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出土古玉鉴定举要》——004自然老化痕迹之走色

埋藏环境,是指玉器在出土之前经历的埋藏过程。正是经历了千百年的地下埋藏,玉器才具有了“土”“古”的特征,并以此命名,以示和传世古玉的区别,更遑论新玉。

埋藏环境是学习鉴定出土古玉的一条必由之路。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研究出土文物的角度而言,只有将出土文物回归埋藏环境,才能发现并找回更多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之间的关联。这种类似于破案中“情景还原”的方法,是田野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否则脱离埋藏环境,单纯研究出土文物,就成了缘木求鱼。

试举一例:

南京江宁南唐二陵曾出土过一些人首鱼身俑,因为该墓曾经被盗,墓内文物的共生环境破坏殆尽,文物工作者也就因此失去了合理解读这些文物所代表的文化信息的基础。

放大视线,徐州汉代画像石博物馆中,有一块二龙穿璧交尾图石刻,其中点缀多个人首鱼身造像,和南唐二陵所出者别无二致。这块画像石上所显示的文物原生环境的信息,为合理解读人首鱼身俑的文化内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解读文物的文化信息如此,解读文物的老化特征亦然。

若要真正把握出土玉器的老化特征,就必须从埋藏环境入手,了解形成老化的所以然!出土古玉的自然老化,具有两个特点:

1、“自然”老化是千百年岁月沉淀所致,非人为工巧所能一蹴而就。

2、“老化”不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由表及里的清晰的痕迹。

试举一例:

从这件出土古玉标本(局部),可以明显地看出:外沿处的老旧程度要甚于内部。左边玉色变化的部分,犹如大陆架蔓延伸展到海里,由外向内,由表及里,逐渐扩散,层层渗入……

这种术语称作“走色”的特征,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历史感展示得淋漓尽致。无论现代的造假者在材质和工艺方面如何乱真,但因几千年岁月积淀而逐渐形成的有层次感的老旧过程,终究无法做到。

这种因埋藏环境和岁月沉淀造成的自然老化特征,被称为“埋藏痕迹”,或曰“入土痕迹”。“土”是所有出土文物都具有的共性,故而从某种意义上讲,鉴定出土文物就是鉴定这种因入土埋藏形成的自然老化特征。

且岁月沉淀乃是因埋藏环境所致,所以把握住了埋藏环境也就从根本上把握住了自然老化的普遍规律,继而也就把握住了鉴定的大方向!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埋藏环境。

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玉断代之我看
观察文物的“入土”特征(技术贴/问答篇)
工艺痕迹在古玉鉴定中的重要性探讨
古玉鉴定,你必须要掌握的根本因素!
馆藏瓷器的出土痕迹(图)
古玉鉴定必须掌握的八大要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