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花的世界】:北京保利年度大展抢先云览(第二章)
userphoto

2022.07.06 广东

关注


「青花的故事」

  景德镇御窑遗址所出

  与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对比展

Memoirs of Cobalt

——A Comparison Exhibition of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s from Imperial kiln Site and Worldwide Collections


因疫情原因,展览将延期举办,请您谅解并持续关注

 苍狼白鹿的卵白釉 甚适于心的“中国白” 

白瓷是以含铁量低及尽可能去除氧化铁杂质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

的。白瓷创于中华,所谓“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在白度、透光度、烧成温

度、吸水率、釉光等方面都接近于现代瓷的标准。据文物考古研究发现,长沙东汉墓中

出土灰白釉器物有被认为是“早期白瓷”,尚非真正的白瓷。白瓷烧造技术含量很高,

在青瓷基础上窑工逐渐减少胎釉中氧化铁的含量。白瓷源于中国北方含铁量较低的胚土

,北齐范粹墓(公元575年)出土器为白瓷的初级阶段,白釉中仍泛青黄。至隋开皇十

五年张盛墓(公元595年)、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李静训墓出土器则白度较高,不

泛青黄,透影度和釉光均达到了白瓷的成熟阶段。唐代白瓷日益精进,唐朝中叶以来,

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已十分明显,北方邢窑白瓷驰名天下,宋代窑口众多,定窑、湖田

窑等牙白釉器、青白釉器更是闻名遐迩。元朝以来,随着景德镇陶艺的进步,色泽愈发

纯正的枢府卵白釉、永乐甜白釉相继出现,在陶瓷史上书写下灿烂的篇章。


隋 白瓷双腹龙柄传瓶 1957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

隋 白瓷透影杯等 陕西考古博物馆藏品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头等收藏

蒙元宫廷尚白尚蓝,关于蒙古人对白色的崇尚,史料中多有记载,如《蒙古秘史》开头

中就写道:“成吉思汗的根祖是承受天命降生的孛儿帖赤那(蒙语,意为苍狼)和他的

妻子豁埃马阑勒(蒙语,意为白鹿)”,苍狼白鹿即是蒙古族的图腾。陶宗仪在《辍耕

录》中即记叙“国俗尚白,以白为吉”,因在蒙古族崇信的萨满教系统中,白是吉、善

的象征,代表纯洁和高尚。蒙古族风俗中对白色的喜爱也随处可见,所居蒙古包毡帐为

白色,蒙古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也称为“白节”,正月为“白月”,《马可·波罗游记》

中即描述“白节”时的情景:“大汗及其一切臣民皆衣白袍,致使男女老少衣皆白色,

盖其似以白衣为吉服,所以元旦服之,俾此新年全年获福。”而忽必烈奉藏传佛教萨迦

派上师八思巴为大元帝师后,广传《大白伞盖经》,并设置白伞盖于忽必烈御座之上,

代表大白伞盖佛母的法力“以镇邦国“。故白色又有了佛法护佑加持之义。大都大圣寿

万安寺(”白塔寺“)等遍及全国的洁白喇嘛塔均为元代遗存的白色祥瑞符号。对白色

的尚好,也直接促成了元代景德镇枢府卵白釉的诞生。

成吉思汗像

元世祖游猎图(局部)

