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资男投资秘密 | 5%获利术
userphoto

2022.06.25 加拿大

关注
曾志強、黃彥鈞選擇權策略可以很難,也可以很簡單,重點就在於怎麼看跟怎麼作,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出發,狀似繁複的選擇權策略,其實吾道一以貫之,運用之巧妙僅在一念之間。

=前言=

倚天屠龍記中有一段關於張三豐教張無忌太極拳的故事,大意是張三豐教第一遍時,張無忌只記住了七、八成,教第二遍時,記住的更少,只記住兩、三成,教到後來,等張無忌已經忘得一乾二淨時,就大功告成了。這段故事的寓意是,與其記住固定招式的枝微末節,還不如了解其中原理,把握重點之後,自己便有自由揮灑的空間,建立自己合用得策略部位。以下便來討論以選擇權風險參數為基礎之操作策略

=選擇權的價格行為 -價格時間預期心理=

陰陽五行主要觀念是太極的陰陽循環,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剋。而在金融市場中的運用,陰陽循環就好比是多空部位的消長,而金木水火土的關聯,就可比擬選擇權風險參數之希臘符號(Delta、 Gamma、 Vega、Theta、Rho)。基本上,影響選擇權價格的變化有三大因素,其一是股價的漲跌,其二是市場預期心理的改變,其三則是時間的消逝。選擇權在到期前的損益狀況,並非是折線型,而是一連續的曲線(參閱圖一)。上述三項變數對選擇權價格的影響,也就是選擇權的風險參數(Greeks) (參閱圖二)。

=選擇權之風險參數 -五行相剋=

選擇權之〈風險參數〉共有五個,碰巧跟金木水火土一樣,以希臘文來表示,分別是Delta代表變動Gamma代表震動Theta代表時間Vega代表神秘與未知Rho代表延續。其定義及其運用上的涵義,則簡述如下:

1. Delta – DOption price / DUnderlying price

選擇權價格之一次微分,白話文叫做連動係數,代表股價變動一塊錢,對選擇權的價格的貢獻度。持有部位的Delta,可代表操作者看好的方向(Directional play),Delta越大,表示越看多,Delta值越小(負值越大),表示越看空。而Delta值也並非一成不變,而會隨著股價的漲跌(市價與履約價的相關位置),以及距到期日的遠近而有所差別,距到期日遠時,Delta變化比較平穩,然而,在離到期日較近時,而且接近履約價格時(At-the-money,價平狀態)。Delta之快速變動其緊張刺激的程度,便是下一個要討論的風險係數-Gamma。(參閱圖三,,四)

2. Gamma – DDelta / DUnderlying price

Gamma是對選擇權價格的二次微分,也就是振盪係數,其定義是股價變動一單位時,Delta值會改變的數量,所以說Gamma值是用來衡量Delta值的安定程度,Gamma值越高表示Delta值越不穩定,越低表示Delta值越穩定在越接近到期日時,並且越接近履約價時(At-the-money),Gamma值會快速跳動,這就代表此時的Delta值最不穩定Delta的變動越大,對選擇權的買方來說是件好事。然而,對選擇權的賣方來說,卻是一大夢靨。那麼是不是大家都應該在快到期時,才去買有點價外的選擇權享受Gamma的好處呢? No。因為Gamma最大的剋星便是Theta。(參閱圖五)

3. Theta – DOption price / DTime to expiration

Theta是對選擇權價格依時間變動進行之微分,也就是時間每經過一天,選擇權價值會被吃掉多少。對long option來說,離到期日越近時,離價平越近時,Theta的負值越大,時間價值消逝的速度越快,而其圖形幾乎就是Gamma圖形的倒影,這也就是說,當我們想要藉由long option的部位來享受Gamma狂飆的快感時,同時也必須要承受Theta值快速下降的傷害,這就是風險係數相生相剋的道理。(參閱圖六)

4. Vega – DOption price / DImplied volatility(%)

Vega是選擇權價格依隱含波動率變動進行之微分,其定義是若隱含波動率變動1%,選擇權價格會提高多少。白話來說,就是當市場的參與人士預期選擇權在到期前,標的物的波動率會提高,選擇權的價格便要提高。從圖七的圖形來看,越接近價平,Vega值越大,但是離到期日越遠Vega值越大,這是與其他參數較不同之處。需要特別留意的是,這裡所謂的隱含波動率,指的並非標的物實際發生的波動率,而是市場的預期心理的改變。

總體來說Greeks清楚的描述了選擇權價格變動的三大面向。就其重要性及關聯性而言,多空部位的判斷主要反應於Delta值的大小及正負方向,而對Delta的穩定度便延伸至二次微分的Gamma值。Gamma值對long option的人有利,對 short option的人有害,而相反的,Theta則是Gamma的剋星。另外Vega也是對 long option的人有利,只不過Gamma期待的是股價的實際的變動,而Vega則是期待市場預期心理的改變。另外,所有的Greeks在接近價平狀態時,敏感度就會大幅提高,尤其是越接近到期日時,這樣的效果越明顯(Vega除外)。所以有人說,選擇權就是在價平附近到期時,最能淋漓盡致的呈現其選擇權的特性。(An option is more like an option, when it is around the money and approaching expiration.)

