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质测试前,教你如何准备?

新学年已经开始,广大中小学生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有序返校。上半年的防控经验告诉我们,既要有科学防控手段,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又要具备强大的免疫能力。前者已经做得非常好,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同,但是上半年广大青少年因宅家缺少锻炼,即便是疫情后社会上还是倡导减少聚集性活动,体育运动仍未及时开展,学生的体质自然是不升反降了。加上学校体育发展滞后,疫情期间学生体育锻炼难的问题,学生的身体机能早已跟不上运动需求。陆续返校期间,曾报道有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不幸猝死。面对即将到来的年度体质健康数据上报工作,我们体育工作者应如何应对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呢?

据中国教科院“后疫情时期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及学习生活情况调查”显示,广大儿童青少年在身体、心理方面存在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由于长时间居家和短期复课,体育锻炼缺乏,运动不足,体质健康状况特别是心肺功能、肌肉力量下降明显,不少学生难以承受高强度运动负荷;其二,疫情爆发,焦虑、担心、畏惧心理普遍存在,部分学生心理脆弱导致情绪不稳定,存在恐惧、焦虑等疫后心理健康问题;其三,系统学习计划、规律生活节奏被打破,学生学习适应性下降,学习效率低,学习压力大。

针对上述情况,在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之前,应当统筹安排体育与健康教育。在开学一个月的时间内,开展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监测。

体育锻炼监测和调控方法是现阶段保护学生免于遭受运动意外伤害的重要方法,更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因此,学期初的体育课要专门安排一系列运动负荷体验监测的专题课。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教会他们感受不同运动负荷对身体的刺激和反应。比如,低年级教学主要让学生体验运动快乐,中高年级的教学要传授简便的运动负荷自我监测、调整的方法,传授运动损伤预防和紧急处置的办法。

一、安排身体恢复性运动

初始阶段,学生锻炼以舒缓性体能练习、游戏技能性练习、低强度有氧练习为主。比如“相反口令”、“贴膏药”游戏、接力跑竞赛等,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的恢复。课堂中要强调安全措施,控制运动负荷,避免因高强度锻炼以及长时间静力性训练导致运动损伤。同时要教会学生监测自己的心率以及肌肉抽搐的反应,最简单的方式是把脉20秒,次数乘以3就是一分钟的心率了。

二、安排中高负荷的间歇性运动 

随着学生身体逐步唤醒和体能的恢复,应逐渐安排常态化锻炼,并适当插入超量恢复训练,进一步提高体能。在这个阶段,比较推荐中高负荷的间歇性运动,比如间歇跑、三级蛙跳、立卧撑等。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情况控制间歇次数和时间,休息时提醒学生及时补充水分和自我监测,定时汇报心率和肺活量。教师应安排值日生记录全班学生每次心率和肺活量的数据,便于课后分析。

三、安排校内外体育拓展性运动

因上半年缺少锻炼,所以现在应当拓展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来满足精力旺盛的青少年们。在校内,开展学生喜欢的大课间活动、体育第二课堂、“一校一品”等“阳光体育一小时”体育活动必不可少。在校外,可安排体育作业,比如利用“小打卡”小程序记录学生作业,定时反馈学生身体情况。现在社会上涌现出很多第三方体育团体和协会,他们会定期举办一些体育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参加,有利于青少年们拓展见识,结交朋友。

四、安排适当的家庭作业

在“减负”的大背景下,学生课后可利用的时间并不少,教师可根据学生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体育家庭作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复习当天课堂学习的技能,进一步增强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体育家庭作业是可以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的,能够增进亲子交流和感情。


一线的体育老师经常都面临着两难的境地,既要完成上级的任务,又要担心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发生意外。不但锻炼时间被其他科目利用,而且比赛任务越来越重。为了提高锻炼效率,保证学生运动安全,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学会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监测,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提高体能。有了体能的保障,悬在我们体育教师心里的弦就不用绷得那么紧,为开展体质健康测试打好预防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振明 | 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密度和强度理论
圣水镇中学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两小时的要求如何实现?专家支招儿
教育部:不得佩戴N95口罩进行体育运动
“运动心率监测”:杜绝猝死,最棒的学生中长跑安全防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