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绵阳市平武县的景点]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绵阳市平武县的景点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地处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西部,始建于1993年,是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野生生物类型自然保护区,面积63615公顷。2004年,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委评审通过,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脚下,是岷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的腹心、纽带和桥梁。雪宝顶是藏羌人民朝拜的神山,大自然赐予她丰富的水文、矿产资源,色尔大峡谷、虎牙大峡谷绵延数十里,风景绮丽的高山草甸、秀美迷人的天然瀑布,让游人探寻不止。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综述”中列为“A”级。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西部
建立时间
1992年
中文名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
地理信息
占地面积
636.15平方公里
物产与设施建筑
保护物种
红腹角雉、大熊猫、川金丝猴、扭角羚、雪豹等
基本概况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建于1993年,保护区面积636.15平方公里,以保护大熊猫和生物多样性为目的。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平武县西北部,岷山主峰雪宝顶脚下,位于岷山山系的东坡,为岷山山系的腹心地带。保护区北面有黄龙自然保护区、西面有白羊自然保护区,南面有片口自然保护区,是连接岷山山系大熊猫走廊带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独叶草等32科61属87种;拥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牛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其中4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第三中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雪宝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475.14平方公里,拥有大熊猫52只,被誉为“中国大熊猫生存原境”。
保护区地处藏、羌、彝、回等少数民族交汇带,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丰厚。
历史沿革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
四川雪宝顶自然保护区是199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的《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总体规划》而由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批准建立的,2002年经省政府办公厅批复、省环保局发文批准,同意将泗耳自然保护区更名为雪宝顶自然保护区。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区位于岷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的核心地带,面积63615公顷。至此,绵阳市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达2个,总面积959.12平方公里,约占其国土面积的4.7%。
地理位置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包括原耳林区虎牙林区及扩大后的大桥、土城等林区,总面积达到636平方公里,是绵阳最大的保护区。雪宝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海拔5588米。坐落在南北延伸的岷山南段,为岷江重要源头之一。四川雪宝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的泗耳、虎牙、土城和大桥乡境内,因岷山山系主峰雪宝顶位于区内而得名。
保护区地理座标为:北纬31°59′31″~33°02′41″,东经103°50′31″~104°58′13″,东南至西北最长距离245.3km,西南至东北最窄处78km,幅员面积5948km2。