選擇權風險參數之操作策略 -Decompose, then recompose.

以選擇權的投資組合來說,一個選擇權的部位可以拆解成五個要素(Greeks),以表一之選擇權投資組合為例,選擇權的部位有多有空、有call有put、不同的履約價、不同的到期日、還有期貨的部位,乍看之下,實在看不出所以然來,但是如果我們看一下Greeks,就可以一目了然。其整體部位的Delta為18.4,相當於作多18.4口選擇權契約(部位市值 = 18.4 x 目前指數點數 x 每點合約價值),Gamma值為0.2239,Theta值為-469,Vega值為21.8,顯示在目前的價位,其部位是看多指數會漲,認為指數波動會加劇,隱含波動率若提高1%,部位可以賺進21.8點,反之就會賠錢,同時每天要忍受469點的時間價值損失。如此一來,從整體組合的Greeks,我們就清楚分析部位的風險(Exposure),其損益圖形可參閱圖八。

再則,Greeks可以合起來看,也可以分開看。每一個Greek,都可發展出自己的交易策略,也有trader是專門進行某一Greek的交易,以下就為各位簡述。

1. Delta之交易策略

Delta trade簡單說就是押漲押跌的directional trade,這又可分成積極作多與保守作多兩種:

A. 積極作多(Momentum trade):

簡單來說,積極作多就是想辦法,在有限的資金下,把部位的Delta撐的越大越好,當然,如果考慮到Delta的變化特性,也可以組出一個Delta會越漲越大的部位組合,例如當指數為6099時,契約三天後到期,買10口履約價6000點的call,20口履約價6100的call,以及40口履約價6200的call,如此一來如果指數果真向上竄升,便可以利用到Delta在到期前,由價外至價內時快速彈升的特性,原來價外的call很快變成價平或價內(Kick into the money),以至於指數越漲,Delta的部位越來越高,正好比是作Momentum trade時,上漲時一路追加部位,這樣的Delta trade基本上已包含了Gamma的變數。(參閱圖九)

B. 保守作多(Range trade):

相對於積極作多時,Delta越漲越大,保守的區間操作(Range trade),Delta越漲越小。這種策略基本上是認為指數會漲,只是漲的幅度不會太多,以至於上漲過程中,一路逐漸減碼,如此Delta在低檔翻多時,可以持續賺錢不會受到影響,當指數再漲時,short call的負Delta逐漸產生作用,以致指數上漲時Delta越漲越小,最後甚至由正轉負,以至於指數再漲,獲利卻往下掉(參閱圖十),而保守的好處,則是賣出70口的call,可大幅減少買進40口call的權利金成本,在這樣的組合中,Gamma是負數,Theta是正數,基本上是看漲,但預期波動幅度不會太大。

2. Gamma的交易

Gamma的交易策略常會跟Delta的momentum trade合在一起,以下跟各位介紹純然的Gamma trade。Gamma trade之著眼點,是不管指數漲跌的方向,期望的是會大漲或大跌,要組成這樣的部位,比較常見的是同時買進call及put,這樣便不會有太多的Delta部位(Delta neutral),而指數大漲時call可賺錢,大跌時put可以賺錢,是存然long gamma的策略,然而這樣的缺點,是要忍受兩倍Theta的時間價值流失。其實,替代的辦法很多,只要是讓部位的Gamma為正,Delta持平接近0即可(Delta neutral)。例如long一堆call,再用期貨對沖掉Delta的部位(Offset Delta position),效果也類似。

圖十一為上述部位之損益圖,當指數大漲或大跌,由於call option上下損益不均等的特性,以至於大漲大跌都可以賺錢。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每當時間經過一天時,由於時間價值的消失,整個微笑損益曲線便會向下沉,而拉大了兩端的損益平衡點,所以說Gamma trade是種與時間賽跑的交易策略,指數要大幅波動才會有利可圖。若波動幅度不大,或甚至原地踏歩,而光陰消逝如箭,原來的微笑曲線,最後可就笑不出來了。所以long Gamma者,基本上是唯恐天下不亂的樂觀主義者,是股價波動的愛好者著。對Gamma trader來說,Volatility is the best frined, and time is the worst enemy.

