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中国城市分拆合并重组简史(五)——四川省地级市整合专版

四川省拥有18地级市,3个自治州,和广东一起成为全国拥有地级行政区最多的省份。

在重庆没有直辖之前,四川省就拥有6地区、14地级市、3自治州,是全国地级行政区最多的省份。随着重庆直辖,将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划归重庆直辖市,很快就补缺,增加资阳市、眉山市、巴中市,撤销宜宾地区。

接下来,我们对部分地级行政区变更的情况做一个盘点。

风光绵阳

绵阳的变迁: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公元前201年汉置涪县始,历来为郡县、州府治所。涌现了李白、欧阳修、文同、李调元、沙汀、邓稼先、冯达仕等无数杰出人物。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置广汉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广汉郡由乘乡(今广汉市境内)迁到梓潼县,。汉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 为镇压少数民族反抗,益州刺史部和广汉郡均迁至涪县,三年后州、郡皆迁出市境。东汉末年,刘备据蜀,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分广汉郡北部地区设梓潼郡(治梓潼县),建兴三年(225)分广汉郡东部地区设东广汉郡(治雒县,今三台县境)。自此后,市境相沿各代均有州、郡、府等县以上政区建置。民国24年(1935)川政统一,市境内只有今市区成为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治地,1948年领有绵阳、安县、绵竹、德阳、梓潼、罗江、广汉、什邡、金堂、彰明10县。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设绵阳专区,属川西行署区。1952年绵阳专区属四川省领导。1953年将广汉、金堂、什邡3县划归温江专区;原广元专区所属广元(驻嘉陵镇)、旺苍(驻冯家坝)、剑阁、江油、北川、平武、青川、昭化(驻宝轮镇)等8县划入绵阳专区。辖15县。1958年原遂宁专区所属遂宁、三台、蓬溪、盐亭、潼南、射洪(驻太和镇)、中江等7县划入绵阳专区。撤销彰明、江油2县,合并设立江彰县(驻中坝)。绵阳专区辖21县。1959年江彰县改名江油县。撤销昭化、罗江2县,将昭化县并入广元县;罗江县并入绵阳、德阳、安县3县。绵阳专区辖19县。1970年绵阳专区改称绵阳地区,地区驻绵阳县。1976年由绵阳县析置绵阳市,属绵阳地区领导。绵阳地区驻绵阳市。辖1市、19县。1977年将潼南县划归江津地区。绵阳地区辖1市、18县。1979年撤销绵阳县,并入县级绵阳市。绵阳地区辖1市、17县。1985年,撤销绵阳地区,绵阳市升为地级市,设立市中区;将原绵阳地区的江油等7县划归绵阳市管辖。撤销广元县,设立地级广元市和市中区;将原绵阳地区的青川、旺苍2县划归广元市管辖。撤销遂宁县,设立地级遂宁市和市中区;将原绵阳地区的蓬溪、射洪2县划归遂宁市管辖。1992年10月30日,民政部(民行批127号)批复同意撤销绵阳市市中区,设立涪城区、游仙区。2003年7月,撤销北川县,设立北川羌族自治县。201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绵阳市安县,设立绵阳市安州区,以原安县的行政区域为绵阳市安州区的行政区域。可以看出,建国初期,绵阳地区非常大,今天的广元市、遂宁市都曾属绵阳地区管理。绵阳当之无愧现在的四川省第二大城市。