北京白塔寺

枢府釉瓷是在景德镇窑青白釉基础上创烧,是为元朝军事机关“枢密院”、“行枢密院”
所特制的日用瓷,它釉色白中微带青色,釉质失透如玉,器内纹饰多采用模印而成,常
于纹饰间印有“枢府”二字,故称为“枢府器”,釉称为“枢府釉”。又因其釉色酷似
鸭蛋色,故也称为“卵白釉”。此外,除模印“枢府”二字者,还见有模印“太禧”、
“福禄”字样及五爪龙纹者,均为元朝官办性质的官窑瓷器,经现代成分分析表明,此
种“枢府”卵白瓷的胎质中氧化铝的含量增加,说明瓷胎中加入了高岭土的成分,提高
了烧成温度,而釉质成分与宋代青白瓷相比,氧化钙的含量大幅降低,由14%降至5%,
同时钠、钾的含量提高,使得釉层粘度大,流动性降低,成品率高,釉质较厚而润泽。
这一釉水成分的变化的实质,就是降低釉水配比中釉灰(即石灰石和草木灰的混合物)
的比例从而实现的,即清初张九钺《南窑笔记》中谓:“灰多则釉青,灰少则釉白。”
表明元代工匠已开始掌握白釉的呈色规律,改进胎釉配制等诸多工艺,追求更高白度的
硬质瓷了。本次展品中的元卵白釉模印云龙纹高足杯即为一件白釉精品,与常见枢府釉
器相比白度更高,并不明显泛虾青色,纹饰工整细腻,富官样气度。

元 卵白釉印龙纹靶杯

高:13cm 底径:4.5cm 口径:13.8cm

江西景德镇市近郊元墓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本次展品)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藏家天下

元亡明兴,明永乐一朝,宫廷重白瓷,永乐甜白釉瓷器的诞生,成为划时代的里程碑。

其釉色乳白,温泽柔和,于白瓷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乳浊的元代卵白釉相比更温润

,呈半木光,似绵白糖色,给人以绵甜美感。从技术角度分析,当是尽量提炼胎土,降

低其中氧化铁的含量,同时釉料配置上只使用釉石,不用釉灰,釉中含有多量的微细残

留石英颗粒和一定量的云母残骸,并使用钾石作助溶剂,使得釉中氧化钙含量极低,氧

化钾含量较高。“甜白“是中国白瓷制作工艺达到顶峰的标志。

明永乐 甜白釉锥“永乐年制”款高足碗(残)

残高:5cm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本次展品)

明永乐 甜白釉暗刻缠枝莲纹带盖梅瓶
H:40cm
(本次展品)

明永乐 甜白缠枝莲梅瓶

台北故宫藏品

所谓“甜白”一语,最早见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王世懋的《窥天外乘》中记

述:“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鬃眼甜白为常。”黄一正万历十九

年所撰之《事物绀珠》,亦沿用了这一说法,同时赞美其釉色“白如凝脂,素犹积雪”。

“甜白”又有“填白”之称谓。“填”为填加之意。似指甜白器上常用的锥刻细线花卉

及锥拱模印云龙纹饰。

明永乐 白釉锥拱束莲纹盘(残)

直径:31cm

2000年御窑珠山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本次展品

明永乐 甜白釉刻缠枝莲纹大盘(盘心局部)

D:40.5cm

备注:海外私人旧藏

(本次展品)

明成祖(太宗)永乐皇帝对此种甜白瓷器尤为青睐,《明太宗实录》永乐四年十月丁未

条记:“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钞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

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於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景德

镇明代官窑遗址考古发现,出土永乐器物多为甜白釉瓷(景德镇市珠山中路东区两相连

永乐堆积层,逾98%),然而甜白器传世者较青花瓷则更为罕见,可知此类甜白器烧制

极其艰巨,拣选严格,至釉色完美方能入贡;若稍有不善即告落选,最终打碎掩埋,由

此益可见永乐皇帝对甜白瓷器的喜爱了。究其文化背景,多以为燕王朱棣北平府邸为“

故元大内“,受蒙元”国俗尚白“,以白为吉的遗风熏染。为报答父母之恩,他从永乐

十年开始于金陵建大报恩寺塔,以白瓷砖砌建而成,砖上浮雕佛像金身(珠山御窑遗址

出土有十七块永乐甜白釉折角瓷砖),故而大量烧制的白釉瓷砖不但带有宗教意涵,同

时也承载了皇帝对父母的追思。大报恩寺琉璃白塔于大明的重要意义宛如白塔寺之于元

大都,而以御窑白釉瓷砖装饰尊贵宫室建筑的传统在洪武凤阳明中都已有使用。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出土瓷砖

