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读史记(42-01):郑世家第十二【1】



郑世家第十二【1】

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庶弟:《集解》云:“《年表》云母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郑:周天子领地内邑,在今陕西华县东。】。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便:有利,得到好处。】郑桓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弟弟。宣王即位二十二年,友才被封到郑地。封了三十三年,百姓都喜爱他。

幽王以为司徒【司徒:西周官名.掌管土地、人民、教化。为六卿之一。】。和集周民【和集:同“和辑”;和协安抚。】,周民皆说【说:通“悦”。】,河洛之间【河洛之间:指黄河之南、洛水之北一带地区。】,人便思之【便:通“遍”,普遍。】

幽王任命他为司徒。他使周朝百姓和睦相处,百姓都十分高兴,黄河、洛水流域的人们都思念他。

为司徒一岁,幽王以褒后故,王室治多邪【治多邪:治理不善。】,诸侯或畔之【畔:通“叛”。】。于是桓公问太史伯曰:

在他做司徒一年的时候,因为幽王宠爱褒姒,朝迁政事废弃不顾,问题积重难返,有些诸侯背叛了幽王,于是桓公询问太史伯说:

“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逃死:死里逃生。】”太史伯对曰:“独洛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公曰:“何以?”

“王室灾难深重,我怎么才能死里逃生呢?”太史伯回答说:“只有洛水东、黄河南可以安居。”桓公问:“为什么?”

对曰:“地近虢、郐【虢:周文王弟虢叔的封地,在今河南荥阳东北。郐(kuai):西周侯国,地在今河南郑州南。】,虢、郐之君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公诚请居之【诚:如果真的。】,虢、郐之君见公方用事【用事:当权。】,轻分公地。公诚居之,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

太史伯回答说:“那一带邻近虢国、郐国、虢国、郐国的国君既贪婪又喜好占小便宜,百姓不顺从他们。现在,您是司徒,百姓都热爱您,您如真的请求住在那一带,虢国、郐国国君看到您正当权,会很容易地分给您土地。您如真的住在那一带,虢国、郐国的百姓都是您的百姓了。”

公曰:“吾欲南之江上,何如?”对曰:“昔祝融为高辛氏火正【祝融:颛顼孙,名重黎。高辛:上古帝喾之号。火正:古官名,职掌祭祀和观察火星,行火政。】,其功大矣,而于周未有兴者,楚后也【楚其后:楚国先祖为高辛氏之后。】。周衰,楚必兴。兴,非郑之利也。

桓公:“我想到南边的长江流域住,怎么样?”太史回答说:“过去祝融替高辛氏掌管火,功劳甚大,但他的后代在周朝也没有兴盛起来,楚国就是他的后代。周王室衰弱,楚国一定兴盛。楚国如果兴盛,对郑国绝对没有好处。”

公曰:“吾欲居西方,何如?”对曰:“其民贪而好利,难久居。”公曰:“周衰,何国兴者【周衰二句:周王朝衰微后,哪些诸侯国将兴起呢?】

桓公说;“我想住在西方,怎么样?”太史伯回答说:“那里的百姓既贪婪又好利,难以久居。”桓公说:“周王室衰弱,哪国将兴盛呢?”

对曰:“齐、秦、晋、楚乎?夫齐,姜姓,伯夷之后也【伯夷:舜的臣子。《书·舜典》:“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伯夷佐尧典礼【典礼:制度和礼仪。】。秦,嬴姓,伯翳之后也【伯翳:又称伯益,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伯翳佐舜怀柔百物【怀柔:旧指统治者用政治手段笼络人心,使之归服。】

太史伯回答说:“齐、秦、晋、楚吧?齐国,姓姜,是伯夷的后代,伯夷曾辅助尧掌管仪制度。秦国,姓嬴,是伯翳的后代,伯翳曾辅助舜使很多部落顺服。

及楚之先,皆尝有功于天下。而周武王克纣后,成王封叔虞于唐【唐:在今山西翼城西南。】,其地阻险,以此有德与周衰并,亦必兴矣。”桓公曰:“善。”

至于楚国祖先,也都曾为天下人建立了功业。周武王战胜纣王后,成王把唐封给叔虞,那里山川险阻,凭这些有德的后代与衰弱的周室并存,晋国也一定能兴盛了。”桓公说:“好吧。”

于是卒言王【卒:通“猝”。急速,突然。】,东徙民洛东,而虢、郐果献十邑【十邑:《集解》引虞翻曰:“十邑谓虢、郐、鄢、蔽、补、丹、衣、历、莘也。”即今河南开封以南,洛阳以东地区。】,竟国之【据《国语》等载,桓公死幽王之难,其子武公与平王东徙,卒定下邑之地以为国,河南新郑是也。然则桓公始谋,非身得也。武公始国,非桓公也。武灭虢、郐、非王徙之而献邑也。十邑中八邑各为其国,非虢、郐之地,无由献之也。】

于是急速向幽王请示,把他的百姓迁移到洛水东部,虢、郐国国君果然向他贡献出十座城邑,他终于建立了郑国。

二岁,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犬戎:古戎族的一支,殷、周时居住在我国西部。周幽王十一年,申侯引犬戎入宗周攻杀幽王。】,并杀桓公。郑人共立其子掘突,是为武公。

二年(前771),犬戎在骊山下杀死了幽王,也杀死了桓公。郑人拥立桓公的儿子掘突,这是武公

【段意】:写郑桓公初封之时,审时度势,凭借王室司徒地位,扩充封地,兴建郑国。

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申:古国名,姜姓。地在今河南南阳。】,曰武姜。生太子寤生【寤生:逆生。寤通“忤”。武姜生太子脚先出母体,难产,故名之曰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

武公于十年(前761),娶了申侯的女儿做夫人,叫武姜。武姜生下太子寤生,生时是难产,等到生下后,夫人不喜欢寤生。

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二十七年,武公疾。夫人请公【请:请求。】,欲立段为太子,公弗听。是岁,武公卒,寤生立,是为庄公。

后来武姜又生下小儿子叔段,生段时是顺产,夫人十分喜爱叔段。二十七年(前744),武公生病了,夫人向武公请求,想立段为太子,武公未答应。当年,武公逝世了,寤生即位,这是庄公。

庄公元年,封弟段于京【京:春秋郑邑,在今河南荥阳东南。】,号太叔。祭仲曰【祭(zhai)仲:郑大夫,名足,字仲,食邑在祭,以祭为氏。】“京大于国【国:国都。】,非所以封庶也。”庄公曰:“武姜欲之,我弗敢夺也【夺:裁夺。】”段至京,缮治甲兵【缮:修补。】,与其母武姜谋袭郑。

庄公于元年(前743),把他的弟弟叔段封到京城,号称太叔。祭(zhài,债)仲说:“京城大于国都,不可以封给弟弟。”庄公说:“武姜想这样,我不敢反对。”叔段到了京,整顿军备,与他的母亲武姜阴谋袭击郑都。

二十二年,段果袭郑,武姜为内应。庄公发兵伐段,段走。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鄢:古国名,地在今河南鄢陵西北。】。鄢溃,段出奔共【共(gong):古国名,在今河南辉县。】

二十二年(前722),叔段果然袭击了郑都,武姜做内应。庄公派军攻打叔段,段逃跑公又攻打京城,京城的人们都背叛了叔段,叔段面对无奈逃跑到鄢。鄢邑的百姓溃逃了。叔段不得已逃亡到共国。

于是庄公迁母武姜于城颖【城颍:春秋郑邑,在今河南襄城东北。】,誓言曰:“不至黄泉【黄泉:指人死后伏葬的地穴。下句“穿地至黄泉”的黄泉则是指地下的泉水。】,毋相见也。”居岁余,已悔思母。颖谷之考叔有献于公【颍谷之考叔:颍谷,郑边邑,在今河南登封西南。考叔,人名,时为颍谷封人(管理疆界的官)。】,公赐食。

于是庄公把他的母亲武姜迁徙到城颍,发誓说:“不到黄泉,不与她见面。”过了一年多,庄公又后悔自己说过的话,很想念母亲。颍谷的考叔向庄公献礼,庄公赐给她食物。

考叔曰:“臣在母,请君食赐臣母。”庄公曰:“我甚思母,恶负盟【恶(wu)负盟:不愿违背誓言。】,奈何?”考叔曰:“穿地至黄泉,则相见矣。”于是遂从之,见母。

考叔说:“我有老母,请您把食物赐给我的母亲吧。”庄公说:“我很思念我的母亲,但又厌恶违背誓言,怎么办呢?”考叔说:“控条地道到有泉水处,你们母子就可见面了。”于是庄公依照他的办法,终于见到母亲

【段意】:写庄公即位,其母姜氏与弟叔段欲武力篡位,庄公内紧外松,俟时机成熟即一举击败叔段,囚禁其母,从而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二十四年,宋缪公卒,公子冯奔郑。郑侵周地,取禾【禾:禾麦。】。二十五年,卫州吁弑君桓公自立【州吁:卫国公子。】,与宋伐郑,以冯故也。

二十四年(前720),宋缪公逝世,公子冯(píng,凭)逃到郑国。郑国侵夺周室田地,攫取了田里的庄稼。二十五年(前719),卫国州吁杀死了自己的国君桓公即位,与宋国联合讨伐郑国,因为郑国接纳了公子冯的缘故。

二十七年,始朝周桓王。桓王怒其取禾,弗礼也【弗礼:不以礼相待。】。二十九年,庄公怒周弗礼,与鲁易祊、许田【与鲁祊(bēng,崩)、许田:《索隐》曰:“许田,近许之田,鲁朝宿之邑。祊者,郑所受助祭太山之汤沐邑。郑以天子不能巡宋,故以祊易许田,各从其近。”详见《鲁周公世家》注。】

二十七年(前717),郑君才朝拜周桓王,桓王对郑攫取庄稼一事很生气,没有按礼仪对待他。二十九年(前715),庄公生气周桓王没有礼遇自己,故意用祊(bēng,崩)与鲁国交换了靠近许国的鲁国的田地。

三十三年,宋杀孔父。三十七年,庄公不朝周,周桓王率陈、蔡、虢、卫伐郑。庄公与祭仲、高渠弥发兵自救【高渠弥:郑卿。】,王师大败。祝聸射中王臂【祝瞻:又称祝聃,郑大夫。】

三十三年(前711)宋国杀死了孔父。三十七年(前707),庄公不朝拜周桓王,桓王率领陈、蔡、虢、卫国讨伐郑国。庄公和祭仲、高渠弥出兵迎击,大败桓王的军队,祝聸射中了桓王的手臂。

