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个年轻寡妇仅用两方印章,就能稳稳左右江山五十年
userphoto

2022.06.21 广东

关注


在清代帝王玺印中,不同品类的印章似乎“泾渭分明”,各有其功用,如同清代的六部臣工一般,总是各司其职的。

白玉盘龙纽“皇帝尊亲之宝”

故宫博物院

代表清代皇权的二十五宝绝不会被当作鉴藏印钤盖在帝王收藏的书画作品上,“宸翰”印的附近必然有帝王的御笔亲书,而作为鉴定象征的书画鉴藏印更不会被钤盖在正式的诏书上。

乾隆帝御宝太狮少狮钮寿山石玺

印文:「乾隆御览之宝」

S 苏富比 2022/04/29 Lot3801

7.8x7.8xH10.7cm

HKD153,334,000

然而这其中却有着特例,它分明是一枚鉴藏印,却最终成为了谕旨的凭信,象征着无上的帝王权力,这就是咸丰皇帝的“御赏”印。

清咸丰田黄石“御赏”印

青田石“同道堂”印

故宫博物院


Imperial appreciation

御赏

所谓“御赏”,即“皇帝鉴赏”之印,从印文上看显而易见就是一枚再标准不过的鉴藏印,其实咸丰的祖辈们也有类似印章,譬如“乾隆御赏之宝”、“乾隆御赏”等。

乾隆御赏  钤印

“嘉庆鉴赏”印  清嘉庆  故宫博物院

青玉质,蟠螭纽圆形玺,汉文篆书,阴刻,面直径3.1厘米,通高4.2厘米。

花寿山石双兽纽

“宣统御赏之宝”  故宫博物院


Involve politics

牵扯政治

而咸丰帝的这枚“御赏”印,由田黄石制成,原本是作为咸丰帝鉴赏书画时所用,和政治前沿扯不上什么关系。

清咸丰 田黄石“御赏”印

故宫博物院

但一切都在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被改变,此时身处热河的咸丰帝病重,深感命不久矣,便下谕,立载淳为皇太子,命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等八人作为辅政大臣,同时,将这枚田黄石的“御赏”印和另一枚青田石的“同道堂”印作为发布谕旨的凭据,但凡是谕旨,都要在开头钤盖“御赏”,在末尾钤盖“同道堂”方能生效。

顾命八大臣  剧照

这两枚平日里并不起眼的鉴赏印和斋馆印,顿时成为了代表了皇权的重要印章。咸丰将“御赏”印交给当时的皇后慈安,而将“同道堂”印交给了即将继承帝位的载淳。

清咸丰田黄石“御赏”印

青田石“同道堂”印

故宫博物院

这同道堂,本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西六宫之一咸福宫的后殿。清沿明旧,仍名曰同道堂。殿面阔5间,黄色琉璃瓦歇山顶。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梁枋饰以龙凤和玺彩画。前檐明间安槅扇门、帘架,左右两次间为槛墙、支摘窗,后檐墙不开窗。室内前后檐柱间均安装落地罩,罩内有木炕,地面铺墁为方砖,顶棚为白樘篦子糊纸。

殿东西有耳房各3间,卷棚硬山顶,耳房前隔有小院。同道堂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与咸福宫、同道堂围合成一个狭长的小庭院,庭院东南有一座井亭。堂前台阶两侧各有二汉白玉石台座,用来摆放香炉、神兽等。

关于同道堂的使用,朱家溍先生在《咸福宫的使用》一文中有详细的考证。文章引《国朝宫史续编》卷五十五:“咸福宫后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滋德含嘉’。东室高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琴德簃’。西室高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画禅室’”。由此推断乾隆时期同道堂作为咸福宫后殿,一度曾作为皇帝偶尔起居的住所。

“同道堂”门额、明间正中的“襄赞壸仪”、东次间的“译经粹室”、东尽间的“克敬居”诸匾皆为咸丰御笔。根据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起居注”记载:“己巳,上在咸福宫后殿传膳”、“诣圆明园”、“启銮幸木兰”等语,可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前夕,咸丰帝曾在同道堂传膳,并已经决定赴避暑山庄。同道堂在晚清时期曾作为皮衣库使用。

按照咸丰帝的想法,有了这两枚印,就能在皇后(慈安)、懿贵妃(慈禧)、顾命八大臣间取得平衡,不使任何一方独大,从而确保清朝皇权牢牢地掌握在皇室手中。咸丰帝真的觉得此计天衣无缝!

咸丰帝

话说回来,这两枚印分别给了皇后与小皇帝,没慈禧啥事啊?此言差矣,没见小皇帝是载淳嘛,慈禧可是载淳的亲生母亲,印给了她那不懂事的儿子,不就相当于给她了么。

咸丰驾崩后,小皇帝在热河顺利登基,年号为“祺祥”,接下来,就是顾命八大臣与“两枚印”的拉锯战了。

同治帝

顾命八大臣仗着自己“尽心辅弼”的责任,对“两枚印”背后的势力并不以为然,但慈禧却出乎他们的意料。她利用了这一枚“同道堂”印,又拉拢了慈安,以不盖印威胁顾命八臣,绞尽脑汁地为自己谋权。