落马桥出土洪武白釉卷草纹瓷砖

明永乐 甜白釉折角瓷砖

报恩寺用 

景德镇珠山出土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精藏门

 “长生天”与“霁青”釉 

与青花瓷所用钴料一样,通体施钴青釉料在适当温度和气氛下可烧出深浅不同的各色蓝

釉瓷器。元代霁青釉(霁蓝釉)施釉极为凝厚,这种与天空一样深邃的高温蓝釉给人以

空阔、辽远、超凡脱俗的精神体验,亦为以进口钴青料烧制的高温颜色釉瓷器。

元 缂丝大威德金刚曼陀罗中的主尊(局部)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曼陀罗唐卡供养人局部

元文宗、元明宗像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前文提及,蒙元宫廷尚白尚蓝,蓝色在蒙古人心目中象征着永恒的神明“长生天”(腾

格里),霁青釉瓷器也在元代创烧,二者应有必然的联系。元代宫殿琉璃瓦亦用蓝色。

《元代掖庭记》载“元祖肇建内殿,制度精巧……瓦滑琉璃,与天一色”。而深蓝色亦

为藏传佛教本尊“大威德金刚”法身的颜色,大威德金刚作为文殊菩萨的忿怒相,护国

护法,向为蒙元皇室虔敬供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缂丝《大威德金刚曼陀罗》唐卡中

作为供养人的元明宗肖像即着蓝地白龙袍,文宗则着白袍。元代霁蓝釉瓷器在一色纯净

之外,尚有两种装饰技法尤称名贵,一为蓝釉地绘金彩;一为蓝釉地留白凸起刻划龙凤

禽鸟等纹饰。元朝之后,洪武、永宣官窑继承了霁青釉的烧造,在汉文化中,蓝釉亦享

祭器之尊。明初宫廷对皇朝礼器的使用有明确规定,《大明会典》卷二百零一载:“洪

武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行江西饶州如式烧造解。”即祭天用蓝釉器。

宣德霁青釉釉水更为明亮夺目,有“宝石蓝”之称,为一代名品,清初《南窑笔记》

“宣窑”条即载:“(青花之外)又有霁红、霁青、甜白,尤为上品”。

元 蓝釉描金朵云折枝莲纹匜

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 青花地留白石榴纹大盘

D:51cm

备注: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 :《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4(1),编号1667

同时,蓝色也是被旭烈兀西征所灭亡的阿拉伯帝国伊斯兰阿拔斯王朝的流行颜色,也是

两河流域波斯地区贵族们崇尚的颜色。甚至有学者提出,蓝色也是“波斯和波斯血统民

族的皇家颜色”。因此,蓝色和作为宗教颜色的绿色常出现在波斯地区的宗教场所、王

宫和圣陵上。波斯各地清真寺的穹顶、门柱门楣以及外墙都不同程度地装饰着蓝色,这

更使得蓝色称为波斯地区广大穆斯林喜爱的一种颜色。而改宗伊斯兰教的蒙古伊利汗国

和之后帖木儿帝国作为波斯地区后续的统治者,视蓝白为吉色。经过长期审美心理上的

积淀,“在宗教、王权、风俗的相互作用中,恰巧蓝、白二色正是满足这三种心理要求

的色彩”(苏沛权,《青花瓷与中外文化交流》,第41页)。蓝釉瓷器和青花瓷器一起

成为这些伊斯兰汗国的王室珍藏之器。

伊朗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Jameh Mosque ofIsfahan)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重点

 元明珍秘之“蓝地白龙”与“青花地白龙” 

元 祭蓝釉地留白龙纹梅瓶 北京颐和园藏

元 祭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藏

元 蓝地白龙纹砚盒

底径:29.5cm

1988年御窑珠山北侧风景路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如前所述,在民族与宗教意义上寓意圣洁的白与蓝在元明景德镇瓷器中均有精彩体现。

而于一器中,蓝白鲜明对比最富于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莫过于元蓝釉地刻白龙梅瓶了,扬