祝聸请从之【从:追逐。】,郑伯止之,曰:“犯长且难之,况敢陵天子乎【陵:侵犯。】”乃止,夜令祭仲问王疾【夜间派祭仲去问候周天子的箭伤。疾,伤痛。】

祝聸请求继续追击桓王,郑庄公阻止他说:“侵犯长者尚且要遭到责难,何况欺辱天子呢?”于是祝聸才停止追击。庄公深夜派祭仲询问桓王的箭伤。

三十八年,北戎伐齐【北戎:部族名,即山戎。】,齐使求救,郑遣太子忽将兵救齐。齐釐公欲妻之【釐:通“僖”。】,忽谢曰【谢:推辞。】“我小国,非齐敌也【敌:匹敌。】”时祭仲与俱【时祭仲与俱:当时祭仲同太子忽在一道。】,劝使取之【取:通“娶”。】,曰:

三十八年(前706),北戎讨伐齐国,齐国派使者向郑国求援,郑国派太子忽领军救援齐国。齐(xī,西)公想把女儿嫁给太子忽。忽辞谢说:“我国是个小国,不宜和齐大国相匹配。”当时,祭仲与太子在一起,规劝太子答应娶亲,说:

“君多内宠【内宠:宠妾。】,太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所谓三公子者,太子忽,其弟突,次弟子亹也。

“我们郑国国君有很多宠爱的姬妾,太子得不到太国的援助将不能即位,三位公子都可以成为国君。”祭仲所说的三位公子,有太子忽,及他的弟弟突,小弟弟子亹(wěi,伟)

【段意】:写周郑交恶,郑无视王权,侵周地而取禾,抗王师而射中王臂。开春秋时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之先例。

四十三年,郑庄公卒。初,祭仲甚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公使娶邓女【娶:迎娶。】,生太子忽,故祭仲立之,是为昭公。

四十三年(前701),郑庄公逝世。当初,祭仲很受庄公宠信,庄公让他作上卿,庄公让祭仲为自己迎娶了邓国美女,生下了太子忽,所以祭仲立忽为君,这就是昭公。

庄公又娶宋雍氏女,生厉公突。雍氏有宠于宋。宋庄公闻祭仲之立忽,乃使人诱召祭仲而执之【执:逮捕。】,曰:“不立突,将死。”亦执以求赂焉【赂:财货。】

庄公又曾娶宋国的雍氏女子,生下厉公突。雍氏女子很受国君宠爱。宋庄公听说祭仲拥立忽,就派人把祭仲骗来逮捕了他,威胁他说:“不立突为君,将处死你。”宋国君也逮捕了突求取贿赂。

祭仲许宋,与宋盟。以突归【以:使。】,立之。昭公忽闻祭仲以宋是要弟突【要:要挟。】,九月(辛.)[丁]亥【九月丁亥:指郑庄公四十三年九月十三日,古人以干支记日。】,忽出奔卫。己亥【己亥:指九月二十五日。】,突至郑,立,是为厉公。

祭仲答应了宋国,并与宋国君盟誓。他准备带着突回国,拥立突为国君。昭公忽听说祭仲因宋国的要挟拥立自己的弟弟突为国君,九月丁亥日,忽逃到了卫国。己亥日,突来到郑都即位,这是厉公。

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专:专擅。】。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阴:暗中。雍纠:郑大夫,祭仲的女婿。。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

厉公四年(前697),祭仲专权。厉公提心此事,暗中让祭仲的女婿纠杀死祭仲。雍纠的妻子是祭仲的女儿,她知道此事后,问母亲:“父亲与丈夫哪一位更亲。”

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人尽夫:意思是说,丈夫死了可再嫁一个,适年男子都可作丈夫。】”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于市。

母亲说:“父亲只有一个,丈夫却可以有很多选择的!”祭仲女就把此事告诉了祭仲,祭仲反而杀死了雍纠,并暴尸于闹市上。

厉公无奈祭仲何,怒纠曰:“谋及妇人,死固宜哉【谋及二句:大事和妇人商量,死了也是活该。】

厉公对祭仲无可奈何,对雍纠却很生气,说:“与妇人商量,死本来就活该了,”

夏,厉公出成居邑栎【栎(li):春秋时郑的别都,在今河南禹县。】。祭仲迎昭公忽,六月乙亥【六月乙亥:指郑厉公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复入郑,即位。

夏季,厉公被赶到边界的栎邑居住。祭仲迎来了昭公忽,六月乙亥日,忽又回到郑都即位了。

秋,郑厉公突因栎人杀其大夫单伯【因:依靠。】,遂居之。诸侯闻厉公出奔,伐郑,弗克而去。宋颇予厉公兵,自守于栎,郑以故亦不伐栎。

秋季,郑厉公依靠邑的人杀死了栎邑大夫单伯,于是就定居在栎邑。诸侯们听说厉公逃跑了,就讨伐郑国,但没有战胜郑国就离去了。宋国赠给厉公很多军队,让他在栎邑坚守防备,郑国因此也不再讨伐邑

【段意】:写郑庄公死后,郑国诸公子为争夺君位而展开的角逐:昭公忽立,宋人执祭仲以逼忽退位而立厉公突,其后厉公欲杀祭仲而反被逐于栎,昭公复立。

昭公二年,自昭公为太子时,父庄公欲以高渠弥为卿,太子忽恶子,庄公弗听,卒用渠弥为卿。

昭公二年(前695),从昭公做太子时,父亲庄公就想拜高渠弥为上卿,太子忽厌恶高渠弥,庄公不听忽的意见,终于让渠弥做了卿。

及昭公即位,惧其杀已【惧其杀己:高渠弥害怕昭公会杀掉自己。】,冬十月辛卯【冬十月辛卯:指郑昭公二年十月二十二日。】,渠弥与昭公出猬,射杀昭公于野。祭仲与渠弥不敢入厉公【不敢入厉公:不敢让厉公回朝为君。】,乃更立昭公弟子亹为君【更:另。】,是为子亹也,无谥号【谥:古代帝王及官僚死后,按生前的事迹,由统治阶级所给予的表示褒贬的称号。】

等到昭公即位,渠弥担心昭公杀害自己,冬季十月辛卯日,渠弥与昭公出外打猎,在郊野射杀了昭公。祭仲与渠弥不敢接纳厉公,便改立昭公的弟弟子亹做国君,就称子亹,他没有谥号。

子亹元年七月,齐襄公会诸侯于首止【首止: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睢县东南。】,郑子亹往会,高渠弥相【相:辅佐。】,从,祭仲称疾不行。

子亹元年(前694)七月,齐襄公在首止会合诸侯,郑子亹赴会,高渠弥辅佐,跟从子亹前往,祭仲借口有病没去。

所以然者,子亹自齐襄公为公子之时,尝会斗,相仇,乃会诸侯,祭仲请子亹无行【无:通“勿”。】

祭仲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齐襄公做公子时,子亹曾经与他相斗过,双方结仇,等到诸侯相会时,祭仲请求子亹不要去。

子亹曰:“齐强,而厉公居栎,即不往【即:如果。】,是率诸侯伐我,内厉公【内:通“纳”。】。我不如往,往何遽必辱【遽:“讵”。岂,何。】,且又何至是!”卒行。

子亹说:“齐国强大,厉公又住在栎,假使我不去,齐就会率领诸侯攻打我,并让厉公回到国都。我不如前往,去了为什么一定受辱呢,而且,又为何一定落到象你所设想的那步田地呢!”子亹终于前往了。

于是祭仲恐齐并杀之,故称疾。子亹至,不谢齐侯【不谢齐侯:不向齐侯道歉。】,齐侯怒,遂伏甲而杀子亹。

祭仲担心齐国会杀死子亹及随从,所以声称有病。子亹到了首止,也未向齐侯道歉,齐侯十分生气,就设下伏兵杀死了子亹。

高渠弥亡归,归与祭仲谋,召子亹弟公子婴陈而立之,是为郑子。是岁,齐襄公使彭生醉拉杀鲁桓公【彭生杀鲁桓公,事详《鲁周公世家》。】

高渠弥逃回了郑国,与祭仲商议,把子亹的弟弟公子婴从陈国叫来拥立成国君,这是郑子。这一年,齐襄公让公子彭生趁鲁公酒醉摧折其肋骨杀死了鲁桓公。

郑子八年,齐人管至父等乱,弑其君襄公【管至父弑齐襄公,事详《左传》庄公8年。】。十二年,宋人长弑其君湣公【长万弑宋湣公,事详《左传》庄公12年。】。郑祭仲死。

郑子八年(前686),齐国管至父等人作乱,杀死了自己的国君襄公。十二年(前682),宋国人万长杀死了自己的国君湣公。这年,郑国祭仲去世了。

十四年,故郑亡厉公突在栎者使人诱劫郑大夫甫假,要以求入。假曰:“舍我,我为君杀郑子而入君。”厉公与盟,乃舍之。

十四年(前680),从前随郑厉公突逃亡在栎邑的人派人诱骗动持了大夫甫假,要挟甫帮助厉公回国都复位。甫假说:“赦免我,我替你杀死郑子让你回到国都。”厉公与他订立盟约后,才释放了他。

六月甲子【六月甲子:指郑子婴十四年六月一日。】,假杀郑子及其二子而迎厉公突,突自栎复入即位。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居六年【居六年:过了六年。】,厉公果复入。

六月甲子日,甫假杀死了郑子和他的两个儿子,并迎来厉公突,突从栎又回来即位。当初,在郑都南门城内有一条蛇与城外一条蛇争斗,城内的蛇死去。过了六年,厉公果然又回来了。

入而让其伯父原曰【让:斥责。伯父原:郑大夫,姬姓,名原繁。周王朝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我亡国外居,伯父无意入我,亦甚矣。”原曰:“事君无二心,人臣之职也【职:本分,职分。】。原知罪矣。”遂自杀。

厉公回到郑都后就责备自己的伯父原说:“我失去了国家到都外居住,伯父却无意接纳我,也太过分了。”原说:“事奉国君不能有二心,这是做人臣的本分。我知道罪过了。”说完竟自杀身亡。

厉公于是谓甫假曰::“子之事君有二心矣。”遂诛之。假曰:“重德不报【重德:大德,厚德。】,诚然哉?”厉公突后元年,齐桓公始霸。

厉公于是又对甫假说:“你事奉国君有二心。”于是杀死了他。临死甫假后悔地说:“对郑子的大德不去报答而有此下场,实在是应该啊!”厉公突复位后元年(679),齐桓公开始称霸。

