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在进藏路变化太大了!想起当年我们的进藏路,实在太苦啦!
userphoto

2023.07.07 四川

关注

看祖国西南变迁

忆当年进藏公路

李红松

几十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交通通讯有了飞速发展。西游记里记载的唐僧西天取经之路—青藏高原,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

公路:多次改扩建,现已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柏油路。航空:贡嘎机场改扩建已完成;新建的隆子机场即将竣工。铁路:先后分三段建设,1984年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2006年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公里;2021年拉萨经山南到林芝435.48公里,已逐段连接完成;川藏铁路不久也将通车,形成西南交通大动脉。据查,现在每天有23对与全国大城市对开的列车,给各族人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舒适的条件,有利于西藏的发展和建设,更利于祖国西南边防的巩固。

西藏位于祖国西南方,人烟稀少,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缺氧寒冷,交通不便。据记载,唐朝高僧玄奘,为探究佛教学说分歧,到印度取经时,一行人西去十七年,往返五万里,路上历经了常人难以想象到的苦难。我国历代内陆与西藏的交往,全是徒步或骑牲畜,往返一趟至少四五个月、半年或更长时间。全国解放后,党中央1950年决定,由18军官兵进军西藏,那时叛匪较多,他们边打仗,边筑路,吃住在四五千米的高原上,顶风雪战严寒,一镐一锹的挖掘,直到1954年简易的沙石路才通到拉萨。他们严格执行上级“不吃地方”和“不因我军进藏降低西藏人民生活”的指示,自行开荒生产,在西藏进行了许多种植、养殖尝试,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74年冬,我们河南林州市(1994年前为林县)东岗、任村、石板岩、城关、小店、釆桑、泽下,共355名青年应征入伍,在四川新兵集训结束后,205名经川藏公路到了西藏昌都军分区。

我们这一路150名新兵,1975年3月7日早上,从四川资阳上火车,大家在车内说唱逗趣,欢乐满箱,经陕西省宝鸡市到达了青海省西宁市。在这儿用两天时间,慎重聆听了乘坐汽车进藏途中的注意事项和个人物品筹措的安排,我们按照要求做了细致的准备。出发时每台解放牌车上28人,两边两行面朝里,中间两行背靠背与两边人对面座,分四行坐在各自的背包上,腿挨腿挤得很紧,车顶上五根拱型铁杆撑着草绿色帆布篷,以给我们遮风挡雨。

从西宁兵站出发,沿途经过了江西沟、香日德、格尔木、纳赤台、不冻泉、五道梁、二道沟、沱沱河、温泉、唐古拉山、安多、当雄、羊八井、拉萨、曲水、日塘等17个兵站。

车队一天只走一个,有时下午太阳很高就到站了,不少人觉得天还早,还能再走一个兵站。但,这仅是心急人的意愿,没人理睬。

每天安排走这么近的路,原因可能是:1.为了新兵的安全;2.让初次进藏的我们,由低到高慢慢适应气候;3.青藏线当时的路况;4.我国汽车的性能及载油量等方面,综合考虑后决定的。总的说,站与站之间的距离用一天跑,不用起早贪黑,时间宽余。

车在凹凸不平的沙砾路面上颠箥摇晃地前行,尾后的扬尘随着车速卷入车箱,我们浑身是土,喉咙有尘。每天到达兵站时,我们按顺序下车,拍拍身上的泥土,抹去脸上的灰尘,疲惫的身躯扛着行李,向指定的住地走去。

兵站都在距百姓较远的地方,门口有较大的停车场,院子周围围着铁丝网,院内几栋平房,室内全是用木板钉成的大通铺。我们人挨人睡,人多时就挤挤,人少时为相互取暖,也要挨的很近。没高山反应的,一觉睡到起床哨响,有高山反应的,就感到时间慢夜很长。

早晚饭,兵站都供应。午饭时间在路上时,就用701压缩干粮应付。去食堂吃饭那场面,至今记忆忧新:个个灰头土脸地下车排队,身穿大衣毛皮鞋,手里拿着冰凉的碗筷,冷风把手脸刺得生疼。按顺序进饭堂。一进门队就散了,各自用冲刺的速度涌到饭筐前,快速盛饭,等不到饭铲轮过来,旁边的夺,后面的挤,有的棉帽被挤掉,滚进了饭筐里,有的用碗直接下锅剜,磨肩擦背,碰撞的衣裤上都是饭渍,那动作之快,几分钟内所有米筐就见了底。

