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藏地幔最底部连接地核,太平洋和非洲下方各有一处,来源仍未知

在地幔底部,其实还有两块巨大的热压缩岩体,该区域内剪切波的速度变得非常慢,因此得名为大型低速剪切波区。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栏目第885期 地球作为一颗类地行星,且我们也已在太阳系周围寻找类似的岩质行星,但我们对地球仍不能说非常了解。从内部结构上看,地球的岩石圈深度大约为60公里,地幔顶层从35公里深度开始到2890公里深度,再往下就是地核了。在地幔底部,其实还有两块巨大的热压缩岩体,该区域内剪切波的速度变得非常慢,因此得名为大型低速剪切波区。在地幔底部一共有两个这样的区域,分别位于非洲和太平洋下方,垂直分布从地核到地幔边界处,高度可达到数千公里,绵延将近1000公里,几乎占据了大部分地幔垂直空间。

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在地质学家的眼中,通常大型低速剪切波区被称为“斑点”,其规模相当于一块大陆,如此庞大的结构在地幔深处,我们却对它们的情况几乎完全不了解。地震波在通过低速剪切波区时出现了减速,这说明其密度与周围的地幔层不同。较高的密度可暗示其来源,可能来自早期地球曾出现的俯冲板块,这些板块也可能为古大陆,其俯冲冲入地幔层,形成了我们今天通过地震波探测到的两个低速区。

低速剪切波区的发现可追溯到1970年代,这可能是地球内部最大的结构之一,一段连接着太平洋深处,一边连接着地幔深处与地核的交界处。从分布上看,地幔的垂直结构都被低速剪切波区给穿透了,数千公里的高度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可能是超大陆的残骸

如果这两块低速剪切波区是早期板块俯冲进入地幔形成的,那么其形成的时间可追溯到7.5亿年前。低速剪切波区的存在对地球内部的演化影响是巨大的,甚至会对板块构造和火山活动构成影响。根据2018年科学家对低速剪切波区的最新结构进行分析,认为低速剪切波区顶端位置可能分裂,形成羽状物进入地表下方的火山熔岩通道。建模过程中也发现,两个低速区的存在已久,可能来自一个称为Pangea的超大陆,进一步支持了低速剪切波区是曾经存在于地球上超大陆俯冲进入地幔形成的理论。

位于非洲和太平洋下方的低速剪切波区就像是地球内部的两座大山,数千公里的高度使得我们无法忽视其存在,尽管所有的一切都暗示其来自古老大陆,但科学家仍然需要足够多的证据支持,这也是接下来研究的重点,寻找低速剪切波区的起源及对未来地质演变的影响。宇宙印象为今日头条独家,其他均为假冒,转载均为非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家“解密”地球下地幔底部大型结构体成因
科学家发现非洲和太平洋下面各有一个巨大圆球状物,大如澳洲大陆
巨大的结构出现在太平洋和非洲下方,最高1500公里,哪里来的?
科学家认为:地球内部长了两个“肿瘤”,就像“活着的癌细胞”?
地心周围隐藏着神秘结构,新探测方法解密,或可绘制地球内部地图
深入地下3000千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