3. Theta交易策略

看完Gamma trade之後,看Theta trade就簡單多了,基本上純然的Theta trade,正好比是Gamma trade的倒影,只要是空了一堆選擇權之後,再將Delta neutralized,就會變成一個 long Theta的部位。如此一來,只要是沒大事發生,就可以每天穩穩的賺進放空的選擇權部位中時間價值的消逝。short volatility的操作狀似危險,然而,藉此大賺其錢者大有人在。最明顯的例子便是認購權證的發行券商,發行權證正如同是放空選擇權,而避險操作重點,就在要維持在Delta neutral的避險過程中,追漲殺跌的損失,不要超過對每日可賺進的時間價值,就可以賺錢。(參閱圖十二)

4. Vega trade:

Vega trade也叫做 volatility play,所不同的是前述的 Gamma trade所著眼的 volatility,是指未來實際要發生的股價波動,而Vega trade所著眼的 volatility指的是市場預期心理的變化,也就是隱含波動率的變化。只不過 Gamma與 Vega兩個人是難兄難弟,通常部位組合中 long Gamma與 long Vega都會同時存在,而市場實際發生的波動,與反應預期心理的隱含波動率,也經常是相伴相生,因此兩者常被混為一談。筆者要特別強調的是,著眼點不同,演化的交易策略也會不同,尤其是在新興的淺碟市場中,隱含波動率也不無可能與實際的波動率分道揚鑣。簡單來說,作多Vega的部位,就是long option,並且維持Delta neutral。如此一來,市場預期心理改變,推昇隱含波動率,部位就容易獲利。(參閱圖十三,十四)

=動態Greeks部位管理 -微妙的動態平衡=

上述之Greeks交易策略,基本上都是較單純的部位,然而對交易員而言,操作的部位更為複雜,尤其是Greeks的部位瞬息萬變,隨著指數及時間的變化,整體部位與每個Greeks的部位也隨時在變。所以在構想及分析Greeks的部位時,首先要進行市場的情境分析,並且構思相對應的Greeks來搭配。

對於option trader來說,市場的情境分析(Market scenario)(參閱圖十五),分為股價增減以及波動率增減,兩種分析面向的9種情境組合,而Greeks的組合搭配則包含了三種不同的面向(參閱圖十六),看好股價漲跌,自然可以選擇 Delta或-Delta,認定波動率要提昇,自然可作多Gamma及Vega,反之則可作空Gamma及Vega。當然在觀察股票及波動率兩個面向時,千萬要留意時間價值的流逝。簡單來說,好處越多,時間價值流逝越快。有時保守一點,犧牲一點好處,便可減少時間價值的流逝。(參閱圖十六至二十一)

=波動率之分析 -An art rather than science=

所謂波動率的估計,其實只是盡其所能善盡人事的猜測(Educational guess)。首先鑑古往而知今來,分析過去的歷史波動率(Historical volatility, HIV),絕對是正確的第一歩,然而,如何正確的解讀歷史資料便是重點所在。歷史波動率是大是小,會隨著不同計算模型以及不同的採樣期間而有所不同。有的較為敏感,有的較不敏感,基本上建議讀者要同時觀察幾種不同波動率分析方式,而對其區間的極端值及平均值進行分析,以此推側未來波動率的區間。當然,波動率還有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物極必反的現象,學術上來說,叫做Mean Reverting,也就是說波動率短期的變化,會向其長期的均值趨近,從歷史資料來看,volatility確實有區間震盪的特性,只不過震盪的區間,以及長期的均值也會改變,以圖二十二為例,台指之波動率在1999/9/21以前,震盪的區間較小,之後便大幅跳昇,而其均值也向上拉昇,不過仍不脫其物極必反區間震盪的特性。(參閱圖二十三至二十六)

=時間也是問題 -What the different of a day makes=

在Black-Scholes model裡,有一個參數是在實務操作上較具爭議性的參數,即為T(距到期日時間)。在理論上,並沒有去探討到底是以trading day or calendar day來計算距到期日時間,但這是在交易時立即會面臨到的問題。如果以calendar day的天數來計算距到期日的天數,則問題會出現在假日效應上。是否市場會把整個時間價值都反映在週一開盤的選擇權價格上面呢?抑或是會在週五的收盤前提前反映?這問題可以由觀察市場上波動率的變化來做一個觀察。通常可以發現選擇權的價值會在週五收盤前下降,這也就是反映了假期效應。