广安市:广安一代伟人邓小平故里,历史上就是州府之地。广安上古属梁州之域,殷属雍州之地。后属巴子国。周慎靓王五年(前316),设巴郡于江州(今重庆市),广安为巴郡辖区。南齐建元元年(479),析垫江(今合川市)以北设汉初县(今武胜县)。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析宕渠县置始安县(今广安区)。南朝梁大同三年(537),析宕渠县东部始置邻水县,属邻州邻山郡。西魏恭帝三年(556),邻州并入渠州,邻水县属渠州邻山郡。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始安县改属渠州。开皇十八年(598),改始安县为賨城县(今广安区)。隋炀帝大业元年(605),迁治所于肖溪乡王家坪。大业三年(607),改渠州为宕渠郡,仍辖賨城县、邻水县。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賨城县复名始安县,并析部分地域置丰乐县,治地恒升古城寨(今广安区恒升镇古城村),同属山南西道渠州。同年,复置邻州,辖邻水县。武德二年(619),邻水县改属渠州。武德八年(625),废丰乐县,其地复入始安县。唐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析南充县(今南充市高坪区)、相如县(今蓬安县)置岳池县,属剑南道果州郡。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始安县为渠江县,改渠州为邻山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更邻山郡为渠州,始安县、邻水县复属渠州。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御笔点渠江县境秀屏山下的浓洄镇置军,取“广土安辑”之意,命名广安军,隶属梓州路,领渠州之渠江、合州之新明、果州之岳池三县。广安一名,由此始。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增领和溪县。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改广安军为宁西军,领属如旧。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改汉初县为武胜军,后升为定远州。至元十二年(1275),宁西军入元朝。同年,治所由大良城迁回浓洄镇。十五年(1278),废宁西军,并新明、和溪二县入岳池,渠江、岳池二县改隶顺庆府(今南充市)。二十年(1283),置广安府,府治渠江县,领渠江、岳池二县,隶顺庆路。所以广安在历史就是州府。同年,邻水县并入大竹县,改县治为邻水镇。二十四年(1287),降定远州为定远县,属重庆路合州。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改广安府为广安州,隶顺庆府,领渠江、岳池二县,九年(1376),增领渠县、大竹二县。洪武十年(1377),废渠江县,其地并入广安州,州领岳池、渠县、大竹三县。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增领邻水县。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张献忠入川,建立大西政权。清顺治四年(1647),清军灭大西政权,广安州归入清朝版图。康熙四年(1665),治地迁回浓洄镇,领岳池、渠县、大竹、邻水四县。七年(1668),废岳池县,其地并入广安州,其余三县划属顺庆府,州遂为不领县的散州。八年(1669),撤定远县入合州。六十年(1721),复置岳池县,隶川北道顺庆府。雍正六年(1728),复置定远县,属川东道重庆府。中华民国元年(1912),撤“大汉蜀北军政府”,广安州隶川北宣尉使署。民国二年(1913),改广安州为广安县。广安县、邻水县、岳池县隶川北道。三年(1914),川北道改为嘉陵道,广安县、邻水县、岳池县随属之。同年,定远县更名武胜县,属东川道。二十四年(1935),设立四川行政督察区,川政统一,广安、邻水两县属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区。岳池县、武胜县属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将民国时期的督察区改为专区,岳池县、武胜县属川北行署区的南充专区,广安县、邻水县属川东行署区的大竹专区。1953年,撤销大竹专区,广安县划入南充专区,邻水县划入川北行署区的达县专区。1968年、1970年南充专区、达县专区相继改为南充地区、达县地区,各县隶属不变。1978年11月10日,从广安、岳池两县划出16个乡镇设置华云工农示范区,于1985年2月4日改为华蓥市。1993年7月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安地区,辖南充地区的广安县、岳池县、武胜县、代管华蓥市和达县地区的邻水县。1998年7月31日,广安撤地建市,广安县改为广安市广安区。2013年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广安市设立前锋区。

巴中风貌

巴中市:巴中市,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地处中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南,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巴中市位于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素有'红军之乡' '川东北氧吧'之称。巴中旅游资源丰富,处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对接带和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金三角'枢纽位置。远古时期属禹贡梁州之域。秦和西汉时期为巴郡地。东汉时期和帝永元年间(公元89年至105年)始置汉昌县。东汉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改属巴西郡,后继属宕梁郡,又先后置归化郡、大谷郡。南北朝时期北魏宣武帝延昌3年(公元514年)首置巴州。1993年7月5日设立巴中地区。巴中地区辖原达川地区的巴中市、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巴中地区行政公署驻巴中市。2000年6月14日撤销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设立地级巴中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巴州区。(2)巴中市设立巴州区,以原县级巴中市的行政区域为巴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巴州镇。(3)巴中市辖原巴中地区的南江县、平昌县、通江县和新设立的巴州区。2013年元月18日,设立恩阳区,这也是2013年中国唯一获批的成建制县级区,至此,巴中行政区划变更为三县两区(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巴州区、恩阳区)。

