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榴炮上场:“三十二倍十五榴”

1937年8月9日,上海发生虹桥机场事件,为防止日军从北向南侵略,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主动出击,在淞沪与日军展开决战。8月14日傍晚时分,中国军队率先攻打驻扎在上海的日军,并第一次用上了一种新式武器——“三十二倍十五榴”,由此掀起了淞沪会战的序幕。这隆隆的炮声被后人称为:向日寇发出了中华民族的怒吼。

三十二倍十五榴

“三十二倍十五榴”是一种德国产的重榴炮。1934年春,国民政府向德国订购了总价值超过3500万元法币的军火,数额约占当时全年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3%,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24门150毫米重榴炮,总价高达2088万元法币。在当年这无疑是惊人的大手笔!

这种重榴炮在当时属于最先进的现代化武器,其最大拖曳速度为60千米/小时,射速约为每分钟4发,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火箭增程弹的火炮。二战中,德军将其作为主力重型野战炮,横扫欧亚,德军昵称其为“常青树”。

中国当时对德国提出了一个特别要求,就是订购的重榴炮射程必须达到15公里,每炮配弹1000发。接受订单的德国莱茵金属厂十分重视,为此专门设计使用了32倍径炮管,以达到15公里的射程。这种重榴炮因此被简称为“三十二倍十五榴”。但是由于德国外交部、国防部、经济部在对华政策上有分歧,这批重炮造好后,并没有被立刻运到中国,直至拖延两年后,这24门崭新的“三十二倍十五榴”才于1936年夏天被全部运抵中国。消息灵通的美国驻华武官称:“此种重炮是在1936年中旬成交,为最现代化的武器,装在有轮胎的拖车上,每小时可行30至40公里。”重榴炮运抵中国后,国军的第一个机械化重炮团很快成立,下辖3个营,每营2个连,每连有重榴炮4门,均用越野载重卡车牵引。重炮团总计2000余人,拥有载重汽车、观测车、弹药车、吉普车、三轮摩托车、两轮摩托车等各类车辆480辆之多,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机械化部队。1936年底,重炮团改番号为炮兵第10团,团长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5期炮科、日本野战炮兵学校的彭孟缉。

1937年8月9日,国民政府通过对整个抗战战略的考虑,决定在上海集中优势兵力,先发制人围攻驻扎在上海的日军。14日,炮兵第10团一个营占领大场、暨南新村一带阵地,主要担负对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等坚固根据地的破坏任务。重榴炮于是第一次亮相中国抗日战场。傍晚时分,“三十二倍十五榴”向日军阵地发射,炮弹直接命中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一带各个目标,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炮弹落点准确,但因无烧夷弹的配合,未能达到毁坏目的。随后,日军派遣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对中国重炮兵阵地日夜不停地进行轮番侦察轰炸。

为保护重榴炮,免于敌机的轰炸,在彭孟缉的精心指挥下,每次炮击后立即士兵们便将大炮迁离现场掩蔽,一到深夜,又利用夜幕的掩护进入阵地发炮。

9月下旬,炮兵第10团奉命摧毁日军临时机场。这个机场就是上海跑马厅广场,日军利用其作临时机场,可以停降十来架飞机,以缩短了空袭国军阵地的时间和间隙。彭孟缉指定3营2排来完成轰炸任务。排长张士英率领十多名士兵带着大炮潜入真茹附近的临时阵地。当晚10时正,张士英下令射击,重榴炮一开火,射击方向的夜空顿时火光满天,在重榴炮的助威下,任务顺利完成。10月上旬,第10团接到另一项任务:摧毁停泊在黄埔江中的日舰。彭孟缉命令2营6连向敌开炮。6连用三发破甲弹准确击中一艘日舰的主机、驾驶台和烟囱,将其击沉,有一次圆满完成任务。

淞沪会战失利后,炮兵第10团第2营奉命撤退,途中却遇到了大麻烦。在撤退路上的方家窑附近公路桥上,日军埋下了许多地雷,大炮无法通过,彭孟缉心焦难耐,急得痛哭失声:“中国就只有这个象样的炮团,怎么办呀!”由于战况紧急,炮团官兵只能忍痛把8门大炮推入河中。

1938年3月,炮兵第10团第1营被急调至鲁南参加台儿庄大战。25日下午,两门“三十二倍十五榴”被推进宿羊山车站东北国军的占领阵地,与炮兵第7团1营的8门野炮一起向日军猛轰。此次轰炸,“三十二倍十五榴”充分利用射程优势,打得日军晕头转向,极大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自1938年3月起,炮兵第10团第3营长期驻扎于此,成为不折不扣的“潼关守护神”。

1940年冬,“三十二倍十五榴”又一次大显神威。为拔掉凤凰咀日军炮兵阵地,给敌人以毁灭性打击,3营7连进行了一次酝酿已久的炮击。官兵们事先将炮位秘密前移,在晚上准备射击前,他们又冒着严寒,在阵地上泼水,以防止发射时激起灰尘暴露炮位。因事先准备充分,这次炮击非常成功,连发两炮皆中目标。据史料记载,当地居民兴奋地奔走相告:“国军将一发炮弹直接打到鬼子的炮筒里,当时就把鬼子的炮给炸了,鬼子的阵地烧了三天三夜,真是一炮定乾坤啊!”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第9战区生猛的炮火成功破坏了日军设在妙封、王家山的观测设备,压制了日军炮兵。遭到炮火打击的日军第6师团仓皇之下逃入湘雅医院,炮兵第14团第4连迅速调整炮口,先进行交叉射击,炮弹准确地落在医院前后门,封锁敌退路,进而施行歼灭性打击,官兵们飞快装填发射,炮弹所到之处,敌军血肉横飞。重榴炮大展神威,有效压制了日军炮兵并大量杀伤日军步兵,为此次战役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三十二倍十五榴”不但在中原大地上频现神威,还奔赴中国大西南重击敌军。1944年5月,随着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滇西反攻拉开了序幕。炮兵第10团第1、第2营开赴怒江东岸前线,先后转战松山、龙陵、芒市等地,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现在如果你去北京的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兵器馆参观,在大厅里就有一门“三十二倍十五榴”,当年验收人员留在炮身上的印章依然清晰可见。当来来往往的参观者从其身旁走过时,不知有几人知道它的来历,又有几人知晓它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抗日烽火岁月中立下的赫赫战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十二倍十五重榴炮究竟给中国带来了多大的贡献!
《战神之歌》42 鏖战七昼夜 粉碎“决胜”梦
《太平洋战争》第二部之烽烟四起诺门坎(二十三)
内山英太郎
抗日战场上的“战神”:转战中国的克虏伯大炮(6)
忻口战役期间因火炮短板,无力全歼日军,不料却被缺点所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