州博物馆、北京颐和园与巴黎吉美博物馆各藏一件。帝王象征之矫健的三爪白龙遨游于

深邃的蓝釉苍天,似象征帝王受到祖先、长生天与佛法的多重庇佑,极为神秘尊贵。本

次展品之1988年御窑珠山北侧出土之蓝釉地海水白龙纹砚盒亦采取相同工艺,并无完

整器传世,极为珍罕。元代同时期或稍晚,景德镇又创烧青花海水地留白刻龙纹品种,

以1964年保定窖藏出土两件青花留白八棱梅瓶及镇江出土之青花留白龙纹大炉为代表。

其以青花满绘海水波涛的风格应来自于南宋吉州窑水波纹瓶,极富动感。这一青花海水

地白龙的样式为明初永乐一朝所继承发扬,并更臻化境,成为永乐开创中华大航海时代

的艺术象征。

元 青花海水龙纹香炉 镇江博物馆藏

元 青花海水龙纹八棱带盖梅瓶 河北省博物馆藏

元 吉州窑彩绘水波纹炉

1966年冬江西新干县城东宝塔山下出土

本次展览中,将展出一件于欧洲秘藏近百年的永乐御窑神品——“明永乐青花留白暗刻

龙纹海浪大盘”,这也是这一重器重回故国的首次亮相。本件大盘形制规整,大口微敛

,弧腹广底,浅圈足,为明初大体量盘式的经典造型。通体青花描绘纹饰,内壁绘牵连

缠绕的缠枝花卉十二朵;外壁绘奔龙四条,其间以壬字云纹间隔。盘心青花双圈内绘奔

涌的海涛为地,再以留白技法浅刻须爪鳞片表现一半侧面立龙,仅双目龙睛以青花点绘,

身旁围绕的火焰亦以留白技法表现,在青花海水地子的波涛衬托下,使得龙跃于渊,极

具神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明永乐 青花留白暗刻海水龙纹大盘

D:40cm

备注:丹麦著名建筑家所罗门·塞伦森(1856-1937)旧藏

(本次展品)

盘心留白而成的白龙纹样于明初青花器中十分罕见,并多为袭宋元遗风的三爪龙形。采

用此种技法者,所见均为御窑重器,以天球瓶最为知名,北京故宫博物馆、大英博物馆

大维德基金会、伊朗国家博物馆、日本出光美术馆等均有收藏,此外还有梅瓶、大碗等

造型。叶喆民先生对这一品种的艺术表现力的评价颇为中的,“用浓重深厚的青色海水

衬托出一条矫健飞舞的白龙,使人感到仿佛它置身于波浪滔天、汹涌澎湃的大海中,腾

云驾雾,气势凶猛。尤其是深蓝的海水与洁白的龙身形成鲜明的对比,充满了动力美,

充分表现了匠师们不同凡响的艺术才能。”

明永乐 青花海水白龙纹撇足梅瓶

腹径:26.7cm 高:40.6cm 口径:8.9cm 底径:18.6cm

1994年珠山南麓东门头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藏界看点

永乐神品 帝皇之相 

本件丹麦建筑师所罗门·塞伦森旧藏永乐青花白龙盘,除伊朗国家博物馆藏两例,上海博

物馆藏一例宣德年款者外,完整器仅此一例。1993年景德镇御窑珠山出土尺寸较小一例

(直径28厘米),青花发色较为晦暗,未拣选供御,即行销毁。可见其烧制之难,存世

之罕。

明永乐 青花海水锥白龙纹盘(盘心局部)

高:5.3cm 底径:20cm

1993年御窑珠山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本次展品)

明太祖御容画像(局部)

