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瓷器“尊”近年来的成交价

3607 清乾隆 青花八仙贺寿螭耳尊

成交价

RMB 38,218,400

HKD 44,440,000

USD 5,688,320

EUR 4,444,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0776 清乾隆 青花八仙贺寿双耳尊

成交价

RMB 25,953,200

HKD 32,200,000

USD 4,121,600

EUR 3,220,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说明来源:日本林原美术馆馆藏第124件

雍乾之际,社会审美时尚是以皇家的艺术品味为中心,在宫廷造办诸艺百工所设计制作的各式陈设中,表现皇室宗教信仰的器物当为一大宗,如此件出自景德镇御窑厂的青花八仙尊即是一件反映彼时宫廷对道教尊崇的佳作。其造型当自上古青铜壶化裁而来,上窄下宽,恢弘稳健,气派大方,颈部设双镂空螭龙形耳,龙身自上而下回首作攀附状,身形矫健灵动。器身腹部斜直,外壁广阔,最宜瓷画,口沿和足沿分绘一周缠枝灵芝和回纹,腹部所绘八仙踏云行于海上,周围流云旖旎,祥蝠飞舞,海面浪涛翻滚,嶙峋寿石矗立其间,灵芝、寿桃等仙草瑞果自石上生出。但见画面上汉钟离袒腹举捧还魂扇;李铁拐拄杖紧握仙葫芦;蓝采和宽衣洒带挑花篮;韩湘子凝神远望吹横笛;曹国舅高抬绰板;张果老谨抱鱼鼓;吕洞宾负剑直身;何仙姑轻盈持莲,画面布局饱满,充满喜庆气氛,纹饰描绘笔触细腻精湛,尤其细若游丝的海浪波纹颇见功力,众仙神情精妙,仙风道骨尽显无遗。通体施釉滋润晶莹,青花发色明快沉稳,几无可挑剔之处,将尽善尽美的官窑法度体现的淋漓尽致。尊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方章款,笔力劲健,笔法独特,再联系其精美的镂空螭龙耳和气韵殊常的瓷绘风格可知,此尊当为唐英榷陶珠山御窑厂之“唐窑”御物。

“唐窑”为雍干之际唐英任职督陶官时所烧造瓷器之概称,《清史稿·唐英传》载“英所造者,世称唐窑”。 唐英,字俊公,自号蜗居老人、陶成居士,关东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生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卒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雍正六年奉使景德镇御厂,佐理窑务,充驻厂协理官;唐英一生事迹除供奉内廷便与窑务相始终,先后榷陶二十余年之久,为景德镇御厂历史中督陶时间最长、成绩最著者,其仿古采今,备诸巧妙,设计、创造了许多新式釉色与器形,皆“泥形土质都成金石之声,锦地花纹并带云霞之色”,技艺之精湛独步有清一代,此式尊即为唐英自雍正榷陶御窑时创新之一佳例,因其造型酷似牛头或鹿头,故又常被称为“牛头尊”或“鹿头尊”,自雍正时创烧后延续至乾隆御窑。雍正朝作品传世见有青花与颜色釉,如北京故宫典藏“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螭耳尊”,与本件造型如出一辙,惟尺寸略大,高45公分,另有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清雍正 仿钧釉双螭耳尊”,高38公分,亦略大于本件,当为同形异彩之佳作。至乾隆时期,此式鹿头尊最为经典的例子当属绘洋彩百鹿的百鹿尊,清宫档案中关于此式鹿头尊的记载最早是在乾隆三年六月。据《造办处活计档·记事档》载,是年六月二十五日乾隆皇帝下发一百五十三件瓷样让唐英照样烧造,其中专门叮嘱“洋彩百禄双耳尊一件,照样烧造不要耳子”。传世所见确有去耳者,为日本静嘉堂美术馆所藏的一对。之后档案中亦未见乾隆皇帝再提去耳之事,说明最后还是接受装饰双耳更为美观的事实,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鹿头尊的造型颇费心思,重视之程度可窥一斑,这也是唐英直接督导设计这一器形的直接例证。

