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聊斋(226)传讹千年的典故和掌故

梦入芙蓉浦

2019-05-20 
优美的小调(钢琴曲)
设彩铃

本文整理:梦入芙蓉浦

插 图:紫荆

拍 摄:梦入芙蓉浦

  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中衍生而出的成语俗语,更是多不胜数。我们常将“俗话说……”挂在嘴上,但俗话真的是这么说的么?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些传讹千年的俗语成语的本来面目。

  1. 嫁狗随狗?嫁鸡随鸡

此话原句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

乞,是指乞丐,叟是指老翁。也就是我们如今流行的那句誓言,“无论平穷富贵,无论生老病死,都不离不弃”。

这句俗语在民间流传开来后,或许是乞、叟二字太过难记,就被人们误听错记成鸡、狗, 成了今天我们常掛在嘴边的'嫁狗随狗,嫁鸡随鸡',继而所代表的意义,也大不相同了。

  2. 忘八端,王八蛋

这是一句不怎么文明的俗语。其实,王八蛋,是“忘八端”的讹化。

古人讲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称之为“八端”,这是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的根本,传开后,却被肚无点墨的人误听讹传成了“王八蛋”。



  3. 狗皮不通!狗屁不通?

这话原为“狗皮不通”,多用来指责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时,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



  4. 无尖不商!无奸不商?

古时候,开粮行的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

而我们现在常说的“无奸不商”,将语意完全颠倒了个儿。



  5. 无度不丈夫!无毒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么逻辑不通的一句话,人们竟从不加质疑。

实际上,此话原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度,是度量的意思,这句话说的就是一个君子、丈夫要有度量。从“度”到“毒”,无非是一些小人的自我安慰的用法了。

  6.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古时蜀地流行猎狼,常常要翻山越岭,跑坏不少鞋子。而在蜀地方言之中,“鞋子”的发音正是“孩子”。

所以,“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才是这句话的正解。

7.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

对此一般人的理解:如果不为自己打算,老天都会诛滅他。

其实正确的解释的是:“为”是“修习、修炼”的意思,“已”是指个人的品行操守。全句意为: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真是天理难容。

  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就是杜甫的这句古诗,被我们误读了上千年。对这句古诗的一般解释是,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而实际杜甫想要表达的是一句书法理论方面的见解。此“书”非彼“书”也。“读书破万卷”中的书是指“书写”而不是书本。

更确切地说这个“书”是指书写的墨迹。杜甫的意思是说,想要书法有“气韵”(神),就要多看古人书写的墨迹,越多越好,多到“破万卷”。

现在的人多把这句话误读成发奋读书的励志名言了,由于正能量十足,也就被传了上千年。

  9. 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所以此古语的本来含义已被通俗而异化。

“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出自】:《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10. 以德报怨

在被别人欺负,或者受到委屈时,经常会有人用“以德报怨”来劝说他人,还说这是孔圣人的名言,如果孔子他老人家知道的话,肯定会觉得十分委屈,也不愿意背这口大黑锅。在《论语·宪问》中,孔子是这么说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也就是说,孔子并不赞成以德报怨,而是以直报怨,此处的“直”可理解为理直气壮、是非曲直等。如果别人打你的左脸,难道还把右脸伸过去给他打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11.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几乎是世人皆知的一句谚语,从字面上可理解为:“即使几个人能力不行,只要集思广益,合在一起就能达到诸葛亮那种地步,完成不可思议的事情。

查阅一些古籍得知,并不是“皮匠”,而应该是“裨将”,也就是副将的意思。这就很好理解了,能被任命为副将的人,能力可能不会太差,凭借三个副将的智慧,就会想出很周全的计策,几乎可以与诸葛亮相媲美。但是,如果是庸才的话,三千个加在一起也达不到诸葛亮这种高度。

  12. 空穴来风:

  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结果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

  这个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

  13 小菜一碟

长期以来,人们对成语“小菜一碟”都是这样理解的:比喻轻而易举就可以做成的事情,不值得一提。

'小菜一碟“的出处:柳公绰一门显贵,与其弟柳公权、其子柳仲郢、其孙柳璧、柳玭等具为朝廷高官。柳家以治家严谨闻名于世,柳氏家法成为时人教育子孙的榜样,比如柳公绰的孙子柳玭,就根据祖父的教诲编撰了《诫子弟书》和《柳氏序训》,从做人到治家,集中体现了柳氏家法的精髓。

在《柳氏序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柳公绰对子女们要求十分严格,一到灾荒的年月,家中虽然储备甚足,但摆在子侄们面前的却始终是一碟菜,连汤水也不给。他还经常让晚辈们吃野菜,对他们说:“你们爷爷在世的时候,曾经因为我们兄弟学习不好,就不给我们肉吃,我们终身没有忘记他老人家的教诲啊!”柳家子侄们听后很受教育。柳公绰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教育子孙一方面要勤俭持家,同时还要勤学苦读。这个故事或许就是“小菜一碟”的真正出处。

  14. 有眼不识金镶玉

这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人们常用其来比喻见识浅陋、缺乏识别事物的能力。而原句其实是 “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或许是因为人们觉得 “荆山玉” 之说不够通俗、其所牵涉的典故也不是人人都能说得清楚的缘故,这一俗语中的 “荆山玉” 一词在口语中渐渐地被发音相近的 “金镶玉” 所代替,“有眼不识金镶玉” 一语就这样在民间以讹传讹地流传开来。

  15. “打破沙锅问到底”

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这一俗语原本为“打破砂锅璺到底”,意为砂锅被打破后其裂纹会一裂到底。后来被谐音讹传为“打破砂锅问到底”,表示遇事刨根问底、穷追不舍。

  16. “为朋友两肋插刀”

  其来历是隋唐演义中秦叔宝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历城,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而今却因误传成了在肋上插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奸不商、狗屁不通、空穴来风——15则被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俗语
被曲解的10个常用俗语
听说知道“王八蛋”原意的只有1/10000,那你知道吗?
九个误传成语排行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原来是.....这些俗语的本来面目99%人不知道
十句俗语,误传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