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化系统——口腔和唾液腺

胸部表线:

前正中线,胸骨线,胸骨旁线,锁骨中线

肩胛线,后正中线

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

腹部的分区:

脐区,腹上区,腹下区,季肋区(左右),腹外侧区(左右),髂区(左右)

消化系的组成:消化管 消化腺

上下消化道的概念:十二指肠及以上为上消化道,空肠及以下为下消化道

第一节 口腔与唾液腺

一、口腔

(一)分部

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

另:第三磨牙后两腔相通(前提患者清醒,否则易窒息)

(二)各壁

上(腭)硬腭 [前2/3] 软腭 [后1/3]

下(底) 舌 舌骨上肌群 舌下腺 下颌下腺

侧(颊)

后:经咽峡通咽

咽峡:腭舌弓 腭垂(悬雍垂)舌根 腭帆游离缘

(三)舌

1.形态:

2.黏膜结构:

轮廓乳头 叶状乳头 菌状乳头 味觉

丝状乳头 一般感觉

舌背 舌底

舌系带 (长短影响发音) 舌下阜 舌下襞

3.舌肌

矢状切面

舌内肌 舌上纵肌 舌下纵肌 舌横肌 舌垂直肌

舌外肌 茎突舌肌 舌骨舌肌 颏舌肌

颏舌肌的功能 同时收缩,舌尖伸向前下方;一侧收缩,舌尖偏向对侧

故临床上若一侧颏舌肌瘫痪,令病人伸舌,舌尖偏向瘫痪侧

(四)牙

1.种类

乳牙 6个月-6岁 (20个)

恒牙 6岁—— (32个)

2.命名

乳牙:乳中切牙 乳侧切牙 乳尖牙 第一乳磨牙 第二乳磨牙 5*4=20

恒牙:中切牙 侧切牙 尖牙 第一前磨牙 第二前磨牙 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 第三磨牙 8*4=32

3.牙式

乳牙用罗马数字

恒牙用阿拉伯数字

注:临床上以“+”划分四区,患者侧方向为准

4.形态

5.结构

牙质,牙釉质,牙骨质;牙髓腔,牙根管,根尖孔,牙髓

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龈

牙髓炎--根管炎--根尖炎--牙周炎--骨髓炎

二、唾液腺

1.腮腺 (最大的唾液腺)耳廓前下方 三角形 人中中点与耳垂连线上 咬肌表面前缘穿颊开口于口腔 腮腺管

临床上腮腺炎细菌从腮腺导管进入

2.舌下腺 舌下襞的深面,开口于舌下阜

3.下颌下腺 位于下颌体下缘及二腹肌前、后腹所围成的下颌三角内,扁卵圆形,开口于舌下阜

位置 形态 导管开口位置

消化系统——咽和食管

一、咽

(一)形态:

上宽下窄,前后扁窄,漏斗状,肌性间隙

(二)位置与毗邻:

上壁:颅中窝颅底

下壁:C6下缘水平接食管

前方:与三腔相通

后方:C1-C6骨壁

侧方:颈部重要的血管,神经 nerve

(三)分部:

鼻咽 口咽 喉咽

(四)粘膜结构:

鼻咽部: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鼻咽癌好发部位),咽扁桃体

咽扁桃体:成人属于退化状态,儿童的非常大,又称增殖腺;有时异常增生(增殖腺肥大)

口咽部:

舌会厌正中襞,(两侧凹窝)会厌谷,腭扁桃体,梨状隐窝

注:扁桃体上窝,会厌谷,梨状隐窝--异物易停留处

二、食管

前后扁窄的肌性管道

(一)位置

上端:C6下缘水平接咽

下端:T11水平续胃

(二)分部

颈部:5cm C6下缘-颈静脉切迹

胸部:19-20cm 颈静脉切迹-膈肌食管裂孔

腹部:1-2cm 穿过食管裂孔与胃相接

(三)狭窄

1.起端:距门齿15cm

2.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门齿25cm

3.穿食管裂孔处:距门齿40cm

临床上从口腔下胃管需40cm以上《《25:15;

检测是否到胃:管接注射器抽胃液/快速打20ml气后把开口端放入水中看是否有气泡;