五年,燕、卫与周惠王弟颓伐王【据《左传·庄公十九年》载:初,王姚得宠于庄王,生子颓。子颓有宠,国当他的老师。惠王即位后,夺取了国的圃作为自己的圃,夺了近于王宫的边伯的房产,又夺了子禽祝跪与詹父的田地,还没收了膳夫石速的俸禄。所以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借着苏氏反对王室而作乱。秋天,五大夫奉子颓之命讨伐惠王,未取胜,逃到温。苏子又奉子颓之命逃到卫国。卫师、燕师共同讨伐周朝。冬,立子颓。】,王出奔温【温:周畿内国名,在今河南温县。】,立弟颓为王。

五年(前675),燕国、卫国与周惠王的弟弟颓一起讨伐周惠王,惠王逃到温,弟弟颓即位为周王。

六年,惠王告急郑,厉公发兵击周王子颓,弗胜,于是与周惠王归,王居于栎。七年春,郑厉公与虢叔袭杀王子颓而入惠王于周【入:护送回国。】

六年(前674),惠王向郑国告急,厉公率军攻打周王子颓,未打胜,于是厉公与周惠王一起撤回郑国,惠王住在栎。七年(前673)的春天,郑厉公与虢叔共同袭击杀死了王子颓,护送惠王到周都。

秋,厉公卒,子文公踕立。厉公初立四岁,亡居栎,居栎十七岁,复入,立七岁,与亡凡二十八年。

秋季,厉公逝世,儿子文公踕(jié,洁)即位。厉公刚刚即位四年,就逃到栎居住,在栎住了十七年,又回到郑都,在位七年,与逃亡的时间加在一起总共二十八年

【段意】:续写郑国内乱。昭公复立二年,为郑卿高渠弥所杀,其弟子亹立。子亹赴首止诸侯之会,被齐襄公所杀,其弟子婴立。婴立十四年,亡居在栎的厉公突胁迫郑大夫甫瑕,杀掉郑子婴及其二子,复入即位,甫瑕亦被诛。

文公十七年,齐桓公以兵破蔡,遂伐楚,至召陵【召陵:春秋楚邑,在今河南郾城东。】

文公十七年(前656),齐桓公率军打败了蔡国,于是攻打楚国,一直打到召陵。

二十四年,文公之贱妾曰燕姞【燕姞:南燕国姞姓人家之女。】,梦天与之兰【梦天与之兰:梦见天帝送了她一枝兰花。】,曰:“余为伯鯈【伯鯈(chou):《集解》引贾逵云:“南燕祖。”】。余,尔祖也。

二十四年(前649),文公有一个名叫燕姞(jí,吉)的贱妾,梦到天帝给她一株兰草说:“我是伯鯈(yóu,由)。我是你的祖先。

以是为而子【以是为而子:用这枝兰花投胎作你的儿子。而,你。】,兰有国香【国香:极为浓烈的香气。后称兰花为国香。】”以梦告文公,文公幸之【幸:宠爱。】,而予之草兰为符【符:凭证。】。遂生子,名曰兰。

用这株兰草做你的儿子,兰草有浓烈醇正的香气。”燕姞把此梦告诉文公,文公便与她同房了。并赠送她兰草作为凭证。于是燕姞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兰。

三十六年,晋公子重耳过,文公弗礼。文公弟叔詹曰:“重耳贤,且又同姓【晋、郑同为姬姓诸侯。】,穷而过君【穷:走投无路。】,不可无礼。

三十六年(前637),晋公子重耳路过郑国,郑文公没有礼待他。文公的弟弟叔詹说:“重耳是贤人,又与咱们同姓,受穷困经过您处,您不能对他无礼。”

文公曰:“诸侯亡公子过者多矣,安能尽礼之!”詹曰:“君如弗礼,遂杀之;弗杀,使即反国【反:通“返”。】,为郑忧矣。”文公弗听。

文公说:“诸侯中逃亡的公子路过此处的有很多,怎么都能按礼招待他们呢!”叔詹说:“您如果不礼待他,就杀死他,不杀,他假使返回国内,就是郑国的忧患了。”文公不听从叔詹的意见。

三十七年春,晋公子重耳反国,立,是为文公。秋,郑入滑【滑:古国名,在今河南偃师西南。】,滑听命,已而反与卫【已而反与卫:过不多久滑又亲附卫国。与,亲附。】,于是郑伐滑。

三十七年(前636)的春天,晋公子重耳返回晋国,即位了,这就是晋文公。秋季,郑国攻入滑国,滑国唯郑命是听,不久,滑国又亲附卫国,于是郑国又攻打滑国。

周襄王使伯犕请滑【伯犕(fu):周大夫。请滑:为滑国请命、求情。】。郑文公怨惠王之亡在栎,而文公父厉公入之,而惠王不赐厉公爵禄,又怨襄王之与卫滑【与:亲近,偏袒。】,故不听襄王请而囚伯服。

周襄王让伯服替滑国说情,郑文公怨恨惠王曾逃到栎,是文公的父亲厉公护送惠王回朝复位的,但惠王却没有赏赐厉公爵位俸禄,又怨恨襄王亲附卫国,滑国,所以文公不听从襄王为滑国的说情反而囚禁了伯服。

王怒,与翟人伐郑【翟,通“狄”,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弗克。冬,翟攻伐襄王,襄王出奔郑,郑文公居王于氾【氾:春秋郑邑,在今河南汜水西。】。三十八年,晋文公入襄王成周。

襄王十分生气,联合翟人攻打郑国,没有获胜。冬季,翟人攻打周襄王,襄王逃到郑国,郑文公让襄王住在池(fàn,泛)。三十八年(前635),晋文公把周襄王送回成周

【段意】:写文公幸燕铁得子;郑国因不纳公子重耳而结怨于晋;周郑因滑的归属再次交兵。

四十一年,助楚击晋。自晋文公之过无礼,故背晋助楚。四十三年,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

四十一年(632),郑国帮助楚国攻击晋国。因晋文公当年路过郑,郑对他无礼,所以郑国背叛晋国帮助楚国。四十三年(前630),晋文公与秦缪公共同包围郑都,讨伐郑君帮助楚国攻打晋国,以及文公路过郑君的无礼罪行。

初,郑文公有三夫人,宠子五人,皆以罪蚤死【据《左传·宣公三年》载,五子中二人以罪见杀,一人早卒,一人为楚酖死,其一子瑕见存,文公恶之,则非五人俱有宠也,亦非皆以罪早死也。蚤:通“早”。】。公怒,溉逐群公子【溉:《集解》曰:“溉,一作'瑕’。”由此可见,瑕即子瑕,“溉”当属上。】

当初,郑文公有三位夫人,五个宠爱的儿子,都因罪早死。郑文公厌恶子瑕,赶走了各位公子。

子兰奔晋【子兰:郑文公子,妾燕姞所生。】,从晋文公围郑。时兰事晋文公甚谨,爱幸之,乃私于晋,以求入郑为太子。晋于是欲得叔詹为僇【僇:通“戮”,杀。】。郑文公恐,不敢谓叔詹言。

子兰逃到晋国,跟从晋文公包围郑都。当时子兰事奉晋文公很恭敬,晋文公十分宠幸他。他在晋暗中活动,借机要求回郑做太子。晋国这时想得到叔詹并杀死他。郑文公很害怕,不敢对叔詹说,

詹闻,言于郑君曰:“臣谓君,君不听臣,晋卒为患。然晋所以围郑,以詹,詹死而赦郑国【赦郑国:使郑国免难。】,詹之愿也。”乃自杀【自杀:据《晋世家》载:叔詹未尝自杀。】

叔詹听到这个情况,告诉郑君说:“我曾对您说,要杀死重耳,您却不听从我的意见,晋国终于成为我国的忧患了。可是晋国之所以包围郑都就是因为我,我死了而能赦免郑国,这是我的心愿。”于是叔詹自杀了。

郑人以詹尸与晋。晋文公曰:“必欲一见郑君,辱之而去。”郑人患之,乃使人私于秦曰【私:暗中。】“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秦兵罢。

郑人把叔詹尸首送给晋国。晋文公说:“一定想见一下郑君,污辱他后再离去。”郑人担心这件事,就派人私下对秦国说:“打败了郑国对晋国有好处,并非对秦国有利。”秦军听后才撤军。

晋文公欲入兰为太子,以靠郑。郑大夫石癸曰:“吾闻姞姓乃后稷之元妃【元妃:君主或诸侯的“元配”。】,其后当有兴者。子兰母,其后也。

晋文公送子兰到郑国做太子,借机通报了郑国。郑国大夫石癸说:“我听说姓姞的女儿是后稷的元配,她的后裔应当有兴发的,子兰的母亲就是他的后裔。

且夫人子尽已死,余庶子无如兰贤【无:没有谁。】。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遂许晋,与盟,而卒立子兰为太子,晋兵乃罢去。

况且夫人的儿子都已不在世了,剩下的儿子没有比得上兰贤能的。现在晋国包围郑都很急迫,晋国替子兰请求回郑,没有比这个条件更好的了!”于是郑国答应了晋国,与晋国订立盟约,终于立子兰为太子,晋军才撤走。

四十五年,文公卒,子兰立,是为缪公。

四十五年(前628),郑文公逝世了,子兰即位,这是缪公。

缪公元年春,秦缪公使三将将兵欲袭郑,至滑,逢郑贾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军;故秦兵不至而还,晋败之于崤【崤:山名,在今河南渑池东,公元前627年,晋败秦师于崤。】

缪公元年(前627)的春天,秦缪公派三位将军率军想攻打郑国,到了滑国,遇上郑国商人弦高,弦高诈称奉郑君之命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劳,所以秦军没再继续进军就回国了,晋军在崤打败秦军。

初,往年郑文公之卒也,郑司城缯贺以郑情卖之【司城:官名,掌管工程建筑。其名最早叫司空。】,秦兵故来。三年,郑发兵从晋伐秦,败秦兵于汪【败秦兵于汪:据梁玉绳《史记志疑》载,晋败秦彭衙,取秦汪邑,两事也,此误合为一。】。往年楚太子商臣弑其成王代立。

当初,郑文公逝世后,郑国都城的卫戍官缯贺把郑国的内情出卖给秦国,所以秦军才来攻打郑国。三年(前625),郑国派军跟从晋国攻打秦国,在汪打败秦军。楚国太子商臣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成王即位。

二十一年,与宋华元伐郑【华元:宋公族大夫。】。华元杀羊食士【食(sì,四)士:犒劳士兵。】,不与其御羊斟,怒以弛郑【不与三句:华元不犒赏他的御者羊斟,羊斟发怒驾车冲入郑师。】,郑囚华元。宋赎华元,元亦亡去。晋使赵穿以兵伐郑【赵穿:当作赵盾。】

