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任院长
一代儒医 文武双全

  ——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任院长林镜平

  温州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尤荣开

  东瀛横渡习歧黄,救死扶伤功业煌。

  扁鹊精神知立德,华佗绝技久流芳。

  诗追李杜千钟饮,学贯中西六合彰。

  九八高龄乘鹤去,群仙会聚话沧桑。

  这首七律是温州徐顺平老先生于1997年5月29日为悼念林镜平院长而作,短短八句诗中,概括了林镜平波澜壮阔的传奇一生。


  林镜平(1900~1997)

  林镜平(1900年1月13日~1997年5月29日)出生于千年古邑——瑞安县城关,东渡日本,留学归国,医术拳术诗词具精,行政管理办学办院,多面能手,享誉浙南。曾担任过共和国第一任温州市卫生局局长、瓯海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温州卫生学校校长、温州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任第一副院长,并曾任浙江省一、二、三届人大代表,省四届政协委员、市政协一、二、三、四届副主席,农工民主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委副主委、农工民主党温州市委第四届主委、六届顾问等职。并创建温州武术协会并任首届会长。1992年10月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5月19日,无疾而仙逝,享年98岁。

  少年发奋 留学东瀛

  林镜平1900年1月13日出生于瑞安城关一书香门第,其父为素称“洋举人”的水利专家林同庄。林同庄1901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1903年3月东渡日本,考入东北帝国大学土木工程科。宣统元年(1909)毕业归国,被称为“洋举人”,先后任浙江铁路公司工程师,浙江省水利局局长等职。今天的杭州城站是当时浙江省第一座火车站是由他负责兴建的,此外还参与设计杭州至嘉兴铁路工程,勘测常山至玉山线路,促成浙赣铁路兴建,还曾管辖钱塘江、西湖及全省的水利,是我国早期铁路、水利工程学界的先驱。1921年2月,他将弘一法师(南洋公学同学、李叔同)介绍至温州,驻锡城南庆福寺。

  林镜平幼承庭训,四岁即入私塾,开始识字描红。小学就读于瑞安西南小学,11岁随父母迁居杭州,初中就读于浙江一师,高中就读于杭州省立一中,同时师从父亲的同窗挚友国学大师马一浮习文。13岁习武,拜太极拳名师田兆麟、牛春明为师(杨氏太极第四代传人),从此,常年锻炼不辍,学得一身精湛太极功。

  林镜平深受其父忧国忧民思想的熏陶,颇具其父之风,年少的他已志存高远,决心留日学医,为被洋人诋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奋斗。

  191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日本官费留学生,这在当时是件了不得的事,因为官费留学待遇极优、名额甚少。先在东京东亚预备学校重点修习日语,兼修数理化。他在留学读预科时,刚好与苏步青同桌,从此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林镜平逝世时,苏步青不顾自己卧床不起仍发来唁电,足见他们同学情深。

  2年后考入千叶医科大学,1922年毕业后考取千叶医科大学外科研究中心研究生。因为该中心是千叶医科大学附医的外科中心,凡疑难重症皆归该科诊疗,其教育制度极严格,从病人入院的常规化验检查、显微镜切片检验、X摄片的操作,术前麻醉、直至施行手术,而且不分腹科、胸科、骨科、泌尿科、妇儿科,都必须亲自诊断操作,并要达到一流技术水平,又出于战时需要,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手术的最佳局部麻醉和手术技巧。所以在该中心得到全面系统的基础训练,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导师迷恋中国太极武功,林镜平与导师关系便成了亦师亦友的“忘年交”。林镜平教他太极拳,导师教他医学,只要有高难度或少见疑难的手术,导师就“手把手”予以教授,故林镜平在研究生时,外科动手能力,突飞猛进,日臻成熟。毕业时,对常见的外科手术,已能操刀自如。

  192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因成绩优异,林镜平被留在千叶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东京庆应大学医学部泌尿科、日本赤十字产院妇产科继续深造。

