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该遗忘的历史:究竟多少日本人加入过解放军?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建国七十周年那年的9月25日,中国驻日大使馆曾举行了一场意义特殊的颁授仪式,纪念章获颁者是当年曾以医生、护士、技术员等身份加入解放军的日籍人士。

纪念章虽是新颁的,这一活动实际上更是一种“正名”。周总理曾评价为“增强了我们与日本人民缔结友好关系的信心”,这段历史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

跟着“开拓团”去中国东北

对于相当一部分加入解放军的日籍人士而言,青木竹子的人生遭遇和个人选择,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带有某些共同点的缩影。

1944年,当青木竹子以日本“开拓团”一员的身份离开家乡,来到中国东北黑龙江地区的时候,她还是个对本国以外所知不多的年轻人。

在当时日本官方的宣传里,中国东北是一个拥有广阔土地、物产丰饶、并且“十分欢迎日本人移民的新天地”。青木随团而来,以为可以获得比留在家乡更好的生活、更多的机遇。

然而众所周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侵略或者殖民他国的美梦彻底破产,也不过是一年多以后的事。

当时身处东北的日本人,随即就陷入了树倒猢狲散的惶惶不可终日之中。所有人都被失望、惊惶、不知所措的气氛笼罩,军队逃的逃、被歼灭的被歼灭,大批人当了战俘;

有门路的赶紧撤回本国;到处都有军事相关工作人员忙着烧文件;更多人则无计可施、留在当地自生自灭。

因为对战争的恐惧,青木竹子也随着一群走投无路的日本人开始逃亡。但想要靠个人的力量逃回本国谈何容易,数十日本人缺衣少食、几乎饿死,直到被长春难民所收容,才终于暂时逃出死亡威胁。

就在长春难民所,某日来了一位东北民主联军的军人(这便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招募难民中能够充当医护人员的人,因为当时某野战医院任务繁重,正急需人手。

青木想到自己曾经接受过医护班的基本训练,再加上年纪轻精力也足够,正适合这份工作。果然,她报名后顺利进了第四野战军前线卫生所,尽心尽力完成工作,甚至随着解放军大军一路南下到了武汉。

在日籍解放军战士群体里,相当一部分人的经历和青木差不多。他们原本不是军人而是平民,怀着虚幻的“梦想”而来,在侵华战争失败后被祖国放弃、无处归依,最后依靠自己拥有的某项专业技能重新找到了容身之地。

会出现较为普遍的这一情况,本质原因之一是当时的局面——东北军区卫生部曾有报告指出,1945年秋冬,由关内开来的部队除了随军基本卫生部门外,并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持。

但到了东北就得面临大量作战任务,因此才就地解决,将原本日伪医院的人员和器材接手过来直接投入使用。

类似的情况不仅限于医护领域,其他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领域比如训练、军工生产等等,都有日籍人士因此被留用下来。

据当时的统计资料显示,当时东北军区仅卫生部门就有约7200日籍人员,总人数应在上万无疑。

在医疗资源紧缺、战斗频发的大背景下,这些人员和他们身上的医护能力发挥了重要且有效的作用。据“四野”的卫生工作史记载,在解放战争期间卫生部门受到表彰者有大约四分之一都是日籍人员。

“东北老航校”建立始末

对于在日本关东军中担任少佐、时年35岁的某航空团教练飞行队队长林弥一郎来说,情况却又大有不同。

不同于青木,林弥一郎一开始离开本国前往中国,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军人。靠着在航空团中作战、“轰炸”有功,他逐步晋升到了少佐的位置。当时,他率领和负责的飞行队约有三百人,包括飞行员、教官、维修技师等各种人员。

1945年8月,林弥一郎得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又受到苏联军队、国民党军的南北夹击。这支军队既无斗志,也谈不上还有多少战斗力,便在林弥一郎的率领下一路避战,逃窜到本溪南边的摩天岭山区。

本来就是一支溃兵,偏偏又在这里撞到了八路军16军分区21旅,迅速被对方包围了起来。指导员聂遵善按照八路军的俘虏政策,与林弥一郎几番谈判后,解除了对方的大部分顾虑,这支拥有技术和专业性的飞行队伍绝大部分都放下了武器,表现出愿意合作的态度。

多年之后,日本NHK曾经制作了纪录片《被留用的日本人,不为人知的日中战后》。林弥一郎在留下的回忆录音中表示:他当初面对这局面也同样顾虑重重,一方面担心之前的作战会被报复清算,另一方面又想坚守“武士道”精神,不能活着接受被俘虏的耻辱。

最终,还是为自己和部下着想的求生欲占据了上风。林弥一郎步步为营地与对方接触,提出了保障尊严、保障生活等好几个条件,对方一一答应。

甚至连受降仪式的举行,都适当保全了这支军队的颜面,让他们放下武器即可,不必在枪械的监视下投降,军官还被允许保留象征荣誉的军刀。

随着一步步的试探,林弥一郎也逐渐理解了这支军队的做事风格。他回忆过自己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感受——一是这次的对手信用极佳,只要答应的事就百分百执行到位;二是相当顾念战败者的尊严,使用“交出武器”的措辞以避免他们过于难堪。这两条都令他感到尊敬和感动。

由于林弥一郎平日驾机技术高超又体恤部下,因此在队伍中的人望很高;在与八路军接洽的过程中他也表现得极为谨慎,这也让他的部下们感到可以信任。因此最后,当林弥一郎及主要军官选择“交出武器”,他的绝大多数部下都选择了追随他。