二十一年(前607),楚国与宋国华元攻打郑国。华元宰羊犒劳士兵,却未给自己的驾车者羊斟肉食,羊斟恼怒把车赶到郑国,郑国囚禁了华元,宋国用重金赎回华元而华元早已逃走。晋国让赵穿率军攻打郑国。

二十二年,郑缪公卒,子夷立,是为灵公。

二十二年(前606),郑缪公逝世,儿子夷即位,这是灵公

【段意】:写秦晋伐郑,郑文公使人以利害说退秦兵。又迫于晋的威逼,立公子兰为太子。其后文公卒,公子兰立,为穆公。穆公依附晋国,从晋伐秦。



郑世家第十二【1】

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庶弟:《集解》云:“《年表》云母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郑:周天子领地内邑,在今陕西华县东。】。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便:有利,得到好处。】郑桓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弟弟。宣王即位二十二年,友才被封到郑地。封了三十三年,百姓都喜爱他。

幽王以为司徒【司徒:西周官名.掌管土地、人民、教化。为六卿之一。】。和集周民【和集:同“和辑”;和协安抚。】,周民皆说【说:通“悦”。】,河洛之间【河洛之间:指黄河之南、洛水之北一带地区。】,人便思之【便:通“遍”,普遍。】

幽王任命他为司徒。他使周朝百姓和睦相处,百姓都十分高兴,黄河、洛水流域的人们都思念他。

为司徒一岁,幽王以褒后故,王室治多邪【治多邪:治理不善。】,诸侯或畔之【畔:通“叛”。】。于是桓公问太史伯曰:

在他做司徒一年的时候,因为幽王宠爱褒姒,朝迁政事废弃不顾,问题积重难返,有些诸侯背叛了”太史伯对曰:“独洛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公曰:“何以?

“王室灾难深重,我怎么才能死里逃生呢?”太史伯回答说:“只有洛水东、黄河南可以安居。”桓公问:“为什么?”

对曰:“地近虢、郐【虢:周文王弟虢叔的封地,在今河南荥阳东北。郐(kuai):西周侯国,地在今河南郑州南。】,虢、郐之君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公诚请居之【诚:如果真的。】,虢、郐之君见公方用事【用事:当权。】,轻分公地。公诚居之,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

太史伯回答说:“那一带邻近虢国、郐国、虢国、郐国的国君既贪婪又喜好占小便宜,百姓不顺从他们。现在,您是司徒,百姓都热爱您,您如真的请求住在那一带,虢国、郐国国君看到您正当权,会很容易地分给您土地。您如真的住在那一带,虢国、郐国的百姓都是您的百姓了。”

公曰:“吾欲南之江上,何如?”对曰:“昔祝融为高辛氏火正【祝融:颛顼孙,名重黎。高辛:上古帝喾之号。火正:古官名,职掌祭祀和观察火星,行火政。】,其功大矣,而于周未有兴者,楚后也【楚其后:楚国先祖为高辛氏之后。】。周衰,楚必兴。兴,非郑之利也。

桓公:“我想到南边的长江流域住,怎么样?”太史回答说:“过去祝融替高辛氏掌管火,功劳甚大,但他的后代在周朝也没有兴盛起来,楚国就是他的后代。周王室衰弱,楚国一定兴盛。楚国如果兴盛,对郑国绝对没有好处。”

公曰:“吾欲居西方,何如?”对曰:“其民贪而好利,难久居。”公曰:“周衰,何国兴者【周衰二句:周王朝衰微后,哪些诸侯国将兴起呢?】

桓公说;“我想住在西方,怎么样?”太史伯回答说:“那里的百姓既贪婪又好利,难以久居。”桓公说:“周王室衰弱,哪国将兴盛呢?”

对曰:“齐、秦、晋、楚乎?夫齐,姜姓,伯夷之后也【伯夷:舜的臣子。《书·舜典》:“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伯夷佐尧典礼【典礼:制度和礼仪。】。秦,嬴姓,伯翳之后也【伯翳:又称伯益,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伯翳佐舜怀柔百物【怀柔:旧指统治者用政治手段笼络人心,使之归服。】

太史伯回答说:“齐、秦、晋、楚吧?齐国,姓姜,是伯夷的后代,伯夷曾辅助尧掌管仪制度。秦国,姓嬴,是伯翳的后代,伯翳曾辅助舜使很多部落顺服。

及楚之先,皆尝有功于天下。而周武王克纣后,成王封叔虞于唐【唐:在今山西翼城西南。】,其地阻险,以此有德与周衰并,亦必兴矣。”桓公曰:“善。”

至于楚国祖先,也都曾为天下人建立了功业。周武王战胜纣王后,成王把唐封给叔虞,那里山川险阻,凭这些有德的后代与衰弱的周室并存,晋国也一定能兴盛了。”桓公说:“好吧。”

于是卒言王【卒:通“猝”。急速,突然。】,东徙民洛东,而虢、郐果献十邑【十邑:《集解》引虞翻曰:“十邑谓虢、郐、鄢、蔽、补、丹、衣、历、莘也。”即今河南开封以南,洛阳以东地区。】,竟国之【据《国语》等载,桓公死幽王之难,其子武公与平王东徙,卒定下邑之地以为国,河南新郑是也。然则桓公始谋,非身得也。武公始国,非桓公也。武灭虢、郐、非王徙之而献邑也。十邑中八邑各为其国,非虢、郐之地,无由献之也。】

于是急速向幽王请示,把他的百姓迁移到洛水东部,虢、郐国国君果然向他贡献出十座城邑,他终于建立了郑国。

二岁,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犬戎:古戎族的一支,殷、周时居住在我国西部。周幽王十一年,申侯引犬戎入宗周攻杀幽王。】,并杀桓公。郑人共立其子掘突,是为武公。

二年(前771),犬戎在骊山下杀死了幽王,也杀死了桓公。郑人拥立桓公的儿子掘突,这是武公

【段意】:写郑桓公初封之时,审时度势,凭借王室司徒地位,扩充封地,兴建郑国。

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申:古国名,姜姓。地在今河南南阳。】,曰武姜。生太子寤生【寤生:逆生。寤通“忤”。武姜生太子脚先出母体,难产,故名之曰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

武公于十年(前761),娶了申侯的女儿做夫人,叫武姜。武姜生下太子寤生,生时是难产,等到生下后,夫人不喜欢寤生。

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二十七年,武公疾。夫人请公【请:请求。】,欲立段为太子,公弗听。是岁,武公卒,寤生立,是为庄公。

后来武姜又生下小儿子叔段,生段时是顺产,夫人十分喜爱叔段。二十七年(前744),武公生病了,夫人向武公请求,想立段为太子,武公未答应。当年,武公逝世了,寤生即位,这是庄公。

庄公元年,封弟段于京【京:春秋郑邑,在今河南荥阳东南。】,号太叔。祭仲曰【祭(zhai)仲:郑大夫,名足,字仲,食邑在祭,以祭为氏。】“京大于国【国:国都。】,非所以封庶也。”庄公曰:“武姜欲之,我弗敢夺也【夺:裁夺。】”段至京,缮治甲兵【缮:修补。】,与其母武姜谋袭郑。

庄公于元年(前743),把他的弟弟叔段封到京城,号称太叔。祭(zhài,债)仲说:“京城大于国都,不可以封给弟弟。”庄公说:“武姜想这样,我不敢反对。”叔段到了京,整顿军备,与他的母亲武姜阴谋袭击郑都。

二十二年,段果袭郑,武姜为内应。庄公发兵伐段,段走。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鄢:古国名,地在今河南鄢陵西北。】。鄢溃,段出奔共【共(gong):古国名,在今河南辉县。】

二十二年(前722),叔段果然袭击了郑都,武姜做内应。庄公派军攻打叔段,段逃跑公又攻打京城,京城的人们都背叛了叔段,叔段面对无奈逃跑到鄢。鄢邑的百姓溃逃了。叔段不得已逃亡到共国。

于是庄公迁母武姜于城颖【城颍:春秋郑邑,在今河南襄城东北。】,誓言曰:“不至黄泉【黄泉:指人死后伏葬的地穴。下句“穿地至黄泉”的黄泉则是指地下的泉水。】,毋相见也。”居岁余,已悔思母。颖谷之考叔有献于公【颍谷之考叔:颍谷,郑边邑,在今河南登封西南。考叔,人名,时为颍谷封人(管理疆界的官)。】,公赐食。

于是庄公把他的母亲武姜迁徙到城颍,发誓说:“不到黄泉,不与她见面。”过了一年多,庄公又后悔自己说过的话,很想念母亲。颍谷的考叔向庄公献礼,庄公赐给她食物。

考叔曰:“臣在母,请君食赐臣母。”庄公曰:“我甚思母,恶负盟【恶(wu)负盟:不愿违背誓言。】,奈何?”考叔曰:“穿地至黄泉,则相见矣。”于是遂从之,见母。

考叔说:“我有老母,请您把食物赐给我的母亲吧。”庄公说:“我很思念我的母亲,但又厌恶违背誓言,怎么办呢?”考叔说:“控条地道到有泉水处,你们母子就可见面了。”于是庄公依照他的办法,终于见到母亲

【段意】:写庄公即位,其母姜氏与弟叔段欲武力篡位,庄公内紧外松,俟时机成熟即一举击败叔段,囚禁其母,从而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二十四年,宋缪公卒,公子冯奔郑。郑侵周地,取禾【禾:禾麦。】。二十五年,卫州吁弑君桓公自立【州吁:卫国公子。】,与宋伐郑,以冯故也。

二十四年(前720),宋缪公逝世,公子冯(píng,凭)逃到郑国。郑国侵夺周室田地,攫取了田里的庄稼。二十五年(前719),卫国州吁杀死了自己的国君桓公即位,与宋国联合讨伐郑国,因为郑国接纳了公子冯的缘故。

二十七年,始朝周桓王。桓王怒其取禾,弗礼也【弗礼:不以礼相待。】。二十九年,庄公怒周弗礼,与鲁易祊、许田【与鲁祊(bēng,崩)、许田:《索隐》曰:“许田,近许之田,鲁朝宿之邑。祊者,郑所受助祭太山之汤沐邑。郑以天子不能巡宋,故以祊易许田,各从其近。”详见《鲁周公世家》注。】

二十七年(前717),郑君才朝拜周桓王,桓王对郑攫取庄稼一事很生气,没有按礼仪对待他。二十九年(前715),庄公生气周桓王没有礼遇自己,故意用祊(bēng,崩)与鲁国交换了靠近许国的鲁国的田地。

