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曾狂到与鲁迅骂战,晚年被“隔离”,写信给郭沫若求工作无回音

1953年春,东北诗人侯唯动住在沈阳东北大旅社写长诗,他一日三餐到食堂吃饭时,都会遇到一位银发披肩的老人。

这老人很瘦小,走路总低着头,侯唯动觉得似曾相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老人的正脸,发现他居然是自己以前的老师——高长虹!

老人显然也认出了他,两人正要说话,突然,冲出来两个工作人员,对高长虹大声呵斥:“躲开这儿!躲开这儿!”斥责的同时连推带搡,要把他推走。

侯唯动大为恼火:“住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是高长虹同志,是延安来的老作家、老革命、老干部!他是我的老师!”

于是工作人员悄悄告诉侯唯动,这个老头是个疯子,他们是保卫科的,负责看管他。

侯唯动感到很疑惑,转过头细细打量着高长虹——他老多了,也憔悴多了,穿着很寒酸,是延安发的灰色制服,洗得不干净,缝得歪七扭八,可依然目光炯炯。他真的疯了吗?……

侯唯动


这位高长虹,是山西盂县人。

他曾经是闪耀文坛的才子,1925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精神与爱的女神》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很多女士都主动写信给他(包括许广平),其中有三位后来都成了有名的作家。

我在想,如果高长虹没有认识鲁迅,或者没有跟鲁迅交恶,他的人生会不会是另一幅图景?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高长虹在未见鲁迅之前,对他的印象并不好,原因有二:

首先他看了《呐喊》,觉得是“很消极的作品,精神上得不到很多鼓励”;

其次是他听了朋友们关于鲁迅的种种传说,给他的印象也不是很好。

但是,在与鲁迅见面后,高对鲁的印象开始往好的方向转变,觉得他是一个“严肃、诚恳的中年战士”。

于是二人做了一段时间“很深知”的朋友,尤其是1925年,两人共同办《莽原》的时候。

《莽原》半月刊

高长虹与他的“狂飙社”成员是《莽原》的第一集团军,当时鲁迅任主编,发表了很多高长虹与尚钺等人的稿子。

而随着韦素园、台静农等安徽作家群作为第二集团军加入后,两个作家群就开始频频发生摩擦。

之后的“高鲁冲突”就由两个作家群间的互相嫉妒引发。

经历了“退稿风波”后,高长虹因鲁迅持中立态度而一怒将矛头从对手安徽作家群移到了鲁迅头上,对其开始公开指责谩骂,韦素园等趁着劲头,又以讹传讹制造了“月亮风波”,导致高鲁冲突又上了一个台阶……

高长虹与鲁迅的友谊小船至此彻底翻了。

鲁迅与高长虹(高长虹的照片在网络上只有这一张,也是让人无限唏嘘……)

1940年7月,高长虹应茅盾之邀,写了《一点回忆——关于鲁迅和我》,这是他最后一篇关于鲁迅的文字。

文章是客观的,将他与鲁迅之间的过往写得很清楚,包括对鲁迅为人及其作品的评价,有好有不好。他很诚实地宣布——自己确实因《莽原》和鲁迅闹翻了,并没如传说中“1930年在上海和好”一说。

而鲁迅对高长虹呢?

他一改对论敌“一个都不宽恕”的决绝,在去世前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说办《莽原》时,高长虹“奔走最力”,且破例用很大的篇幅谈论高长虹和他的《本刊宣言》,说高“并不自满”。

这样公正的态度,我们可以理解为鲁迅实际上最终“宽恕”了高长虹。


随着狂飙运动的结束,高长虹1930年赴日本学习行为心理学、语言学;1931年到德国学习马列理论;1933年到法国研究经济学。抗战爆发后,结束学业回国参战。

1941年,高长虹前往延安,在之后的一年里他的文艺创作激情第二次爆发。他以笔作刀枪,发表了100多篇各种形式的作品,动员人民投入抗战。

但由于他到达延安的时机不巧,又拒绝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等,被延安逐渐冷落。

1946年,心灰意冷的高长虹离开延安,前往东北。

他穿着延安发的灰色棉制服,拄着从国外就拄着的文明棍,拎着从国外就拎着的皮包(里面装着他回国后的作品剪报和手稿),顶着凛冽的寒风,向北缓慢跋涉。

他到达山西兴县时,去看望了老友张稼夫,仍充满理想主义地说自己要去东北搞经济工作,去采矿。

当他秋天抵达哈尔滨时,他对时任东北局宣传部文委副主任的舒群也说了同样的话,但宣传部长凯丰早就跟舒群打过招呼,说高在延安时,精神就不正常了,他已经失掉了工作能力,只能养起来……

因此舒群报以同情地劝高留在文化部门工作,高深感自己搞经济的梦想要破灭了,因此绝望地哭了……

后来,他就开始与外界隔绝地编字典,直到1948年,随东北局迁往沈阳,住进了东北大旅社。

听闻中国即将大解放的高长虹,当时突然产生了强烈的工作欲望,他跑去找舒群,写信给郭沫若、何其芳,希望能得到一份工作,但都石沉大海了。

他被社会“淘汰”了,被关在远离亲友的地方,被保卫科的人看着,他只有继续编字典,直到遇见侯唯动。

东北局委副主任 舒群


高长虹到底疯了没?

侯唯动在东北旅社呆了一年多,在与老师的交往中,没感觉任何不正常的地方。于是侯唯动问了周围的人,为什么说高长虹疯了?他们说他总是无缘无故大喊大叫,但谁都听不懂他在叫什么。

侯唯动去问了高长虹,高回答自己是在朗诵诗歌,有时用英语朗诵拜伦、雪莱的诗;有时用德语朗诵歌德、海涅的诗,有时又用俄语朗诵高尔基、普希金的诗……原来如此!


不管是真疯还是假疯,高长虹确实一生落寞。因为他和鲁迅有过冲突?还是因为他性格孤僻,不合群?

有学者总结得好——因为他“极有个性”,且“恃才傲物”。他总是“对事不对人”,跟谁说话都不留情面,自然得罪了很多人。

但辩证地来看,高长虹又是一个难得的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上进、勤奋,是个实干家,只是在中国旧文化的哈哈镜里被扭曲了。

最后引用姚青苗先生的一段话:

“高长虹确是一位‘怪杰’。每次当我在五台山看到‘孤魂野子’的神龛时,我总不由得把‘孤魂野子’这位叛逆之神与高长虹相比。世人都崇拜释迦摩尼,而我则同情孤魂野子。孤魂野子是佛徒中的‘屈原’。我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拟托孤魂野子之名写出一部仿《离骚》,以象征主义的诗作来寄托我对高长虹的思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鲁迅的绯闻
莽原社
唐弢回忆:鲁迅与《莽原》
被历史湮来的高长虹
新的世故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