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隆花园探秘(1)


紫禁城中一共有四座花园,分别是完全对外开放的内廷御花园、慈宁宫花园,未开放的建福宫花园和半开放的宁寿宫花园,其中建福宫花园上世纪毁于大火,近年才重建,最为大众熟知的当属御花园,但是艺术价值最高的则是位于紫禁城外东路宁寿宫北部西路的宁寿宫花园。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该园建于乾隆中晚期,是乾隆预为归政作太上皇时颐养休憩而建造,故又叫做乾隆花园。这里体现乾隆穷其一生对园林审美情趣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寄托了他希望自己长寿,以至天下太平的愿望。本系列长文将充分展示乾隆花园所体现的清代盛世时的建筑、装修和陈设成就。


乾隆花园南北长160余米,东西宽不到40米,是个未足十亩的小园子。因园地狭长,南北设有四进院落,共有建筑20余座,布局紧凑而富有节奏感。花园内假山嶙峋,湖石嵯峨,佳木葱郁,碧瓦朱翚,虚实结合,曲直相间,结构灵巧,整体建筑风格观照并着力于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思想,被学界公认是“宫中苑”或“内廷园林”的精品。


乾隆花园第一进院落,以古华轩为主体,轩西为褉赏亭和旭辉庭,轩东为承露台,东南一角是抑斋、矩亭与撷芳亭构成的院中院。


花园的正门名叫衍祺门,面阔三间,卷棚硬山顶,黄琉璃瓦绿剪边。


门的名字很有讲究,具体而言:“‘衍’通‘延’,即延长意,‘祺’,即祥,出自《诗经·大雅·行苇》:‘寿考维祺’。”“衍祺”意为“延长福寿即宁寿延年”。


进门后,左右夹峙太湖石假山,仿佛屏风一般,遮住了人们的视线,山屏间是一条通向里面的小径,十分巧妙的运用了中国园林“曲径通幽”的手法。乾隆花园属于平地造园,造园者以因地制宜的布局和灵活多变的手法掇山与置石,体现“园无石不秀”的造园思想。掇山置石不仅是造园技法,更与乾隆花园的营造初衷契合。《论语》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乾隆当然认为自己是智者,更是仁者。山象征“仁”,象征“寿”,取意福寿绵延。此外,山还有另一层象征,就是归隐,归隐山林是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理想归宿,这也体现了乾隆帝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步出假山,可见乾隆花园第一进院落西侧的禊赏亭。该亭座西面东,坐落于须弥座平台上,面阔3间,进深3间,前出抱厦,平面呈“凸”字形,三面出歇山式顶,中间为四角攒尖琉璃宝顶,黄琉璃瓦绿剪边,檐下饰以苏式彩画。


        明间后设黑漆云龙屏门,挡住了亭后的高墙,有延伸花园西进之感,北侧有游廊接旭辉庭。


抱厦内陆面凿石为渠,渠长27m,曲廻盘折,号称是“九曲十八弯”,取“曲水流觞”之意,称“流杯渠”。渠水来自亭南侧假山后掩蔽的水井,汲水入缸,经假山内暗渠流入渠内。曲水流觞被历代造园家青睐,效仿王羲之与孙绰等名士相聚兰亭时,一觞一咏,畅述情怀,隐逸山水间的活动。


据考证,禊赏源于“祓”或“祓禊”,也称“禊事”,原是古代攘灾祈福的一种巫祭风俗。春秋时代这种祓禊的巫祭已衍为伴有春游性质的活动,后代把祓禊看作是归隐者的乐土则肇于《论语·先进》所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到了魏晋时代,利用春禊活动,文人骚客诗酒相酬、比兴咏怀大行其道。《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王羲之、孙绰等名士相聚于兰台,而成为千古之绝唱。禊赏亭的落成,意味着乾隆帝大有效仿兰亭隐逸酬唱之意,沉醉于放浪山水之间的归隐式生活。


