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因伤很少上战场打仗,但因一个特殊贡献,成为开国上将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后勤工作的重要性。

那么,你知道我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是谁吗?就是开国上将杨至成。

杨至成出生在贵州,贵州地区山多,穷苦人家一抓一大把,杨至成的家庭条件就很艰苦,在他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一个人把几个孩子抚养长大。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杨至成从小就特别懂事,学习成绩也特别优异,14岁就被贵州省甲科农业学校录取,后来加入川滇黔联军担任军需官,1926年随联军到广东,考入了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出身的杨至成,一心想通过打仗来施展一身才华,但世事难料,杨至成后来在一次战斗中腹部受伤,再加上之前的旧伤,不能继续在前线杀敌了,只好转入后勤工作。

不得不说,杨至成在后勤管理方面的天赋非常高,在当时物资极度缺乏的条件下,杨至成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把红军的后勤、供给、医疗问题都解决了,极大地方便了红军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杨至成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当时,大部分战士身上穿的衣服都很破,而且这些战士来自四面八方,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各式各样,颜色也是五颜六色,很不正规。于是,杨至成就主动担负起了设计、生产红军第一套服装的重任。

杨至成和军需处的人员一起商讨,设计出了几款军服的样式,经过主席、朱老总等领导的审定,最后确定了这样的军装服饰:八角形的军帽,缀有五星帽徽;上衣是中山装样式,两个下口袋,领口缀红领章,领子上镶一圈黑边;裤子是普通样式,配绑腿。

为了尽早做出这一批军服,杨至成筹集了5万元,建立了一个临时被服厂,还召集了很多裁缝工人。经过大家的努力,红军终于穿上了自己的新军服,面貌焕然一新。

因杨至成在后勤方面的巨大贡献,被誉为我军的“后勤之父”、红军第一位“大管家”。

在红军长征中,杨至成的后勤工作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爬雪山时,杨至成为了保障战士们能吃上饭,提前四处筹集粮食,还筹集了很多抵抗风寒的皮毛和烧酒。要过草地了,杨至成又尽心尽力筹集了115万斤粮食。

要知道,在艰难漫长的长征中,仅凭毅力是远远不够的,假如没有杨至成提前准备的粮食等物资,红军长征将会更加艰难。

加入红军后,杨至成好几次路过家门都没有回家,就连自己母亲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在知道母亲去世后,杨至成非常伤心,写了一副挽联寄回家中,上面写道:“八千里长征,报国即为报母。四十年失志,教子亦是教人。”

1955年,杨至成被授予上将军衔,但是他感觉很惭愧,说:“我在革命的这几十年是尽心尽力工作的,但是和其他的战友比,可能我做得很不够。其他被授上将的军人,差不多都在解放战争中当过兵团司令、政委,我没当过司令、政委,却也授了上将,我很惭愧。”

在开国上将中,有大名鼎鼎的“三杨”,是指杨成武、杨得志、杨勇,其实,应该再加上杨至成,共“四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国上将共有四位姓杨的,三位大名鼎鼎,第四位却默默无闻
英烈人物志 | 这位开国上将,是红军后勤事业的创始人
杨成武、杨得志、杨勇都是开国上将,其实杨至成的作用更大
贵州省籍开国上将,黄埔军校出身却一直干后勤,被誉为“红军大管家”,1957年毛泽东专门请他来家里吃饭...
贵州唯一开国上将,红军的大管家,让红四军第一次穿上统一军装
开国上将(48)杨至成 红军大管家杨至成(190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