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48年6月,东野围困长春,董家大奶奶董王岐瑞无法寄出的全家福

下图的这张照片,1948年摄于长春北大街照相馆,是女主人在写给沈阳弟弟的信中夹寄的全家福,但信通过邮局发到机场,飞机就走不了。此时的长春,被林彪率领的东北野战军两个纵队围困,一般居民家中的粮食已被国民党守军搜刮殆尽,开始以吃草根,树皮为生,死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从照片看,这是一户比较殷实的人家,可在信中女主人还是流露出“长春生活太高,不能住了”的念头。一家人一定是有感于世事的变幻无常,在非常时期照这张照片,不知道他们能否熬过艰难的岁月?

1948年围城之前,坐落在长春市西四道街133号的董家大院,在这一带是无人不知,而董家大少奶奶也无人不晓。

董家大少奶奶本名王岐瑞,婚后随夫姓董,1903年12月20日出生,毕业于吉林女子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教师。后来她继续深造,升入北平国立女子师范大学,在上海市高等学校任校长。1937年8月,因淞沪会战辞职回老家。

这是一位有文化,有见识的女性,相夫教子,掌管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兼管外面的房产、地租,里里外外都安排得井然有序,可谓是 “拿得起,放得下”的女强人。照片上居中的就是董王岐瑞:身着一尘不染的古朴衣裙,神态威严,颇显大家风范。

她的丈夫董昆吾,家资雄厚,交友甚广,是国民党新编第一军的一位少将军官。1947年底,随所部到沈阳,住沈阳皇姑后大街8-9号正华公司。他给夫人董王岐瑞的信中说:“我现正进行建军,人数甚多,只要官家给粮,终能成功。故再行半月,结果如何,即可知晓。”

长子名建成,乳名长生,大学毕业,在北平市的冀热察绥货物税局总局就职,其妻桂馥为护士,在北平西城北沟沿大后仓25号开办了一家中华助产医院,收入颇丰,有一女儿。

次子建中,乳名新生,北京大学即将毕业。三子建国,乳名申生,照片上的小男孩就是他。围城前到北平在华北中学学习,曾在全班考第一名,非常向往从军,后被北平中央军校第17期录取。长女梅芳,次女梅芬,都在小学读书,五个儿女都很争气,孝顺。

最让董王岐瑞心里不甘的是,夫君董昆吾娶了位二奶奶清芳,住在董家的外宅朝阳路上的房子里,生了一个女儿,围城时她又有孕在身,下图照片上右边的小女子,就是清芳。

她穿的是新衣裙,连折叠的绉褶都看得出来,站得规规矩矩,两只手翘着,在董王岐瑞的侧后面,显得那么娇丽,却不乏乖巧,

1948年的长春,春天来得很迟,熬过隆冬的人们还是懵懂未醒的祥子,不然,董家大奶奶怎么也不会毫无准备地应付围城啊!谁又曾想到,一围就是小半年,家里剩下的大小人包括管家,五弟夫妇、清芳母女的生活全部要由董王岐瑞筹划。

为了多取点钱粮,自己又脱不开身,外面的地租多次委托管家付宗喜、任鸿儒二位到各地户收租粮。拥有众多房产的董家,租户达30余户,收缴的房租也是重要的收入,

随着围城形势的严峻,城中粮食紧缺,物价飞涨,一般百姓已是艰难度日。董家虽然殷实,也难买到粮食, 地租粮食、房租也难缴齐,董工岐瑞准备离开长春,到沈阳再去北平。

她一面与沈阳的丈夫商议, 一面与北平的三个儿子沟通。在找人买机票的事情上,本家董丕勋没能帮上忙,她非常气愤,告诉丈夫。

其实,她有所不知的是:之前一张飞机票是五两黄金,且要长春守备司令部司令郑洞国亲自批准,一般人根本弄不到。此后长春机场附近的制高点,已被东北野战军占领,高射炮直接瞄准天空,国民党空军的飞机无法起降了。

丈夫批评她:凡事依靠自己,并要修养,解烦忍辱。目前,沈阳多数人吃米糠、豆渣生活,故咱苟能生存度命,即是幸运,至于为地位、金钱、荣辱计较者,是为最愚,且是做梦。故你来信所说各节,毫无修养见解,仍是以前乡人幼稚愚顽脑筋,太不进步,亦不明时势。

丈夫的批评说得如此重,而且每信都是“岐瑞、清芳”同时阅读:“二人要切实联系,亲密相处,如同骨肉姐妹一样,否则仍如从前仇视,绝非人类应有之道。”

要和小妾和平共处,这样的乱在董王岐瑞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尽管心里十分不情愿,但她还是按照丈夫的吩咐照料着清芳母女的生活。此时,她所依靠的已不是丈夫,而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她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作了详尽安排。她告诉儿子:“吾极力预备将家迁移北平,无奈道路不好走,长春被围,机构亦被占,等开放时,吾必由陆路到沈转北平。吾到北平后预备在东城买十几间房,开旅社,王振国(管家)亦随吾去北平,帮咱开旅社,玉兰(振国妻)亦来北平入助产学校,毕业可助桂馥开医院。以后咱家女人均作生意,以谋生活,因都是吾所生,女人在家作生意,男人在外作事,全家和气生财,岂不快乐?”

儿子们也很孝顺,在回信中说:“母亲大人在长春多多保重身体,多吃点肉类鸡子等,不要特别俭省。人生第一就是保护身体,并问两个小妹身体活泼、康泰,时时注意小心……”儿子与母亲的一心,使董王岐瑞内心得到极大的安慰。

1948年6月中旬的长春,粮价暴涨、高梁米每斤三十五万(流通券)大豆二十多万,青菜四五万。董家也仅预备了两个月的粮食,董王岐瑞 “恐粮食危险之极”,每日只吃一顿饭。她省吃俭用,千叮咛万嘱咐在北平的儿子:“千万俭省过日,吾给你们汇钱千万不许零花,如数给吾存金,预备买房用。”

她鼓励二儿、三儿要努力读书,将来留学美国,回国即是“伟人”。对丈夫她已不抱信心,“以后你父与小妻到北平,万不可留家住,令其住外边。”

她在信中反反复复强调着:“六月十号汇款六亿多万,取齐如数存金,等吾到平必与你们算账,你给吾零花,吾必骂你们,并向你们要金子,你们三人吾所来信告你们事,你们千万照办,以免我在家着急,千万见信不许零花吾汇款。”对在北平要买的房子,地点、几间都有详尽的要求,她要用来开“中华旅社”。

董王岐瑞的操劳与良苦用心,不知最后的结果如何?随着围城紧张和长春解放,董家大院的命运如何?董家大奶奶的命运又将如何?已经无从知晓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家溜村
董氏家谱
1948年X X围城下的北平 组图
1948年共军围城下的北平
1948年中共围城下的北平 出奇平静!图
1948年12月,北平围城,时年25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