本品之图像学意义亦颇可考究,盘心白龙口齿张开,怒发上冲,龙须扬起,有威加四海

之气势,造型与现藏台北故宫的明太祖与明成祖御容画像中皇帝所穿明黄色常服上之团

龙纹饰十分相近,可见此式龙形纹样颇得洪武、永乐青睐,并将其运用于各式不同工艺

门类,与明初剔红漆器、金器之龙纹亦十分接近。永乐帝御容原在北京故宫南薰殿所贮

,出自明朝内府画师之手,其对永乐面貌的描绘无疑是十分写实的,其面目肃穆威仪,

气宇不凡,尤其是胡须的样式颇为独特,分作五绺,髭须与下颌两侧的两绺长须应当是

特意加以定型,与前后洪武、洪熙、宣德诸帝胡须样式均不同,试将本品白龙形象与成

祖御容相对比,二者确有神似之处。

明永乐 剔红云龙纹圆盒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藏

明初 金制刻龙纹扁壶湖北省博物馆藏

明太祖  朱元璋画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成祖 朱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仁宗  朱高炽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宗  朱瞻基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联想到朱棣本人由燕王之封发动“靖难”直至登基改号永乐,无论是正史还是戏说,描

述中都充满了戏剧性的情节,以姚广孝一句“臣奉白帽著王”(暗示“王”将为“皇”

)用为谋士,对相士袁珙加以重任,永乐对相术的态度,可以说是实打实的信奉了。永

乐在为父皇太祖朱元璋所作“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对中对父亲相貌的描述为“龙髯长

郁,然项上奇骨隐起至顶,威仪天表,望之如神”,俨然一副“异人”模样,而这正是

相术之中的“帝王之相”,朱棣为了证明自己皇权的正统,自己必然也要有“龙形虬髯”

的“帝王之相”。何为“龙形虬髯”,眼前的腾跃的这条白龙,无疑让那“帝王之相”

变得鲜活起来。言及此处,“白帽”,“白龙”,“甜白瓷器”,与大白伞盖庇佑下着

白衣的忽必烈一样,白色似乎也正是朱棣的一种幸运色。

明永乐 青花留白暗刻海水龙纹大盘(盘心局部)

D:40cm

备注:丹麦著名建筑家所罗门·塞伦森(1856-1937)旧藏

(本次展品)

在王朝道统上,恢复汉人统治的“大明”承继“大元”正统,永乐本人也多次提及忽必

烈入主中原为天命所在,其时“甲兵强盛,天下宁谧”。并以行动恢复元世祖“四夷朝

贡”之盛。早明宫廷文化也颇多蒙元遗风,如崇奉喇嘛教法王国师、尚武好巡幸狩猎、

皇帝休闲常戴蒙古式宽檐笠式帽、重视海外贸易珍宝等等。成祖在位的二十二年间,政

治、军事、经济、文化均颇多建树,他南征安南,北伐蒙古,东纳日本朝贡,西辟乌斯

藏入朝,完成了迁都北京、疏通漕运的大事,编篡《永乐大典》这一史诗百科全书,派

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了前无古人的大航海时代,使明朝完成了由“洪武之治”到“永乐

盛世”的过度。朱棣最终的未竟梦想就是征服蒙古,成为唐太宗式的“天可汗”,并逝

于第五次出征蒙古的塞外之地。万斯同《明史稿》谓其“有明功烈,于斯为盛矣”,梁

启超则语:“明成祖以雄才大略,承高帝之后,天下初定,国力大充,乃思扬威德于域

外,此其与汉孝武、唐太宗之时代正相类”,“实绝世英主”。在中国陶瓷史上,永乐

御窑也名副其实地堪称“开一代未有之奇”。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动态

“湮散”“黑斑”与青花之美 

元明之际青花瓷器在原料、技术、纹饰等各个方面,受到中亚、波斯地区釉下彩陶的的

影响,与伊斯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明人对于瓷业,无论在意匠上、形式上,其技

术均渐臻至完成之顶点。而永乐已降,因波斯、阿拉伯艺术之东渐,与我国原有之艺术

融合,于瓷业上,更发生一种异样之精彩。”(吴仁敬,辛安潮。《中国陶瓷史》,商

务印书馆,1936)产自中亚的“苏麻离青”钴料飘洋过海运抵景德镇,最终在中国工匠

的毛笔下描绘而成的,既有布局繁密、充满伊斯兰风情的“回回花”图案,也有疏朗有

致、蕴含笔墨趣味的花鸟异兽。“高铁低锰”的进口青料给瓷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若

