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路上的学问:中国游学极简史

游学这件事儿,由来已久。按中国人的传统说法,叫做:师法天地。

为了这片天地,古人一次次走出家门,翻山越岭前往远方。对天地问难,向山水求知。

在古人的眼里,天地,无疑是最大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还有一个资深讲师,那这件事可就太完美了。

01

2500前,最早的游学团出发了

公元前496年,一位五十五岁的长者,带着一众弟子,打点好行囊,赶着牛车,中国最早的游学团出发了。带队讲师——孔子。

孔子,是中国游学界的鼻祖。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这一次游学团期很长,长达整整十四年。他们先后去了卫、曹、宋、 郑 、陈 、蔡 、楚等七个国家,一路游说讲学,一路观察社会,感悟人生。

贺州市铁二中学学生绘制的孔子周游列国足迹图

在文化中心极其分散的春秋战国时期,有抱负的学士们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并通过与他人辩论来得到各国诸侯与私家的赏识。希望有朝一日“布衣而取卿相”,实现理想抱负。

孔子所经之处,也曾做过诸侯国君的座上宾,也曾遭遇封堵困厄饥馁,十余年的旅程充满波折,跌宕起伏。

纪录片《中国》 孔子

这一路上,孔子以他广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无数路人,也引来了众多的追随者。

孔子不仅能因材施教,更是可以因地施教,因风土施教,翻开《论语》,孔子几乎在每个国家,都根据不同的风土民情,将晦涩的知识,摊开来给弟子们讲课。

在此后几千年的时间里,游学成为士子们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念的必备课题。

02

司马迁、李白、徐霞客,文旅达人的天花板

为孔子记录这段游学历程的司马迁,他的一生里也曾多次壮游。

他在《太史公自序》中写了自己的游学路线:“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如果拿起地图对照,这可是大半个中国啊。

司马家自上古时代开始,便世代为天官,掌管历史。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重回长安,看到了王朝兴盛后,决定要整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撰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巨著。

司马迁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长大,从小立下远志,要当史官,一根“史官之笔”述往事、追来者。修史,当然不能只看前人的书籍野史做参考,历史山河,他得亲眼去看看。

青年时,司马迁便拜别父亲远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他在江西考察大禹疏通九江的遗迹;在越王勾践身上学到隐忍,在孔子故里追慕先贤,在汨罗江边感受屈原的家国情怀,在乌江之畔记取项羽的英勇、也反思他的败亡……

一路上,向名师大儒请教学问,向江湖野老追寻口述史。

他用脚丈量出了大汉王朝辽阔的疆域,也记载下了一个个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

他执笔,书写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约三千年的历史。从《史记》开始,中华文明的传承有了一以贯之的史料记载。

司马迁所在的两汉时代,国家集权统治加强,经学广为流传,经学世家子弟,通过游学扩大知识面。

西汉将游学纳入国家的管理,通过“游学”与“做官”双向互动,游学成为为国选才的重要手段。总体而言,西汉的游学现象呈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独特且多元个性。

唐朝文旅界顶流:李白

要论唐朝文旅界的顶流人物,李白必须拥有姓名。他出生在千万里之外的碎叶城 (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附近 ),但足迹却走遍了华夏大地的千山万水。

李白所在的唐朝,是繁荣的盛世,人们旅行的脚步空前广阔。唐代科举之风渐起,科举取士崇尚以文投谒。也就是入京参加科考前,要准备自己创作的诗文,先以文投谒达官贵人,激扬声誉。

李白游历路线图(724年—725年)

灵感的文曲星,不会拜访闭门造车的读书人。为了寻求理想,20出头的李白,离开四川老家,顺着长江,一路游学。

壮丽的天地,激荡着诗人的灵感。他写“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写“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绝唱;也有“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的金陵美酒佳酿。

在外游学,当然不全是快乐,也有很多难以为外人道的苦楚。当千金散尽、困顿于扬州时,李白写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今却是每个中国人,都能道出的乡愁。

李白行路一生,仕途未能如意,但一篇篇清丽奇秀的杰出作品,从山山水水间飞逸而出,让中国的山水有了另一个诗意的名字:李白的风景。

明朝:求知探索的自然山水之游

《典籍里的中国》 宋应星

时代的氛围,也指引着游学的方向。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以及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明朝的社会上出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潮。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摒弃空谈,探索钻研自然科学奥秘。这时期的游学,充斥着追求知识和研究学问的求知氛围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游历多省,沿途在田间作坊调查勘访,见到世间万象民生百态,写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介绍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巨著《天工开物》。