另一種方式是以trading day的天數來作為計算標準。若是以此一方式來計算時,理論上在市場上所觀察的波動率在所有交易日中,倘若沒有重大事件發生,波動率不應該在假日前後有大幅度的改變。主要原因是時間價值會均勻分布在每個交易日當中,並不會受假期效應影響。本文所要探討的就是以trading day的方式來作為計算標準,主要原因就是與美國新的vix指標計算方式一致。

CBOE新的VIX指標在計算S&P500整個市場的波動率是每一分鐘來重新計算一次。在台灣的期權交易時間是從8:45到13:45,也就是整個交易時間長度是五個小時。在此五個小時中,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理應時間價值也會一分一秒的流逝。所以在模型的建立上也應該反映此一效果,使時間價值正確反映在每個交易時刻當中,這也是本文所要強調的trading hour的觀念。

所謂的trading hour,即是參數T是以實際交易的時間長度來表示,也就是生活上的一天如果以trading hour計算就只有交易日的五個小時整。至於為何要以實際交易時段來計算呢?最主要還是在計算選擇權的fair price與greek時,儘管當中所有的參數固定不變(s,k,r,σ),但fair price與greek時仍舊會不一樣。舉個極端的例子:當選擇權相當接近到期日時,且標的股價正好在履約價格附近徘徊。此時若隨著時間經過,實際上選擇權的hedge ratio是不斷的在改變的。漸漸的hedge ratio不是趨近於一,就是趨近於零。此一例子當中,距到期日時間對於選擇權的greek影響就相當顯著。倘若在一交易日當中還是以固定的時間作為參數,這樣對於計算一個合理的價格與選擇權相關參數皆會失真。所以如何得到一個較為合理的T值,則是本文所強調的重點。

另外一個實務上常會遇到的問題在於在結算日當天是否要算入整個時段當中?筆者認為,儘管在結算日當天無法從事買賣部位的動作,但是在這段時間指數變化對於結算價值仍舊有其不確定性,所以把此一段時間納入,會使此一模型更加合理。但是是以半個小時來計算,還是以22.5分鐘(由於9:00至9:15分的加權股價指數的均價來計算,所以是以7.5分計),這仍是一個open questions。

儘管以trading hour的時間長度來計算Black-Scholes mode中的參數T,但不免的在每個交易日的銜接處,還是會產生price gap的問題。會產生此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trading hour的計算方式可以順利的model交易時段內的波動率,但在非交易時段內一樣會有突發事件產生,這個效應並無法即時反映在期權市場,所以這部分的效應就會遞延反映在隔天的開盤。這個部分其實很容易在市場中找到適合的例子。例如:台股的開盤價位很容易受到前一日美國科技股收盤與當天南韓股市開盤的影響,這些在非交易時段所發生的事件對台股的影響,皆遞延到開盤的一刻來反映。這也就是price gap的部分。

另一個更勁暴例子是,2004總統大選結束後,台灣期貨市場連續兩天以跌停開出,這些都是反映在非交易時段當中所發生的所有事件。所以整日的波動率可以分解成兩個部份:一個部分就是在交易時段內所產生的變異,另外一個就是price gap的部分。

以上所有的論述還是強調一個概念:時間價值應該要正確且均勻分散在每個交易時段當中,因為這樣可以使時間價值正確的反映在每個交易時刻當中。如果在每個交易日內,還是採用固定到期日時間天數,這樣在日內的隱含波動率會容易產生失真的現象,而如果採用calendar day的計算方式,也容易產生過度高估price gap的問題。

=結語=

回歸前言,當我們將繁複的操作策略化約到簡易的Greeks模式,選擇權交易就簡單多了,然而,正如上述所言,關於波動率及交易時間等細微的小問題,還有龐大的探空間。再則當我們一步步進入Greeks的世界後,又將發現更多細微而雋永的問題,例如除卻原有的外需不需要新種的Greeks。而這些問題絕非存理論上的探討,而是交易員日復一日要面對的問題,其實選擇權操作相對於傳統的操作工具而言,可貴之處便再於開發不同交易的面向,看別別人看不到的,作別別人作不到的,賺別別人賺不到的。上述議題擇期再為各位分曉。
===============================

