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科院学者即将宣布朱鹮灭绝,陕西农民语出惊人:我昨天才见过!

40多年前,一位学者在陕西一间普通的农舍里,看着桌上的报告书迟迟无法下笔。

他心里明白,只要这份报告交到上级手里,就等于宣判一种美丽的大鸟在中国灭绝,而当时中国是这种鸟最后可能存在的地方。

学者已经带队找了3年,但全世界仍然在期待中国还能找到它。他想了又想,看看手边珍藏的3根羽毛,终究还是放下报告,再次带队走进茫茫大山中。

调查途中的刘荫增先生

交通不发达的80年代,学者刘荫增带着考察队在国内追寻了整整三年,行程达到5万多公里,队员们磨破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子,几次想要放弃,最终还是靠着信念和坚持,迎来了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寻找朱鹮之旅

1978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组成了一支考察队,这支考察队的目标只有一个,找到消失了十几年的朱鹮(huán)。

接到任务的那一刻,队伍里的专家们喜忧参半。

喜的是,如果能成功找到朱鹮,这一次就可以扬名立万,也能让中国的动物宝典中少失去一项瑰宝。

忧的是,鸟类学家最后一次见到野生朱鹮是在1964年,从那以后,朱鹮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失去了踪迹。

中国疆域辽阔,究竟该从何找起呢?

专家们几经研讨,决定先从朱鹮出没过的地区开始,黑龙江、吉林、辽林、河南、陕西……这些地方一个都不能漏,毕竟这样找到的几率是最大的。

但可惜的是,他们跨越了九个省区,行程达到五万多公里,却始终没能看到那抹红色的倩影。

刘荫增先生(中)

大家的心里都打起了退堂鼓,这样找下去,一点希望都没有。

就连刘荫增先生自己都觉得:“在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找一种十几年没出现过的鸟,不是大海捞针吗?”

绝望的氛围在整个队伍里蔓延开来,大家都觉得,这种鸟可能真的已经消失不见,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它们无法适应,物竞天择也是常态。

被誉为“东方红宝石”的朱鹮,也许注定只能成为一个传说了。

正当众人灰心丧气的时候,甘肃天水市有人发现了3根朱鹮的羽毛,这让考察队众人精神一振,立刻赶往天水,这时已到了1980年。

可惜这次搜索除了那3根羽毛之外还是一无所获,这时陕西洋县也有人报告说见到了朱鹮,于是考察队再次远行。

然而整整一年过去,朱鹮依然踪影全无,考察队里只有刘荫增先生还没放弃寻找朱鹮的希望。

1981年4月,他第三次带队来到陕西洋县。

这里青山环绕,绿水长流,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确实是鸟类栖息的好地方,难怪朱鹮曾经在这里无忧无虑的生活。

但正是因为曾经的盛景,如今,空荡荡的林子,才显得格外讽刺和落寞。

秦岭这一片林子又深又大,刘荫增为了扩大搜寻的力度和广度,发动群众力量,在村子里给大家放电影,电影看完就放朱鹮的幻灯片。

考察队告诉大家,如果有人看到了这种鸟,请主动提供线索,只要属实,就奖励100元。

其实,朱鹮的历史非常悠久,当地的居民几乎都认识这种鸟,因为它和喜鹊并称为“吉祥之鸟”这里,曾经是它们的乐土。

刘荫增先生这个高瞻远瞩的决定,直接推动了朱鹮发现的进程,也是因为这个契机,这个快要灭绝的鸟类重新焕发了生机。


再见朱鹮

考察队在洋县待了一个多月,一无所获的大家准备收拾东西前往甘肃徽县继续寻找,却没想到这时有两个猎户找到刘荫增,神神秘秘地说,自己见过这种鸟,而且就是最近。

刘荫增心里一沉,这两人说的会是真的吗?

当年考察队的工作环境

他一路上都在想,猎户常年在山中生存,对附近的鸟兽都非常熟悉,他们既然说见过,那么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虽然这些年,也不乏提供假消息的人,但只要有一丝希望,刘荫增都不会放弃,他不甘心就这样宣布朱鹮已经灭绝,他觉得,这世上一定还有它们的身影,自己必须找到它们。

刘荫增在去的时候,一路上都在左右张望,生怕错过什么。

几人紧赶慢赶,终于找到了猎户所说的姚家沟,这里的生态非常原始,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还没有进入大山,一切都是那么和谐。

刘荫增顾不得休息,马上开始扫视周围的树冠,出乎意料的是,在几棵郁郁葱葱的大树上,朱鹮正扑腾着翅膀,红色的倩影深深印在了刘荫增的心上。

那一刻,巨大的喜悦将刘荫增彻底淹没:朱鹮真的没有灭绝!