  多地行医 蜚声业界

  1929年7月,在日本度过了整整13年的学医岁月,林镜平学成回国。那时中国的医学还很落后,西医不像现在普及,他转徙苏、鄂、赣、浙等数省,从事医疗、以及医学教学工作。由于当时没有统一的医学教科书,在任教期间都要亲自编写讲义。


  林镜平中年照片

  1932年他任武汉第二重伤医院上校军医,重伤病病人都转至该院,集中治疗。这些病人病情重,手术难度大,几乎每天是手不离刀在与死神较量,救人以百千计算,其中有的是高级军官,因而“林一刀”的声誉在军界不胫而走。

  1936年,林镜平在杭州自行开业,兼任戴笠为校长的杭州警官学校和警察局警医务处的顾问。一次,戴笠等人外出,汽车撞伤一个六七岁的国民党高官的儿子,造成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不醒,而请到的名医束手无策,便急请林镜平前来救治。

  他详细检查后怀疑硬膜外出血,需要立即施行开颅手术,否则血肿增大,会引起脑疝,生命不保。其他医师听后大惊,怀疑地问“是否有必要手术”。林镜平很平淡地说:“手术必须做,这类的手术我时常做”。

  于是成功施行了开颅手术,经过20多天的医治,伤孩终于从死亡边缘抢救过来。戴笠将此事禀告蒋介石,蒋委员长竟感慨说:“我的老乡真是妙手回春!”并要聘请林镜平任军医界最高军衔少将侍从医官,被婉拒了。

  他先后担任江苏南通大学医科外科学教授、武汉第二重伤医院上校外科主任、温州瓯海医院外科医务主任、江西第八临时医院院长、第十六后方医院外科主任、浙江医专外科教授等。

  1938年1月至8月出任瓯海医院院长半年,而后辞去,转任江西医专外科教授。

  1941年抗战时期,法币贬值,工资菲薄,时年已经四十二岁的林镜平,辞去江西医专教授之职,返回家乡瑞安,在屏星街林氏宗祠开设“镜平医院”,同时兼任国立英士大学教授。内外科的疑难病症,他均能手到病除。平阳有姐弟二人,相依为命,弟患急性阑尾炎,已经穿孔,连夜乘船送到“镜平医院”,林镜平即予收留,进行手术治疗,精心护理,十多天后即病愈出院,使垂危病人化险为夷,姐弟感激不尽。

  他的行医原则:救死扶伤,不赚穷人的钱,穷人看病少收费、有时不收费,因此救了不少穷人的生命。林镜平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瑞安市民,有口皆碑,名闻遐迩,为世人所称道。


  林镜平夫妇合影

  出任温州市卫生局第一任局长

  林镜平大儿子林贻谋是浙南游击纵队队员,于是不断有伤病员送到镜平医院就诊,有时他还翻山越岭去瑞安山底游击区出诊。这些他抢救过的伤员,日后成为共产党官员。1949年4月,瑞安和平解放谈判就在镜平医院进行。他不顾个人安危,并做好安全保密与生活照顾工作。所以,在1949年5月经浙南游击队纵队副司令郑丹甫推荐,谭震林委任,五十岁的林镜平作为温州军管会成员,去接收温州瓯海医院。

  新政权成立后,于是便成为瓯海医院院长(后改为省立温州医院,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兼任温州市卫生局首任局长。