三十三年,宋杀孔父。三十七年,庄公不朝周,周桓王率陈、蔡、虢、卫伐郑。庄公与祭仲、高渠弥发兵自救【高渠弥:郑卿。】,王师大败。祝聸射中王臂【祝瞻:又称祝聃,郑大夫。】

三十三年(前711)宋国杀死了孔父。三十七年(前707),庄公不朝拜周桓王,桓王率领陈、蔡、虢、卫国讨伐郑国。庄公和祭仲、高渠弥出兵迎击,大败桓王的军队,祝聸射中了桓王的手臂。

祝聸请从之【从:追逐。】,郑伯止之,曰:“犯长且难之,况敢陵天子乎【陵:侵犯。】”乃止,夜令祭仲问王疾【夜间派祭仲去问候周天子的箭伤。疾,伤痛。】

祝聸请求继续追击桓王,郑庄公阻止他说:“侵犯长者尚且要遭到责难,何况欺辱天子呢?”于是祝聸才停止追击。庄公深夜派祭仲询问桓王的箭伤。

三十八年,北戎伐齐【北戎:部族名,即山戎。】,齐使求救,郑遣太子忽将兵救齐。齐釐公欲妻之【釐:通“僖”。】,忽谢曰【谢:推辞。】“我小国,非齐敌也【敌:匹敌。】”时祭仲与俱【时祭仲与俱:当时祭仲同太子忽在一道。】,劝使取之【取:通“娶”。】,曰:

三十八年(前706),北戎讨伐齐国,齐国派使者向郑国求援,郑国派太子忽领军救援齐国。齐(xī,西)公想把女儿嫁给太子忽。忽辞谢说:“我国是个小国,不宜和齐大国相匹配。”当时,祭仲与太子在一起,规劝太子答应娶亲,说:

“君多内宠【内宠:宠妾。】,太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所谓三公子者,太子忽,其弟突,次弟子亹也。

“我们郑国国君有很多宠爱的姬妾,太子得不到太国的援助将不能即位,三位公子都可以成为国君。”祭仲所说的三位公子,有太子忽,及他的弟弟突,小弟弟子亹(wěi,伟)

【段意】:写周郑交恶,郑无视王权,侵周地而取禾,抗王师而射中王臂。开春秋时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之先例。

四十三年,郑庄公卒。初,祭仲甚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公使娶邓女【娶:迎娶。】,生太子忽,故祭仲立之,是为昭公。

四十三年(前701),郑庄公逝世。当初,祭仲很受庄公宠信,庄公让他作上卿,庄公让祭仲为自己迎娶了邓国美女,生下了太子忽,所以祭仲立忽为君,这就是昭公。

庄公又娶宋雍氏女,生厉公突。雍氏有宠于宋。宋庄公闻祭仲之立忽,乃使人诱召祭仲而执之【执:逮捕。】,曰:“不立突,将死。”亦执以求赂焉【赂:财货。】

庄公又曾娶宋国的雍氏女子,生下厉公突。雍氏女子很受国君宠爱。宋庄公听说祭仲拥立忽,就派人把祭仲骗来逮捕了他,威胁他说:“不立突为君,将处死你。”宋国君也逮捕了突求取贿赂。

祭仲许宋,与宋盟。以突归【以:使。】,立之。昭公忽闻祭仲以宋是要弟突【要:要挟。】,九月(辛.)[丁]亥【九月丁亥:指郑庄公四十三年九月十三日,古人以干支记日。】,忽出奔卫。己亥【己亥:指九月二十五日。】,突至郑,立,是为厉公。

祭仲答应了宋国,并与宋国君盟誓。他准备带着突回国,拥立突为国君。昭公忽听说祭仲因宋国的要挟拥立自己的弟弟突为国君,九月丁亥日,忽逃到了卫国。己亥日,突来到郑都即位,这是厉公。

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专:专擅。】。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阴:暗中。雍纠:郑大夫,祭仲的女婿。。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

厉公四年(前697),祭仲专权。厉公提心此事,暗中让祭仲的女婿纠杀死祭仲。雍纠的妻子是祭仲的女儿,她知道此事后,问母亲:“父亲与丈夫哪一位更亲。”

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人尽夫:意思是说,丈夫死了可再嫁一个,适年男子都可作丈夫。】”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于市。

母亲说:“父亲只有一个,丈夫却可以有很多选择的!”祭仲女就把此事告诉了祭仲,祭仲反而杀死了雍纠,并暴尸于闹市上。

厉公无奈祭仲何,怒纠曰:“谋及妇人,死固宜哉【谋及二句:大事和妇人商量,死了也是活该。】

厉公对祭仲无可奈何,对雍纠却很生气,说:“与妇人商量,死本来就活该了,”

夏,厉公出成居邑栎【栎(li):春秋时郑的别都,在今河南禹县。】。祭仲迎昭公忽,六月乙亥【六月乙亥:指郑厉公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复入郑,即位。

夏季,厉公被赶到边界的栎邑居住。祭仲迎来了昭公忽,六月乙亥日,忽又回到郑都即位了。

秋,郑厉公突因栎人杀其大夫单伯【因:依靠。】,遂居之。诸侯闻厉公出奔,伐郑,弗克而去。宋颇予厉公兵,自守于栎,郑以故亦不伐栎。

秋季,郑厉公依靠邑的人杀死了栎邑大夫单伯,于是就定居在栎邑。诸侯们听说厉公逃跑了,就讨伐郑国,但没有战胜郑国就离去了。宋国赠给厉公很多军队,让他在栎邑坚守防备,郑国因此也不再讨伐邑

【段意】:写郑庄公死后,郑国诸公子为争夺君位而展开的角逐:昭公忽立,宋人执祭仲以逼忽退位而立厉公突,其后厉公欲杀祭仲而反被逐于栎,昭公复立。

昭公二年,自昭公为太子时,父庄公欲以高渠弥为卿,太子忽恶子,庄公弗听,卒用渠弥为卿。

昭公二年(前695),从昭公做太子时,父亲庄公就想拜高渠弥为上卿,太子忽厌恶高渠弥,庄公不听忽的意见,终于让渠弥做了卿。

及昭公即位,惧其杀已【惧其杀己:高渠弥害怕昭公会杀掉自己。】,冬十月辛卯【冬十月辛卯:指郑昭公二年十月二十二日。】,渠弥与昭公出猬,射杀昭公于野。祭仲与渠弥不敢入厉公【不敢入厉公:不敢让厉公回朝为君。】,乃更立昭公弟子亹为君【更:另。】,是为子亹也,无谥号【谥:古代帝王及官僚死后,按生前的事迹,由统治阶级所给予的表示褒贬的称号。】

等到昭公即位,渠弥担心昭公杀害自己,冬季十月辛卯日,渠弥与昭公出外打猎,在郊野射杀了昭公。祭仲与渠弥不敢接纳厉公,便改立昭公的弟弟子亹做国君,就称子亹,他没有谥号。

子亹元年七月,齐襄公会诸侯于首止【首止: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睢县东南。】,郑子亹往会,高渠弥相【相:辅佐。】,从,祭仲称疾不行。

子亹元年(前694)七月,齐襄公在首止会合诸侯,郑子亹赴会,高渠弥辅佐,跟从子亹前往,祭仲借口有病没去。

所以然者,子亹自齐襄公为公子之时,尝会斗,相仇,乃会诸侯,祭仲请子亹无行【无:通“勿”。】

祭仲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齐襄公做公子时,子亹曾经与他相斗过,双方结仇,等到诸侯相会时,祭仲请求子亹不要去。

子亹曰:“齐强,而厉公居栎,即不往【即:如果。】,是率诸侯伐我,内厉公【内:通“纳”。】。我不如往,往何遽必辱【遽:“讵”。岂,何。】,且又何至是!”卒行。

子亹说:“齐国强大,厉公又住在栎,假使我不去,齐就会率领诸侯攻打我,并让厉公回到国都。我不如前往,去了为什么一定受辱呢,而且,又为何一定落到象你所设想的那步田地呢!”子亹终于前往了。

于是祭仲恐齐并杀之,故称疾。子亹至,不谢齐侯【不谢齐侯:不向齐侯道歉。】,齐侯怒,遂伏甲而杀子亹。

祭仲担心齐国会杀死子亹及随从,所以声称有病。子亹到了首止,也未向齐侯道歉,齐侯十分生气,就设下伏兵杀死了子亹。

高渠弥亡归,归与祭仲谋,召子亹弟公子婴陈而立之,是为郑子。是岁,齐襄公使彭生醉拉杀鲁桓公【彭生杀鲁桓公,事详《鲁周公世家》。】

高渠弥逃回了郑国,与祭仲商议,把子亹的弟弟公子婴从陈国叫来拥立成国君,这是郑子。这一年,齐襄公让公子彭生趁鲁公酒醉摧折其肋骨杀死了鲁桓公。

郑子八年,齐人管至父等乱,弑其君襄公【管至父弑齐襄公,事详《左传》庄公8年。】。十二年,宋人长弑其君湣公【长万弑宋湣公,事详《左传》庄公12年。】。郑祭仲死。

郑子八年(前686),齐国管至父等人作乱,杀死了自己的国君襄公。十二年(前682),宋国人万长杀死了自己的国君湣公。这年,郑国祭仲去世了。

十四年,故郑亡厉公突在栎者使人诱劫郑大夫甫假,要以求入。假曰:“舍我,我为君杀郑子而入君。”厉公与盟,乃舍之。

十四年(前680),从前随郑厉公突逃亡在栎邑的人派人诱骗动持了大夫甫假,要挟甫帮助厉公回国都复位。甫假说:“赦免我,我替你杀死郑子让你回到国都。”厉公与他订立盟约后,才释放了他。

六月甲子【六月甲子:指郑子婴十四年六月一日。】,假杀郑子及其二子而迎厉公突,突自栎复入即位。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居六年【居六年:过了六年。】,厉公果复入。

六月甲子日,甫假杀死了郑子和他的两个儿子,并迎来厉公突,突从栎又回来即位。当初,在郑都南门城内有一条蛇与城外一条蛇争斗,城内的蛇死去。过了六年,厉公果然又回来了。

入而让其伯父原曰【让:斥责。伯父原:郑大夫,姬姓,名原繁。周王朝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我亡国外居,伯父无意入我,亦甚矣。”原曰:“事君无二心,人臣之职也【职:本分,职分。】。原知罪矣。”遂自杀。

厉公回到郑都后就责备自己的伯父原说:“我失去了国家到都外居住,伯父却无意接纳我,也太过分了。”原说:“事奉国君不能有二心,这是做人臣的本分。我知道罪过了。”说完竟自杀身亡。