篇則是龜爺爺少數談選擇權的文章,當然也非常值得參考,只是我不會貼圖,不過重點在觀念,龜爺爺的選擇權操作思考
看過網上那麼多談選擇權的文章 也不知道是還未談到,或是語帶保留 為何把可以簡單敘說的弄得那麼複雜 新人是愈看愈霧煞煞,不妨把過去的教材以這趟行情簡單解說,希望能夠建立基本概念,以後看專家的書可以早點進入狀況
一個飆車手,只要會掌握方向盤及油門煞車,加上速度感即可在高速公路飆車。但是一個賽車手,幾乎都好似機械手出身,對車子的機械性能結構都十分熟悉。選擇權你可以用股票期貨的方式操作,但是如果能了解其中玩家心態,能你會對選擇權另有看法。
先建立選擇權的看盤主軸:期貨價=履約價 CALL-PUT
舉例說:圖上為各履約價的買賣權利金與期指的收盤價(記得,是期指不是加權指數)
5/5 期指收7421
期貨價=履約價 CALL-PUT
履約價 6900———6900 535- 9.8 = 7425.2
履約價 7000———7000 440- 14.5 = 7425.5
履約價 7100———7100 342- 20 = 7422
履約價 7200——— 7200 258- 35 = 7423
履約價 7300———7300 181- 59 = 7422
履約價 7400——— 7400 119- 96= 7423
上面看到的都只是各履約價及買賣權的權利金,依公式計算出的結果,這是選擇權的鐵律,大家看出幾乎是相近的,當然在盤中,這些數字都是跳動的。神秘的是:期指與買權(Call)或賣權(Put)是三個不同的族羣在玩,每人有自己的行情觀,也各自玩著自己的領域,三種商品各為自己的均衡點在交易,但是事實上市場也在作整合,作一個整體的平衡,而且彼此之間默契十足。
行家清楚知道這中間的奧秘,也知道三個市場無論怎麼玩,兩邊終究要相等,而且不管是盤後、盤中也一樣。
因此你可以加加減減,找出你想玩的市場的合理價。
以這趟大漲的行情來說,除了股票以外,對指數的買賣而言,如果你認為行情將上漲,你可以有三種獲利的方法:你可以買期指,期指漲多少就賺多少,了不起接近結算時,換月繼續操作;你可以買買權(Buy Call),買方不用保證金,小錢立大功;你也可以賣賣權(Sell Put),賣方須要保證金,但是穩穩的賺,都可以獲利。
期貨價=履約價 CALL-PUT:期指的空間是買權空間與賣權空間的總合。
或是用另一種說法:
期指上漲的差價= Buy Call 的差價 Sell Put 的差價。
這是理論上的等號,果有成交價上的差異 (等號兩邊的差異) 這叫做第一級套利模式,有些法人利用excel 隨時釘盤,專門賺這第一級的套利空間,下次你也可以用Excel 抓到電腦中看看這有趣又隱藏無限寶藏的秘密。以上圖為例 我們比較4/28 (6982) ~ 5/5 (7421)之間的關係,7421-6982 = 439 期指漲幅
履約價6900買權價差 賣權價差 (535-186) ( 99-9.8 ) = 349 89.2 = 438.2
履約價7000買權價差 賣權價差 (440 – 132) (145 –14.5) = 308 130.5 = 438.5
履約價7100買權價差 賣權價差 (342 – 91) (190- 20) = 251 170= 421
履約價7200買權價差 賣權價差 (258 – 60) (269-35) = 198 234 = 432
履約價7300買權價差 賣權價差 (181 -36) (345-59) = 145 286 = 431
履約價7400買權價差 賣權價差 (119-22) (428- 96) = 97 332 = 429
期指價差與各履約價之間可以看出有套利空間,也可以看出7100履約價有套利空間
原來期指的空間是拆為兩塊:買權空間 賣權空間。因此,如果你的行情觀夠強,三種理財工具中,操作期指是最佳選擇,期指差點是Call與Put的差點總合。任何情況,操作買方(Buy)或賣方(Sell)的獲利,都只是期指獲利的一部份。而且你可以注意到,每個履約價的表現又不同;價內的Buy Call 貢獻了大部份的差價,價內的SellPut 只佔其中一部份;價外的Buy Call 表現並不優異,主要是期望值的關係,反而價外的 Sell Put表現很強烈

