国第一诈骗案:男子伪造周总理批文,骗取银行20万,被判死刑
20万人民币巨款被骗,破案关键竟然是一个“币”字!
新中国第一诈骗案丨伪造周总理批示,骗取20万元巨款!
新中国奇案:冒充周总理批示?诈骗20万
1960年,那个伪造周总理签名骗20万巨款的王倬,后来怎么样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