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点故宫博物院那些国宝级钧瓷藏品(民钧部分)
钧窑产量最大的是碗、盘、洗、罐、瓶、炉、枕等生活用品,釉色以带乳光的天蓝居多,部分饰有红或紫红色斑块,少见通体玫瑰紫和海棠红器物。由于这类产品主要供民间日常所用,故人们习惯称之为“民钧”。在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百余件钧窑作品中,民钧数量较多,而在这些民钧作品中又以碗、盘、碟和罐为主,瓶、枕最少。
一 钧窑天蓝釉罐
元—明初,高19厘米,口径14厘米,足径12厘米。
罐唇口,短颈,圆腹,腹下渐敛,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近足处无釉。
二 钧窑天蓝釉钵
北宋—金,高14.6厘米,口径17.9厘米,底径7.9厘米。
钵敛口,鼓腹,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口沿、足边呈酱色。
三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盖罐
元,通高30.5厘米,口径17.5厘米,足径14.7厘米。
罐上下子母口套合。短颈,溜肩,鼓腹,圈足外撇。盖为后配,拱顶出沿大于器口,盖顶置菠萝形抓钮及三个环状系。通体施天蓝色釉,釉色蓝中泛青,盖面饰不规则的红斑纹。足底无釉,胎呈铁褐色,足底粘有釉斑。
此器造型浑厚,釉色纯净明丽,堪称元代钧窑瓷器中难得的造型完整之器。
四 钧窑天蓝釉葫芦瓶
金—元,高25.5厘米,口径5.2厘米,足径10.9厘米。
瓶呈葫芦形,上小下大,束腰,圈足。造型敦厚丰满,制作精致。从传世钧窑瓷器来看,葫芦瓶较为少见。通体施天蓝色釉,釉层肥厚,釉面匀净,釉色光亮莹润。
五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碗
元,高9.5厘米,口径23.7厘米,足径7厘米。
碗呈菊瓣形。敞口,弧腹,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碗内有红斑装饰。
用花瓣作为碗的造型,起源于唐、五代时期,宋、金时期兴盛,延续到以后各朝。这一成型技法的使用,对实用器起到了很好的美化作用。
六 钧窑天蓝釉鸡心盖罐
金,通高9厘米,口径6.2厘米,足径4.8厘米。
罐敛口,鼓腹,圈足。状如鸡心,故名“鸡心罐”。附平顶圆盖,盖顶置圆钮。外施天蓝色釉,边缘釉薄处呈酱黄色。外底不施釉。
七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双系罐
金—元,高10.2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6厘米。
罐敞口,短颈,鼓腹,宽圈足。肩部对称置圆系。里、外施天蓝色釉,釉面有开片。口沿、足边及系的侧面釉薄处呈酱色。外壁饰月牙形的紫红色斑块,似一弯新月挂在天边,别致新颖。
八  钧窑天蓝釉盘
北宋,高4.3厘米,口径18.4厘米,足径6厘米。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外壁施釉不匀,有流釉现象。口沿处釉层较薄,隐隐映出灰色胎体。圈足端无釉,圈足内有一周无釉。露胎处呈白色。
九 钧窑天蓝釉盘
元—明初,高3.2厘米,口径13.1厘米,底径7.1厘米。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外壁施釉不匀,有流釉现象。口沿处釉层较薄,隐隐映出灰色胎体。圈足内无釉。
十 钧窑天蓝釉卧足盘
北宋,高2.3厘米,口径12.6厘米 ,底径3.8厘米。
盘敞口,浅弧腹,平底,卧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口沿处釉层较薄,隐隐露出黄灰色胎体。卧足内无釉,呈黄褐色。
十一 钧窑月白釉瓶
高28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7厘米。
瓶唇口,口沿微撇,长颈,颈部上宽下窄如喇叭形,圆腹下垂,圈足。通体施月白釉,口沿处釉薄微显胎色,足边无釉呈酱色。
此瓶造型别致,釉色匀净,为民窑中较好的作品。
十二 钧窑月白釉梅瓶
金,高29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7.5厘米。
瓶唇口,短颈,丰肩,弧腹,腹下渐敛,圈足。通体施月白色釉,近足处无釉。
梅瓶初盛酒用具,明清时期也用作陈设用器。陶瓷梅瓶始见于唐代,宋代以后开始流行。此件梅瓶形态饱满,釉厚而润泽,堪称钧窑瓷器中的精品。
十三 钧窑月白釉紫红斑碗
北宋,高4.5厘米,口径13.1厘米,足径4厘米。
碗直口,腹部内折,弧壁,痩底,圈足。足部露胎无釉,通体月白釉紫红斑装饰。造型古朴端庄。
十四 钧窑天蓝釉碗
金,高8.2厘米,口径19厘米,足径5.7厘米。
碗敛口,深弧壁,圈足。通体及圈足内均施天蓝色釉,足底无釉。
十五 钧窑天蓝釉碟
北宋,高2.1厘米,口径10.3厘米,足径4.7厘米。
碟折沿,敞口,浅弧壁,圈足。通体釉色呈天蓝色,是钧窑最具代表性的标准釉色。圈足底部无釉。
对此件器物的用途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日用类的浅碟,有的认为属于文房类的笔掭。而据传世钧窑墩式碗造型的尺寸、大小来看,这种浅碟有可能是墩式碗的盖子,与碗配套使用。
十六 钧窑天蓝釉葵口盘
北宋,高2.9厘米,口径13.3厘米,足径8厘米。
盘呈八瓣葵花式,敞口,弧腹,浅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口沿及盘壁出筋处釉层较薄,隐隐映出灰色胎体。圈足内无釉,外底留有三个支烧钉痕。
十七 钧窑天蓝釉盏托
北宋,高5.6厘米,口径5.9厘米,底径4厘米。
托作杯形,口微敛,弧腹,中部出托沿,圈足中空。通体施天蓝色釉,施釉不到底,圈足端无釉,呈深褐色。从底部观察,托的圈足内套一小圈足,应为杯形器身的圈足。据此推测,这件盏托的制作流程是:上部杯形部分和托的胎体分别制作完成后,再套接成一体,然后统一施釉。
盏托又称茶托子,为古人品茗用具,与盏配合使用,以防手持茶盏烫手,最早见于唐代。据唐代《资暇集》记载:“茶托子,始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烫指,以碟子乘之……人人为便。”其后开始不断出现各种材质与形状的盏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宫旧藏鉴赏!故宫博物院珍品陶瓷(第9期)
北宋钧窑
故宫博物院精品陶瓷欣赏(第41期)
故宫博物院珍品陶瓷(第7期 下)
对钧窑瓷器真假不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真品太少,建议多看看本文中这些藏品
市场丨钧窑离天价纪录,还差多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