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艺鲜为人知!錾画于银,只看一眼就爱上
userphoto

2022.06.02 广东

关注

很少有人见过,在乌黑色的铜上制作精美的花纹和图样,也很少有人知道这种制作工艺与早已闻名天下的景泰蓝比肩齐名并称为'天下铜艺双绝'。

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乌铜走银

清朝雍正年间,石屏岳姓工匠在冶炼紫铜时,不慎落入一枚金戒指,金熔于铜,不料铸成的器皿在手的抚摸之下逐渐变得乌黑。

他将这种乌铜打成薄片,在上面刻上各种花纹图案,再以银化水,填充这些图案,打磨后乌铜乌黑,白银闪亮,对比醒目,又有典雅之气,被命名为“乌铜走银”。

后来岳家在昆明开铺,几代下来,继承竟断掉了。

幸而袁昆林的祖父袁家和曾在昆明银铺里当学徒帮工,把乌铜走银的技术带回了天城门村。

乌铜走银工艺远比一般的铜银工艺复杂得多,需要全面掌握雕刻造型、书法绘画、微雕等技艺。

在乌铜片上粘贴需要的图案纹样或文字,再用錾子刻出各种花纹图案

传统的乌铜走银的图案以梅兰竹菊、龙凤鹿鹤等中国传统纹饰为主。

雕刻好后,将银粉均匀地涂抹在图案上,喷火烧熔。

铜的熔点大概在1084℃,乌铜合金比铜的熔点略低50℃,银的熔点大概在960.8℃,铜不熔只能银熔,高温让熔化的银流动,逐渐“”满图案。

为了让熔化的银更好地融入雕刻线条,袁昆林采用了传统“吹火”的方法,用吹气来控制火候大小。

但在完工之前,火苗是不能灭的,于是他鼻子吸气,嘴巴吹气,并不断移动火点使其均匀受热。

走完银后经过冷却便开始打磨,这需要先把性子“磨下来”才能控制好。

锉与刷子并用,力度太轻磨不掉表面杂质,力度太重又会将细微线条处的银给磨掉。

打磨的时候力度一过,一根线条的末尾被磨掉了,整个韵味也就变了。

将走好银的乌铜片进行打磨、组装、焊接成型,或将制作好的乌铜片焊接组装在已设计制作好的金属器物相关部位上,使其成为一件完整的器物。

最后一道工序颇有人情味。

图案完整的乌铜片按照之前设计做成器形,还要拿在手中捂一捂才能变黑,每一件乌铜走银作品都是用体温和耐心孵出来的。

同样是国家级非遗技艺,福建的畲族银器制作人更善于敲打制器。 

畲族,是一个生活在大山中的少数民族,它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而畲族银器,更是畲族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

无论是出生满月还是节日祭祀,甚至日常生活都与银器、银饰密不可分。

明朝万历年间《福安县志》上有记载——“三千来去客,四万打银人”。

可见那时畲族银器的制造场面会多么火爆!从业人员是如此之多!

林仕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他经四十多年潜心研究总结出“操、凿、起、解、披”五大工艺精髓和“圆雕、镂空雕、浮雕、平雕”四种工艺。

在锻制、造型、纹样和工艺技术上都显示出了丰富内涵,其独特的工艺手法代表了畲族民间金属工艺的最高加工水平。

雕刻,这道工序包括了锤錾、錾刻、镌镂等工艺。

錾刻时先在瓶身上描绘图案,再根据图案需要选择不同工具,运用多种錾子粗雕成形,再做细部修饰。

加工时心手相应,在细微处尽显出匠人的精心和细心。

在乌铜胎上錾刻出精美的花纹图案,将银水“走”入刻痕

这门神秘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乌铜走银”至今已传承了三百多年。

同样是国家级非遗技艺,福建的畲族银器制作人更善于敲打制器,在锻制、造型、纹样和工艺技术上展示丰富内涵。

《錾刻之美》

深圳卫视《温暖在身边-有志者·创》

今晚(周四)21:35播出



编审 | 张丹    主编 | 钱岩    责编 | 曾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乌铜走银 云南古老的手工技艺
乌铜 走银
跟着手艺人一起揭开《乌铜走银》的神秘面纱
乌铜走银 带你揭秘云南独有的“黑科技”
畲族银雕工艺
乌铜走银,又一即将消失的中华绝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