美好资阳

资阳市:资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北靠成都(相距88km)、德阳,南连内江,东接重庆、遂宁,西邻眉山,是四川唯一一座同时连接成渝'双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资阳公元前135年西汉时期置县,后设州、郡,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35000年前,古老的'资阳人'开启了四川人类文明史。古代文豪苌弘、 董钧 、王褒并称'资阳三贤',乐至是开国元勋陈毅元帅的家乡。资阳市周朝时属蜀国。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为秦国蜀郡辖地。西汉时设资中县。北周时因县城在资水(今沱江)之北,故称资阳县。隋唐时属简州、资州。明朝时资州改为资县。清雍正五年(1727年),设资州直隶州。民国时复改为资阳县。建国后资阳县属内江专区,后改为内江地区。1985年属内江市。1993年资阳县改为县级资阳市,由内江市代管。1998年2月2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8]15号):调整内江市行政区划,设立资阳地区,将内江市的安岳、乐至2个县和代管的资阳、简阳2个市(县级)划归资阳地区管辖。地区行政公署驻资阳市雁江镇。1998年4月29日,资阳地区成立。2000年6月14日,国务院批准:(1)撤销资阳地区和县级资阳市,设立地级资阳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雁江区。(2)资阳市设立雁江区,以原县级资阳市行政区域为雁江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雁江镇。(3)资阳市辖原资阳地区的安岳县、乐至县和新设立的雁江区。原资阳地区的县级简阳市由省直辖。2000年11月雁江区挂牌成立。12月底资阳市挂牌成立。

眉山苏轼公园

眉山市:眉山古称眉州,早在1000多年前就是州、郡治所。两宋期间,共有886人考取进士,史称“八百进士”,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进士之乡”。山建政,始于南齐建武三年(496),在犍为郡武阳县南境建齐通左郡。南梁普通时期(520至527),齐通左郡改称齐通郡,建齐通县郡,县治同在一城。太清二年(548)设置青州,辖齐通郡,州治齐通县城。西魏废帝二年(553)改青州为眉州,辖齐通、青城两郡,州治齐通县城。北周明帝二年(558)撤销齐通郡,新置安乐县,治所当今东坡镇,仍属眉州。建德元年(572)眉州改青州。大城元年(579)青州改嘉州。隋开皇三年(583)废郡存州。大业二年(606)复改嘉州为眉州,州治迁通义县城(今东坡镇)。后撤州建眉山郡,郡治龙游,即今乐山市市中区。唐武德元年(618)眉山郡改为嘉州。次年,从嘉州分置眉州,辖通义、丹棱、洪雅、南安(今夹江)和青神5县,属剑南道,州治通义县城。天宝元年(742)撤销眉州,改置通义郡。乾元元年(758)撤销通义郡,恢复眉州,属剑南道西川。宋太平兴国元年(976)通义县改称眉山县隶属西川路眉州。州领眉山、彭山、丹棱、青神4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眉州属嘉定路。二十年撤销眉山县,由州治理,同时丹棱县并入眉州。明洪武九年(1376),眉州降为眉县,归嘉定州管辖。次年,彭山、丹棱并入眉县,青神并入嘉州。十三年眉县复升为眉州,直隶属四川布政使司,眉山县仍由州治理,领3县:丹棱、彭山、青神。民国2年撤销眉州恢复眉山县,属上川南道。次年,改属建昌道。17至18年撤销道制。24年置四川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眉山县城,辖眉山、彭山、丹棱、青神、夹江、洪雅、大邑、邛崃、蒲江和名山10县。解放后,1950年1月设眉山专区,专员公署设眉山县城,属川西行政公署,辖10县,同解放前的第四行政督察区辖县,以后大邑划出,新津划入。1953年3月5日撤销眉山专区,眉山县划归乐山专区管辖。1959年彭山、青神与眉山合为1县,称眉山县,1962年11月两县恢复县制。 1968年眉山县属乐山地区,1985年属省辖乐山市(乐山地区改建)。1997年5月30日,国务院文件批复:1、设立眉山地区,管辖从原乐山市划出的眉山、洪雅、丹棱、彭山、仁寿、青神6个县,地区行政公署驻眉山县东坡镇。2、调整后的乐山市辖市中、五通桥、沙湾、金口河4个区和夹江、犍为、沐川、井研、马边、峨边6个县(自治县),代管峨眉山市(县级)。2000年6月10日,国务院文件批复:1、撤销眉山地区和县级眉山县,设立地级眉山市。市政府驻新设立的东坡区。2、眉山县设立东坡区,以原眉山县的行政区域为东坡区的行政区域。3、眉山市辖原眉山地区的仁寿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和新设立的东坡区。2014年10月20日,撤销彭山县,设立眉山市彭山区,以原彭山县的行政区域为彭山区的行政区域。眉山是“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的家乡,眉山因苏东坡而闻名天下。