行情有人捨期貨而就選擇權,除了分散風險,講究資金的報酬率,主要也考量到行情走勢的急緩。我們還是以上漲來描述吧!再提醒,期指的空間(漲幅) = 買方(Buy Call)獲利與賣方(Sell Put)獲利的組成
1/ 行情如果走的急:期指的漲幅可能短線就極大 (4/25 ~ 4/26) 因此買方(Buy Call)也可能賺的很多 (因為買方立場本就是損失有限,但是獲利空間無限),加上不須保證金,三種獲利方式的比較,當然Buy Call 投資報酬率最吸引人,自然吸引許多投機份子以選擇權買方進場,成交量暴增,此時期指的空間有大部份是由買方(Buy Call)達成,賣方(Sell Put)只佔一小部份。反觀賣方,面對就算是有無限上漲的空間,但是獲利卻只能賺取已經到手而有限的利潤,也就自然乏人問津,此時賣方的表現最差。因此如果行情被解讀為急漲,則買買權(Buy Call)是主角,漲幅驚人,第一優先。
2/ 行情如果走的緩:很多人想的可能是盤整行情,缺乏進場的意願,期指空間都沒把握了,選擇權買權權利金已高得更沒興趣,反而因為短期利潤已極大,急於平倉。此時,投資人均觀望不前,行情陷入泥沼。每天指數波動狹小,期指的空間窄小,獲利不易。更不提只佔其中一部份的買方或賣方,權利金停滯不增,
隨著交割日期的接近,時間價值流失快,使得買賣權權利金縮減加速。反觀賣方,雖然獲利空間也不大,不過賣方權利金也等值流失 (如果期指不動,買權權利金的減值等於賣權權利金的減值) 當然賣方的表現最佳。
因此,想在選擇權獲利,行情走法的急緩是個絕對關鍵 (急作買、緩作賣)。
一般行情開始拉開空間時,行情都走的很急,Buy Call的玩家多利潤也高,都以少量權利金賺取大倍數的行情 。Buy Call當然是這一陣子的最大贏家,行情拉開一段後,獲利者開始出貨,逐漸進入高檔震盪,行情也走緩漲,Buy call 急於獲利,也以Sell call出場 。因此當行情由急漲變成緩漲時 Sell call應該是最有獲利機會的工具,目前上漲,我就只談初步概念,免得又愈描愈黑,以後找時間再談其他獲利方法。如果你覺得選擇權好玩,建議你思考上面所言,而且此時多注意行情的急緩,它才是你在選擇權的獲利之鑰。
==========================

選擇權交易的四大迷思(轉貼) 迷思一:害怕站在賣方
在選擇權推廣的初期,由於所有的介紹都提到選擇權的賣方不但獲利有限還必須承受無限的風險,這種特性讓投資人感到害怕而不敢賣出選擇權。其實,換個角度來看,建立一個期貨部位甚至一個股票部位不也承擔無限的風險嗎,尤其對於曾經買賣過期貨的投資人而言這種迷思更是荒謬,因為賣出選擇權的風險與買賣期貨的風險其實是一樣的,當然也同樣會有繳交保證金以及追繳的問題,因此投資人盲目害怕站在賣方的心理實在是不正確的。至於獲利有限的認知同樣也是一種迷思,因為選擇權交易成功與否脫不了時間價值的影響,而站在賣方除了可以賺取漲跌的損益之外還可以順帶賺取時間價值,勝算自然提高不少。雖然獲利較為有限但由於勝算較高,整體而言不見得是較為不利的做法

迷思二:漠視時間價值耗損帶來的傷害
投資人第二個普遍的迷思就是漠視時間價值的傷害,事實上投資人在買進選擇權時所支付的權利金是由兩個部分所組成—內涵價值與時間價值。所謂內涵價值就是指價內選擇權履約價與現貨價格的差距,而剩下的權利金部分即為時間價值,舉例來說,如果大盤指數在4940,買進4900履約價的買權(價內買權)支付120點的權利金,其內涵價值為4940-4900=40點,而時間價值為120-40=80點,若買進履約價為5000的價外買權,支付70點的權利金,則由於其內涵價值為0,因此70點全部是用來支付時間價值。因此投資人不難發現在買進選擇權時其實花費一大部分的成本來支付時間價值,但不巧的是時間價值卻有隨最後結算日接近而加速遞減的特性,因此持有選擇權買方部位越久時間價值損失越大,最後變為0,因此投資人對虧損部位不可存有死抱活抱等待解套的心理,否則即使行情反轉為有利的方向,但由於時間價值的耗損可能依然血本無歸,但選擇權的賣方正好相反,持有賣方部位越久,賺取的時間價值越多,而且可以用來彌補行情小幅判斷錯誤的虧損。