此尊之双螭耳设计巧妙,几近镂空,颇为精巧,检阅海内外各大公私机构典藏可发现,其造型与北京故宫典藏“清乾隆 青花龙寿纹螭耳六方瓶”风格颇为接近,当为同一时期之佳作。关于此式六方瓶清宫档案《乾隆七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有如下记载:“八月二十九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青花白地双云耳六方方尊一件,传旨,此尊样式甚好,着唐英照样烧造几件,但尊肚子坐龙不正,做时改做周正。其尊耳子不好,着唐英另改好款式耳子。再照此尊款式花样收小些烧造几件。惟尊肚上坐龙不用,改别好花样。烧造得时,原样一并送来,钦此。”唐英接旨后,埋头苦干三个月,终于在同年十一月完成任务。与文献记载“于本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司库白世秀将唐英照样烧造得青花白地双云耳六方花尊改款式耳子四件,并样一件进交太监高玉呈进讫”相符。而目前所见的此式六方瓶均为双螭耳,未见双云耳,故可推断此种双螭耳当为经乾隆皇帝甄别首肯并推广到其它器形的心爱设计,由此也可知本件八仙尊的生产年代也应不早于乾隆七年。并且此尊的款识也颇为独特,与众不同,如干字下部写作“丂”并略有倾斜等,查阅资料后发现,与此最为接近的款识见有北京故宫典藏“清乾隆 粉彩黄地缠枝花纹大瓶”及南京博物院典藏“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鸠首鹿头尊”,当出自一人所书,而二者均为典型的乾隆早期唐窑重器。另有台北故宫“乾隆洋彩”专题展览中发表的乾隆六年至九年洋彩瓷器中,此种写法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其中“乾隆七年 磁胎洋彩霁红梅花胆瓶一对”之款字亦完全相同,而乾隆九年后则再未出现相同写法,故明确了此件八仙尊的生产时间,当在乾隆七年至九年之间。

此外,此尊所绘八仙题材也颇有考究之处,这一主题纹饰见于瓷绘,可追溯至元代,而又以明代嘉万时期最为流行,盖因当时皇家崇信道教,景德镇御窑生产了大量以道教

0019 明宣德 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

成交价

RMB 22,216,720

HKD 26,480,000

USD 3,389,440

EUR 2,648,000

《大明宣德年制》款

说明青花宝瓶

康蕊君

此石榴尊器型极为少见,通体呈六瓣瓜棱形,折沿口向下延伸,所饰纹样亦甚独特,瓶颈绘三联宝珠,瓶腹开光内饰折枝灵芝,口沿、肩部及下腹绘变形仰覆莲瓣,内括花卉纹。此器型谓「石榴尊」,或因其口与石榴萼冠相近,此形似于永乐一朝创烧,多未落款识,较少者落宣德年款。此种器型,或源自早期金属器,以不同材质制作均难得一见,可比四川彭州金银器窖藏中一银瓜式瓶,现藏彭州博物馆,录《宋韵:四川窖藏文物辑粹》,北京,2006年,页198(图一)。然此银瓶,无独特之折沿口及外撇足。

永乐一朝,始见景德镇烧制与本品形制相似器例,同为折沿口、外撇足,颈部饰莲瓣纹、三联宝珠纹,然其瓶身所饰花卉,非本品之折枝灵芝,常为佛教题材,其垂挂飘带,顶饰三重火焰宝华,展现藏传佛教八宝祥瑞之「宝瓶」形象。「宝瓶」象征无尽财富,寓意福智圆满。此类宝瓶纹样亦见诸明永乐戗金漆经板;所绘纹饰细节可比抱一斋藏例,售于香港苏富比2014年4月8日,编号38(图二)。

宣德以降,此造型瓷器未见延烧,然见诸较晚掐丝珐琅作品,部分珐琅器或嵌宝珠;见一幅天启皇帝宫廷画像,其左侧绘一此型掐丝珐琅例,此画展出并录于《Power and Glory: Court Arts of China’s Ming Dynasty》,亚洲艺术博物馆,旧金山,2008年,页262,编号149。

