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扼腕痛哭| 朱元璋坑杀王蒙:一代名家,殒落夭折

王蒙的艺术成就和家学渊源有关,他的外祖父赵孟頫、舅父赵雍、赵奕,表弟赵麟对他的绘画有所影响。但赵孟頫在至治二年去世,王蒙时才15岁,所以如果说外祖父具体的亲授指导,王蒙可能得到的并不多,而赵孟頫“荣际五朝,名满四海”的影响,以及舅父赵雍、赵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这样一个书画相承的家庭里,王蒙常常被评价为“诗文书画尽有家法”。



       王蒙的父亲是王国器,字德琏,别号筠庵,湖州人,娶赵孟頫的四女儿。他工诗词,喜欢收藏古代法帖、字画等,擅长书法。他与当时活跃于吴门、泸州、杭州一带的才俊、道士们多有交流。



王蒙   溪山风雨图(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蒙   溪山风雨图(之九)  北京故宫博物院

   

       青年时期的王蒙,在至元到至正年间做过理问。理问是行省下属的官职,属于正四品官阶。元末的文学家杨维祯有一首《送王叔明理问》,大约写于至正初年,“理问”就是指的王蒙当时的官职。王蒙为官不久便隐退了,这种举动可能因为受到朋友倪瓒、杨维祯等人的影响,倪瓒《清閟阁集》有很多规劝王蒙归隐的诗文,如“仕禄岂云贵?贝琛非所珍,当希陋巷者,乐道不知贫。”“野饭鱼羹何处无,不将身作系官奴;陶朱范蠡逃名姓,那似烟波一钓徒!”。在官场仕宦这一点上,倪瓒似乎比王蒙看的更透彻一些。


       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溪山风雨图》册被认为是王蒙较早的作品,多有赵孟頫的风格。“元四家”虽然都主要来自董、巨,但是各自领略和继承到的东西却各有特点。这件册页有十开,其中遍仿李、郭、董、巨、米芾等五代至宋的名家,可以看出王蒙早期“泛滥唐宋诸名家”、学习传统绘画的轨迹。董其昌评价:“王叔明画从赵文敏风韵中来,故酷似其舅(董其昌误识),又泛滥唐宋诸名家而以董源、王维为宗,故其纵逸多姿,又往往出文敏之外。若使叔明专师文敏,未必不为文敏所掩也。”董其昌的评点道出了王蒙绘画的真正价值,即没有笼罩在外祖父、舅父等绘画大家的阴影之下,而是能泛滥前朝名家,自成其格。其实,要跳出这一格局的局限,对王蒙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课题。有人曾将他与赵雍作以对比:“赵雍的创作水平不可谓之不高,技法不可谓之不精,但就是在风格上与乃父拉不开,遂致名逊一筹,难入大家之列。王蒙却是注重到开拓的价值,有意绕开现成的取径,故尔他成功了。论功底,他们都可称一代名家,但若论风格这个制高点,王蒙庶几可无功亏一篑之讥。”由此可见,好友倪瓒在《寄王叔明》中称:“允儿英才最,居然外祖风。”虽然说王蒙有外祖父之风,但并不能理解为王蒙的画风酷似赵孟頫,而是将王蒙绘画的气韵、成就比拟赵孟頫,以此激励王蒙在艺术上取得更高的成就。毕竟,赵孟頫在元代的地位太高了,能够与之比肩,本身就是一种荣耀。



王蒙   葛稚川移居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大约在元至正年间(1341-1370),王蒙隐居在杭州临平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他携妻带子,很像他的名作《葛稚川移居图》所画的那样,开始了隐居生活。凌云翰《悼王叔明室张氏》诗云:“结发为夫妇,齐眉若主宾,山同黄鹤隐,书逼彩鸾真。兰树人皆羡,苹繁尔独亲;情伤坦腹者,临穴重沾巾。”由此,可以依稀看出王蒙的妻子的形象以及他们夫妻的关系。王蒙的妻子张氏也是一个书法家,在隐居期间亡故。诗中指出张氏是王蒙的结发妻子,且与王蒙共同隐居,情深意重。但是《明史》载有关于王蒙妻子的另一段故事:“(王蒙)少时赋宫词,仁和俞友仁见之,曰,‘此唐人佳句也’。遂以妹妻焉。”俞友人,字文辅,是杭州著名的学者,做过长山县丞。如果这段佳话最后有了结果,那么王蒙的妻子应该为俞氏才对,我们只能分析这段作为佳话流传的故事,很有可能后来没有成为事实。