厉公于是谓甫假曰::“子之事君有二心矣。”遂诛之。假曰:“重德不报【重德:大德,厚德。】,诚然哉?”厉公突后元年,齐桓公始霸。

厉公于是又对甫假说:“你事奉国君有二心。”于是杀死了他。临死甫假后悔地说:“对郑子的大德不去报答而有此下场,实在是应该啊!”厉公突复位后元年(679),齐桓公开始称霸。

五年,燕、卫与周惠王弟颓伐王【据《左传·庄公十九年》载:初,王姚得宠于庄王,生子颓。子颓有宠,国当他的老师。惠王即位后,夺取了国的圃作为自己的圃,夺了近于王宫的边伯的房产,又夺了子禽祝跪与詹父的田地,还没收了膳夫石速的俸禄。所以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借着苏氏反对王室而作乱。秋天,五大夫奉子颓之命讨伐惠王,未取胜,逃到温。苏子又奉子颓之命逃到卫国。卫师、燕师共同讨伐周朝。冬,立子颓。】,王出奔温【温:周畿内国名,在今河南温县。】,立弟颓为王。

五年(前675),燕国、卫国与周惠王的弟弟颓一起讨伐周惠王,惠王逃到温,弟弟颓即位为周王。

六年,惠王告急郑,厉公发兵击周王子颓,弗胜,于是与周惠王归,王居于栎。七年春,郑厉公与虢叔袭杀王子颓而入惠王于周【入:护送回国。】

六年(前674),惠王向郑国告急,厉公率军攻打周王子颓,未打胜,于是厉公与周惠王一起撤回郑国,惠王住在栎。七年(前673)的春天,郑厉公与虢叔共同袭击杀死了王子颓,护送惠王到周都。

秋,厉公卒,子文公踕立。厉公初立四岁,亡居栎,居栎十七岁,复入,立七岁,与亡凡二十八年。

秋季,厉公逝世,儿子文公踕(jié,洁)即位。厉公刚刚即位四年,就逃到栎居住,在栎住了十七年,又回到郑都,在位七年,与逃亡的时间加在一起总共二十八年

【段意】:续写郑国内乱。昭公复立二年,为郑卿高渠弥所杀,其弟子亹立。子亹赴首止诸侯之会,被齐襄公所杀,其弟子婴立。婴立十四年,亡居在栎的厉公突胁迫郑大夫甫瑕,杀掉郑子婴及其二子,复入即位,甫瑕亦被诛。

文公十七年,齐桓公以兵破蔡,遂伐楚,至召陵【召陵:春秋楚邑,在今河南郾城东。】

文公十七年(前656),齐桓公率军打败了蔡国,于是攻打楚国,一直打到召陵。

二十四年,文公之贱妾曰燕姞【燕姞:南燕国姞姓人家之女。】,梦天与之兰【梦天与之兰:梦见天帝送了她一枝兰花。】,曰:“余为伯鯈【伯鯈(chou):《集解》引贾逵云:“南燕祖。”】。余,尔祖也。

二十四年(前649),文公有一个名叫燕姞(jí,吉)的贱妾,梦到天帝给她一株兰草说:“我是伯鯈(yóu,由)。我是你的祖先。

以是为而子【以是为而子:用这枝兰花投胎作你的儿子。而,你。】,兰有国香【国香:极为浓烈的香气。后称兰花为国香。】”以梦告文公,文公幸之【幸:宠爱。】,而予之草兰为符【符:凭证。】。遂生子,名曰兰。

用这株兰草做你的儿子,兰草有浓烈醇正的香气。”燕姞把此梦告诉文公,文公便与她同房了。并赠送她兰草作为凭证。于是燕姞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兰。

三十六年,晋公子重耳过,文公弗礼。文公弟叔詹曰:“重耳贤,且又同姓【晋、郑同为姬姓诸侯。】,穷而过君【穷:走投无路。】,不可无礼。

三十六年(前637),晋公子重耳路过郑国,郑文公没有礼待他。文公的弟弟叔詹说:“重耳是贤人,又与咱们同姓,受穷困经过您处,您不能对他无礼。”

文公曰:“诸侯亡公子过者多矣,安能尽礼之!”詹曰:“君如弗礼,遂杀之;弗杀,使即反国【反:通“返”。】,为郑忧矣。”文公弗听。

文公说:“诸侯中逃亡的公子路过此处的有很多,怎么都能按礼招待他们呢!”叔詹说:“您如果不礼待他,就杀死他,不杀,他假使返回国内,就是郑国的忧患了。”文公不听从叔詹的意见。

三十七年春,晋公子重耳反国,立,是为文公。秋,郑入滑【滑:古国名,在今河南偃师西南。】,滑听命,已而反与卫【已而反与卫:过不多久滑又亲附卫国。与,亲附。】,于是郑伐滑。

三十七年(前636)的春天,晋公子重耳返回晋国,即位了,这就是晋文公。秋季,郑国攻入滑国,滑国唯郑命是听,不久,滑国又亲附卫国,于是郑国又攻打滑国。

周襄王使伯犕请滑【伯犕(fu):周大夫。请滑:为滑国请命、求情。】。郑文公怨惠王之亡在栎,而文公父厉公入之,而惠王不赐厉公爵禄,又怨襄王之与卫滑【与:亲近,偏袒。】,故不听襄王请而囚伯服。

周襄王让伯服替滑国说情,郑文公怨恨惠王曾逃到栎,是文公的父亲厉公护送惠王回朝复位的,但惠王却没有赏赐厉公爵位俸禄,又怨恨襄王亲附卫国,滑国,所以文公不听从襄王为滑国的说情反而囚禁了伯服。

王怒,与翟人伐郑【翟,通“狄”,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弗克。冬,翟攻伐襄王,襄王出奔郑,郑文公居王于氾【氾:春秋郑邑,在今河南汜水西。】。三十八年,晋文公入襄王成周。

襄王十分生气,联合翟人攻打郑国,没有获胜。冬季,翟人攻打周襄王,襄王逃到郑国,郑文公让襄王住在池(fàn,泛)。三十八年(前635),晋文公把周襄王送回成周

【段意】:写文公幸燕铁得子;郑国因不纳公子重耳而结怨于晋;周郑因滑的归属再次交兵。

四十一年,助楚击晋。自晋文公之过无礼,故背晋助楚。四十三年,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

四十一年(632),郑国帮助楚国攻击晋国。因晋文公当年路过郑,郑对他无礼,所以郑国背叛晋国帮助楚国。四十三年(前630),晋文公与秦缪公共同包围郑都,讨伐郑君帮助楚国攻打晋国,以及文公路过郑君的无礼罪行。

初,郑文公有三夫人,宠子五人,皆以罪蚤死【据《左传·宣公三年》载,五子中二人以罪见杀,一人早卒,一人为楚酖死,其一子瑕见存,文公恶之,则非五人俱有宠也,亦非皆以罪早死也。蚤:通“早”。】。公怒,溉逐群公子【溉:《集解》曰:“溉,一作'瑕’。”由此可见,瑕即子瑕,“溉”当属上。】

当初,郑文公有三位夫人,五个宠爱的儿子,都因罪早死。郑文公厌恶子瑕,赶走了各位公子。

子兰奔晋【子兰:郑文公子,妾燕姞所生。】,从晋文公围郑。时兰事晋文公甚谨,爱幸之,乃私于晋,以求入郑为太子。晋于是欲得叔詹为僇【僇:通“戮”,杀。】。郑文公恐,不敢谓叔詹言。

子兰逃到晋国,跟从晋文公包围郑都。当时子兰事奉晋文公很恭敬,晋文公十分宠幸他。他在晋暗中活动,借机要求回郑做太子。晋国这时想得到叔詹并杀死他。郑文公很害怕,不敢对叔詹说,

詹闻,言于郑君曰:“臣谓君,君不听臣,晋卒为患。然晋所以围郑,以詹,詹死而赦郑国【赦郑国:使郑国免难。】,詹之愿也。”乃自杀【自杀:据《晋世家》载:叔詹未尝自杀。】

叔詹听到这个情况,告诉郑君说:“我曾对您说,要杀死重耳,您却不听从我的意见,晋国终于成为我国的忧患了。可是晋国之所以包围郑都就是因为我,我死了而能赦免郑国,这是我的心愿。”于是叔詹自杀了。

郑人以詹尸与晋。晋文公曰:“必欲一见郑君,辱之而去。”郑人患之,乃使人私于秦曰【私:暗中。】“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秦兵罢。

郑人把叔詹尸首送给晋国。晋文公说:“一定想见一下郑君,污辱他后再离去。”郑人担心这件事,就派人私下对秦国说:“打败了郑国对晋国有好处,并非对秦国有利。”秦军听后才撤军。

晋文公欲入兰为太子,以靠郑。郑大夫石癸曰:“吾闻姞姓乃后稷之元妃【元妃:君主或诸侯的“元配”。】,其后当有兴者。子兰母,其后也。

晋文公送子兰到郑国做太子,借机通报了郑国。郑国大夫石癸说:“我听说姓姞的女儿是后稷的元配,她的后裔应当有兴发的,子兰的母亲就是他的后裔。

且夫人子尽已死,余庶子无如兰贤【无:没有谁。】。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遂许晋,与盟,而卒立子兰为太子,晋兵乃罢去。

况且夫人的儿子都已不在世了,剩下的儿子没有比得上兰贤能的。现在晋国包围郑都很急迫,晋国替子兰请求回郑,没有比这个条件更好的了!”于是郑国答应了晋国,与晋国订立盟约,终于立子兰为太子,晋军才撤走。

四十五年,文公卒,子兰立,是为缪公。

四十五年(前628),郑文公逝世了,子兰即位,这是缪公。

缪公元年春,秦缪公使三将将兵欲袭郑,至滑,逢郑贾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军;故秦兵不至而还,晋败之于崤【崤:山名,在今河南渑池东,公元前627年,晋败秦师于崤。】

缪公元年(前627)的春天,秦缪公派三位将军率军想攻打郑国,到了滑国,遇上郑国商人弦高,弦高诈称奉郑君之命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劳,所以秦军没再继续进军就回国了,晋军在崤打败秦军。

初,往年郑文公之卒也,郑司城缯贺以郑情卖之【司城:官名,掌管工程建筑。其名最早叫司空。】,秦兵故来。三年,郑发兵从晋伐秦,败秦兵于汪【败秦兵于汪:据梁玉绳《史记志疑》载,晋败秦彭衙,取秦汪邑,两事也,此误合为一。】。往年楚太子商臣弑其成王代立。