自然环境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由原泗耳保护区扩展、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平武县西北部,岷山主峰雪宝顶脚下,岷山山系的东坡,为岷山山系的腹心地带。保护区海拔在2000米至5000米之的偏远人迹罕至地区。幅员面积600余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是川西北地区生态植被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自然风光和藏族风情独特。有传奇色彩的靴子岩、色耳大峡谷和俄若草地、泗耳草地。高原风貌、原始森林、海子瀑布应有尽有。日出、云海、佛光、野花、红叶,野生动物、藏族风情是影友拍不够的题材。雪宝顶自然保护区林区,行政上属于平武县虎牙藏族乡管辖范围,占了全乡2/3的土地面积,虎牙河的西岸和高山堡出以北的森林,山地全部划入保护区。保护区内无常住人口。这是绵阳地势最高的地方,北边由绵阳第一以高峰雪宝顶(5400米)的山峰,同松潘黄龙寺的雪宝顶仅距5公里,两锋相望,是为姐妹峰。海拔超过5000米的山峰,北边还有二包、油桶子峰、马道子峰、两面油三牙羌(5068米)。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峰比比皆是。
由于植被保护完好,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300毫米以上〕,所以从雪宝顶发源的木角背、黄祠堂沟、广草平坪沟、黄腊坪沟、白洞沟、涮涮水、牙羌河、白水沟、平沟等大小十几条支沟汇成了虎牙河。虎牙河在水晶叶塘汇入涪江,占到那里涪江流量的一半。虎牙河不仅水量足,水质清例,而且比降大,到处是瀑布、跌水,形成惊心动魄的目然景观,它们使高山森林充满了活力和灵秀之气。涮涮水的大龙口瀑布、平沟的花花水瀑布,黄祠堂的雪宝顶下第一瀑布,回头旋的素湍绿潭,溜达坂长达一两公里跳跃而下的激流……每个人在这大自然的伟力和奇观面前都会流连忘返,啧啧称奇。雪宝顶雪线高度约4700米,山峰主体由石炭纪的石灰岩构成。4500米左右为高山草甸地带,4000米以下则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灌木林。山区盛产雪莲贝母等名贵药材,森林中还是大熊猫、金丝猴的活动场所。这里高山湖泊众多,且各具情趣。山峰北侧就是黄龙游览区,纵长7.5公里,宽1.5公里,自然景观尤具特色,被誉为“人间瑶池”。
雪宝顶峰地区的气候,每年10月到翌年4月为旱季,5月至9月为雨季,其中7、8月雨水较少,是登山的理想季节。
植被资源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
由于水的切割作用,这里的地形极为复杂。从虎牙河边的海拔1400米到雪宝顶约5400米,气候和植物呈垂直分布,20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2000一2700米为针阔混交林,2700一3400米为针叶林,3400一3800米为高山灌林草甸,3800米以上多为流石滩植被,5000米以上则终年白雪绝皑。由于人为破坏不大,这里保存有复杂完善的生态系统,珍稀植物琪桐、连香树楠木、红豆杉均有生长,各类高山杜鹃品种繁多,常在3000米一带形成数千亩的纯杜鹃林。在3200米以下均有竹类生长,它们是各种冷箭竹黄竹团竹、红竹、油竹等,在2500米一带常连成上万亩的竹林,成为熊猫最佳的生活场所。
动物资源
2002年7月~9月,对四川雪宝顶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实际发现鸟类139种,结合历史文献72种,保护区鸟类共有211种,隶属于15目46科。其中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占了总数的90.05%。保护区内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18种,中国特有种18种。保护区鸟类区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鸟类的种类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最为丰富。
2002年8月和9月,对四川雪宝顶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兽类90种,分属7目27科。区系分析表明:该保护区的兽类属东洋界的有66种,占73.3%;属古北界的有21种,占23.3%;广布种有3种,占3.4%。该保护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7种,国家Ⅱ级保护兽类17种。
平武是国宝熊猫最多的县,虎牙林区则是平武县熊猫最多的林区。
川金丝猴也常发现有二三百只的大群。生活在这里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扭角羚雪豹云豹雉鹑、绿尾虹雉(贝母鸡)、金雕、玉带海雕、胡兀鹜等十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大灵猫小熊猫、黑熊、林麝、岩羊、斑羚、苏门羚红腹角雉藏雪鸡等30余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虎牙林区是一个生物宝库,一个基因多样性的宝库,是绵阳的香格里拉,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靓女。
旅游资源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的春天冰雪消融,到处生机勃发,是杜鹃花的世界;夏天高山草甸的格桑花、贝母花、虫草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相继盛开,骑着马在花海中驰骋,可以尝一下西部牛仔的滋味。
秋高时节虎牙河的各条沟汊又成了一片五彩斑斓的世界。在平坝,可以看到最广裹的红叶区,你会为比米亚罗,比丹云峡更为多姿多彩的美丽红叶发出由衷的赞叹!
