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青花瓷简单介绍


     


 青花瓷器发展到明代,已经成为景德镇陶瓷的主流产品,由于绘画所用钴料和绘画题材、笔法不同,明代各时期青花瓷器往往各具特色,呈现一种千姿百态之状。例如明早期青花色泽浓艳凝重,以永乐宣德时期为代表。中期转为浅淡秀雅,以成化时期为代表。晚期青花又趋鲜艳且蓝中带紫,以嘉靖、、隆庆时期为代表。末期则又改浓艳为清淡,以天启、崇祯时期为代表。终明一期,青花瓷虽各具千秋,但其鼎盛期非永乐、宣德莫属。 


          明代青花的代表——永乐、宣德青花  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色泽深厚透入釉骨,往往出现湮散现象和黑色斑点,显得浓艳幽雅,很像水墨画一般妙造自然、别有风趣,所以历来为人们所喜爱,称为青花典范。其精品也一向被列为青花之冠,时至今日扔珍同拱璧。  永宣青花之所以受世人青睐,主要是它充分表现一种绘画的趣味。而所以形成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则是因为其青料具有较强的晕散性能更利于绘画。其纹饰以海水龙纹更具有时代特征。此外,花卉,果实,鸟虫绘画的也相当出色。那一幅幅青翠动人的画面,就是一幅幅写意花鸟画,从中不难看出宋人花鸟画的影响。



藏品介绍:

               XUANDE FOUR-CHARACTER MARK IN UNDERGLAZE BLUE AND OF THE PERIOD (1426-1435)

唇口、直颈、鼓腹、浅圈足。器内外施釉,圈足及底无釉。通体绘青花纹饰,口沿外侧绘朵云纹;肩部绘四兽面纹,中间书「宣德年制」楷书横款;腹部画一条雄赳五爪回龙游戏于朵云间,龙作回首状,睁眉瞠目,炬眼炯炯,张牙舞爪,刚劲有力;胫部绘一圈莲瓣纹。青花发色浓艳青翠,浓处有铁锈斑痕。



         宣德青花中的仕女人物画,其数量之多,描绘之细腻,乃至题材之丰富,均为明清时期青花之首。  宣德青花仕女人物画题材,常见的有“仕女赏月图”、“仕女琴棋书画图”、“仕女对镜梳妆图”“仕女婴戏图”“仕女骑凤图”“仕女骑鹤图”等等。  永乐,宣德青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自问世之日起就备受世人的推崇。至20世纪30年代的永乐、宣德青花大量流落海外,其身价也由此腾跃百倍。这绝不是偶然的,也并非个人的偏爱。



        明代一朝由于青花瓷器具有如此美艳、雅洁的艺术和优良的传统,而且一次烧成,永不退色,精粗瓷器都能应用。因此在明代三百年间的瓷器装饰史上,它一直居于主流地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各个时期,由于青花使用的原料不同,所以呈现不同风格。永乐,宣德青花之所以受世人推崇,传说这种瓷器所用的钴料来自南洋,俗名“苏泥勃青”。  这种钴料本来是一种玻璃,很难碎成极细的粉末,而且易熔于火。如用来绘制图案花纹很容易使颜色湮散,是一种极难实用的原料。  15世纪前期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在中国历史上仅存在了短短的30年。这个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景德镇御窑厂基本处于停烧状态。从景德镇明代御窑厂遗址发掘看,情况也是如此,出土物非常少。

 

小编交流鉴定出手微信/电话:18688584334 李先生

       到了15世纪中期以后的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青花的色调有了新的转变,颜色趋于清淡,尤以成化青花为典型器,与前期的青花的浓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华瓷器在选料、成坯和烧制上非常讲究,胎薄釉润,淡雅宜人。在绘瓷的技法上,由单一的笔画平涂发展成用细笔画线,另用大号笔“分水”的渲染法,使画面更接近国画的笔墨效果。



        明代中晚期,即16世纪20年代以后的嘉靖、隆庆、万历时期,青花色调又一次发生变化,成为蓝中泛紫的堇青色。纹饰题材一变过去的花卉、山石,而更多有道教色彩的云鹤、璎珞、八卦、及婴戏等图案,造型也与过去有所不同,可谓别开生面。 晚明时期是指16世纪晚期17世纪初期的泰昌、天启、崇祯时期。这个时期的青花在绘画方法上常采用单线平涂方式,青花料往往向外流散。由于采用上等浙料,青花色调再一次形成浅浅、雅致的风格,以天启青花为代表。



崇祯时期改用“朱明料”绘画,形成青翠明亮色调,与清初顺治、康熙青花风格十分接近。  景德镇的民窑青花  明代景德镇有许多民窑的青花瓷器画面简练豪放、清脆透亮,有的真如一副水墨写意画,令人望之心旷神怡。前面所说的“崔公窑”就是其中的代表。这种作风一直延续到晚明的民窑青花瓷上,别有一种清新的意趣,是明代青花瓷器中的有名杰作。  为了区别于官窑的青花,人们把民营手工作坊内生产的、供民间使用的青瓷称为“民窑青花”。民窑青花自问世以来,尽管由于历史偏见不曾载入史册,但是作为商品它广泛参透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状况、经济发展、风俗变迁都具有较丰富的学术价值。




      此外,民窑青花产量之大也是官窑瓷器望尘莫及的。在民窑瓷器中以青花为大宗产品,有足以见民窑青花影响之大。不仅如此,在世界各地出土及转世的明清青花瓷器中以民窑青花居多,朝廷对外赏赐和交换的官窑瓷仅是凤毛麟角。 民窑青花瓷作为一种商品必须适应广大群众的要求,反映他们的感情、愿望、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因此其装饰题材大量反映了民间祥瑞吉庆、美意延年的内容,如松竹梅图、


        寿山福海图、婴戏图、高士图、田园山水等。尽管民窑匠师在生活中所见所谓大都是日常生活中极平凡的琐事,但表现在青花瓷上,即使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花鸟、虫鱼、山水、松石等,也都成为优美的艺术现象。特别晒晚明青花中的民窑作品,更以其简练生动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民窑青花多数为日用瓷,常见器物一般是小碗、小盘、小罐。虽然画面大都较小,多为一人一物、一角一景,但犹如国画之册页、扇面之一帧,都具有特色。可以说民窑青花起到了普及中国传统绘画的作用,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功绩是值得称颂的。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釉下彩、釉上彩、单色釉等明代瓷器介绍
明代青花婴戏纹研究
洪武,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
小助看展——天津博物馆藏明代青花瓷(上)
明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青花瓷器的特征,精品可送保利拍卖
青花 江西省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