八大臣当然不傻,慈禧要权,那肯定分的是他们手中的权。于是双方经常发生争执,慈禧不是以“不盖印”威胁他们么,他们有招——停止办事,以示抗议。

大人间的“口角”,小皇帝成了炮灰。有史料记载,肃顺等人对峙慈禧时,经常恣意咆哮,“声震殿陛,天子惊怖,至于涕泣,遗溺后衣”声音大到让小皇帝尿裤子。

同治帝游艺怡情图轴  故宫博物院

在拉锯战中,双方彼此都有过妥协、退让,但彼此看不惯依旧是事实,就看谁能灭了谁了!历史证明,慈禧先发制人了,她再也忍不了顾命八大臣的蛮横无理!于是,借着护送咸丰棺椁回京的当口,与顾命八大臣“分道扬镳”,携幼帝载淳从间道先行回了北京,并带走了八大臣中的载垣、端华。回到北京,慈禧立刻策划政变(事先拉拢了慈安),赐死了载垣、端华,又命人将护送咸丰棺椁的肃顺等人捉了(此时肃顺还在前往北京的路上),不久,就将肃顺斩首于京城菜市口,八大臣中其他五人则革职,或者革职再充军。

由此,慈禧代子钤印,正式介入了朝政,成为了影响晚清政局的最重要人物之一。“御赏”和“同道堂”从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于谕旨上启用,直至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亲政结束,见证了一段时代的波澜。

Enlighten

启示

“御赏”印,不再是一枚简单的鉴赏印。然而它又是如此“简单”——表面光素,无丝毫的装饰,甚至在形制上也多少保留了一点田黄的自然形状,并不是绝对的方方正正。

清咸丰 田黄石“御赏”印

故宫博物院

它的印底宽1厘米,长2厘米,通高为5厘米,这个形制大小,相较于清初的杨玉璇田黄石卧虎(通高3.6厘米,长6.7厘米,宽3.5厘米),清乾隆的田黄石虎纽“乾隆御笔”印(面4.7厘米见方,通高6.2厘米),还有清嘉庆的田黄石“三希堂”印(面宽2.3厘米,长4.2厘米,通高8.5厘米),绝对是不够看的——太过“小巧”了。

田黄石卧虎   清    故宫博物院

杨玉璇雕刻,通高3.6厘米,长6.7厘米,宽3.5厘米。虎用田黄石雕琢,卧伏形,弓身,目视前方,似有蓄势待发之意。周身刻画细阴线表示毛发。耳后近背部有阴刻行楷“玉璇”二字款。

“乾隆御笔”印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

田黄石质,虎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4.7厘米见方,通高6.2厘米,纽高3.5厘米。此宝与“所宝惟贤”、“德日新”为一组配合使用,是乾隆帝宝玺中钤用较多的一方。如著名的“三希堂”匾上就钤有此玺。

三希堂”印   清嘉庆  故宫博物院

田黄石质,光素随形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2.3厘米,长4.2厘米,通高8.5厘米。

“信天主人”印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

田黄石质,光素长方玺,汉文篆书,玺文两边围二升龙图案。面宽2.5厘米,长3.2厘米,通高5.5厘米。

实际上,咸丰朝之后的皇帝们,所拥有的田黄石玺印,不仅是在大小上比之祖辈“袖珍”许多,在数量上也远不如那曾经收藏有数百枚田黄的乾隆,甚至在之后,清帝们更多地使用了檀香木这样的木质玺印,而清早期那盛大铺陈罗列的玉玺、石印名品似乎已成为了旧日之影。

清咸丰  田黄石瑞兽纽“克敬居”玺

故宫博物院

田黄石乾隆帝三联印  故宫博物院

左“乾隆宸翰”,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中“乐天”,椭圆形,高1厘米,长径3厘米,短径2.3厘米;右“惟精惟一”,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此玺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时所镌。系由一块相当大的田黄石雕刻而成。三方印链连在一起。 

玺文“惟精惟一”、“乐天”皆出于儒家经典。以“惟精惟一”为文之玺在乾隆早期即有多方,常与“奉三无私”、“乾隆宸翰”一同使用。“惟精惟一”出自《尚书·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即危则难安,微则难明,故戒以精一,信执其中。乾隆以此表明其施政思想。“乐天”之义取自《周易·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义即“顺天施化是欢乐于天,识物始终是自知性命,顺天道之常数,知性命之始终,自然之理,故不忧也。”这三玺的篆刻方式与玺文布局均有不同。“乾隆宸翰”为阳文篆刻,布局章法为传统标准格式。“乐天”亦为阳文,两字居中,左右饰以螭纹,使玺面富有动感。这种字、画结合的形式是汉印的遗风。“惟精惟一”为阴文篆刻,印文用汉代私印形式,采取回文法排列,错开相同的两个“惟”字与延长两字上端一笔都是为取得整个印面饱满匀称、和谐美观的效果。 

此三联玺在乾隆帝上千方的小玺中备受青睐,以后各帝亦十分珍视。清末代宣统皇帝溥仪被逐出宫时携出此印,且随身不离,至1950年方将其交出,经有关机构移交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无论是大小还是数量的“缩水”,实际上都隐隐反映着同一个问题——清王朝的在权力和财力上同样已逐渐走向“缩水”,一个王朝的衰弱,就这样通过玺印展现出来了。

这一场关于印章的政变仅用了6天时间(史称“辛酉政变”,因载淳热河登基后拟定年号为“祺祥”,也称“祺祥政变”),慈禧就除去了权势滔天、敢对着自己咆哮的顾命八大臣。从此,慈禧摇身一变,成为“西宫皇太后”,与东宫太后慈安一起垂帘听政。慈安“短命”,与慈禧共同听政了近20年,但慈禧却是实打实垂帘听政了48年,这是什么概念?咸丰才堪堪活了31岁!

慈禧太后便服像屏

两枚印到底能不能左右一个江山呢?从咸丰的角度看,并没有,但从慈禧的角度来看,这两枚印,确实让她左右了大清王朝的江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00年来中华大地最名贵的奢侈品《石帝田黄》
?资料贴 | 那些帝王们的“心头肉”——清代宫廷寿山石玺印集合
寿山石与清代帝王
两方印章能否左右整个江山?
一方改变大清最后五十年国运的青田石印
以印制衡?起底两枚寿山石印章背后的权术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