纯用苏料,发色固然深沉紫妍,但因青料淘洗研磨后仍含有氧化铁微粒的问题,绘制的

纤细线条中常有黑色的小点,落笔浓重处则会使铁元素聚集,形成黑斑;而“低铁高锰”

的国产青料在绘制时,发色虽呈灰蓝,但呈色稳定。故实际绘制时,工匠常将进口料与

国产料搭配使用。

明永乐 青花折枝花卉寿桃墩式大碗(碗心局部)

D:34cm

备注:亚洲资深藏家旧藏
(本次展品)

在永宣青花上经常出现的自然的“湮散”(晕散)和“黑斑”现象,是进口钴料在烧制

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但由之产生的浑然天成的水墨淋漓、气韵生动的美感又是后世难以

企及之处。要使青花现出美丽的色调,必须使用还原焰,进口钴蓝料在强还原焰下呈色

力非常强,但温度过高时线条湮散,而在氧化焰气氛中,即便是上等青料也会变成黑褐

色。永宣器物胎釉、用料中的诸多天然成分在御窑厂从氧化焰至还原焰再至中性焰的窑

火中幻化天成,再经过无比严苛的拣选制度,方有世上之完整永宣御窑器的传世,识者

不可不珍。

明永乐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局部)
(黄釉为清代后施)

H:36.5cm

备注:法国重要私人收藏

(本次展品)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菱口盘(盘心局部)

D:34cm

(本次展品)

苏麻离青浓重处有铁锈黑斑现象,其原因除进口青料有高铁低锰特点,还由于青料本身起着媒溶剂的作用,使得充分挂有青料的地方很容易熔化到上面的釉中去,因此若在这时候开窑放进新鲜空气,那么这个尚未凝固的部分的钴便被氧化,变成褐色或绀黑色。关于这个问题乍一想来,似乎是窑的缺点,其实却是它的长处,所以明初的图样能够做出渲染生动、浓淡不同的颜色,而且产生了后世青花瓷所望尘莫及的那种深厚浓艳之趣。(叶喆民,《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


明永乐 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 (残)

底径:12cm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本次展品)

这种“深厚浓艳之趣”便体现于本次展品的永乐青花折枝瑞果大梅瓶和青花缠枝花卉菱

口盘等作品。御窑出土器中则对应一件1988年珠山南麓东司岭所出青花折枝瑞果梅瓶,

此瓶在烧造过程中胎体塌陷,与匣钵粘接,但瓶口、瓶底皆完整,成为一件被压扁的扭

曲梅瓶,从底径12厘米判断,原瓶高度应为28.5厘米左右制式。本器青花色泽幽菁,釉

光莹润如玉,于600年前经历的一次窑火意外使这件本应亭亭玉立的梅瓶折叠、凝固成

今天扭曲的存在,宛如历了一段相对论的时空隧道,在梅瓶美丽的骸骨中我们仿佛看

到达利笔下弯曲的钟表和毕加索、培根画中那些解构的面孔。灵魂可以出窍焉。

明永乐 青花四季花果梅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H:29.4cm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传说

「青花的故事」

  景德镇御窑遗址所出

  与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对比展

Memoirs of Cobalt

——A Comparison Exhibition of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s from Imperial kiln Site and Worldwide Collections

本章节主题展品

明永乐 甜白釉暗刻缠枝莲纹带盖梅瓶
H:40cm

明永乐 甜白釉刻缠枝莲纹大盘

D:40.5cm

备注:海外私人旧藏

明永乐 甜白釉暗刻花卉石榴碗

D:17cm

明永乐 白釉锥拱束莲纹盘(残)

直径:31cm

2000年御窑珠山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明永乐 甜白釉锥“永乐年制”款高足碗(残)