相若青花器,落宣德年款,仅二三例可循,其一属清宫旧藏,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录耿宝昌编《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北京,2002年,卷1,图版100;其二藏北京国家博物馆,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上海,2007年,图版33;或存第三例,图见冯先铭着《Yongle and Xuande Blue-and-White Porcelain in the Palace Museum》,载于《Orientations》1987年11月,页63,图16。

一无款类例,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展并录于《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北,1998年,编号13。另见一无款例,售于香港苏富比2000年10月30日,编号101,载朱汤生着《中国瓷器·庄少绥收藏》,香港,2009年,图版8;依其所见,有款者之器型较无款者有所变化,无款者口缘下弯弧度稍大,颈微短,内底素胎呈弧状;而落款者口缘下弯弧度稍小,颈略长,内底施釉且呈阶梯状。

可比一例,出土于北京,现存北京首都博物馆,刊《首都博物馆藏瓷选》,北京,1991年,图版103。又见两相似例,皆无款,为吴赉熙雅藏,售于伦敦苏富比1937年5月26日,编号31及32;前一例,后入 Major L.F. Hay 收藏,二度售于伦敦苏富比1939年6月16日,编号106;再后,二例其一为戴维德爵士手藏,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其与本品同录 Margaret Medley 着<Regrouping 15th Century Blue and White>,《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卷34,1962-63年,图版9;亦比一例,属 H.R.N. Norton 典藏,售于伦敦苏富比1963年11月5日,编号163,曾展并录于《Mostra d’Arte Cinese》,总督府,威尼斯,1954年,编号630。

本品出于 Derek G. Ide(卒于1979年)收藏,其藏几与琵金顿属同一时期,且均源自同一玻璃制造家族。

来源:Latter ,1962年

Bluett & Sons Ltd,伦敦,1962年(?800)

Derek G. Ide(卒1979年)收藏,1962至1965年(?1750)

Bluett s & Sons Ltd,伦敦,1965年(?1750)

罗杰琵金顿(1928-69年)收藏,自1965年 (?2500)

0112 清乾隆 松石绿釉浮雕缠枝莲纹石榴尊 (一对)

成交价

RMB 18,863,080

USD 2,951,680

EUR 2,306,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说明

此为高估价拍卖品。苏富比可要求有意竞投高估价拍卖品的顾客填写预先登记申请表及交付苏富比港币2,500,000元或其他由苏富比决定之更大金额的订金及任何财务状况证明,担保或/及其他由苏富比全权酌情决定要求的抵押作为参加苏富比竞投的保障。即投BIDnow网上竞投服务并不适用于高估价拍卖品。唇口外卷,形作如意莲瓣,短颈硕腹,近足内敛,浅圈足。器身满饰凸雕缠枝西番莲,卷口挂如意纹,足胫环缀上仰莲瓣纹一周。通体及底施松石绿釉,清朗悦目。底雕三行六字篆款。

3624 清乾隆 粉彩山水人物图双螭耳尊

成交价

RMB 16,127,100

HKD 18,100,000

USD 2,316,800

EUR 1,810,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说明来源

纽约佳士得2004年3月24日,编号251

相关资料

壶身饰山水幻景,如画卷环绕其中,鲜见于清代瓷品。纹饰连延绵长,绘于圆润器壁,尤重艺匠精湛笔法,讲究构图技巧。见一近例,绘山景图,侧配相类仿古夔龙纹耳,或与本品成对,梅泽纪念馆藏,东京,载于《日本茧山龙泉堂七十年》,卷1,东京,1976年,图版1071,展于《清朝陶磁》,MOA 美术馆,热海,1984年,编号17。

壶饰壮丽山景,亭台屹立,草木缤纷,岩壁高耸,水天一色,应出自景德镇督陶官唐英手笔。凡唐英钤印图款,或由其亲绘器上,或由瓷匠按其画作精工描移,成例见于乾隆之初。此图上承清初盛行之四王正统画风。唐英早年亦随四家之一王原祁习画。