当时,东北民主联军对于建立自己的空军早有想法。部队一边作战、一边注意搜索敌伪军遗弃的飞机、燃油、航空零件等等资源,而拥有专业技能的“人”,自然也在搜集争取之列。

东北局接到相关报告之后,很快将这支部队的领头人邀请到了沈阳。时任政委兼东北局书记的彭真和参谋长伍修权接见林弥一郎,并向他提出了“希望帮助我们建设空军”的想法。

林弥一郎仍然向对方索要了具体的保证,次年三月,由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改编而来的航空学校(俗称“东北老航校”)在通化正式成立。

这是新中国人民军队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被视为“人民空军的摇篮”,林弥一郎担任参议兼主任教官,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叫做林保毅。

送日籍人士回归祖国

此外,还有一些日籍人士在战乱流离中得到了中国军民的帮助和恩惠,出于最简单直接的“报恩”心理选择不愿再与中国人为敌,进而选择了帮助中国人搞建设、回国后也继续坚持反战友好,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方面着手履行诺言,为留在中国的日籍人士铺平返乡之路,其中当然也包括日籍解放军战士。

五十年代初,关于此事的具体细则在中国红十字会与日本代表团之间开始磋商。但当时日本国内局势、国际局面都仍有不少不确定因素,日本官方对共产势力的扩大深怀戒心,而这批曾经被中国留用的日籍人士自然成了首当其冲的怀疑对象。

更何况其中一部分人在中国期间,接受过马列主义学习、技术培训,更有不少人被中国人民军队的作风纪律震撼感召,言谈中对解放军深表推崇、也衷心认可中方提倡的“两国友好,反对战争”理念。

这一切更加招来了来自他们祖国的忌惮和猜疑。在谈判期间,日本代表团甚至提出必须进行“甄别”,一旦发现归国的日本人中有人“可疑”,要求中方必须接受“逆向遣返”。

中方直接拒绝了这一要求,但出于保护日籍解放军战友的初衷,统一收回了之前颁发给他们的荣誉证明和解放纪念章。

需要强调的是这一次“收回”并非撤回或者剥夺,而是双方言明的暂时保管,目的是尽量避免这部分背景给他们归国后的生计乃至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为当时日本官方的态度,受美国影响程度相当深。当时的某份外务省报告中,就把“可能带有隐秘政治意图”作为重点加以强调,认为必须严加防范。

从五十年代开始,这些在中国生活多年、有的还为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日本人分批回归祖国,在官方和周围人的区别对待、异样眼光中重新试图融入社会。

当初收回奖章本来是为了保护他们的权宜之计,但谁都没有料到,重新拿回荣誉的等待竟然漫长到将近二十年。

纪念章颁授仪式

回归祖国后,曾经在四野某野战病院担任会计的中村义光担负起了这群昔日战友之间的联络之责,他建立了名为“回想四野会”的组织,以确保大家能够联络彼此、互帮互助。

中村义光曾回忆,回到日本后,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处在一种“被歧视的”境遇之下,一直期盼能够“至少过上光明的生活”。在中国的那段时间,他们并不认为有什么见不得人之处,但如果两国之间始终僵持,那么个人的诉求也当然无从谈起。

直到1972年9月底,周总理与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两国建立了正常外交关系,中村义光才终于盼到了期待已久的曙光。

他以“回想四野会”事务局局长的身份给周总理去信,请求能够发还当初被暂时收回的解放纪念章。经过多方交流和研究,最终中国方面决定按照原样制作旧章,重新补发给日本战友,以满足他们正当而热切的愿望。

于是在新中国建立七十周年这一年,才有了发生在驻日大使馆中的感人一幕。许多曾经在中国生活、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的日籍解放军衣着正式、腰板笔挺,前往大使馆参加这次颁授大会,重新取回本应属于自己的荣誉证明。

在这个过程中,中村和他代表的“回想四野会”也仍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负责联络旧人、审查身份,最终,除了已经逝世、联系不上等情况之外,共有一千五百余名日籍解放军战士重获证章。

像中村义光这样、回归祖国之后依然出力为推动两国关系正向发展的日本人并不是孤例。2014年初,遗华孤儿代表、年过七旬的鬼冢建一郎便发起了在鹿儿岛修建“感谢中国养父母碑”的活动,以纪念和感谢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本着宽容慈爱之心收养日籍孤儿的中国养父母群体。

六十年代初期,曾经在四野担任医疗人员的森川和代便曾经担任过访华贸易团的翻译,不但重访中国,还随团受到过周总理接见。

当时总理问他,在什么情况下学习了中文?森川的答案是“解放军”。

得知森川曾经在解放战争中有过贡献与帮助,总理也十分动容,他说感谢你的帮助,“谢谢你”。

森川回忆,当自己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脑中一片空白,泪水当时就掉了下来”。

结语

关于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日籍解放军”一事,周总理在五十年代已经作出了最好的总结:“日本军国主义确实是残酷的,但协助我们的日本人民也很多。”正因为有类似的人与事存在,中日两国维持和发展友好关系才有所希望。

参考消息:

《我国为日籍解放军老战士颁发纪念章》;文萃报·周二版;2019年41期

《日籍解放军战士的传奇人生》;环球时报;2019-12-10

《不为人知的日本籍解放军》;今日文摘;2020年12期

《一个日本战俘与中国空军的创建》;党员文摘;2017年3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野为何有1000名日本女兵?真实原因让人感动!
四野的三万日本战士
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华野,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
日本女兵主动加入解放军,在中国服役7年,回国后晚年很凄凉
解放军四大野战军中,为什么四野的战斗力特别强?
被打落神坛的印度战神:被永久赶出军队,至今还是印军之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