       从至正初到至正末年的20多年时间里,王蒙布衣隐居,为他的绘画艺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芒鞋竹杖,闲游山林,往来杭湖苏松之地,结交诗画之友。他与黄公望、吴镇、倪瓒等画家交流,并且成为昆山顾仲瑛的“玉山草堂”的座上客。他与杨维祯、陶宗仪、赵廷采、陈征、郑元祐、潘子素、岳季坚等文人诗酒唱和,更结交了朝中太仆危素等人。虽是隐居,王蒙此时的声明和艺术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加之赵孟頫这位舅公的影子还在,所以,王蒙在当时的江南文人中还是颇受尊重的一位。钱塘人范立曾说他:“天上仙人王子樵,由来眼空天下士,黄鹤山中卧白云,使者三征那肯起。”倪瓒说他:“临池学书王右军,澄怀观道宗少文;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约至正末年,王蒙受到割据江南一带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张士诚的聘请,到吴门去出任长史、录事一类的官职官。张士诚比较重视江南那一带文人,对文人也比较礼遇,所以,王蒙在他的政权中任职,似乎没有影响到绘画创作。相反,王蒙的传世力作《葛稚川移居图》、《丹山瀛海图》、《太白山图》、《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图》等都创作于这个时期,可以说,这个时期王蒙创作的一个小高峰了。



王蒙   青卞隐居图  上海博物馆


       元代末年的农民起义,后来发展为农民起义军之间的斗争。张士诚的“吴”政权和朱元璋的明王系最终刀兵相见。王蒙遂避乱隐居于黄鹤山。王蒙隐居黄鹤山的情景除了一些夸张的诗歌外,没有更详细的记载。而从王蒙的一幅画我们却可以窥见端倪。他在《谷口春耕图》中自题:“山中旧是读书处,谷口亲耕种秫田。写向画图君貌取,只疑黄鹤草堂前。”王蒙号黄鹤山樵、黄鹤山中人,《谷口春耕图》画的很可能就是他隐居的地点的写照,图中的草堂应该就是黄鹤草堂,即是王蒙的书斋。


       明朝建立之后,很多汉族知识分子又纷纷有了入仕的欲望和可能性,王蒙也在明初洪武年间,出任了山东泰安知府,此时他已经60多岁。在山东期间,他与陈汝言合作了《岱宗密雪图》。以王蒙的才能与名气,他在明初的官场曾春风得意。顾瑛在他的《草堂雅集》(卷十二)中记载:“(王蒙)曾游寓京师,馆阁诸公咸与友善,故名重侪辈。”王蒙与朝中公卿往还密切,还曾与郭传以及僧人知聪共同在丞相胡惟庸府中观画。但这为以后的落难埋下了祸根。



王蒙   关山萧寺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朝初年,朱元璋屠戮功臣以确保自己的政权稳固。这个阶段发生的最典型的政治事件便是胡惟庸案。洪武十三年(1380),朝廷以丞相胡惟庸企图谋反为由,将胡处死,并大规模搜寻胡惟庸的党羽,受到胡案株连的人达到数万。王蒙因为曾经到胡府观画,也受到株连被捕入狱,并死于狱中,其时为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初十。


       “人物三珠树,才华五凤楼;世称唐北苑,我谓汉南州。大梦麒麟化,惊魂狴犴愁;平生衰老泪,端为故人流。”这是王蒙的好友陶宗仪所写的《哭王黄鹤》(《南村诗集》),情悲意切,但是欲言又止,作为好友,眼看一代名家,殒落夭折,只能扼腕痛哭而已,想必一肚子的细节不敢说也无法说。不知道有多少人为王蒙的晚年出仕而叹息,但是身为名门之后,外祖父能以宋之皇裔入仕元朝,王蒙在汉族恢复统治之后有出仕之想,本也无可厚非。



王蒙   秋山草堂  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蒙的生平很难细致勾勒,他的画作多不署年款,由于胡惟庸案在明初影响极大,他的诗文集被禁毁佚失,关于他的文献非常少,以至于他为人所作的画甚至被人挖去受画人的上款或者作者署款以避株连之灾,如《春山读书图》台北故宫藏,《青卞隐居图》、《太白山图》等都有这种现象。直到明代后期,当年的胡惟庸案已烟消云散了近二百年了,他的画艺才被重新广泛发掘认可,并被推崇为“元四家”之一。


感谢大家支持

「版权声明」版权来自网络,转载需说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蒙的性格毁了他的一生,却成就了他的艺术
元代 王蒙《爱厚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古代· 山水卷】王蒙山水作品赏析
王蒙
台北故宫博物院古画珍品欣赏 元代部分(二)
读懂王蒙,读懂王蒙的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