  1950年10月兼任温州医院附设高级医士技术学校(即温州卫生学校)校长,兼任温州专署卫生局(科)科长。1953兼任温州地区爱卫会副主任。

  鉴于林镜平在温州市医疗界的威望以及贡献,于是1958年7月17日被任命为温州医学院第一任第一副院长,组建温州医学院。


  林镜平任命电报及文件

  1960年又兼任附一医院长,直至1977年离休。

  1992年10月,国务院表彰他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发给政府特殊津贴。

  筚路蓝缕 创办温医

  1958年7月17日温州地委任命林镜平为温医第一执行副院长(1957年反右后,党外人士不能任重要行政正职)。在创办温州医学院初期,在一无所有、经费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林镜平因陋就简,克服困难,借用温州卫生学校校舍,腾用附属一医池上楼部分用房和居士林以及几间自用住房约计1000多平方,来筹建温州医学院的校舍;向浙江医学院商调师资人员、图书、仪器设备等,录取新生事宜,初步搭建温州医学院的行政人员框架和自编教科书。从此,学校的教学、科研、医疗工作逐步展开。

  教学工作一开始就比较正规,这为学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1959年4月廖良章、王维松、汪起霞等副院长相继任职,温医党委逐渐健全,开始实行党委负责制,林镜平主要负责教学、科研、温医学报等工作,还坚持从繁忙的行政事务中抽出时间从事临床教学工作,担任外科学教授,亲自编写外科学教材及《颅脑外科学讲义》。

  1958年大跃进时期,温州地委共创办了6所大学,然而在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中,其他5所大学因师资匮乏、经费困难等原因很快就被停办了,只有温州医学院,由于林镜平凭着他丰富的办学经验,知道一所正规大学如果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与完整的教育体系是办不成大学的,因此,在他负责创建医学院初期(1958年8月)果断办了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一是引进人才:从各地调进特别是从浙江医学院调进数十名优秀教授与教师,使温州医学院师资力量大大加强;二是完善了教学机构;三是明确办学方向。因此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大家齐心协力,苦苦支撑,筚路蓝缕,艰难求存,非但没有被国家精减,反而从困窘之中闯出一番事业,才有今天引以为豪的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教学严格和教学质量是全国闻名的,在文革后前三届全国统考中均名列前茅。笔者是七九年级学生,八四年毕业,毕业统考集体总分排名全国所有院校第二,仅次于浙江医科大学。

  打造浙南医疗中心

  新中国成立时,瓯海医院人才短缺,器材短缺,处境困难。尤其在1948年5月遭国民党伤兵打砸抢后,瓯海医院每况愈下,院长辞职,医师出走,当时,院中仅有周邦基、缪天桢、王烈、包巨襄、蒋汉声、胡天铎六位医师;医院除一幢破旧的三层楼房和一台常出故障的小型X机外,别无其他硬件设施;整个医院也不过只有数十张简易病床而已,院内环境脏乱,垃圾成堆,门诊人数,寥寥无几,一片萧条。与之当时教会办的白累德医院相比,技术力量,技术水平,设备仪器等相去甚远。


  瓯海医院病房

  1949年7月,50岁的林镜平出任瓯海医院院长后,他意识到,医院要在社会上赢得声誉,首先应该提高自身医疗技术水平,于是他着手延揽知名医生来院工作。他以自己在医务界的名声和威望,招引各方人才,向各地发出聘请函,尽管当时刚解放不久,待遇是供给制并无工资,一批有名望的开业医师还是慕名而来,义不容辞投入工作。

  林镜平以身作则,因陋就简,带头不分骨科、泌尿科、胸科、妇儿科,全面开展外科工作,包括胃、脾、肾、肝、肺的切除术、胆囊摘除术、直肠癌、乳癌等根治术、十二指肠吻合术等等,这些当时属于难度大、高风险、较复杂的手术。林镜平经常是通宵达旦地工作,甚至有时手术到半夜三更才回家。

  同时林镜平还要抓紧时间培养外科骨干医师的技术水平,手把手培养学生,锻造出一批外科骨干:王汉青、金志纯、吴性慧等,医院出现了人才济济的新局面,此后瓯海医院的外科技术水平突飞猛进。其他科室亦齐头并进,全院的医疗水平迅速提高,门诊人数逐渐超过白累德医院,日门诊量近千人次。医院建立了医务部,又建造了二层新门诊楼,病床扩充至300张,添置了许多新设备。相继开设了内儿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眼科、牙科、保健科、中医科、针灸、推拿、放射科、化验室等诊疗科室,规模不断扩大,超过白累德医院,一举跃为浙南医疗中心。