拔管时一定要在管末端用止血钳掐住快速拔管,否则到喉口位置液体易进入呼吸道。

消化系统--胃和小肠

一、胃

(一)位置: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二)形态:(中等充盈)

(三)分部:

贲门部 底部 体部 幽门部(幽门窦+幽门管)

两口两弯两切迹,外纵中环内斜行

(四)幽门瓣:幽门括约肌和黏膜形成的突起,作用是防止胃中的内容物过快地排出,平时处于关闭状态。

(五)毗邻:

上方:肝左叶,膈肌

下方:横结肠

前方:和腹前壁相贴

后方:胰,左肾,左肾上腺

右方:肝右叶

左侧:脾

临床上,胃后壁穿孔易与胰粘连

二、小肠

分部: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一)十二指肠

1、形态:“C”形,环绕胰头

钡餐透视下,十二指肠天窗开大说明有胰头癌

2、分部:

上部(球部):L1右侧,腔大,壁薄,黏膜平滑,溃疡的好发部位,易造成穿孔

降部:L1-L3右侧,有发达环状皱襞,有十二指肠纵襞,有十二指肠大小乳头

大乳头连接胰管和胆总管,小乳头连接副胰管

水平部:L3前方

升部:L2左侧

十二指肠悬韧带:十二指肠悬肌+黏膜;判断空肠起端的标志(临床意义重要,如:胃空肠吻合术

(二)空肠和回肠

左上空肠【2/5】,右下回肠【3/5】 ,无明显界限,可靠血管弓区分

空肠腔大壁厚,血管弓少(1-2级),直血管较长;回肠腔小壁薄,血管弓多(4-5级),直血管较短;血管弓=动脉弓

消化系统--大肠

分部:盲肠,阑尾,结肠(升,横,降,乙状),直肠,肛管。

形态特征: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一、盲肠 6-8cm

(一)形态:囊袋状

(二)位置:右髂区,左接回肠,上接升结肠

(三)回盲瓣

小肠肠梗阻,早期呕吐;大肠肠梗阻,晚期呕吐粪便。

二、阑尾(引突)

(一)位置:右髂区

(二)形态:蚯蚓状,5-7cm

(三)特点:有发达的系膜,活动度大;根部固定于盲肠内后壁,末端游离

盆位阑尾 30%;后位阑尾 60%;

标志:三条结肠带汇集于阑尾根部

投影:右髂前上棘和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称麦氏点,即阑尾根部在体表的投影点

三、结肠

升结肠 15cm 结缔组织贴附于腹后壁

横结肠 50cm(有系膜,活动度大)

降结肠 25cm 结缔组织贴附于腹后壁

乙状结肠 40cm(系膜更发达)

四、直肠

(一)位置

上端:第三骶椎

下端:盆膈

(二)弯曲

骶曲,会阴曲;临床上灌肠采取左侧卧位

(三)粘膜横襞 三个

中间的横襞是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检查的标志性结构

五、肛管

(一)位置:盆膈与肛门之间 4cm

(二)黏膜特殊结构

肛柱,肛窦,肛瓣

肛直肠线,齿状线(又叫肛皮线,是黏膜和皮肤的分界线,黏膜由内脏神经管理,皮肤由躯体神经管理,疼痛特点不同),白线(肛门内外括约肌分界线)

肛门内括约肌是平滑肌,不随意肌,不控制排便;肛门外括约肌是骨骼肌,随意肌,控制排便。

肛管黏膜下有丰富的静脉丛,若怒张并向腔内凸起则:齿状线以上为内痔,齿状线以下为外痔,齿状线上为混合痔。内痔不疼外痔疼(结合齿状线特点),都会便血。

消化系统--肝和胰

一、肝

(一)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二)形态:上面(膈面)圆凸,借助韧带悬于膈下 2-3cm

下面(脏面)凹凸不平,有明显的“H”形沟

右纵沟:前方胆囊窝,后方腔静脉窝(三条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

左纵沟:前方肝圆韧带(胚胎时期脐静脉闭锁而成),后方静脉韧带(胚胎时期静脉导管)

横沟(肝门)