相类乾隆初年山水图壶,见一灯笼瓶例,附唐英题款,Charles Russell 旧藏,两度售于伦敦苏富比,1946年6月25日,编号79,1988年11月15日,编号52,期间入 Paul and Helen Bernat 伉俪收藏,后再售于香港佳士得2001年4月29日,编号516,载于林业强,〈Tang Ying (1682-1756). The Imperial Factory Superintendent at Jingdezhen〉,《东方陶瓷学会汇刊》,卷63,1988-89年,页73,图8,对照一北京故宫藏唐英山水画,图9,另载于朱汤生,《庄绍绥收藏中国瓷器》,香港,2009年,图版101。一略小灯笼瓶,同绘山水及题诗,清乾隆丁卯年制,无唐英钤印,Robert C. Bruce 及 H.M. Knight 旧藏,展于东方陶瓷学会《The Arts of the Ch’ing Dynasty》,The Arts Council Gallery,伦敦,1964年,编号215。另一无款稍大例,伦敦大英博物馆藏,载于 Soame Jenyns,《Later Chinese Porcelain. The Ch’ing Dynasty (1644-1912)》,伦敦,1951年,图版XCIII,图1。

器身山景质朴宜人,栩栩如生,广受皇室成员、文人菁英钟爱赏玩,以释朝职重担。除瓷瓶之外,山水之图亦见于各类形制,如笔筒、瓷盘,取玉石、木材及犀角等珍贵材质而制,自乾隆一朝日渐盛行,其后糅合锦上添花之技,更如画卷边饰,戴润斋藏一对佳例,售于香港苏富比2010年10月7日,编号2130。

类似矾红彩螭龙耳大尊,较常见饰百鹿,一例藏于上海博物馆,载于《中国陶瓷全集》,上海,1999年,卷15,图版17,并载图于书套。另见一例,清宫旧藏,仍存于北京故宫,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珐琅彩、粉彩》,香港,1999年,图版85。再有一例,见于本拍卖,拍品编号3625。

0082 浅绛彩五伦图螭龙耳尊

成交价

RMB 18,000,000

HKD 20,594,966

USD 2,700,000

EUR 1,980,000

*3062 清乾隆 仿汝釉出戟犠耳尊

成交价

RMB 17,825,000

HKD 22,170,398

USD 2,673,750

EUR 1,960,750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说明

说明:摹古是十八世纪清宫工艺制作追求的主要精神,在雍干二帝的引领下其体现在御瓷方面则是不仅对赵宋诸大名窑的精心仿造以外,还专门汲取上古三代以来,青铜与古陶之经典造型,加以化裁,敷施色釉,予以古老器型新的姿采,其开创之功成就清宫御瓷新篇章。

本品即是此番造器精神的精彩诠释,以周汉铜壶为原型化裁而成,古朴端庄,通体所施仿汝釉水,质地厚腴明润,凝泽失透,宝光内蕴。以模印羊首为耳,古雅生动,两耳之间对称出戟,与圈足外墙四道出戟相呼应,腹部模印八道蝉翼纹,古意盎然。所模印纹饰因釉水聚集的厚薄不同而隐现于釉下,尤显温婉尔雅、风韵隽永,若置于案头,可解思古之幽情,发文人之雅趣,为书斋之雅器。

本品釉色纯净明亮,仅隐见数道开片,有别于“鱼子纹”类别,圈足露胎为古铜色,而不是常见铁足之黑褐色,这正是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中记述的“仿铜骨无纹汝釉,仿宋器猫食盘,人面洗色泽”,本品严格以清宫旧藏最上乘的汝瓷:猫食盘、人面洗为样摹制,追求“无纹”和“铜骨”的效果,是仿汝品种中特殊而珍稀的一类。其底内书青花六字篆书款,为乾隆御窑早期写法,故知此器乃为唐窑之名作,风格古朴清丽,耐人寻味。