  保护《对数视力表》发明

  1958年温州医学院创办,林镜平执政医学院后,还坚持从繁忙的行政事务中抽出时间从事临床教学工作,担任外科学教授,亲自编写脑外科教材及讲义。

  作为医学院的负责人,他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格外爱护。1959年,缪天荣发明了《对数视力表》,林镜平以他丰富的学识,对缪天荣论文进行仔细阅读研究后,认为是一项重大发明,嘱缪天荣尽快予以发表。但由于当时周边的同仁、专家水平有限,缪天荣几次投稿到省级、国家级医学期刊均遭退稿。

  为了尽快发表缪天荣的《对数视力表》论文,使国家医学瑰宝不被埋没,林镜平当即决定以出《温州医学院学报》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为名而报请上级批准,但上级批复不同意温州医学院办学报。林镜平无奈之下,便利用“职权”瞒着上级,擅自冒险编辑《温医学报》,全文登载了缪天荣的论文《对数视力表》。很快,在1960年国外即出现了与缪天荣相似的《对数视力表》科研论文,正是林镜平当时果断的决定,及时抢先发表论文,才奠定了缪天荣教授在眼视光学术上的国际地位。

  施行全省首例开颅术

  林镜平早年留学日本发奋攻读医学十几年,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归国后在长期的医学教育、医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一名具有很高医学造诣的专家,特别是外科方面的技术权威。在林镜平不计其数的外科手术中,有两起手术最值得一提。

  一次是在患者的三叉神经麻醉下,他施行了上颌骨切除术。后来病员到上海,沪上医师得知仅用局部麻醉,惊叹不已。还有一次是1952年,他又成功施行了局麻下为病员开颅摘取脑内子弹的手术。该手术成功施行的诊疗经验刊登在全国发行的《医药新知》杂志1952年第4卷第2期,成为我省第一例有文字见证的脑外科手术,还获得省卫生厅的嘉奖,工资由卫技3级晋升到2级。


  林镜平论文《脑内子弹摘除一例》,刊于《医药新知》杂志1952年第4卷第2期

  事情要追溯到1951年8月28日,一名18岁的解放军战士在瓯江口海上剿匪受伤,子弹自右侧颅顶射入,成盲管枪伤。该战士受伤后即不省人事,整日昏睡,大小便失禁,直到施行X光检查,才发现左侧中颅凹底部贴近前壁处有子弹残留。经治疗后,伤口虽亦逐渐闭锁,但战士时有微热及头痛头晕,急速行动时略感脑部涨晕而震动,还有思想及精神表现略呈迟钝的症状。

  1952年1月11日,林镜平让战士取坐位,在基础麻醉及局部麻醉之下,做开颅手术摘取脑内子弹。术后效果良好。伤员仅于术后呈疲倦状态深睡,但呼之即醒,应答如常。战士迅速恢复了健康,第八日拆线,第十日即自动步行返队。林镜平说:“如果不施行手术取出子弹,欲使伤者后遗症消失,不可能。”该例开颅手术使医院声誉大为提高。


  林镜平正在读书

  在医学界,大脑被称作“生命禁区”,当时我国脑外科手术尚未起步,对于脑内子弹摘除,或惧怕没先例经验可循或限于现有设备,医学界望而却步。林镜平在当时医院设备条件不够,脑外科治疗不普及,医疗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成功进行脑内子弹摘除手术,可谓是一项创举。

  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于2009年1月9日在北京揭晓,王忠诚院士因“开颅万例”获得此项殊荣。而王忠诚院士1950年6月才刚刚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1952年回国后参加天津神经外科培训班,才开始成为一名神经外科住院医师。林镜平此时已经能施行开颅的高难度手术,足见林镜平医术之精!