残高:5cm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明永乐 青花留白暗刻海水龙纹大盘

D:40cm

备注:丹麦著名建筑家所罗门·塞伦森(1856-1937)旧藏

本品形制规整,大口微敛,弧腹广底,浅圈足,为明初大体量盘式的经典造型。盘底砂底无釉,可见胎体坚致细腻,足沿微泛火石红。通体青花描绘纹饰,口沿内外绘回纹一周,内壁绘牵连缠绕的缠枝花卉十二朵,计有山茶、莲花、月季、扁菊等数种;外壁绘向前奔走的行龙四条,龙口半张,脑后毛发向前竖起,龙须向两侧飞扬,其间以壬字云纹间隔。盘心青花双圈内绘奔涌的海水为地,再以留白技法表现一侧面立龙,仅双目龙睛以青花点绘,龙身下肢朝向画面右侧,身躯中段则向后扭动,使得上肢及龙首面向画面左侧,上肢两只前爪一前一后,龙嘴张开,龙角后的鬃发上扬,气势威猛,身旁围绕的火焰亦以留白技法表现,在青花海水地子的衬托下,使得龙形似乎站立在波涛之上,极具艺术表现力。


此种留白工艺难度极高,十分考验工匠谋篇布局的功力,制作时须在素胎之上将底稿打好,将需留白的部分之轮廓线以青花勾勒,再将需要以青花表现的部分以钴蓝青料描绘出来,且绘制时也需加倍小心,切不可在留白的区域落笔;最令人叹服的是立龙的鳞片、爪牙、须发均以暗刻工艺表现,施釉后纹饰也十分清晰,纤毫毕露,工致非凡,具有立体效果,可谓鬼斧神工之作。通体青花发色深沉妍丽,尤其色泽浓重处可见明显的铁斑沉积效果,颇得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笔墨淋漓之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家大联门

盘心留白而成的白龙纹样于明初青花器中十分罕见,采用此种技法者,所见均为御窑重器,以天球瓶最为知名,北京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伊朗国家博物馆、日本出光美术馆等均有收藏,此外还有梅瓶、大碗等造型,而究其肇始,母本则应自元代蓝釉留白、青花留白器物而来,前者如扬州博物馆所藏蓝釉留白龙纹梅瓶,后者则见1964年河北保定元代窖藏出土的两件青花留白八棱梅瓶。

遍查海内外重要公私收藏及艺术市场,与本品相近者仅见发表两例,一例藏上海博物馆,外口沿书“大明宣德年制”单行楷书款识,另两例原藏伊朗阿德比尔清真寺、现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据John Alexander Pope于他的著作Chinese Porcelains From the Ardebil Shrine中记载,阿德比尔清真寺中曾发现两例,此外另有一例尺寸稍小者藏于伊斯法罕,但未见发表),本品为唯一可于市场流通者,至为珍罕。

明永乐  青花留白暗刻龙纹海浪大盘

D:40cm

阿德比尔寺藏  编号29.37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明永乐  青花留白暗刻龙纹海浪大盘
伊朗阿尔达比勒省谢赫萨菲阿德丁墓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明宣德 青花留白暗刻龙纹海浪大盘
D:40.7cm

上海博物馆藏


元 蓝地白龙纹砚盒

底径:29.5cm

1988年御窑珠山北侧风景路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明永乐 青花海水白龙纹撇足梅瓶

腹径:26.7cm 高:40.6cm 口径:8.9cm 底径:18.6cm

1994年珠山南麓东门头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唇口、短颈、园肩、撇足、平底微内凹。瓶身刻白戏珠五爪龙,地饰青花海浪。龙眼以青料点出,肩部绘莲瓣纹内填杂宝。撇足绘莲瓣纹,内填莲花。该梅瓶青料浓艳,多有黑褐色斑块。

明永乐 青花海水白龙纹碗

高:6.8cm 底径:8.4cm

1993年御窑珠山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敞口,弧腹,浅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外壁及碗心绘海水白龙纹,内壁及碗底作团龙纹,内口沿饰一周海水纹。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家大圈子

明永乐 青花海水锥白龙纹盘

高:5.3cm 底径:20cm

1993年御窑珠山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涩底。内外施釉,青花装饰。内壁饰缠枝花卉纹,外壁饰云龙纹,盘心作海水白龙纹。