本品存世稀少,南京博物院藏仿汝青灰釉养耳扁尊与本品绝类,釉色开片细碎,正好印证文献记载,两者当年可能为配对之作。此类形制器物在公私收藏机构中还见有茶叶末釉品种,虽同为御窑之器物但仅釉色一项就谬以千里了,其级别自然不能与本品同日而语。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北宋后期元佑至崇宁年间二十多年为宫廷烧制青瓷而着称于世,有“汝窑为魁”之说,其烧造时间短,制品少,故极为稀有珍贵。宋人周辉《清波杂志》感叹到:“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宫中捡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雍干二帝品位精雅,于宋瓷不事雕琢的素雅之美甚为钦慕,故命御窑厂加以仿制,唐英在雍正十三年的《陶成纪事碑》中所载新创仿古采今之各式釉色五十七种之中汝窑位居第三,可见清宫对其尊崇至深。

乾隆皇帝对汝窑的摹造主要集中在乾隆十三年以前,其时常将内府旧藏汝窑实物或制样发至珠山御窑厂让唐英临摹。除忠实性摹古外,乾隆皇帝还强调化裁式摹古,选取合适的造型施以仿汝釉,追求釉色的相似。投入可谓不计工本,御窑厂在唐英的勤勉带领下于摹造汝窑方面成就显赫,大有青出于蓝之势。本尊流传数百年,品相一级,宛若神品,可谓天佑佳器。如今细细品鉴本品釉水,抚之如脂似玉,由此可以领略到古人非凡的审美情趣,从中演绎出乾隆一朝单色釉瓷器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来源:Shichiseki-Ou 旧藏

Osaka Bijutsu Club,1937年6月15日,编号155

伦敦Sotheby’s 2011年5月11日,lot0247

1164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大鸠耳双环尊

成交价

RMB 14,120,480

HKD 16,046,000

USD 2,053,888

EUR 1,604,600

《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说明青花大鸠耳双环尊为雍正朝新创器形(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页109,图95),乾隆时期沿用,仅细节稍有变化。

器形伟岸,似鹿头尊状。颈侧加饰鸠耳衔环,取鸠耳《长寿》之意。 全器自口沿而下共分六层纹饰装饰,分别为卷草纹、双层蕉叶纹、如意云头纹、缠枝花卉纹、莲瓣纹和卷草纹。其颈部装饰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藏品不同,后两者皆满饰地涌金莲纹(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页150,图136;《宫廷珍藏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234),而此尊的双层蕉叶纹上部留白,使全器纹饰布局产生虚实之分,清新悦目。且耳部双环扁平,以蓝地留白环纹装饰,亦与南京博物院藏品相异,极为少见。

全器青花发色鲜艳翠亮,采用仿明早期青花的点染法描绘,为典型清代宫廷陈设大器,保存完好,极为少见。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2000年,页109,编号95;页150,编号136

《宫廷珍藏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234

尊不簪花鼻也馨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大鸠耳双环尊赏析

清代康雍乾三朝国力强盛,御窑瓷务也兴盛之极,乾隆初期唐英任督陶官时殚精竭力,烧造出精美绝伦的青花瓷器,此件青花缠枝花卉纹大鸠耳双环尊堪称清代皇室最尊贵的陈设器之一。

鸠耳尊器形伟岸,呈圆口,自口沿至腹部渐广,垂腹,圈足,肩部饰大鸠耳衔双环。《后汉书》载:“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鸠耳有“长寿”之意。

通体青花装饰,自口沿至足共绘六层纹样:

1、口沿为波线式缠枝灵芝纹。以植物藤蔓为连接,横“S”形波状曲线上下描绘灵芝图案。

2、颈部装饰双层蕉叶纹。第一层绘三段波状缘,叶缘用曲折的波线画出,主叶脉由朵花纹层层托举,从底部直贯叶尖,不绘侧叶脉,局部留白。第二层蕉叶叶缘和主叶脉均用平滑的弧线画出,没有波折和起伏,中空留白,上端较尖,下端较宽,线条略带弧度,主叶脉两侧用青料渲染,叶脉中部加饰圈点纹饰。

3、肩部装饰垂云纹,云头硕大丰满。云头之间以近似云纹的图案相隔。如意云的构图十分巧妙,最上面一层的两个尖角向里勾卷,下面绘成五曲状。

4、腹部绘缠枝花卉纹样。“缠枝纹”一般横向绵延,在高度不大、横向围绕连接的平面中具有较大优势。此件大鸠耳尊器形挺拔,纵向空间大,无疑绘画难度极高。为了使构图饱满,制瓷艺人根据鸠耳尊的特殊状况,设计出巧妙图案:在构图方式上以缠枝纹饰的绘法为主,同时借鉴了乾隆时期独特的勾莲纹构图方式,使画面既能横向展开,又能上下呼应。