迷思三:忽略波動率對獲利的影響
當投資人買進選擇權卻忽略其隱含波動率的話,通常會造成看對趨勢卻賺不了錢甚至賠錢的後果。所謂隱含波動率就是以選擇權當時的權利金價格藉由數學公式所倒推出來的標的物波動率,簡單來說,當選擇權的隱含波動率越高時,權利金就越高,反之亦然。若忽略隱含波動率買進選擇權極有可能買到價格高估的選擇權,以後即使行情看對但權利金可能不動甚至因為時間價值的耗損反而出現虧損的狀況;相反的,如果買到隱含波動率偏低的選擇權代表投資人可能買到被低估的價位,以後即使行情看錯也可能使得虧損減少甚至沒有損失。但波動率是否偏高通常沒有定論,一般可以和週均值或是月均值做比較,但由於一般投資人資料取得不易,因此建議在進場時盡量不要以賣價 (Ask)買進,應該以買價(Bid)附近價位設價買進為宜,尤其對於履約價較遠,流動性較差的合約更不宜貿然追價。

迷思四:不了解履約價對獲利程度的影響
最後一個迷思為投資人往往誤以為大盤指數的漲跌應該與權利金的漲跌呈現同幅度的消長,但事實上並不是大盤上漲100點,買權的價值就應該同樣增加100點,而是根據不同的履約價而有不同的變化,這中間的關係就叫Delta,舉例來說,對Delta等於0.5的買權來說,現貨指數若上漲100點則權利金增加的點數為100*0.5=50點,也就是只有現貨漲幅的一半。同樣的當現貨指數下跌100點時,權利金跌幅也僅有50點。因此投資人可以根據Delta的大小來選擇不同履約價的選擇權以進行交易,從而控制部位的風險,如果能夠承受較大的風險可以選擇交易Delta較大的選擇權,當然獲利程度也較大。如果希望承受較小的風險則可以選擇Delta較小的選擇權。Delta值永遠介於-1與1之間,買權的範圍為0到1,賣權則為0到-1。理論上來說,價平的買權Delta為0.5,越往價內Delta值越大,最後趨近於1,越往價外Delta值越小,最後趨近於0,賣權的正負號正好相反。

==========================================================
這篇則是討論波動率權利金關係的好文,特別是關鍵日的關念,以前不知一觀念,結果常吃大虧,在關鍵日後時間價值會流失得很快,常造成指數漲(跌),call(put)的權利金不漲反跌的情形
論波動率和時間的神奇關係
無庸置疑,長假之前的封關日,與長假結束之後的開盤日,兩者的選擇權權利金應該相差無幾﹔當然,兩者的時間價值也應相差無幾。—-即使假期長達10天以上。
理由是,如果預期封關日權利金明顯偏高於開盤日權利金,莊家會搶著放空選擇權,坐等開盤日低價回補獲利。相反地,如果預期封關日權利金明顯偏低於開盤日權利金,莊家會立即搶著回補賣方部位,以避免長假不確定因素的干擾。
所以,封關日當天,偏高的預期或偏低的預期,都會被市場消化殆盡,也因此,封關日與開盤日的權利金應該相差無幾。—當然,如果長假期間發生不可預期重大影響市場供需事件,則開盤日權利金應該會巨幅領先封關日權利金。反之,如果市場平靜地渡過長假期間,那麼,結論還是一樣,兩者的權利金應該相差無幾。
現在開始討論有趣的問題。眾所皆知,
權利金的時間價值耗損速度是以theta值來衡量的,