肝门三件 肝总管(肝左右管) 运送胆汁

肝固有动脉 营养肝脏

肝门静脉 【都分左右支】

三条肝静脉出肝的部位叫第二肝门

前缘(下界):锐薄

后缘:钝圆

(三)投影

叩诊

二、胰

组成:

内分泌部(胰岛细胞)

外分泌部(腺细胞)

(一)位置:腹上区,左季肋区

(二)形态分部:头颈体尾,头颈部在腹中线右侧,体尾部在腹中线左侧

(三)毗邻

横切面

前:胃后壁

后:肝门静脉,胆总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左肾,左肾上腺

右:十二指肠(降部)

左:脾

(四)投影(体):

上界 脐上10cm

下界 脐上5cm

一、肝外输胆管道

(一)胆囊

1、位置:胆囊窝

2、形态分部:梨形

四个部分

3、投影(底):右侧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交角处

(二)输胆管道:

胆总管:穿胰腺实质,与胰管汇合,形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小乳头是副胰管的开口,只输出胰液

若患者胰头癌,则胆汁排泄受阻,患者排灰白便,若胆汁逆流入肝入血,会引起全身黄染,又称黄疸。

呼吸系统--喉和鼻

组成:呼吸管道 肺

上下呼吸道概念:鼻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为下呼吸道。

一、鼻

(一)外鼻 鼻根,鼻背,鼻尖,鼻翼

(二)鼻腔

1、分部:鼻前庭 固有鼻腔(以鼻阈为界)

2、鼻中隔:

组成:筛骨的垂直板,犁骨,软骨

黏膜特点:软骨区易出血

3、鼻粘膜分区:嗅区 呼吸区

4、鼻甲 鼻道

5、鼻旁窦

额窦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半月裂孔。

二、喉

(一)位置和毗邻:C3-C6之间,上通咽,下通气管,前有舌骨下肌群,后方喉咽部,两侧有甲状腺侧叶(后方有重要的颈部动脉),大血管,神经

(二)软骨:(三)韧带:

甲状软骨,甲状软骨膜,杓状软骨,环状软骨(唯一一个成环状的),环甲膜 (环甲正中韧带)急性喉阻塞时穿刺

(四)喉肌

功能:开闭声门,调节声带的紧张度

(五)喉腔:

1.喉口

腭扁桃体

会厌上缘,杓状会厌壁,杓状切迹围成喉口

声襞,前庭襞,声门

裂,前庭裂

2、粘膜皱襞:

喉的连结:环甲关节(环状软骨的甲关节面和甲状软骨下角组成),环杓关节(环状软骨板上缘的杓关节面和杓状软骨底的关节面构成)

呼吸系统--气管、支气管和肺

一、气管

(一)位置:

上界 环状软骨下缘(约平C6)

下界 胸骨角平面(约平T4下缘)气管隆嵴

(支气管镜检查时判断气管分叉的重要标志)

(二)构成:

气管软骨 14-17个“C”字形缺口向后的透明软骨环

膜壁 含有平滑肌的结缔组织膜

(三)气管切开部位

气管切开术常在第3-5气管软骨环处施行

甲状腺峡多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前方

二、主支气管

左:细长,略倾斜

右:短粗,略垂直,异物易落指此

肺叶支气管 肺段支气管

左 2 10

右 3 10

三、肺

胎儿和未曾呼吸过的新生儿肺不含空气,比重较大,可沉于水底;呼吸者因为肺内含空气,比重较小所以能浮出水面(法医鉴定)

(一)位置:纵隔两侧胸腔内

(二)形态:一尖一底三面三缘

1、肺尖:高出锁骨中、内1/3交界处上方2-3cm

2、肺底:凹面,位于膈上

3、肋面:圆凸

4、纵隔面:内面,凹面,中部为肺门(支气管,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的门户)

5、膈面:下面,凹面,即肺底

6、前缘:肋面与纵隔面在前方的移行处,较锐利;左肺前缘下部有心切迹

7、后缘

8、下缘

(三)分叶:(右3左2)