腹部花卉纹共分为两主三辅五层缠枝花纹,每层均绘八朵花。波线流畅,波峰和波谷各绘覆仰相对的花头,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盛开。莲花瓣瓣尖饱满,花瓣局部留白,以表现花瓣之间的间隔。牡丹花头硕大,花形分为俯视和侧视两大类。花蕊四周绘出一层层的花瓣,花蕊不涂色,与花瓣形成白与青的对比,花冠椭圆形或近似圆形。叶片饱满,叶尖随叶缘面自然弯曲。

5、胫部装饰莲瓣纹。莲瓣间上部有线相连,瓣于瓣间留白,瓣肩转折圆滑,外廓的粗直线与瓣内的细曲线形成一种直与曲、刚与柔的对比美。瓣尖由两片经过变形的忍冬叶相对卷曲而成,配上瓣内精美的石榴图案,展现了雍容华贵之美。

6、圈足装饰卷草纹。“S”形波状曲线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花草造型曲卷圆润。

因器形似鹿头尊状,整体器形纹饰寓意:“高官厚禄,花开富贵,福寿康宁,喜事连连。”

此尊青花色泽浓艳,花蕊、花瓣、花叶的边缘等处,以细笔点绘出密集分布的深色青花斑点,着意模仿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铁锈斑”痕,风格古朴。绘画技法上主要采用勾勒填涂和单线平涂的方法。装饰技法上突出运用了以青托白的表现手法,青地白花和白地青花的组合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和层次,形成了色调上的强烈反差。

大型器物在烧制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窑裂或着其它窑病,但此尊通体光洁无暇,亦不变形,是清代青花瓷器中一件出类拔萃的精品。赏此尊玉骨冰清,观枝叶缠绕相连,闻花香沁人心脾,抚众花千娇百媚。难怪,李白诗云:“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呢!”(朝辉)

0118 青花花卉纹龙耳尊

成交价

RMB 15,000,000

HKD 18,072,289

USD 2,250,000

EUR 1,650,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说明此龙耳尊,收口,腹部上敛下垂,肩部两侧各有一夔龙耳。尊瓶在乾隆时期颇为流行,有青花、粉彩及单色釉等多个品种,其青花器多绘缠枝莲纹,又名“清廉尊”,常被皇帝用于赏赐有功之臣;彩绘器则多用百禄图。此种器型又因形似倒置的牛头或鹿头,后世也有称“牛头尊”或“鹿头尊”,因其恢弘稳健,气派大方,在雍正乾隆两朝颇得皇家喜爱,是清宫最为尊贵器形之一。

0269 清乾隆 御窑洋彩蟠桃九熟天球尊

成交价

RMB 14,950,000

HKD 18,948,035

USD 2,242,500

EUR 1,644,500

来源:日本东京私人旧藏

说明:直口,长颈,浑圆腹。器身粉彩绘“枝叶九桃图”。通体绘一株茁壮苍葱的桃树,枝繁叶茂,粉花绿叶,九枚嫣红熟透的硕桃悬挂枝头,桃树旁有一簇盛开的白色月季相拥。因器身浑圆若球,故称为“天球尊”,乃帝王之器。

天球尊始烧于明代永乐、宣德朝,有青花品种。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较为流行,多作宫廷陈设用瓷。乾隆器有大小,与雍正器相比,颈部稍长,腹部略高。乾隆时期天球尊有粉彩、青花、青花加紫、仿官、仿哥、天蓝、霁蓝、铁锈釉等品种,粉彩器绘有九桃、喜鹊梅花、鹌菊图等。