       亭之稍北堆石假山上贴墙建有旭辉庭,面阔3间,进深1间,歇山式卷棚顶,上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明间开门,余为槛墙、支摘窗,窗为步步锦格扇芯。东、南两侧前出廊,南侧接爬山游廊。檐下为苏式彩画,甚为精美。


庭面朝东,檐下彩画饰有金箔,且高居于堆山之上,每当日出时,金光闪闪,煞是好看,遂得乾隆御笔亲题“旭辉”。


乾隆花园第一进院落正北的主体建筑是古华轩,这是一座敞轩,卷棚歇山式顶,黄琉璃瓦绿剪边,座北面南,连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正面悬挂乾隆御笔“古华轩”木匾。轩前老楸一株,曾经死而复生,是建轩前的故物,每值春夏之交,开花满树,璀璨似锦,乾隆为此下旨专门倚树建轩,轩也因此取名“古华”。


轩内悬木雕龙匾4块,明间楹联一副,均是乾隆帝为轩前的百年古楸而题。


       古华轩的装修古朴素雅,尤以轩内天花为最,卷草花卉图案的楠木贴雕,不饰彩绘,典雅高贵,气度不凡。


由于图案凸起于天花板之上,在光影的变化中产生很强的立体感,虽不如彩绘贴金般光灿夺目,但其艺术韵味和装饰效果却独具一格,别出心裁。


檐柱间置倒挂楣子与坐凳,金柱间安装透空灯笼锦落地罩,用以界分内外,形成内外空间的贯通,层次丰富,适宜游赏。


古华轩东侧有一太湖石堆叠的假山,其主峰之上有一座承露台,这是乾隆帝沿袭汉武帝的宫室建制而作,台上曾放铜盘,以承仙露,四周围以白石栏杆。承露台下的假山中有洞,内设石阶通台上;台南侧亦有山路可抵承露台。


古华轩东南,在太湖石叠山之后,是一个曲尺廊围出的小院,打破了第一进院落平面正方的呆板,也取得了与西北角旭辉庭在构图上的均衡。


其实,进了衍祺门,直接右拐,沿廊东行,穿过廊门筒子就可进入这个小院。


院中有数株古柏,苍劲挺秀,迎面叠山上是撷芳亭。该亭高出墙垣,为四角攒尖顶,绿色琉璃瓦,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檐下饰以倒挂楣子,安白石坐凳栏杆。石山有蹬道,蜿蜒而上可达,伫立亭中可俯瞰院内外风景。撷芳亭形式简洁,体量适中,又可登临远眺,成为院内重要景观。乾隆曾为此亭赋诗:”山亭构为野芳开,春意方舒殿里梅。“


顺着西面逶迤的游廊,北行则是”矩亭“,取《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之意。


亭为方形,坐西朝东,四角攒尖绿剪边黄琉璃瓦宝顶。檐下饰以苏式彩画。亭内西面为游廊槛窗,上悬乾隆御笔“矩亭”匾。矩亭再北东折即至抑斋后廊,可达承露台。


从矩亭东折通”抑斋“,其与撷芳亭互为对景,坐北向南,仅两间,硬山式卷棚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前后出廊,檐下饰苏式彩画。前后开门,门户错置,步步锦隔扇门,余为槛窗,玻璃屉窗。室内为小佛堂,隔断之上嵌以佛龛。东间有门可暗通养性殿的西配殿佛堂。抑斋后廊北侧是承露台,步入台下太湖石洞西折,即可到达古华轩前。


乾隆皇帝计划在登基六十年后退位,但是,建宁寿宫花园时,距离他所预计的退位时间尚有二十年之远,因此,他对理想中的隐逸生活采取了节制的态度,抑斋的修建就是为了时刻警示自己,而矩亭则是进一步强调一切都要合于规矩,不能只图游乐任性而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紫禁城宫殿解读(4)宁寿宫花园
走进故宫|乾隆花园(3)
高清实拍:乾隆皇帝的养老花园,绝对如诗如画!
【紫禁城的延伸】再现乾隆秘境-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新刊推荐|未开放的故宫花园里,藏着乾隆这样的秘密...
故宫的建筑(1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