菜,全是干菜类,以班为单位分,用黄脸盆装,放在划分给本班的地上,同班战友以菜盆为圆心,蹲着围成圈,盛到最后没稠的就用菜汤泡米解决。那时候的吃饭,实际就是往嘴里塞,嚼不了几下就吞进肚里。谁要在吃饭时细嚼慢咽,就是自寻挨饿。

社会上有个说法:当兵的吃饭都快,我认为这是场合所逼,动作慢吃过亏,因慢挨过嚷,时间稍长,从吃饭、穿衣、走路、做事等各方面,就逐步养成了快的习惯,性格也会随之而改变。

到不冻泉兵站,我就有了高山反应,找到卫生室时,医生不多问,只给几片不知名字的白药片,告诉了少活动,多喝水等话来安慰。那时,可能是氧气稀缺,从没见过氧气瓶或袋。对有高原反应的,全凭个人的体质来抵抗。

在往五道梁的半路上,接兵干部见我的情况不好,就把驾驶室原座的有高原反应的一名四川籍战友喊到大箱上,让我坐进了驾驶室里,没风暖和还舒适,当时觉得给了特殊的关爱,从心底里感激。

从五道梁、二道沟、沱沱河、温泉、唐古拉山到安多,连续几天,我都是头痛肚胀恶心,吃不下饭,呕吐出来仅一点儿红黄色的粘液(我以为是苦胆水),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晚上解背包、早上捆背包、打饭、找水,搀扶我上下车等,全靠王松林、董二的、雷贵林等老乡们帮助,我才熬过了这要命的时段。切身体会到了高原反应的滋味和胜似亲人的战友情谊。

当听说以前进藏路上曾发生过新兵死亡事件后,我就更害怕了。心想,要是死在路上,可能就是把尸体埋在当地,随后通知自己的老家吧。又想到,同路坐车的老乡战友和接兵干部,能给家人及亲友们说清自己的情况,让社会上都知道是因公而死,就很光荣。因为,当时国家号召大公无私,社会提倡一心为公。公与私界限分明,“公”社会崇拜,“私”人人痛恨。农村以生产队为单位核算,不允许个人外出务工和家庭农副业经营,群众长年都在生产队里劳动挣工分。人们羡慕的是,吃公家粮穿公家衣的。自己穿上了军装戴上了军帽,这就是”公”家的人了,想到此就感到献出一切也没啥后悔。

当兵就意味着奉献、受伤甚至牺牲,只不过觉得因高原反应就丢掉生命,无价值不应该。要是在战场上,无二话可说。但,心里也在祈求,我的命运千万不要这么倒霉,战友就是我的依靠,部队就是我的向往。

于3月31日下午,车进入了一片面积不大的开阔地,我觉得比较寒冷。远眺山头光秃秃的,还有积雪,四周没有一棵树,一片荒凉。这儿就是西藏错那县县城(海拔4380米),即西藏军区7898部队团部(后为56185部队)。

当时心想,这么差的环境,要是在这儿当几年兵,咋熬?当晚天飘小雪,我们在团部礼堂,木制的连椅上睡,夜间被冻醒的人多,来回跺脚踱步,睡着的时间很少。

4月1日早8点许,在礼堂门前集中,团长柳景义(黑龙江人38年兵),作了简短讲话,军务干部宣读分兵名单,连队来接新兵的干部接过档案,分完即带队向连队出发。

河南省林县籍的秦学书(任村仙岩),申喜林(任村木家庄)、杨贵书(东岗杨家寨)、付保成(东岗西卢寨)和我5人及四川籍14人,被分配在曲301分队(边防第五连)。我们身着棉衣棉帽大头鞋,背着各自的行李,在罗荣华副连长的带领下,踏着积雪,山上下山走捷径,中午吃点压缩干粮,由于路远和高原反应,多次休息,在晚饭前赶到了连队。青藏线上虽苦,但坐着汽车走,也算是享福了。这正是:前人栽下“树”,我们好乘“凉”。

有人说过:“人生的第一次会留下难忘的回忆”。当年经过的草原、湖泊、雪山等美景,已经深深地印入了脑海,在伴随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还成了与人交往的谈资。可以说走这条路的经历,难能可贵。

近年来,我们林州已有人乘火车去过西藏,经过荒凉的高原时,车内有暖气并缩短了人们在高海拔地段停留的时间,减少了恶劣气候对身体的影响,我想若能自行驾车走走青藏路,也算一种享受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朝圣的路并不遥远
1972年,我们是如何车轮滚滚进藏的?
悲!带7岁儿子自驾进藏6天成诀别,带回的只是骨灰!
自驾青藏线进藏有多困难?有兴趣的就跟我走一趟逶迤的青藏线吧
【转】如果你是第一次去西藏,那么就注意以下几点吧。
日志《我当兵走过的地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