桃纹装饰寓意长寿,雍正装饰八桃纹器物有盘、碗、橄榄尊、天球尊等,乾隆时期亦承袭有大量相同题材的粉彩瓷器。粉彩桃纹天球尊正是其中的代表,此种尊式两朝均有烧制,画意内容相同,但是蟠桃的数目有别,雍正多为八枚,乾隆则是九枚,故有“雍八干九”之说,各有取意。粉彩桃纹天球尊是乾隆粉彩器中的精品,所绘九桃祝寿题材,硕桃寓有“福寿”吉庆之意,应为恭贺皇族寿辰或庆祝万寿节所用。此尊以粉彩渲染写实手法绘画,表现出成熟桃实的娇艳,树叶的阴阳向背、树有老枝新芽的自然效果。

全器形体高大,气势宏伟,纹饰祥瑞,构图疏密有致,清丽隽雅,敷彩娇艳夺目,釉彩浓淡相宜,画意生动,意境闲适恬静,为乾隆时期粉彩器中的上品。无怪邵蛰民在《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清瓷至乾隆而极盛,器式之多亦莫与伦比”。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亦赞“……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参阅:《沈阳故宫博物院 院藏精粹-瓷器卷 上》万卷出版社 P177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研究丛书-清代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P130

《清宫瓷器档案》载,乾隆五十年正月初二九江关监督穆克登进贡洋彩蟠桃九熟天球尊成对设于瀛台。

3209 清雍正 炉钧釉如意耳尊

成交价

RMB 14,950,000

HKD 18,321,078

USD 2,242,500

EUR 1,644,500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雍正本朝

说明雍正一朝虽短暂,然其制瓷成就却可称登峰造极,尤其颜色釉之烧造,仿古与创新并举,技艺已达出神入化之境界,许多传世品成为空前绝后之作。炉均釉为雍正朝御窑仿钧器时所创,以低温烧就而成,为单色釉之名贵品种。色泽深沉,红色斑点似刚成熟的高粱穗色,故也称“高粱红”,此独雍正一朝特有,除乾隆初期个别器物延续红点外,往后再不复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清代《南窑笔记》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本品即为笔记所载之有红点者,其名品风范隽永流传。

除釉色高贵,此尊造型亦值大赞。如意耳尊为雍正朝官窑所创之新造型,中部束腰颇似葫芦,对称的如意式双耳连接上下,精美大气。在雍正时朝,此造型因腹部形状不同可分两种,一种为圆腹,一种为扁腹,后者较前者略低,相对而言,圆腹者较多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雍干时期此器形的青花、斗彩、粉彩、茶叶末、绿釉等各式品种,亦有施炉钧釉者,如台北鸿禧美术馆所藏“雍正窑炉钧釉葫芦型双耳瓶”,而如本品扁腹者则较为少见,目前所知,仅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相同造型的雍正朝青花釉里红器、著名收藏家张宗宪先生珍藏的雍正朝粉青釉夔龙纹品种,乾隆朝作品见有青花和茶叶末釉品种现身拍卖会。目前资料尚未见有造型、装饰与之均相同的藏品。由此也可知,此类如意耳尊甚受宫廷喜爱,不仅见施炉钧釉,还有青花釉里红、粉青釉、仿汝、仿官等各种品类,并延续至乾隆朝。

本品造型沉稳而秀雅,釉面失透滋润,釉色深沉,流淌的绿釉交混点点红斑,似山岚云气,斑驳陆离,于烈焰中幻化出别样瑰丽,可令赏者如痴如醉。且釉面流淌大,正体现雍正朝炉钧釉之特性。底刻“大清雍正年制”款。无论造型、釉色,均各臻其妙,集精、罕、美于一体,是为藏家之顶级收藏。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页219,图200,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页302,图132,鸿禧美术馆,1990年;《云海阁——张宗宪藏清代重要瓷器》页152,图71,伦敦佳士得,1993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件成交价最高的唐英瓷与唐英瓷特征!
雍正乾隆朝大型瓷器赏析
瓷器及古董珍玩集萃拍卖鉴赏(六)
最新行情亮点丨华辰秋拍:磁州窑梅瓶拍出1150万,力压清三代官窑
2017苏富比香港春拍过千万的传统文化艺术珍品
件件过亿!10件成交过亿瓷器盘点,到底长啥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