3年多的时间,上千个日日夜夜,只是为了追寻这抹红色的倩影,如今它终于来到了刘荫增的身边,他不禁感叹感叹,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

刘荫增高兴的同时,还不忘将朱鹮拍下来,看着它们拍打着翅膀飞翔的那一刻,这上千个日日夜夜的期盼和辛劳,仿佛一瞬间得到了慰藉。

经过确认,这附近一共7只朱鹮,其中包括3只幼鸟和4只成年朱鹮。

这个发现让大家都兴奋不已,7只,这也就意味着繁殖有望,大家的心里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绝不会让朱鹮灭绝!

这个种子一旦种下,所有人便卯足了精神,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难,他们都下定决心一定要克服。

全世界最后的7只朱鹮,承受不起任何意外。

刘荫增作为动物保护的专家,果断参与到了一线工作当中,在当地成立了“秦岭1号朱鹮群体临时保护站”,就此在这里扎根,日夜守着朱鹮。


保护朱鹮之路

为了保证工作开展顺利,他向上级申请又调了几个年轻人过来帮忙。一开始,几个年轻人都有些手忙脚乱,毕竟朱鹮中国只剩下7只,而他们对朱鹮也不够了解,所以做起事来有些畏手畏脚的。

刘荫增见状,一边指导他们工作,一边给他们普及关于朱鹮的知识,懂得多了,几个年轻人也渐渐开始进入状态。

1984年刘荫增先生(中)和保护站工作人员

为了能时刻保护这几只朱鹮,他们几乎住在了林子里,工作人员回忆当时的生活时说道:“爬田埂,蹲巢树,翻山丘,忙起来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除了要观察朱鹮的生活状态,工作人员还必须保护它们不受天敌的侵扰。

蛇、老鹰,对于朱鹮幼崽来说,都是非常致命的敌人。

工作人员日夜蹲守,制作机关陷阱,将周围撒上雄黄,尽一切努力保证朱鹮的安全。

而村里的村民在知道这件事以后,也积极地加入了保护朱鹮的大队伍中,因为朱鹮喜欢吃田里的田螺,姚家沟的村民们再也没有打过农药。

农田里的朱鹮

到1984年,姚家沟的朱鹮数量逐渐开始回升,保护工作也日趋成熟,奋斗多年的刘荫增决定退居幕后,主攻技术难题以及保护动物意识的宣传。

当有人问到他为什么在朱鹮保护工作中如此努力时,他说道:“我和朱鹮有特殊缘分,就像命中注定。”

洋县朱鹮保护站姚家沟观察点的成员合影

中国的朱鹮灭绝问题就此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和控制,但隔壁的日本可就没那么好运了,他们的骚操作直接让朱鹮在日本绝迹,只能把拯救朱鹮的希望全部放在了中国身上。


绝迹的日本神鸟

朱鹮在日本被称为“神鸟”,因为当朱鹮起飞的时候,翅下和尾巴上都有着红色的纹路,看起来就像飘在空中的祥云,所以在日本,朱鹮有着非常美好的寓意。

但是由于朱鹮喜欢在田里找吃的,日本就单方面认定它是在伤害庄稼,于是就开启了一系离谱的列骚操作。

例如看到就捕杀,或者喷洒大量农药等,这些行为让朱鹮的数量锐减,到1980年,日本境内的朱鹮被杀害得只剩下了寥寥几只。

朱鹮也是命苦,背了锅不说,还要被日本人赶尽杀绝,难道这就是神鸟的待遇?

在大范围的疯狂捕杀之后,朱鹮几乎已经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而这个时候,日本人才终于意识到,这个物种即将面临灭绝,他们惊诧不已,转眼又开始扬言要保护它们。

而他们保护的措施就是,将剩余的朱鹮抓起来,进行人工培育,但可惜的是,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朱鹮,仅剩的几只也不可能给他们机会反复实验,就在这保护的噱头下,最后几只朱鹮相继去世。

这下日本可真是急了眼,自己没有,就只能将目光投向中国。

1998年,中国曾将一对朱鹮赠送给日本,日本如获至宝,而后来,除了政治需要,朱鹮就像大熊猫一样,要通过“租借”才能获得。

在中国和日本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朱鹮总算是重新焕发了生机,而这也成为成功拯救濒危物种的典型例子。

保护朱鹮第一人刘荫增先生表示:朱鹮美丽又有灵性,是一种需要和人接触的特殊鸟类,对朱鹮的保护应提升到文化、历史的认知上来,让公众能主动地做朱鹮守护者。



参考资料:

[1]刘荫增:朱鹮发现第一人

[2]朱鹮保护,让世界见证中国奇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鹮发现始末
朱鹮——来自秦岭的世界珍宝 寻鹮记——朱鹮再发现纪实
朱鹮,正从秦岭起飞
“东方宝石”——三月朱鹮
国之瑰宝,鸟类珍品——朱鹮
鹮归故里 ▏绝美舞剧《朱鹮》“飞”回西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