当初,郑文公逝世后,郑国都城的卫戍官缯贺把郑国的内情出卖给秦国,所以秦军才来攻打郑国。三年(前625),郑国派军跟从晋国攻打秦国,在汪打败秦军。楚国太子商臣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成王即位。

二十一年,与宋华元伐郑【华元:宋公族大夫。】。华元杀羊食士【食(sì,四)士:犒劳士兵。】,不与其御羊斟,怒以弛郑【不与三句:华元不犒赏他的御者羊斟,羊斟发怒驾车冲入郑师。】,郑囚华元。宋赎华元,元亦亡去。晋使赵穿以兵伐郑【赵穿:当作赵盾。】

二十一年(前607),楚国与宋国华元攻打郑国。华元宰羊犒劳士兵,却未给自己的驾车者羊斟肉食,羊斟恼怒把车赶到郑国,郑国囚禁了华元,宋国用重金赎回华元而华元早已逃走。晋国让赵穿率军攻打郑国。

二十二年,郑缪公卒,子夷立,是为灵公。

二十二年(前606),郑缪公逝世,儿子夷即位,这是灵公

【段意】:写秦晋伐郑,郑文公使人以利害说退秦兵。又迫于晋的威逼,立公子兰为太子。其后文公卒,公子兰立,为穆公。穆公依附晋国,从晋伐秦。


原文 ~ 郑世家第十二【1】

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幽王以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雒之间,人便思之。为司徒一岁,幽王以襃后故,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於是桓公问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对曰:“独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公曰:“何以?”对曰:“地近虢、郐,虢、郐之君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公诚请居之,虢、郐之君见公方用事,轻分公地。公诚居之,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公曰:“吾欲南之江上,何如?”对曰:“昔祝融为高辛氏火正,其功大矣,而其於周未有兴者,楚其後也。周衰,楚必兴。兴,非郑之利也。”公曰:“吾欲居西方,何如?”对曰:“其民贪而好利,难久居。”公曰:“周衰,何国兴者?”对曰:“齐、秦、晋、楚乎?夫齐,姜姓,伯夷之後也,伯夷佐尧典礼。秦,嬴姓,伯翳之後也,伯翳佐舜怀柔百物。及楚之先,皆尝有功於天下。而周武王克纣後,成王封叔虞于唐,其地阻险,以此有德与周衰并,亦必兴矣。”桓公曰:“善。”於是卒言王,东徙其民雒东,而虢、郐果献十邑,竟国之。

二岁,犬戎杀幽王於骊山下,并杀桓公。郑人共立其子掘突,是为武公。

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曰武姜。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後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二十七年,武公疾。夫人请公,欲立段为太子,公弗听。是岁,武公卒,寤生立,是为庄公。

庄公元年,封弟段於京,号太叔。祭仲曰:“京大於国,非所以封庶也。”庄公曰:“武姜欲之,我弗敢夺也。”段至京,缮治甲兵,与其母武姜谋袭郑。二十二年,段果袭郑,武姜为内应。庄公发兵伐段,段走。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鄢溃,段出奔共。於是庄公迁其母武姜於城颍,誓言曰:“不至黄泉,毋相见也。”居岁馀,已悔思母。颍谷之考叔有献於公,公赐食。考叔曰:“臣有母,请君食赐臣母。”庄公曰:“我甚思母,恶负盟,柰何?”考叔曰:“穿地至黄泉,则相见矣。”於是遂从之,见母。

二十四年,宋缪公卒,公子冯奔郑。郑侵周地,取禾。二十五年,卫州吁弑其君桓公自立,与宋伐郑,以冯故也。二十七年,始朝周桓王。桓王怒其取禾,弗礼也。二十九年,庄公怒周弗礼,与鲁易祊、许田。三十三年,宋杀孔父。三十七年,庄公不朝周,周桓王率陈、蔡、虢、卫伐郑。庄公与祭仲、高渠弥发兵自救,王师大败。祝聸射中王臂。祝聸请从之,郑伯止之,曰:“犯长且难之,况敢陵天子乎?”乃止。夜令祭仲问王疾。

三十八年,北戎伐齐,齐使求救,郑遣太子忽将兵救齐。齐釐公欲妻之,忽谢曰:“我小国,非齐敌也。”时祭仲与俱,劝使取之,曰:“君多内宠,太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所谓三公子者,太子忽,其弟突,次弟子亹也。

四十三年,郑庄公卒。初,祭仲甚有宠於庄公,庄公使为卿;公使娶邓女,生太子忽,故祭仲立之,是为昭公。

庄公又娶宋雍氏女,生厉公突。雍氏有宠於宋。宋庄公闻祭仲之立忽,乃使人诱召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亦执突以求赂焉。祭仲许宋,与宋盟。以突归,立之。昭公忽闻祭仲以宋要立其弟突,九月丁亥,忽出奔卫。己亥,突至郑,立,是为厉公。

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於市。厉公无柰祭仲何,怒纠曰:“谋及妇人,死固宜哉!”夏,厉公出居边邑栎。祭仲迎昭公忽,六月乙亥,复入郑,即位。

秋,郑厉公突因栎人杀其大夫单伯,遂居之。诸侯闻厉公出奔,伐郑,弗克而去。宋颇予厉公兵,自守於栎,郑以故亦不伐栎。

昭公二年,自昭公为太子时,父庄公欲以高渠弥为卿,太子忽恶之,庄公弗听,卒用渠弥为卿。及昭公即位,惧其杀己,冬十月辛卯,渠弥与昭公出猎,射杀昭公於野。祭仲与渠弥不敢入厉公,乃更立昭公弟子亹为君,是为子亹也,无谥号。

子亹元年七月,齐襄公会诸侯於首止,郑子亹往会,高渠弥相,从,祭仲称疾不行。所以然者,子亹自齐襄公为公子之时,尝会斗,相仇,及会诸侯,祭仲请子亹无行。子亹曰:“齐彊,而厉公居栎,即不往,是率诸侯伐我,内厉公。我不如往,往何遽必辱,且又何至是!”卒行。於是祭仲恐齐并杀之,故称疾。子亹至,不谢齐侯,齐侯怒,遂伏甲而杀子亹。高渠弥亡归,归与祭仲谋,召子亹弟公子婴於陈而立之,是为郑子。是岁,齐襄公使彭生醉拉杀鲁桓公。

郑子八年,齐人管至父等作乱,弑其君襄公。十二年,宋人长万弑其君湣公。郑祭仲死。

十四年,故郑亡厉公突在栎者使人诱劫郑大夫甫假,要以求入。假曰:“舍我,我为君杀郑子而入君。”厉公与盟,乃舍之。六月甲子,假杀郑子及其二子而迎厉公突,突自栎复入即位。初,内蛇与外蛇斗於郑南门中,内蛇死。居六年,厉公果复入。入而让其伯父原曰:“我亡国外居,伯父无意入我,亦甚矣。”原曰:“事君无二心,人臣之职也。原知罪矣。”遂自杀。厉公於是谓甫假曰:“子之事君有二心矣。”遂诛之。假曰:“重德不报,诚然哉!”

厉公突後元年,齐桓公始霸。

五年,燕、卫与周惠王弟穨伐王,王出奔温,立弟穨为王。六年,惠王告急郑,厉公发兵击周王子穨,弗胜,於是与周惠王归,王居于栎。七年春,郑厉公与虢叔袭杀王子穨而入惠王于周。

秋,厉公卒,子文公踕立。厉公初立四岁,亡居栎,居栎十七岁,复入,立七岁,与亡凡二十八年。

文公十七年,齐桓公以兵破蔡,遂伐楚,至召陵。

二十四年,文公之贱妾曰燕姞,梦天与之兰,曰:“余为伯鯈。余,尔祖也。以是为而子,兰有国香。”以梦告文公,文公幸之,而予之草兰为符。遂生子,名曰兰。

三十六年,晋公子重耳过,文公弗礼。文公弟叔詹曰:“重耳贤,且又同姓,穷而过君,不可无礼。”文公曰:“诸侯亡公子过者多矣,安能尽礼之!”詹曰:“君如弗礼,遂杀之;弗杀,使即反国,为郑忧矣。”文公弗听。

三十七年春,晋公子重耳反国,立,是为文公。秋,郑入滑,滑听命,已而反与卫,於是郑伐滑。周襄王使伯馃请滑。郑文公怨惠王之亡在栎,而文公父厉公入之,而惠王不赐厉公爵禄,又怨襄王之与卫滑,故不听襄王请而囚伯馃。王怒,与翟人伐郑,弗克。冬,翟攻伐襄王,襄王出奔郑,郑文公居王于氾。三十八年,晋文公入襄王成周。

四十一年,助楚击晋。自晋文公之过无礼,故背晋助楚。四十三年,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初,郑文公有三夫人,宠子五人,皆以罪蚤死。公怒,溉逐群公子。子兰奔晋,从晋文公围郑。时兰事晋文公甚谨,爱幸之,乃私於晋,以求入郑为太子。晋於是欲得叔詹为僇。郑文公恐,不敢谓叔詹言。詹闻,言於郑君曰:“臣谓君,君不听臣,晋卒为患。然晋所以围郑,以詹,詹死而赦郑国,詹之原也。”乃自杀。郑人以詹尸与晋。晋文公曰:“必欲一见郑君,辱之而去。”郑人患之,乃使人私於秦曰:“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秦兵罢。晋文公欲入兰为太子,以告郑。郑大夫石癸曰:“吾闻姞姓乃后稷之元妃,其後当有兴者。子兰母,其後也。且夫人子尽已死,馀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遂许晋,与盟,而卒立子兰为太子,晋兵乃罢去。

四十五年,文公卒,子兰立,是为缪公。

缪公元年春,秦缪公使三将将兵欲袭郑,至滑,逢郑贾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军,故秦兵不至而还,晋败之於崤。初,往年郑文公之卒也,郑司城缯贺以郑情卖之,秦兵故来。三年,郑发兵从晋伐秦,败秦兵於汪。

往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二十一年,与宋华元伐郑。华元杀羊食士,不与其御羊斟,怒以驰郑,郑囚华元。宋赎华元,元亦亡去。晋使赵穿以兵伐郑。

