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展讯|“百年知白”艺术大展将于中国美术馆举办

EXHIBITION

展览时间:20161027日12点——116

展览地点:北京东城区中国美术馆357

EXHIBITION

 

知白 | 其人


刘知白(1915——2003)

本名庭坦,字知白,号涓涓厂(庵)主、白云,别署老藤、野竹翁、老梅、梅翁、如莲老人等。

刘知白,中国画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泼墨大家。在刘知白近八十年的绘画途程中,他上承宋元,下接明清,潜心于传统近七十年;晚年以造化为师,在自然中印证传统,将古法化为己用,终臻随心所欲之大境,成为中国画传统的最后守望者和新世纪创新的前行者,即他已经站在了传统与现代的临界点上,预示了新世纪中国水墨转向抽象与表现的历史趋势。先生一生襟怀坦荡,意存高古,生逢动荡,却远离20世纪主流画坛,始终坚守着一个文化人的自由品格和独立思想。



知白 | 真迹

隐逸天南老画师,超超画笔绝人知。

只有金陵白秃子,百载神交相与痴。
 
 二石超超画笔稀,天南又见白云飞。

神州自古多奇逸,寂寂空山一布衣。 

——冯其庸赠刘知白诗>



<携琴访友> 1976年-纸本水墨-18.5cm×25 cm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故人在,天涯不再远。


<雾> 2000年-纸本水墨-134cm×66cm

与山水和合,与真朴归一
纵目八荒,心游万仞,如在云端



<幽壑流泉> 1983年-纸本水墨-136cm×68cm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香雪图> 1978年-纸本水墨-150cm×84cm

幽谷寒山修炼千年
独得天地灵慧

素守圆满,与万类同在


<雨山图>1999年-纸本水墨- 138cm×68cm

鸿蒙初开,一阳始动

轻清上腾,重浊下凝

任天而动,也无风雨也无晴



<野水>(指墨)1976年-纸本水墨- 26cm×36cm

不粘不腻是秋水的本性,

寥廓无痕是长天的颜色。
且寄舟,一蓑烟雨任平生!


<鱼乐图> 1977年-纸本水墨-97cm×88cm

鱼易画,水难描
娓娓波痕晕过宣纸

泠泠水声戏弄鱼吻


<苍岭浮翠> 2001年-纸本水墨- 134cm×68cm

知白守黑,以灰度之

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尊

山水藏胸臆,酣畅而淋漓!


<月照鱼池> 1976年-纸本水墨- 22cm×28cm

开池不待月

池成月自来


<千岭冬雪> 1973年-纸本水墨-152cm×84cm

千山千秋雪
万树万古愁



<泼墨山水> 1997年-纸本水墨-55cm×90cm

千古一泼墨
无法而法,无序而序

此为长长长长长卷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可见全稿

<荷花图卷> 1977年-纸本水墨-25cm×260cm

如。莲。化。境。身。已。远。


 名家 | 云谈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 冯其庸赠刘知白诗:

  画到如莲有几人,

 纵横点画率天真。

 请君试向天边望,

  云去云来岂有心。 

[ 注:刘知白号如莲、云 ]


冯其庸

国学大家、前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从山水画的渊源来说,刘老画里呈现出来的是石涛、石谿、梅瞿山等人的气派,而且其高处,不在二石之下。也许有人会说我夸张,但我是反复斟酌后才说这个话的,我连续看他的山水册页原作,看了半个月,一再自己衡量我这句话的分寸,觉得刘老的画可以当之无愧!

殷双喜

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

想到知白先生在20世纪中国画史上的贡献,就总有两位大师的身影出现,一位是中国的黄宾虹,一位却是19世纪法国的大雕塑家罗丹。……知白先生晚年的泼墨山水,则发展了中国传统画史中一向不为史家所重的“泼墨”传统……达到了一个苍茫寥廓的世界,我想称之为“心象山水”。在这一意义上,知白先生与罗丹相近,即他已经站在了传统与现代的临界上,预示了新世纪中国水墨转向抽象与表现的历史趋势。 

刘骁纯

著名美术批评家、历任中国美术报主编

在文人画脉中,刘知白将泼墨画之“泼”(消融笔踪)推到了最后的极端。 刘知白老先生倾注毕生心力坚守艺术之路70余年,独创了集破墨与泼墨为一身的“刘家山水”样式,与黄宾虹并立为两座高峰

翟   墨

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黄宾虹的艺术是两有,刘知白的艺术是两无,甚至超越了两有和两无

尚   辉

艺术评论家、画家、艺术家

刘知白作品是对已知美术史的一种改变,一种颠覆,或者说是让我们重新认知二十世纪以来的美术史。从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发展来说,继黄宾虹之后,可以说他是一个没有受到西方画学影响而是沿着中国画学自身的道路继续向前发展的画家。

郑   工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知白先生指示了一条中国画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一条道路

柯文辉

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

比前人多走半步都很艰难,何况他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令人遗憾或者欣喜的是,虽然自冯其庸在2004 年10期的《美术观察》发表《丹青泼向黔西东——读刘白云先生的山水画》专文介绍刘知白的艺术成就以来,美术界开始逐渐了解其人其画,但到目前为止,这种影响还主要限于学术界。而且即使在美术界,刘知白的泼墨山水在美术史上的学术价值依然没有被真正挖掘和深刻认识。


       而白云老人已仙逝十三载,自五岁入私塾读诗文习翰墨,在七十余年艺术生涯中,无论怎样飘萍流徙、颠沛失所、清贫如洗,他都从未有一天停下过画笔。安徽、广西、四川、贵州,万里行程万卷丘壑,宣纸、烟盒、笔毫、手指,心有所语皆成书。生前,他没有足够的观众、亦少真正的知音,这恰恰让他心无旁骛、大隐于市,成就了他“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心象山水,至晚年耄耋变法,终成一代泼墨大家。煌煌生前事,寂寂身后名,是不幸,亦是大幸。


刘知白
(1915-2003)

      人一世,两手空空而来,空空而去。画画一辈子,他这一生别无所求,惟愿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给世人留下一点东西,一点有用的东西……





       很多人把刘知白先生与黄宾虹先生相提并论,黄宾虹先生生前曾多次说:“要等到我死后五十年,才会有人欣赏我的画。”果然,我们让他等了五十年。

 

       呜呼哀哉,五十年太长、只争朝夕!

 

       能量值|Energy|有幸成为白云先生艺术的传播者,能量值聚合“缘分、愿力、创意”,只与高频能量链接。白云先生一生襟怀坦荡、虚怀若谷,生前他从未汲汲于名利,身后也应该不会吝于将一生所学留于后人,给我们以美的启迪与恩泽。


       此次展览综合展示了刘知白先生不同时期的作品、画稿、诗草,以期全面呈现其淡泊、高洁、超俗的真文人品格及慎独、化古法、师造化、写心像、超越传统的大画家气魄。此展同时向其卓越的人格精神致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巨德老师扇面艺术欣赏
东营市美术馆:清风与归——刘西洁、阴澍雨作品展
唐人香港 | 刘庆和个展“踏浪”11月22日开幕
刘庆和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 2018》提名艺术家
刘云:田园牧歌,清风掠过
国画百年山水篇《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