右肺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中下叶

左肺被斜裂分成上下叶

前方听诊是上叶呼吸音的改变,后方是下叶

呼吸系统--胸膜、胸膜腔和纵膈

一、胸膜

1、概念:覆盖在肺表面(脏层)、胸廓内面(壁层)

2、壁层胸膜的分部:

纵隔胸膜,膈胸膜,肋胸膜,胸膜顶

二、胸膜腔

1、概念: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二者之间围成的一个封闭的、潜在的腔系;

2、特点:左右各一,呈负压,互不相通;腔内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

如果胸部受外伤,造成开放性气胸,胸膜腔和外界大气压相等,肺会萎缩,患者呼吸困难;吸气纵隔移位,呼气复位,称为纵隔摆动,若刺激到迷走神经,会使心脏骤停;因此要要尽快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

结核性胸膜炎会使胸水增加,同样会造成肺萎缩,使患者呼吸困难,因此要抽出胸水;考虑液面高度确定穿刺位置,一般在肩胛线下角,7-8肋之间穿刺

3、胸膜隐窝

膈纵隔隐窝:心尖向左侧突出形成,仅存在于左侧胸膜腔;

肋纵隔隐窝:两侧各一,左肺前缘有心切迹,故左侧较大;

*肋膈隐窝:左右各一,位置最低,容量最大

三、肺与胸膜下界的投影

锁骨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

肺下界 6 8 10

胸膜下界 8 10 11

四、纵隔

1、概念: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2、特点:上窄下宽,略偏左;

3、分部:以平对T4的胸骨角为界限分为上下两部分,又以心包的前后界把下纵隔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泌尿系统--总论和肾

泌尿系统

组成:

肾(泌尿)

输尿管(输尿)

膀胱(储尿)

尿道(排尿)

第一节 肾

一、形态:蚕豆形,受肝挤压,右肾低于左肾1-2cm,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内外两缘

肾门: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的门户,连接了输尿管;

肾蒂:包裹出入肾门诸结构的结缔组织;

肾窦: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腔隙;

二、位置及毗邻

1、左肾:上端T11下缘,下端L2-L3之间,后面十二肋斜跨左肾中部;

前面:上端肾上腺,外侧脾,内侧上胃,中胰,下空肠结肠

右肾:上端T12上缘,下端L3上缘,后方十二肋斜跨右肾上部;

前方:上端接肾上腺,内侧十二指肠,外侧大部分接肝,小部分接结肠

三、肾门体表投影

十二肋与竖脊肌外缘交角处

四、肾的被膜

1、纤维囊:坚韧致密的结缔组织 与 弹性纤维共同构成;

2、脂肪囊:也叫肾床;

3、肾筋膜:分为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由它发出的一些结缔组织小梁穿过脂肪囊与纤维囊相连,具有固定肾脏的功能;上端和外侧封闭愈合,下端要通输尿管,内侧有血管等;

附着在膈肌下方,随呼吸上下运动,因此临床上有肾病时,将药液注入肾脂肪囊做肾囊封闭,可命患者深呼吸,若针柄动则扎在脂肪囊

五、肾剖面

实质部:

肾皮质:主要位于浅层,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伸入肾锥体之间的皮质称肾柱;

肾髓质:肾锥体,肾乳头,乳头孔;

管腔部:肾小盏→肾大盏→肾盂

泌尿系统--输尿管

第二节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一、输尿管

(一)位置:肾盂(L2水平)与膀胱之间,25-30cm

(二)分部:腹部,盆部,壁内部

(三)狭窄:

上狭窄:起端,肾盂输尿管移行处

中狭窄:小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

下狭窄:输尿管的壁内部

(是泌尿系结石容易坎墩的部位,结石滞留)

(四)交叉结构:

与睾丸动脉:A前输后

与髂血管:输前血后

与闭孔动脉:输内A外

与输精管:精上输下

二、膀胱(350-500ml)

(一)形态:

空虚时:锥体形,可分辨四个部分

充盈时:卵圆形

(二)位置:

空虚时:不超过小骨盆上口(耻骨联合上方

充盈时:超过……

空虚时是腹膜外围器官,充盈时是间位器官;

膀胱充盈状态下做膀胱穿刺,也可以做膀胱造瘘(尿道无法排尿时);