德阳三星堆

德阳市:德阳别称旌城,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德阳市是成渝经济区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和成都经济区重要增长极,也是四川省重点规划在建百万人口城市。德阳于1983年建市,现辖旌阳区、中江县和罗江县,代管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德阳市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德阳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其境内拥有'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古蜀文明遗址。作为国家森林城市,其还是中国唯一的'联合国清洁技术与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1983年8月18日,国务院函安(1983)156号文批复:'同意设立德阳市。德阳市驻德阳城关,辖城区街道办事处、汉旺镇和旌阳、城区、八角三个公社。'1984年9月12日,国务院批复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设德阳市市中区的请示》:'同意撤销德阳县建制,将德阳县的行政区域划归德阳市;德阳市设立市中区。1996年8月3日,撤销德阳市市中区建立旌阳区和罗江县。

广元市:广元市,古称利州,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素有“女皇故里”、“蜀北重镇”、“川北门户”和“巴蜀金三角”之称。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结合部,为四川的北大门。是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走廊,女皇帝武则天的诞生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元历史古朴而又厚重,远在4000多年前,广元地区就建立了西南重要的奴隶社会国家——苴国。苴国都城遗址在今广元市昭化镇,昭化古城内。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时,巴、蜀、苴、氐先民在嘉陵江、白龙江合台地上,建立奴隶制式国家“昔阝”。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时,为蜀王领地。开明氏蜀王,“别封其弟于汉中,号苴侯”。以葭萌(今昭化镇)为都邑。在当时的川地域的知名度仅次于巴和蜀。公元前316年,因“苴蜀相攻击”,秦惠文王趁机伐蜀并苴,秦吞苴、伐蜀、灭巴,在苴侯都邑(今昭化镇)设葭萌县。蜀汉(公元221年-263年),刘备改为汉寿县。西晋(公元266-公元316年),改为晋寿县。东晋太元15年(公元390年):析县境北置兴安县(治今市城区),又置晋寿郡,改晋寿县为益昌县,郡、县同治今昭化镇。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时,南齐明帝永泰元年(公元498年)在 兴安县置东晋寿郡。北魏又改为西益州。梁改为黎州。西魏改为利州,并置利州总管府。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改兴安县为绵谷县。改利州为义城郡,仍置总管府。唐代(公元618—公元907年),复改义城郡为利州。辖利、龙、始、蓬、静、沙六州;继升为都督府,辖利、隆、始、静、西、龙六州宋代(公元960—公元1279年),绵谷县治初为利州益川郡、昭武军治地继为利州都督府益川郡,宁武军节度。元代(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初在绵谷县置都元帅府,继从京兆(今咸阳)移陕西、四川行中书省于利州。至元时,取《易经)“大哉乾元”与元朝德威广播,疆土广大之意,改绵谷县为广元县,改利州路为广元路,辖绵谷(广元)、昭化两县,保宁一府,剑、龙、巴、沔四州。后升广元县为广元府。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初为广元府,继改为州,再降为县。1933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广元县境(含今旺苍县)建有六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根据地后期的政治、军事和后勤供应中心。1950年3月在广元城区设立剑阁专员公署与地委,辖昭化、广元、剑阁、青川、平武、北川、江油、旺苍、苍溪、阆中10县。1959年3月,将昭化县并入广元县。1985年2月,撤销广元县,设立地级广元市和市中区,原广元县改为广元市市中区;将原绵阳专区的青川、旺苍、剑阁3县划归广元市管辖;同年6月1日,广元市人民政府成立;同年9月,将原南充专区的苍溪县划归广元市管辖。1989年5月11日,缩小市中区,设立元坝、朝天两个郊区(县级)。2007年3月13日,广元市市中区更名为利州区。2012年12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四川广元经济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4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广元市元坝区正式更名为昭化区。