明永乐 青花折枝花卉寿桃墩式大碗

D:34cm

备注:亚洲资深藏家旧藏

明永乐 青花折枝花卉纹直口碗

高:13.8cm 底径:18.4cm

1994年珠山南麓东门头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碗直口,弧腹,圈足。内外施釉,青花装饰。内外口沿分饰卷草纹及缠枝花卉纹,外壁腹部饰折枝花卉纹,内壁则饰缠枝花卉纹,碗心作一束折枝牡丹。

明永乐 青花内外缠枝花卉纹碗

D:19.8cm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菱口盘

D:34cm

明永乐 青花花卉纹大盘

D:38cm

明永乐 青花并蒂莲折沿盘

D:37.5cm

明永乐 青花葡萄纹折沿盘

D:37.5cm

备注:日本重要藏家旧藏

明永乐 青花六出开光莲纹菱口折沿盘

高:7.5cm 口径:40.6cm 底径:23.8cm

1994年珠山南麓东门头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菱口,折沿,浅弧腹,圈足,涩底。内外施釉,青花装饰。口沿饰一周缠枝莲纹,内外壁均饰折枝花卉纹,盘心作六出开光折枝莲纹。

明永乐 青花折枝牡丹纹折沿盘

口径:43.1cm 底径:28.1cm 高:7.3cm

1994年珠山南麓东门头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侈口,宽折沿,浅弧腹,圈足,白砂底。胎质细腻,青花发色浓郁。内外青花装饰,盘心绘折枝牡丹纹,内外璧绘缠枝莲,板沿饰折枝花果八朵。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纹双系小罐

H:6.4cm

备注:日本重要私人收藏

明永乐 青花外莲瓣内花卉纹小鸡心碗

D:10.3cm

备注:民国“聚和祥”古玩商号旧藏

明永乐 青花“内府”梅瓶

H:34.2cm

明永乐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

(黄釉为清代后施)

H:36.5cm

备注:法国重要私人收藏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抱月瓶

(黄釉为清代后施)

H:30.5cm

备注:法国藏家旧藏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纹盖罐

通高:30.1cm 口径:15.2cm

1994年珠山南麓东门头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罐直口,鼓腹,腹以下渐收,圈足。盖平沿、拱顶、宝珠钮。外壁青花装饰,盖面饰缠枝海石榴花纹,罐身外壁主要由三层纹饰组成,肩部作一周璎络纹,罐腹部饰缠枝莲纹,近足处作折枝花卉纹一周。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扁壶

高:44.8cm 口径:8cm

1994年珠山南麓东门头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直口,长颈,扁圆腹,椭圆形圈足,底刷釉。内外施釉,外壁青花装饰。口沿饰卷草,颈饰缠枝花卉。壶身饰缠枝四季花卉。

明永乐 凤穿花纹梅瓶

口径:7.3cm 底径:15.6cm 高:37.6cm

1999年御窑珠山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唇口,丰肩,肩以下渐收,近足处外撇,矮圈足,涩底。内外施釉,外壁青花装饰,绘凤穿花纹。

明永乐 青花开光折枝花果纹执壶

口径:7.6cm 底径:10.5cm 高:30cm

1994年珠山南麓东门头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喇叭口,长颈,鼓腹,圈足。外壁青花装饰,颈肩处饰蕉叶及卷草纹。腹部对应开光内饰折枝瑞果纹,环绕开光分别饰折枝四季花卉。足饰卷草,流外壁饰折枝花卉,与壶身连接处作卷草纹一周。

明宣德 霁青釉暗刻朵云行龙纹盘

“大明宣德年制”款

D:20.2cm

备注:瑞士玫茵堂旧藏

展览:「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大英博物馆,伦敦,1994年,编号136


明弘治 霁青釉加青花石供纹罐

H:30.8cm

备注:北京著名藏泉家骆泽民先生“汇泉堂”旧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花札记(三)
拥有一件永宣瓷,不知引来多少羡慕
故宫博物院藏与景德镇出土成化瓷对比!(高清图),太养眼了!
超清赏析元景德镇窑釉里红划花兔纹玉壶春瓶
明代御窑瓷器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之弘治篇(三)
御窑密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