權利金隨著波動率變動的速度是以Vega值來衡量的

大家又知道,theta值隨著到期日的接近而變大,也就是說,愈接近到期日,時間價值耗損的速度愈快但是,theta值也隨著波動率的放大而增加,也就是說市場的波動率愈大,時間價值耗損的速度也會增快。
另一方面,Vega值隨著到期日的接近而變小,也就是說,愈接近到期日,波動率對於權利金的影響利愈微弱。但是,波動率本身不會影響波動率的大小。只有非價平的履約價格才會接受波動率的影響。有趣的問題就在於:
如前所言:theta值隨著到期日的接近而變大,Vega值隨著到期日的接近而變小,theta值和vega值之間,同樣在時間軸上面,一個逐漸變大,一個逐漸變小﹔這兩者之間,是否會出現一個交會點,使得彼此有互相照面相見的時刻?
也就是說,到期日之前的時間軸上,是否存在一個時間點,使得逐漸變大的theta值剛好等於逐漸縮小的vega值呢?
是的,這個時間點的確存在。它就是所謂的關鍵日。關鍵日當天,theta=vega在關鍵日之前,vega>theta,關鍵日之後,theta>vega。
也就是說,當一個選擇權契約到達關鍵日之後,權利金被時間耗損的重要性就會逐漸大於權利金被波動率影響的重要性。也就是說,交易者會開始使用收取權利金的垂直價差部位,以代替支出權利金的垂直價差部位。
那麼,這個關鍵日應該如何去計算?很簡單,您只要觀察當時的隱含波動率是多少,就可以計算出關鍵日是哪一天。
比方說,假設今天隱含波動率是14%,那麼關鍵日就是到期日之前7天(14/2=7)也就是說,當隱含波動率是屆期餘日的兩倍的時候,這一天就是關鍵日。
有些讀者可能會對於,這個波動率和屆期餘日之間呈現兩倍的關係是如何計算出來的,感到好奇。其實很簡單,您只要把theta,gamma,和vega三個希臘字母的公式做一個簡單的運算比較,就不難發現:
1.THETA/GAMMA= -1/2* S^2*sig^2 2.VEGA/GAMMA=S^2*sig^2*T
3.所以,THETA/VEGA= -sig/(2*T)
根據這個公式,您可以很清楚地做預測:
放假兩天,隱含波動率將縮小1%,也就是說,假期結束之後,隱含波動率將回升1%;放假10天,隱含波動率將縮小5%,也就是說,假期結束之後,隱含波動率將回升5% 。也就是說,如果封關日的隱含波動率以365天計算是9%,(已經預縮10天假期5%,)則開盤日當天您將發現隱含波動率會回升至14%。
當然以上的情況是,假設市場的波動率正處於穩定狀態,對於權利金的影響就會像橡皮筋一樣被壓縮或放大,最後又反彈回復原狀。
結論:1。封關日和開盤日的權利金報價是相等的,否則會產生套利。
2。屆期餘日和隱含波動率之間呈現2比1的關係。
3。當隱含波動率為20%時,可以預期關鍵日將出現在屆期餘日10天,—-關鍵日當天,theta=vega,關鍵日之後,theta>Vega.
4。放長假之前,隱含波動率會以假期天數的一半縮小,例如放兩天假,隱含波動率將縮小1% ,放10天假,隱含波動率將縮小5%.—–當假期結束之後,隱含波動率又會以放假天數的一半回升至原來的水平。
5。以上隱含波動率和屆期餘日的關係,是在假期期間沒有發生重大影響市場供需狀態的情況下為真。

============================

簡單來說..選擇權= 選擇要生還是要死……^^ 買方可賺取行情大幅波動,賣方則是賺取時間價值的流失.
玩法可分三種:
1.避險:走勢不利當買方買進..當股價下跌可獲得適度的保障
2.投機:對走勢敏銳度高的人,
3.策略:當行情大幅波動,可站在買方賺取大漲或大跌的價差,而當行情陷入整理的時候
則可站在賣方以賺取時間價值的流失,也就是套利
以策略來說:又細方好幾種策.略…小弟不才簡單敘述一下///

策略 優點 缺點 運用時機
買權多頭價差(buy call sell call ) 較少的權利金支出 有限的權利 看多但預期漲幅有限 (預知底部,但大漲機會不大)

買進買權(buy call) 風險有限,獲利無窮 較多的權利金支出 看多(對行情樂觀)

買進賣權(buy put) 風險有限,獲利無窮 較多的權利金支出 看空(對後市悲觀)

買進勒式部位(buy call buy put) 大漲或大跌均可獲利 更多的權利金支出 預期行情將大幅波動(盤整除外) (對後市發展不清楚,但預測會有大波動)

賣出勒式部位(sell call sell put) 有較多的權利金收入 風險較大 預期行情盤整

以上策略簡單述說…不懂者請自行爬文章了解….這些略策的用意….謝啦^^

==============================

一般而言選擇權未平倉的應用,我們偏好以賣方的角度來解釋。最常的使用方式就是觀察選擇權買權賣權的未平倉量最大履約價位於何處,以2005/4/1日而言,買權的最大未平倉量位於6200,約有12萬8千口,賣權的最大未平倉量位於5900,約有13萬1千口。這樣的資訊則是代表目前莊家所預期的區間約在5900-6200間。然而這不完全代表未來的結算價一定會在此區間,因為部位的組成不單純只有賣方部位,同時也有可能有價差部位的存在。就歷史的資料而言,落於此區間的機率的確較高,但市場的走勢不完全由這決定,因此遇到此區間上下緣,反而要特別注意未平倉量的變化及期貨是否有避險單入場,如此才能確保資訊的可靠性。因此,未平倉量最大履約價位除了觀察其所在位置外,區間的移動所透露的訊息更是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正确估计期权的Greeks?
一文全解Greeks,再也不用担心搞不懂希腊字母了!
四个维度解析期权投资与风险管理的痛点
期权做市商风险管理方法
期權希臘值
文章详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