在这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序言,所写:“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

《典籍里的中国》徐霞客

明朝还有另一个更为有名的文旅达人,徐霞客

在二十出头的年纪,他就开始了翻越万水千山的旅程。此后的三十年里,他的足迹遍及今华东、华北东南沿海和云贵地区计16个省的无数山川。

徐霞客从小便立下:大丈夫当朝沧海暮苍梧的鸿鹄之志。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在没有高铁和飞机的年代,他出行主要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

他寻访的地方,又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一路上曾三次遇盗匪,四次绝粮,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徐霞客的旅行,不仅是打卡目的地,也是一场严谨的学术考察。

当时历代都遵从战国著作《禹贡》的说法,认为长江的源头是在岷江。徐霞客对此产生了质疑,他横穿云南,对金沙江、澜沧江、丽江等诸水流实地调查勘测,最后查出金沙江为长江上源,纠正儒家经典《禹贡》的错谬。

他是世界上最早的石灰岩地质学者,攀绝壁,涉洪流,探历石灰岩溶洞100多个,得出的数据与今日科考结果基本一致。

一部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对山脉、水源、地质、地貌的考察和研究,远远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人,被称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再往后,清初的经学大师顾炎武,曾经足迹遍天下,写下了煌煌万言的《日知录》,成为开时代之先的思想家。民国时期的梁思成和林徽因,把蜜月之旅变成了欧洲建筑考察之旅,清单上写满了欧洲的经典古建筑。

游学的传统代代相传,成就了中国人知行合一的优良士风。他们步履不停,跋山涉水,“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见识不同的风景、感受别样的风情,也纠正前人过往的错误,拓宽着认知的边界。

03

游学天下,方兴未艾

纪录片《中国》

纵观中国古代,周游列国的孔子、史家之绝唱的司马迁、大文豪李白、旅行家徐霞客……有卓越成就的大诗人、大学者,无不经历游学历练,方能有所大成。

“观海然后知江河之浅,登岳然后见丘陵之狭”。这堂开设在壮丽天地间的必修课,为文人提供考察历史扩大视野,印证学识的机会。

文化宝库 敦煌莫高窟

文化兴,则游学盛。温饱之外,我们渴望学习,营造自身的精神世界。在文化开明的时代,游学的重要性也开始被重新认识,拥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即使不从事学术活动,不是文人、学者,每一个拥有强烈求知欲的个体,也都可以在游学中获得全面的成长。

文化游学,不是单纯的观光旅游。在文化游学中,有各个领域中资深的文化讲师、文化达人同行。书画、历史、考古、古建、石窟、青铜……每个细分的版块,我们都可以找到精深研究的老师,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场游学,就是对某一话题的深度考察。

游学让我们与世界深度接触,打开五感的完整体验。每天呆在家中,虽然可以通过互联网联通全世界,但是也很容易被海量的信息流湮没,失去真实的感受。

只有亲自攀登过高山,才更能感受五岳名山的雄伟;坐过杨柳岸边的乌蓬小船,才更懂得杏花春雨江南的婉约。感受塞外的风沙,直面冰雪世界的凛冽;走到原产地,品尝道地风物的美味。走出家门脚踏实地,才能充分调动五官去认知世界。

艺旅文化和寒鲲老师在五台山

游学过程中,也是学员和学员、学员和老师之间思想碰撞的契机。我们和讲师面对面,向当地人讨教,当古代的文物学习,和同频的爱好者交流。这种全息化的学习体验,能让人快速地成长。

回看过往,周游列国的孔子,足迹不过在巴掌大的地方转了一圈而已。壮游中国,李白用了一生的时间。

如今,我们可以通过汽车、高铁、飞机,快速抵达世界各地,日行千里已经成为现实。与师同行,走出家门,到壮丽的天地间学习,远大前程,方兴未艾!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游学的历史考察与反思》刘香民

《我国研学旅行历史演变及启示》陈林、卢德生

《中国古代游学的发展嬗变_教育价值及现实启示》肖菊梅、李如密

《游学教育发展脉络探究》涂春容、粟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古代十大超级驴友,个个都是高大上,徐霞客只能算小弟
周游、壮游与研学游,古人游学为了啥?
用旅行的方式名留青史,这些“旅游达人”你知道吗?
没有飞机高铁的年代 古人这样游学
中国古代十大超级“驴友”
看古代旅游达人如何周游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