遂宁龙凤古镇

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东邻重庆、广安、南充,西连成都,南接内江、资阳,北靠德阳、绵阳,与成都、重庆呈等距三角。历史上,遂宁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迷人的灵性山水和发达的农工商贸而成为川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以纺织食品工业闻名,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小成都”之称。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遂宁市,现辖船山、安居两区和射洪、蓬溪、大英三县。夏商时期,全国划为九州,遂宁县境(指今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和重庆市潼南县境)属梁州管辖。春秋初年,四川境内出现巴国和蜀国两个奴隶制国家,遂宁县境属蜀国管辖区,秦统一后为蜀郡所辖。东汉末年(220年),置德阳县,治所在今城区内,境内置县也由此开始。西晋后期(约303年),流民李雄起义建立成汉国,置德阳郡,辖德阳县,郡、县治所仍在今城区内,境内置郡也由此开始。“遂宁”作为地名,始于东晋。东晋与十六国并存,而遂宁则属于十六国中的成汉国。当时,各国统治者之间连年混战。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伐蜀,灭成汉国,结束了四川长达50多年的混战。当桓温凯旋而归,途经县境时,但见风和日丽,歌舞升平,一派和平安宁的气氛。这位长年征战沙场的将军感慨万端,一种厌恶战乱、渴望太平的思绪油然而生,因而在这里设郡,定郡名为“遂宁”,表示“平息战乱,达到安宁”的意思。从此,川中丘陵中的这片红土地,便有了一个吉祥的名字——“遂宁”。南北朝至宋元时期,今市境内先后设置或更名石山郡、小溪县、方义县、遂州、遂州总管府、遂州总督府、武信军节度使,辖区常有三五县。辖区最大时期当数唐末,在遂州设的武信军节度使,管辖了遂(遂宁)、昌(隆昌)、合(合川)、渝(重庆)、泸(泸州)五州。自明朝开始,遂宁降州为县,先后隶属潼川府(今三台县)、嘉陵道(今南充市)。1935年,民国政府将四川划为18个行政督察区,在遂宁置四川第十二行政督察区,设专员公署,辖遂宁、安岳、中江、三台、射洪、盐亭、蓬溪、潼南、乐至等9县,专员公署、县治所均设在今市城区。全国解放后,置川北行政区遂宁分区,1952年改为遂宁专区,仍辖上述各县。1958年撤专区留县,遂宁并入绵阳专区。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遂宁撤县,建为省辖市,管辖市中区(原遂宁县)、蓬溪县和射洪县。1997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蓬溪县涪江以西地区建立大英县,县治所设在蓬莱镇。遂宁市所辖为一区三县,即市中区、蓬溪县、大英县、射洪县。200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分市中区行政区,设船山区、安居区(治所设安居镇)。2019年8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同意撤销射洪县设立县级射洪市的批复》。经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射洪县,设立县级射洪市。至此,遂宁所辖为二区一市二县,即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射洪市。

