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得说朱瞻基行书新春等诗翰比他祖爷爷朱元璋的字好多了

【沈藻楷书黄州竹楼记轴】

《黄州竹楼记》,明,沈藻书,纸本,立轴,纵81.5cm,横26cm,楷书,11行,349字。

款署“宣德元年岁次丙午秋八月初吉,云间沈藻书。”钤“华亭世家”、“仲藻”、“凝清”。另鉴藏印“展庞藏物”一方。

《黄州竹楼记》(应为《黄岡竹楼记》)一文,乃北宋著名文学家王禹偁所作。沈藻此作写于1426年秋,师法唐虞世南,笔致圆融遒丽,体方笔圆,筋力内聚,韵度悠游超逸,与文中超然世外的意境相表里,充分展现出沈藻的艺术修养与书法功力。

【宋广草书风入松轴】

《风入松词》,明,宋广书,纸本,立轴,纵101.7cm,横33.7cm,草书,7行,147 字。

释文: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髮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底停驂。书詔許传宮燭,香羅初試朝衫。御溝冰泮水挼藍,飛燕又呢喃。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銀字泥椷。报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

洪武十二年夏五月,余于鍾山挈累還吳。明年春又復徙家湖南崑丘。友人陸君德修頗愛眷之,將行,德修出此紙俾余書,遂錄《風入松》二闕,以爲復會張本云耳。匊水外史宋廣昌裔識。

本幅有徐学烜、陈骥德等鉴藏印5方。

这首《风入松》词是元代著名文人虞集所作,清新流丽,脍炙人口。宋广将它录与友人陆德修。作品创作于1379年,笔法秀劲流畅,体势翩翩,代表了宋广草书的最高成就。

【朱瞻基行书新春等诗翰】

行书新春等诗翰卷,明宣德,朱瞻基书。纸本,纵32.4cm,横794.cm。

朱瞻基(1397—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洪熙皇帝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永乐帝死,其长子朱高炽即位,同年立朱瞻基为皇太子。洪熙元年(1425年),洪熙皇帝去世,朱瞻基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宣德。朱瞻基在位10年,他继承了洪熙时代的政策,宣宗朝是明朝初期统治秩序最稳定的时期。

释文:

御制新春诗

三元凤历开新春,乾坤一气回洪钧。柔风东来布和煦,六合万象皆维新。

山中涓流动泉脉,长河坚冰一朝释。淡霭轻云弄野姿,鱼跃鸢飞咸自适。

人间旧俗重元正,况兹累岁禾麦登。公门清简无召役,壶觞陈列箫鼓腾。

南邻北里欢相聚,白发青髫居有序。年年新旦相颂祝,侧耳殷勤皆好语。

继统守成今在余,何幸四海清无虞。人君至乐以天下,斯乐宜与臣民俱。

五云近绕蓬莱岛,紫阁彤楼倚晴昊。龙琴高张凤管吹,歌声清按春来好。

翠壶之醑郁金香,雕盘绮馔白玉肪。群臣文武才且良,相与岁岁同乐康。

尝闻饮酒孔嘉制武词,每祝纯嘏兼令仪。明良相愿在永久,既醉不忘歌抑诗。

御制中秋诗

乾坤八月秋气中,琼轮飞出蓬莱东。长空万里净纤翳,滉漾上下清光同。

照澈毫芒洞溟海,荡荡山河影无碍。中天高炯玉华宫,大地清涵银色界。

万几之暇余无营,嘉对时物心穆清。一尘不惊众籁静,金波潋滟浮光晶。

是时边庭新奏捷,风雨时顺百榖登。如坻之积洽四海,民物康阜余心宁。

华筵龙觞酌红玉,金石嗈嗈间丝竹。舜弦自倚南熏歌,天乐宁传紫云曲。

天开日月行古今,中秋有月子黄金。至明无私照万物,爱此明月同余心。

蟾宫桂子香含瑞,一统光辉极天地。碧汉无云海不波,有似清宁泰和世。

上帝降康时晏然,六合之广同婵娟。会当斟酌海水作恩泽,普润民物周八埏。

御制喜雪诗

十月六日东风和,雪花缤纷瑞彩多。西山咫尺迷翠黛,玉莲万朵开嵯峨。

凝华含素彤墀净,君臣喜起相交庆。龙河凤沼不作冰,紫殿红楼炯相映。

万几之暇澹无营,旷视六合心怀清。自惟菲德莅九五,恭抚泰运当盈成。

协和调燮资丞弼,四时顺序寒暑平。有年之祥此预兆,所乐丰足同苍生。

大明丽正云翳收,坐看浩荡增洪流。行当法天霈无泽,施自九重滋九州。

御制喜普应禅师至

如来启教济群蒙,皇度清夷世所崇。一念万年天地通,余惟赖尔扬宗风。

尔心贞坚铁石同,真如之印方寸中。谈经说法阐大雄,开释凡昧咸昭融。

允翊清化跻时雍,光风慧日春景浓,招提咫尺云千重,怀尔不见心忡忡。

适来杖锡朝天宫,眼中烨烨烟霏冥。三乘五蕴讲真空,坐见天花雨碧穹。

回首白云满鹫峰,余怀逸思浩无穷。新诗特赐紫泥封。

钤“广运之宝”、“钦文之玺”朱文方印。

引首书“御制”。宣德四年正月八日,御武英殿书赐弘慈普应禅师净观。

鉴藏印钤“唐又唐读画记”白文长方。

【楷书勅谕卷】

楷书勅谕卷,明宣德元年(1426年)。纸本,纵39.3cm,横103cm。

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当政10年,在明初四位皇帝奠定的基础上,倚靠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及尚书蹇义、夏原吉进行理政,此时是明朝初期统治秩序最稳定的时期。由于他的勤政,朝廷行政事务更为规范化,台阁体书法逐渐兴盛,由于朱瞻基喜爱沈度的书法,从而带动一大批朝臣和学子仿照沈氏书法,书法圆熟遒劲,具有端美、婉丽、潇洒、庄重之美。这件楷书出于宣德时期中书舍人之手,书法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释文:

勅谕文武群臣夏原吉等。皇帝勅谕文武群臣,朕惟君国莫大于奉天守成,莫重于法祖。为臣之道,莫切于忠君而爱人。朕嗣承鸿业,惟天惟祖宗付畀,夙夜祗敬,励精思理,不敢怠宁。

今肇岁改元,与天下一新,尔文武群臣,皆祖宗所简任,以遗朕者,其必有以副朕之望,据诚秉义,茂乃嘉猷,以辅予德。殚厥智虑,勤力不懈,以共乃职,尔惟懋哉。治民者悉心爱民,治军者悉心爱军。俾咸享乐利用,副朕子惠群生之意,尔惟懋哉。端乃心,慎乃行,务忠厚而戒刻薄,务正直而戒邪枉,毋附下而罔上,毋肆已以虐人,毋作聪明乱旧章,毋黩货利坏名节。用光汝绩,保禄位于悠久,尔惟懋哉。君臣相与,同德协恭,康济宇内,用致太平。不惟于我国家有赖,尔亦有显,闻于无穷,弗是之率,而倍德慢礼,纵欲徇私。祖宗赏罚之典具在,朕不敢私,钦哉,毋忽故谕。

宣德元年正月初三日。

钤“广运之宝”朱文方印。

【玄烨行书季冬南苑诗轴】

《季冬南苑诗》轴,清玄烨书,纸本行书,纵134.6cm,横49.2cm。

《石渠宝笈》著录名称:圣祖仁皇帝御笔季冬南苑诗

《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乾清宫贮藏

鉴藏宝玺:石渠宝笈所藏 宝笈三编

康熙皇帝玄烨自幼受到系统的汉文化教育,对汉传统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好学敏求,对书法有极大的兴趣。万几余暇,与臣下观摩古人墨迹,切磋书艺,以翰墨陶冶情怀。在历代书家中,玄烨对董其昌最为崇尚,刻意模仿董氏书法,功力渐深,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董派书家,并直接影响和引领了当时的书风走向,使清初书坛弥漫着董派的流风余韵。

此件外签写“圣祖御笔季冬南苑诗第十”,本幅书五绝一首,款署“季冬南苑之十”,下钤“康熙宸翰”“稽古右文之章”。

玄烨推崇董其昌,其传世的书法作品大都以学董字为主。他在沈荃的指授下刻意临摹,使董字风靡朝野。此件婉转虚和,章法疏秀,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代表了其书法艺术成熟时期的水平。

【玄烨行书除夕书怀轴】

《四十一年除夕书怀诗》轴,清玄烨, 纸本行书,纵149.8cm,横49.6cm。

《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贮乾清宫 宝笈三编 石渠宝笈所藏

玄烨(1654—1722年),姓爱新觉罗,顺治皇帝第三子,一六六二年即位,年号康熙。玄烨幼小开蒙,并开始写字临帖。自谓:“朕自幼好临池,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凡古名人墨迹、石刻,无不细心临摹。”“毫素在侧,寒暑扉间。历年以来,手书敕谕、诗文、跋语,以及临摹昔人名迹,屡盈笥箧。”受到当时书坛主流书风以及沈荃、张英、高士奇等博学善书之臣的影响,康熙帝遍临诸家法帖,尤其对董其昌书法领悟颇深,是有一定成就的董派书家。

此作书五言律一首,载《清圣祖御制诗文集》三集卷四十五,为康熙皇帝49岁所书。结字疏淡平和,风格沉稳雅健,既存董书韵致,又具自家面目,是其中年时期代表作。

上世纪三十年代,此作随南迁文物运至上海,曾经清查点验,裱边钤“教育部点验之章”。抗战胜利后由民国政府接收,画套上贴有“教育部清点文物委员会”号签,号签上钤有“教育部南京区清点接受封存文物委员会之章”朱文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瞻基御制《书上林冬暖诗》
明朱瞻基行书《御制上林冬暖诗》
书法作品欣赏大全行书 张照行书作品《书御制读陶诗卷》
朱瞻基《书上林冬暖诗》,御笔亲书
清.康熙---书法作品欣赏
清代 张 照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