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复时光的裂痕
创意志 2017-10-24

每一件瓷器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被长久使用并妥善保管,历经岁月,最后甚至成为一种文化。有的没有这么幸运,因为使用者的一时失手,可能永远地失去了使用价值和审美的意义。

器物有灵。出于对器物的尊重,一批批漆器师投身于陶瓷的修复工作中,修复的技艺逐渐成熟,并作为一门学问,流传千年,铸就一段佳话。瓷器的修复和“再创造”被称为“金缮”,这门手艺目前已成为稀缺,因为它不但考验着手艺人技艺是否纯熟,更要有对瓷器的珍爱之心,还要有耐得住寂寞、懂得坚守的心境。从无瑕的器物,到残缺的碎片,再于废墟中涅槃重生,这是一个器物的再生过程,也是金缮手艺人的成长之路。

黑色碗盏上曲折的金线,像划破夜空的闪电,妩媚勾魂。

致力于当代陶瓷的推广和发展的设计品牌“浦poa ”,在其上海的新天地展厅,免费展出景德镇“一善门”金缮团队和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金缮大师的200多件金缮作品,为当代人讲述唐宋各大古窑的不同风采,展现当代良工匠人的修缮技艺。参观者也可以与修缮师们当面交流修缮的灵感,聆听如何让旧物传世,让珍宝复生。

我们用世上最贵重的物质与精神来面对缺陷,精心修缮,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由此获得升华,达到更高的境界。

——浦poa 创始人、金缮作品展策展人 浦东韬

作为漆器方面的专家,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项军老师在16岁时,曾经专门赶赴天津学习漆艺,在这一过程中,他逐渐对金缮技艺产生了兴趣。他介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金缮可能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词,其实这个“金”字,可以理解成所使用的修复材料的代名词。除了金之外,也可以使用银或其他材料进行陶瓷的修复,这一个过程被统称为金缮。

青绿杯碟上延伸的裂纹,如肆意生长的树枝,优雅盎然。

在项军的眼中,尽管金缮的概念诞生于日本,但是却与中国有不可割舍的渊源。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项军全身心地投入了对金缮的钻研中。用金缮来修复一个破损物件从开始到结束大约需要一二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期间,得到修缮的器物要经历做底、面漆、贴金跟灶漆等步骤,每一项都马虎不得。

浅色杯碟上的金线,看上去就像沐浴着金色阳光的汩汩细流,温婉轻柔。

同样是为了能够心无旁骛地工作,“一善门”的修缮师傅们将工作室建在深山里。他们将老村舍改造成了工作室,四周只留一方玻璃门,而且需要密码才能够进入。团队成员说:“我们不止是在相对与世隔绝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的时候也一定是闭门谢客的。”或许正是这样,这些年轻人才更能沉下心来,专注于与瓷器的交流。

对金缮师傅们来说,金缮能够修复的不止是器物,更是人心。破镜重圆是人世间难得的欢喜。所以,金缮不仅仅是修复,还有再创作的乐趣。让一件破旧的器物重生,变为一件新的礼物送给所爱之人,便是他们再创作的初心。

流云过屋上,落叶在书间。金缮的线条像给瓷盏描上了行云般的花纹,充满意境之美。

对此,项军师傅也颇为认同:“金缮不止是一项修复技术,同样也是一门关于修缮的艺术。”在实践中,项老师总结了修缮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瓷器的简单修复,第二个层次是带有工艺设计的修复,第三个层次是“有温度”的修复,即将器物变成带有金缮师个人审美,有故事与生活态度的物件,这便是项老师对于金缮的感悟,也是对自己以及每一位由他指导的金缮师的标准。

器物由人类创造产生并与人类发生紧密的关系,扔掉就意味着直接切断了物与人联系。人事会变,身边的亲朋也会离去,而弥足珍贵的就是那一段段记忆。人的大脑的容积有限,器物的存在便是一种提醒。可能你已经不再使用它了,但是它仍然值得被温柔对待。

深色碗盏上一条条金缮的线条,顺着瓷器受到冲击形成的裂纹流淌,在深色碗盏的映衬下分外抢眼。

因为这些执着于传统工艺的匠人的存在,才让我们用一种更珍惜的心态,对待使用过的器物。即使那些东西已经残缺,他们用自己的巧手匠心使其重焕新生,让人的情感记忆不留遗憾,让旧时光再度散发惊艳的光芒。

Q

A

&

项军:上海工艺美院工艺美术大师

Q:金缮这个词对多数人来说还很陌生,你能简单介绍一下它的来源么?

A:金缮技艺由来已久。在古代,日本由于资源稀缺,因此格外珍惜从中国流传过去的物件及器物,这其中陶瓷器皿更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喜爱,但是由于瓷器易碎又难再得,所以即使面对的是已经破碎不堪的瓷器,人们仍千方百计地想要让它复原。

于是漆器师们就逐渐开始了对瓷器修复工作的摸索。从最初的单纯修补,到利用残缺的瓷片打造独特的美,漆器大师们对于修缮的认知,不再拘泥于器物本身的造型,而是偏向于对破损瓷器的再创造,金缮工艺也就随之诞生了。

Q:你作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器艺大师班的老师,在推广金缮教学的时候,得到了什么启发?

A:通过学习金缮可以帮助学生挖掘以及提升对于所学专业的兴趣,从中获得的更多的成就感,也可以帮助学生坚定从事这一行的信心。比如,来自雕塑班的学生就运用发散性的思维,将银与玛瑙等材质用金缮的手法进行创作。

Q

A

&

“一善门”成员梅琳玉:独立设计师,跨界手艺人

一善门团队

Q:是什么原因让你下定决心开始从事修复陶瓷工作?

A:我生长在江西景德镇,从小到大的生活里都是瓷器。身边很多朋友做陶瓷生产,有一点瑕疵的(如一个小黑点对白瓷的影响)就直接砸碎扔掉,我觉得很可惜。另一方面,陶瓷易碎,很多人买瓷器回去在运输或使用的过程中破损了,无所适从。而我本身也从事一些陶瓷的创作,知道陶瓷材料的不可再生性及陶瓷制作的不容易。当然这也和个人情感经历有些关系,我想修复与一位重要的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开始了对陶瓷制品的修缮工作。

Q:这次你的作品和老师傅们的作品共同展出,你对此有怎样的感受?

A:和老师傅们一起参展是十分幸运的事,也有幸与各位老师进行了一次畅谈。在此要感谢策展人浦东韬先生给了我们这样一次交流的机会。

老师傅们的作品十分见功力,因为大部分残片的缺失需要以做漆器的方式去进行修补——做胎、刮灰、裱布、打磨、上漆,工序之复杂可能远比重新烧制一件这样的新瓷更耗费时间。这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手艺这件事,一定要经历时间的历练,而在他们身上我也看到手艺人的素养与坚持。

Q:你认为修复陶瓷的工作给你性格和生活上带来了哪些变化?

A:我更愿意把我们工作室定义为“器物的医院”。把碎片变成完整器皿的过程很神奇,感觉自己就是华佗再世,很有成就感。也有很多人因为知道了我们从事这样的工作,把自己心爱的器物交到“一善门”进行修复。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很多热爱瓷器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设计师:讲述设计师的灵感、理念和故事。

创意志,聆听一人一种的有趣。

本文刊载于《生活周刊》1702期,转载请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人好色
髹金缮物
钧艺伉俪传佳话,携手开创钧瓷艺术“新传统”!学会手艺,收获爱情
锔瓷大师王振海的邪门手艺(上)
紫陶壶盖碰坏了怎么办?
万历五彩鉴定方法!藏友看后,直呼有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