(三)毗邻:

男性:后直肠

女性:后阴道,子宫

三、膀胱三角

1、位置:膀胱底的内面

2、组成:左右输尿管、尿道内口组成的三角区

3、特点:黏膜光滑无皱襞,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女性尿道

短直宽,细菌易进入,故临床上女性尿道感染多于男性

男性生殖系统

组成:

内生殖器(生殖腺,输送管道,附属腺体)

外生殖器

第一节 男性生殖腺及输送管道

一、睾丸

1、形态:扁卵圆形,前后为缘,左右为面

2、位置:阴囊内,左右各一

3、功能:产生精子(生精小管=精曲小管=曲细精管);分泌男性激素(间质细胞)

二、附睾

1、形态:新月形,头体尾

2、位置:睾丸后上方

3、功能:暂时储存精子,分泌附睾液营养精子,促进精子进一步成熟

三、输精管

(一)分部:

睾丸部

精索部

腹股沟管部

盆部

(二)特点:腔小壁厚,坚实的圆索状

(三)结扎术:阴囊根部

四、精索

柔软的索状结构

(一)位置:睾丸上端到腹环

(二)组成: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神经,淋巴管,输精管 输精管血管,腹膜鞘突的残余

五、射精管

(一)合成:输精管壶腹与精囊腺排泄管汇合而成

(二)位置:前列腺实质内

(三)开口部位:尿道前列腺部的后壁

第二节 男性附属腺体及外生殖器

一、精囊(精囊腺)

1、形态:长椭圆形的囊状器官

2、位置:膀胱底的后方,输精管壶腹的下外侧,左右各一

3、功能:分泌淡黄色粘稠液体参与精液组成

二、前列腺

1、形态:栗子形,后方有前列腺沟(前列腺肿大时消失);

2、位置及毗邻:膀胱底下方,后方与直肠前壁紧贴,临床可做指检;

3、实质内管道:尿道,射精管,前列腺排泄管;

4、分叶:前叶,中叶,后叶,两侧叶;

5、功能:分泌浓白色碱性液体;

三、外生殖器

(一)阴茎

1、位置:韧带悬于耻骨联合前下方

2、分部:头体脚,尿道球

3、功能:排尿,排精

4、海绵体:阴茎海绵体和尿道海绵体

(二)阴囊

1、位置:阴茎后下方的皮肤囊袋;

2、形态:分为左右两腔,容纳睾丸和附睾;

(三)男性尿道(16-20cm)三狭三膨两弯曲

1、功能:排尿排精

2、分部:

后尿道:前列腺部 3cm,膜部 1.5cm

前尿道:海绵体部 12-17cm

3、弯曲:耻骨下弯,耻骨前弯(可变)

4、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

三处膨大: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舟状窝

女性生殖系统

第一节 卵巢,输卵管和子宫

一、卵巢

1、形态:扁卵圆形,凹凸不平

2、位置:卵巢窝内

3、功能: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

4、固定装置:卵巢悬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卵巢系膜

二、输卵管

1、形态:长而弯曲的喇叭形肌性管道

2、位置:子宫阔韧带上缘内(除外子宫部)

3、分部:

子宫部:位于子宫壁内的一段,直径最细;

峡部:短而直,壁厚腔窄,血管分布少,输卵管结扎术多在此处进行;

壶腹部:粗而长,壁薄腔大,腔面上有皱襞,血供丰富,行程弯曲,约占全长2/3,卵子多在此受精;

漏斗部:指状突起(输卵管伞)

三、子宫

1、形态:前后稍扁,倒置的梨形;

2、位置及毗邻:膀胱和直肠之间,上端不高于上口,下端不低于坐骨棘,保持轻度前倾前屈位两侧输卵管和卵巢,下接阴道;

3、分部

子宫底,子宫体,子宫颈;子宫峡约1cm

子宫颈分为阴道部和阴道上部

4、固定装置

子宫阔韧带:防止左右移位

子宫主韧带:防止脱垂

子宫圆韧带:保持前倾

子宫骶韧带:保持前屈

相关:

(一)宫外孕:受精卵未进入子宫而在输卵管发育,易造成血管破裂,大出血;

(二)子宫破裂:峡部不断拉长,子宫动脉破裂,大出血;

腹部观察,若出现病理收缩环,应立即剖腹产

第二节 阴道、女性外生殖器和会阴

一、阴道

1、形态:前后壁紧贴的肌性管道

2、位置:子宫与外生殖器之间

二、外生殖器

***,***,阴道前庭

三、前庭大腺

1、位置:前庭球后方,***

2、开口:阴道口的两侧

四、乳房

1、形态:半球形

2、位置:3-6肋间,胸大肌浅面

3、结构:腺组织,脂肪组织,纤维组织

五、会阴

(一)概念

广义:封闭骨盆下口(骨盆横膈膜下)所有软组织的总称

狭义:(产科会阴)人体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的软组织

(二)分部

尿生殖三角(尿生殖膈)

肛门三角(盆膈)

腹膜

一、概念

(一)腹膜:覆盖腹盆腔脏器表面及腹腔与盆腔内面的一层浆膜,分脏层和壁层

(二)腹膜腔:脏层壁层围成的不规则腔隙

腹膜内位器官: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

腹膜间位器官: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子宫,充盈的膀胱

腹膜外位器官:十二指肠降部和下部,直肠中下段,胰,肾,肾上腺,输尿管,空虚的膀胱

(《3:18》先到这里,非重点内容考完试再来补充)

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

组成: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大小循环的概念

大循环(体循环)左心室→右心房

小循环(肺循环)右心室→左心房

第一节 心脏(一)

一、位置及毗邻

中纵隔内,略偏左;前方1-6肋软骨,后5-8胸椎,侧面肺和胸膜腔;上方有出入心的大血管,下方是膈;

二、形态(一尖一底二面三缘四沟)

心尖圆钝,游离;心尖搏动点:左5肋间,锁骨中线内1-2cm

胸肋面,膈面

左缘,右缘,下缘

冠状沟,前后室间沟,房间沟

三、心腔的结构

(一)右心房

1、分部:以界沟(界嵴)为界分为固有心房和腔静脉窦

2、结构:右心耳:突向左,内腔与房相通

梳状肌,主动脉隆突

卵圆窝

入口: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

出口:右房室口

(二)右心室

最靠前的心腔,做心内注射

1、分部:以室上嵴为界分为漏斗部和窦部

2、结构:室上嵴,肉柱,乳头肌,腱索

隔缘肉柱分为隔侧索和节制索(内有右束支,血管)

入口:右房室口,前尖瓣,后尖瓣,隔侧尖瓣

出口:肺动脉口,前瓣,左瓣,右瓣

(三)左心房

入口:肺静脉;出口:左房室口

(四)左心室

1、分部:以前尖瓣为界分为流入道,流出道

2、结构:肉柱,乳头肌,腱索

入口:二尖瓣(前尖瓣,后尖瓣)

出口:主动脉口,三个主动脉瓣(左瓣,右瓣,后瓣)

心脏瓣膜的作用:防止血液逆流

第二节 心脏(二)

一、房间隔及室间隔

1.房间隔:

构成:心房肌,结缔组织,心内膜

最薄区:卵圆窝

2、室间隔

构成:心室肌,结缔组织,心内膜

分部:膜性部(房室部,室间部)和肌性部

二、心传导系

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产生或传导兴奋,调节心脏节律性活动(舒张收缩)

窦房结: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是心的正常起搏点;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 Purkinje

心脏运动:冲动从窦房结发出,通过两侧结间束使心房开始收缩,还有一支到达房室结,得到冲动后通过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引起心室收缩

三、心的血管

(一)心脏的动脉

1、右冠状动脉

2、左冠状动脉

脉管2 四分十六

明天考试了,先写到这里吧,笔记考完再记

考完了,可能要挂。。好难啊,去复习组胚了,哎,后悔没早点来听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剖学横向归纳(一)
解剖学彩色笔记: 第5~7章
系统解剖学》学习资料(上)
一天之内背下来系统解剖学
人体解剖期末考试题汇总
收藏 | 腹部盆腔MRI常用报告模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