雅安风光

雅安市:原为西康省省会,1955年随西康撤省并入四川,设雅安地区,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邛崃山东麓,东靠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距成都仅115公里。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雅安先秦时代就已纳入中央政府管辖,两汉文化历史底蕴丰厚,近代更留下了'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的壮丽诗篇。雅安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新兴的旅游城和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有'雨城'之称。战国时期,在秦惠文王更元9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置蜀郡。在该区开青衣道,置邮传。继后,羌人沿青衣江徙入雅安,是为青羌,即青衣羌国故地。战国后期(公元前222年),秦灭楚,迁楚遗族严道(庄道)入蜀,立严道县(治所荥经)。隶属蜀郡,这是雅安最早的建置。西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改置沈黎郡(治所今汉源县),辖严道县(王莽时改名严治,今荥经、雅安等地)、青衣县(今芦山县)、徙县(今天全始阳镇)、旄牛县(今汉源九襄镇)等地。武帝天汉4年(公元前97年)撤销沈黎郡合并于蜀郡,设置西部都尉府,一治旄牛,主管外羌(今汉源一带);一治青衣,主管汉民(今雅安、芦山一带)。东汉安帝延光元年(公元123年)改蜀郡西部都尉为蜀郡属国,辖县未变。灵帝时(公元168年)改置汉嘉郡(治所今芦山),领辖4县,并包括今甘孜州大部及凉山州一部分。晋初仍汉嘉郡,成汉又分置沈黎郡。东晋后汉嘉郡废,县迁地侨置。南北朝时政权荒废,公元347年后战乱不已,变革纷繁,本区建置之县,大多迁徙,附设于外地州郡。这一时期的建置辖属变化很大,公元348―552年间,本区政权荒废200多年。西魏废帝2年(公元553年)平蜀以后,始移民垦殖,设蒙山郡(治所今雅安多营),领辖始阳(县治今雅安多营),蒙山(今名山蒙阳镇)2县。周武帝天和3年(公元568年)改蒙山郡分置黎州、沈黎郡。隋仁寿4年(公元604年)废郡置雅州。炀帝大业3年(公元607年)废雅州置临邛郡,领有芦山、名山、始阳(州治)等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推行州、县两级制,复雅州,领4县(芦山、名山、严道、百丈)。武德3年(公元620年)增置荥经县。玄宗开元三年(公元758年)复为雅州,领5县,即严道(今雅安雨城区多营乡)、芦山、名山、百丈(今名山百丈镇)、荥经。唐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和对外扩充,还设立了黎州(洪源郡)都督府,辖汉源(今汉源县清溪乡)、飞越(今宜东乡)、临溪(今名山茅河乡)等县。同时还设立了若干军镇,如灵关镇(兵镇,今宝兴灵关乡)、始阳镇(兵镇,今天全始阳镇)和川镇(兵镇,今天全县城)等,加强了这一地区的军事部署。在连年战争中,雅州已成为重要的军事、交通要道。为了对边地民族招抚内附,还设立了50多个由少数民族首领管辖的'羁縻州',以便对少数民族的治理。五代时(公元934年)于雅州增设永平军节度使和碉门安抚司(今天全城西)。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雅州治所,由今雅安多营坪迁到苍坪山麓(今雨城区)。元宪宗8年(公元1258年)雅州属嘉定府治,并增置天全招讨司(今天全县城和始阳镇),统属陕西行省吐番本部宣慰使司管辖。明代地方政权实行府、州、县3级制。雅州辖芦山、名山、荥经。州治在今雨城区。雍正7年(公元1729年)升州为府,雅安属上川南道,辖名山、荥经、芦山、天全、清溪、雅安6县。在此期间,清庭正式收缴了天全高、杨二土司印信封号,实行改土归流,结束了760余年的土司统治。民国初年(公元1913年)废州、府设道、县,当时的雅 安、芦山、名山、天全、荥经、汉源6县,均属建昌道辖。1924年废道,1935年设四川省第17行政督察区,治设雅安县,辖雅安、天全、芦山、荥经、汉源6县和穆坪设治局(今宝兴县城)。1939年西康建省,该区改设西康省第2行政督察区直至解放。1951年改称雅安专署,并以汉源、越西、冕宁各一部分新建石棉县。1955年撤销西康省,本区归划四川,并将名山县和泸定县划属本区,次年(1956)又将泸定县划归甘孜州辖。1981年改称雅安地区至2000年,管辖雨城、名山、荥经、汉源、石棉、天全、芦山、宝兴8区、县共42个镇、106个乡(其中18个民族乡)。2012年11月6日,撤销名山县,设立雅安市名山区,以原名山县的行政区域为名山区的行政区域。