  作诗填词 并精太极

  林镜平待人诚恳,宽厚豁达,知识渊博,爱好广泛,集医、诗、书、武学为一身。用林镜平自己的话说,他学医只占用十分之三四时间,而学拳用去十分之五六,医名远播东南一隅,而拳始登堂而未穷尽其奥妙。十三岁开始学太极拳,师出有名,并能持之以恒,不管刮风下雨,酷夏严冬,国内国外,学习之暇,行医之余,练功不止。他的长寿与长年练太极拳有关。温州市武术协会成立于1953年5月,他出任温州市武术协会第一届会长,并担任第一届温州太极拳协会会长。

  他把太极拳的知觉意境融入到手术刀法之中,所以手术操刀能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其实他的技击功夫也很深厚,早年一些轶事至今还在传说。

  他爱打抱不平,经常仗义行侠,留学时多次因中国留学生被受欺凌而与几个、十几个日本小无赖搏斗,大显太极身手,维护了中国人的人格与尊严,被同学赞誉为中国文武秀才。

  还有他的酒量如海,可是他将酒兴转化为诗兴,有美酒便有佳诗,有魏晋名士风度,又成一绝。他与夏承焘、吴鹭山、王敬身、苏渊雷、方介堪、梅冷生等名家时有酬唱。诗人王敬身说过:“自劲风楼梅先生后,吾邦诗坛当推东山林公”,足见他的诗名。1977年离休后,他与友人一道发起组建了“鹿城东山诗社”,并任社长。出版有《东山酬唱集》、《劲风楼酬唱集》等。


  《东山唱酬集》

  林镜平曾于《弘一法师墨迹》题跋:“已断尘缘参佛法,尚留拱璧在人间。众生沉溺何从度,普愿皈依出宇寰。弘一法师精于书法,偶一染翰,得者重为拱璧。此乃先父昔年题法师手迹语。先父与法师为同学挚友,交情颇笃。今对遗墨缅怀,世谊益增景仰。敬缀一绝于后,固知法师宏愿所在,不徒以书法重也。戊午(1978)暮春瑞安林镜平识。”从林镜平的题跋来看,其字苍劲有力,下笔有神,一气呵成。


  林镜平墨迹

  他热心温州地方文化事业,1950年温州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时,他即将家传的明、清名人书画等40多幅精品捐赠给文管会。1980年,他又将家传明、清名人书画等90多件捐赠给温州文管会。

  林镜平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在长期的医学教学、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浙南地区德高望重的著名医学专家。他知识渊博,热爱医学、为温州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耗尽了毕生心血!他是医、拳、诗、酒“四绝”的传奇式人物。

  这正是:

  温州医界泰斗九八高龄鹤驾西归;

  教坛元勋弦歌辍响弟子何止三千。

  参考文献

  1.金辉.林贻和:我的父亲林镜平.温州都市报.2010年11月11日.

  2.施震雷.首施开颅术浙江第一刀.温州日报.2010年06月5日第6版.

  3.施震雷.筚路蓝缕创温医——记温州医学院创始人林镜平.温州晚报.2013-04-06第10版.

  4.余振棠,主编.瑞安历史人物传略.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12.

  5.徐顺平.岁月咏怀.中华诗词出版社,2012.12:141.

  写于温州市瓯海区梧田镇南瓯景园22幢1302室

  2016年6月1日晚10时完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玉海风】乡贤遗珠-林镜平诗选
浙江省最好的医院科室排名 浙江顶级医院排名 赶快收藏一下
浙江顶级三甲医院科室排行榜出炉!
果断收藏!浙江省医院科室排行,生什么病去什么医院,统统很清晰!1
快讯 | 2017浙江台州疝和腹壁外科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社会各界沉痛悼念池永龙教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