冬天,雪宝顶自然保护区又成了观冰玩雪的好地方,特别是回头旋峡谷里,到处是冰凌冰挂、水塔、冰瀑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冰雪雕塑,森林在雪的覆盖中矗立沉睡,这里是冰雪的故乡。
矿产资源
碧玺原矿石 雪是指雪山,宝则是指水晶,顶指的是岷山主峰。雪宝顶一名由此而来。雪宝顶就像阿里巴巴进入的宝窟,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除了金之外最宝贵的矿产资源就要数雪宝顶的水晶了。五光十色的水晶、玄妙奇特的天珠、孔雀蓝的绿松石、包裹着昆虫、种子的琥珀以及金子银子。雪宝顶的水晶是林林总总,最漂亮的要数发晶和碧玺了。
金发晶
主要景点
雪宝顶,海拔5588米。位于东经103.8°,北纬32.7°。坐落在南北延伸的岷山南段,是岷山的最高峰。地处阿坝藏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岷山主峰雪宝顶为西藏苯波教七大神山之一,海拔5588米,藏语为“夏旭冬日”,即东方的海螺山,是岷山山脉的主峰。雪宝顶主峰为众多高峰簇拥,主峰西南有卫峰玉簪峰,海拔5119;主峰东南矗立着海拔5359米的四根香峰和5440米的小雪宝顶峰。四峰神态各异。雪宝顶海拔5000米以下地带主要是岩石。往上,与四根香峰之间为一鞍部,坡度约30度。鞍部以上到顶峰坡度约20度的冰雪坡。雪宝顶的西南山脊,海拔5000米以下皆为20度至25度的冰雪坡。西侧由于冰川的切割,形成了毕露的岩石刃脊,山体西北多为裸露岩石和陡崖。
进山路线:首先从成都乘车沿岷江北上,经灌县、茂汶到达松潘县城,全程345公里。从松潘县城经上泥巴垭口入霍唐、三岔口、上纳木,到达扒莫寺大本营,行程约60公里。在这里,可直接从西南侧登山。
1986年8月,四川登山协会同日本喜马拉雅登山协会组成联合登山队,首次登上了雪宝顶。登山重要路段:
冰雪山脊
由5100米直达顶峰,不陡,坡度约25度。通过时注意远离山脊北侧雪檐(最好保持5米以上距离),还须防止向南侧滑坠(特别是下山时)。
骆驼背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
位于海拔5100米左右通向顶峰的山脊上,由几个驼峰状的岩石凸起构成,最高处垂直落差约7米,两则皆为较陡的崖壁,是通向顶峰的必经之路,一般通过都需要修路。可从驼峰上直接翻越,也可以从驮峰侧面横切通过。
C1营地位于5000米左右的山脊上,因地形因素,可搭帐篷数量非常有限(不超过4顶)。扎营时须用绳索固定帐篷,以防大风。大部分时间积雪可保证C1用水。
黑色走廊 位于到达C1营地之前的一道碎石坡,坡面较陡,30~35°。两则均为积雪带,通过时须格外小心滚石。
乌龟背
位于约4200米的一较陡的小崖壁,中间有时有流水,可小心徒手爬上。若负重需修路通过。另,也可以从乌龟背右侧的碎石坡绕行,不通过乌龟背,但线路较远。
生态建设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
2007年3月7日,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总投资8676.44万元打造“中国大熊猫生存原境”计划拉开序幕。四川省政府提出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绵阳市也提出坚持大手笔、大打特色牌,以拉动生态旅游快速发展。雪宝顶自然保护区抓住机遇,把生态旅游定位为:户外休闲天堂——雪山飞瀑、生态灵境;千里岷山第一峰下的生态灵境;雪宝景、熊猫境——中国大熊猫的生存原境。
保护区计划用5年时间。总投资8676.44万元,打造平坝—黄祠堂、涮涮水—黄腊坪、桐林、泗耳沟四大景区。
培训基地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
2006年7月25日至30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虎牙保护站组织举办了野外植物识别培训班,来自管理处、泗耳、土城、虎牙保护站的13名职工参加了培训。培训采取野外植物识别与室内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此次培训,分别在虎牙管护区域的涮涮水沟和平坝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野外植物识别培训。在野外工作中,植物专家赵振教授不辞辛劳,不怕暑热,与保护区职工一道深入野外进行标本的收集和实地讲解。
在室内两天的理论学习过程中,主要对野外采集的标本进行制作和识别进行培训。详细讲解了红豆杉科、蔷薇科、五加科、百合科、樟科、忍冬科等38个科近200多个种的识别,制作标本110份,对每份植物标本进行了数码拍照,并对保护区常见的植物种类进行了介绍,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和《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通过培训,使职工对植物的识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植物识别工具书的使用等知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保护区全面提升职工业务水平,提高生态监测质量,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秘“深山瑰宝”--虎牙大峡谷
中国旅游地图揽胜-四川绵阳
川北王朗自然保护区
绵阳这3个地方被中央看上,未来发展不可估量!你的家乡沾光没
【阅读悦读丨散文】龙远培《虎牙大峡谷》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