蜀南竹海

宜宾地区:有说战国时秦灭蜀(前316年)后,宜宾市境已属蜀郡;史籍则载系战国后期(前250年左右)李冰通僰后方纳入蜀郡范畴。宜宾始置之县级政权僰道有说建于秦、有说建于西汉。僰道设县后,今市境大部已纳入其范围。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 僰道县属犍为郡,至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犍为郡移治僰道,今宜宾城已成为郡、县同治之所。历西汉、东汉,今市境大部均在犍为郡僰道县境内。西晋永嘉五年(302年)后,犍为郡、僰道县短期荒废,僚人大批入蜀,占据今市境各地。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先铁讨定占据此地的“夷僚”,于今宜宾城设戎州。北周时,宜宾城戎州仍置,另新设外江县。至隋,外江县复名僰道县,直到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戎州改称叙州,僰道县方改为宜宾县。由隋至清,今市境除江安县、屏山县曾分属泸州及越郡、马湖路、马湖府外,大部属犍为郡、戎州、南溪郡、叙州、叙州路、叙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仍保留叙州府,民国2年止,今市属区县属四川省下川南道。民国18年后废道,各县直属四川省。民国24年6月,推行行政督察区制,四川省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宜宾,辖有除屏山县(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外的今市属各区县地。1949年12月11日宜宾解放。1950年1月设川南行署区宜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同年11月改称宜宾区专员公署。宜宾专署驻宜宾县。辖宜宾、南溪、江安、兴文、长宁、珙县、筠连、高县、沐爱、庆符(驻符江镇)等10县。1951年,由宜宾县城区析置宜宾市,属宜宾专署领导;宜宾专署驻宜宾市;宜宾县由宜宾市迁驻喜捷镇;撤销沐爱县,并入高县;宜宾专区辖1市、9县。1952年9月,宜宾专区属四川省领导(四川省宜宾区专员公署,1954年改称宜宾专员公署);长宁县迁驻安宁桥,并将安宁桥改名长宁城,原县城改名双河镇。1953年宜宾市改为省辖市,委托宜宾专署代管。1957年3月,原属乐山专区的屏山县划入宜宾专区。辖1市、10县。1960年7月,原泸州专区所属泸州市及纳溪、泸县、隆昌、合江、古蔺、叙永、富顺7县划入宜宾专区;撤销庆符县,并入高县;宜宾专区辖2市、16县。1965年宜宾县由宜宾市迁驻柏溪镇。1970年宜宾专区改称宜宾地区,地区驻宜宾市。辖宜宾、泸州2市及宜宾(驻柏溪镇)、富顺、隆昌、南溪、江安、纳溪(驻泸州市安富镇)、泸县(驻泸州市小市镇)、合江、古蔺、叙永、长宁、兴文、珙县、高县、筠连、屏山等16县。1979年,将隆昌县划归内江地区;宜宾地区辖2市、15县。(宜宾市政府网站资料为:1978年4月,宜宾专员公署改称为宜宾地区行政公署;同时,隆昌县由宜宾地区划归内江地区)。1983年3月,富顺县由宜宾地区划归自贡市。同年6月,宜宾地区、泸州市分设,原泸州专区所辖市、县陆续划出,至1985年5月,宜宾地区行署辖有1市9县。1996年10月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80号):(1)同意撤销宜宾地区和县级宜宾市,设立地级宜宾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翠屏区中心街19号。(2)宜宾市设立翠屏区,以原县级宜宾市的行政区域为翠屏区的行政区域,翠屏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路19号。(3)宜宾市辖原宜宾地区的宜宾县、江安县、珙县、兴文县、长宁县、筠连县、南溪县、高县、屏山县和新设立的翠屏区。1997年2月,宜宾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盐亭县的来历
三台,郪国故地,东川省会,数百年的四川双雄之一
三台 上下五千年
四川省二:2014-2019年195个县、市、区GDP排名
提醒!四川17市州地灾警告 周末千万别去这些地方耍!
四川各个市名字中的玄机:1、成都(一年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