二十二年,郑缪公卒,子夷立,是为灵公。


译文 ~ 郑世家第十二【1】

郑桓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弟弟。宣王即位二十二年,友才被封到郑地。封了三十三年,百姓都喜爱他。幽王任命他为司徒。他使周朝百姓和睦相处,百姓都十分高兴,黄河、洛水流域的人们都思念他。在他做司徒一年的时候,因为幽王宠爱褒姒,朝迁政事废弃不顾,问题积重难返,有些诸侯背叛了幽王,于是桓公询问太史伯说:“王室灾难深重,我怎么才能死里逃生呢?”太史伯回答说:“只有洛水东、黄河南可以安居。”桓公问:“为什么?”太史伯回答说:“那一带邻近虢国、郐国、虢国、郐国的国君既贪婪又喜好占小便宜,百姓不顺从他们。现在,您是司徒,百姓都热爱您,您如真的请求住在那一带,虢国、郐国国君看到您正当权,会很容易地分给您土地。您如真的住在那一带,虢国、郐国的百姓都是您的百姓了。”桓公:“我想到南边的长江流域住,怎么样?”太史回答说:“过去祝融替高辛氏掌管火,功劳甚大,但他的后代在周朝也没有兴盛起来,楚国就是他的后代。周王室衰弱,楚国一定兴盛。楚国如果兴盛,对郑国绝对没有好处。”桓公说;“我想住在西方,怎么样?”太史伯回答说:“那里的百姓既贪婪又好利,难以久居。”桓公说:“周王室衰弱,哪国将兴盛呢?”太史伯回答说:“齐、秦、晋、楚吧?齐国,姓姜,是伯夷的后代,伯夷曾辅助尧掌管仪制度。秦国,姓嬴,是伯翳的后代,伯翳曾辅助舜使很多部落顺服。至于楚国祖先,也都曾为天下人建立了功业。周武王战胜纣王后,成王把唐封给叔虞,那里山川险阻,凭这些有德的后代与衰弱的周室并存,晋国也一定能兴盛了。”桓公说:“好吧。”于是急速向幽王请示,把他的百姓迁移到洛水东部,虢、郐国国君果然向他贡献出十座城邑,他终于建立了郑国。

二年(前771),犬戎在骊山下杀死了幽王,也杀死了桓公。郑人拥立桓公的儿子掘突,这是武公。

武公于十年(前761),娶了申侯的女儿做夫人,叫武姜。武姜生下太子寤生,生时是难产,等到生下后,夫人不喜欢寤生。后来武姜又生下小儿子叔段,生段时是顺产,夫人十分喜爱叔段。二十七年(前744),武公生病了,夫人向武公请求,想立段为太子,武公未答应。当年,武公逝世了,寤生即位,这是庄公。

庄公于元年(前743),把他的弟弟叔段封到京城,号称太叔。祭(zhài,债)仲说:“京城大于国都,不可以封给弟弟。”庄公说:“武姜想这样,我不敢反对。”叔段到了京,整顿军备,与他的母亲武姜阴谋袭击郑都。二十二年(前722),叔段果然袭击了郑都,武姜做内应。庄公派军攻打叔段,段逃跑公又攻打京城,京城的人们都背叛了叔段,叔段面对无奈逃跑到鄢。鄢邑的百姓溃逃了。叔段不得已逃亡到共国。于是庄公把他的母亲武姜迁徙到城颍,发誓说:“不到黄泉,不与她见面。”过了一年多,庄公又后悔自己说过的话,很想念母亲。颍谷的考叔向庄公献礼,庄公赐给她食物。考叔说:“我有老母,请您把食物赐给我的母亲吧。”庄公说:“我很思念我的母亲,但又厌恶违背誓言,怎么办呢?”考叔说:“控条地道到有泉水处,你们母子就可见面了。”于是庄公依照他的办法,终于见到母亲。

二十四年(前720),宋缪公逝世,公子冯(píng,凭)逃到郑国。郑国侵夺周室田地,攫取了田里的庄稼。二十五年(前719),卫国州吁杀死了自己的国君桓公即位,与宋国联合讨伐郑国,因为郑国接纳了公子冯的缘故。二十七年(前717),郑君才朝拜周桓王,桓王对郑攫取庄稼一事很生气,没有按礼仪对待他。二十九年(前715),庄公生气周桓王没有礼遇自己,故意用祊(bēng,崩)与鲁国交换了靠近许国的鲁国的田地。三十三年(前711)宋国杀死了孔父。三十七年(前707),庄公不朝拜周桓王,桓王率领陈、蔡、虢、卫国讨伐郑国。庄公和祭仲、高渠弥出兵迎击,大败桓王的军队,祝聸射中了桓王的手臂。祝聸请求继续追击桓王,郑庄公阻止他说:“侵犯长者尚且要遭到责难,何况欺辱天子呢?”于是祝聸才停止追击。庄公深夜派祭仲询问桓王的箭伤。

三十八年(前706),北戎讨伐齐国,齐国派使者向郑国求援,郑国派太子忽领军救援齐国。齐(xī,西)公想把女儿嫁给太子忽。忽辞谢说:“我国是个小国,不宜和齐大国相匹配。”当时,祭仲与太子在一起,规劝太子答应娶亲,说:“我们郑国国君有很多宠爱的姬妾,太子得不到太国的援助将不能即位,三位公子都可以成为国君。”祭仲所说的三位公子,有太子忽,及他的弟弟突,小弟弟子亹(wěi,伟)。

四十三年(前701),郑庄公逝世。当初,祭仲很受庄公宠信,庄公让他作上卿,庄公让祭仲为自己迎娶了邓国美女,生下了太子忽,所以祭仲立忽为君,这就是昭公。

庄公又曾娶宋国的雍氏女子,生下厉公突。雍氏女子很受国君宠爱。宋庄公听说祭仲拥立忽,就派人把祭仲骗来逮捕了他,威胁他说:“不立突为君,将处死你。”宋国君也逮捕了突求取贿赂。祭仲答应了宋国,并与宋国君盟誓。他准备带着突回国,拥立突为国君。昭公忽听说祭仲因宋国的要挟拥立自己的弟弟突为国君,九月丁亥日,忽逃到了卫国。己亥日,突来到郑都即位,这是厉公。

厉公四年(前697),祭仲专权。厉公提心此事,暗中让祭仲的女婿纠杀死祭仲。雍纠的妻子是祭仲的女儿,她知道此事后,问母亲:“父亲与丈夫哪一位更亲。”母亲说:“父亲只有一个,丈夫却可以有很多选择的!”祭仲女就把此事告诉了祭仲,祭仲反而杀死了雍纠,并暴尸于闹市上。厉公对祭仲无可奈何,对雍纠却很生气,说:“与妇人商量,死本来就活该了,”夏季,厉公被赶到边界的栎邑居住。祭仲迎来了昭公忽,六月乙亥日,忽又回到郑都即位了。

秋季,郑厉公依靠邑的人杀死了栎邑大夫单伯,于是就定居在栎邑。诸侯们听说厉公逃跑了,就讨伐郑国,但没有战胜郑国就离去了。宋国赠给厉公很多军队,让他在栎邑坚守防备,郑国因此也不再讨伐邑。

昭公二年(前695),从昭公做太子时,父亲庄公就想拜高渠弥为上卿,太子忽厌恶高渠弥,庄公不听忽的意见,终于让渠弥做了卿。等到昭公即位,渠弥担心昭公杀害自己,冬季十月辛卯日,渠弥与昭公出外打猎,在郊野射杀了昭公。祭仲与渠弥不敢接纳厉公,便改立昭公的弟弟子亹做国君,就称子亹,他没有谥号。

子亹元年(前694)七月,齐襄公在首止会合诸侯,郑子亹赴会,高渠弥辅佐,跟从子亹前往,祭仲借口有病没去。祭仲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齐襄公做公子时,子亹曾经与他相斗过,双方结仇,等到诸侯相会时,祭仲请求子亹不要去。子亹说:“齐国强大,厉公又住在栎,假使我不去,齐就会率领诸侯攻打我,并让厉公回到国都。我不如前往,去了为什么一定受辱呢,而且,又为何一定落到象你所设想的那步田地呢!”子亹终于前往了。祭仲担心齐国会杀死子亹及随从,所以声称有病。子亹到了首止,也未向齐侯道歉,齐侯十分生气,就设下伏兵杀死了子亹。高渠弥逃回了郑国,与祭仲商议,把子亹的弟弟公子婴从陈国叫来拥立成国君,这是郑子。这一年,齐襄公让公子彭生趁鲁公酒醉摧折其肋骨杀死了鲁桓公。

郑子八年(前686),齐国管至父等人作乱,杀死了自己的国君襄公。十二年(前682),宋国人万长杀死了自己的国君湣公。这年,郑国祭仲去世了。

十四年(前680),从前随郑厉公突逃亡在栎邑的人派人诱骗动持了大夫甫假,要挟甫帮助厉公回国都复位。甫假说:“赦免我,我替你杀死郑子让你回到国都。”厉公与他订立盟约后,才释放了他。六月甲子日,甫假杀死了郑子和他的两个儿子,并迎来厉公突,突从栎又回来即位。当初,在郑都南门城内有一条蛇与城外一条蛇争斗,城内的蛇死去。过了六年,厉公果然又回来了。厉公回到郑都后就责备自己的伯父原说:“我失去了国家到都外居住,伯父却无意接纳我,也太过分了。”原说:“事奉国君不能有二心,这是做人臣的本分。我知道罪过了。”说完竟自杀身亡。厉公于是又对甫假说:“你事奉国君有二心。”于是杀死了他。临死甫假后悔地说:“对郑子的大德不去报答而有此下场,实在是应该啊!”

厉公突复位后元年(679),齐桓公开始称霸。

五年(前675),燕国、卫国与周惠王的弟弟颓一起讨伐周惠王,惠王逃到温,弟弟颓即位为周王。六年(前674),惠王向郑国告急,厉公率军攻打周王子颓,未打胜,于是厉公与周惠王一起撤回郑国,惠王住在栎。七年(前673)的春天,郑厉公与虢叔共同袭击杀死了王子颓,护送惠王到周都。

秋季,厉公逝世,儿子文公踕(jié,洁)即位。厉公刚刚即位四年,就逃到栎居住,在栎住了十七年,又回到郑都,在位七年,与逃亡的时间加在一起总共二十八年。

文公十七年(前656),齐桓公率军打败了蔡国,于是攻打楚国,一直打到召陵。

二十四年(前649),文公有一个名叫燕姞(jí,吉)的贱妾,梦到天帝给她一株兰草说:“我是伯鯈(yóu,由)。我是你的祖先。用这株兰草做你的儿子,兰草有浓烈醇正的香气。”燕姞把此梦告诉文公,文公便与她同房了。并赠送她兰草作为凭证。于是燕姞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兰。

三十六年(前637),晋公子重耳路过郑国,郑文公没有礼待他。文公的弟弟叔詹说:“重耳是贤人,又与咱们同姓,受穷困经过您处,您不能对他无礼。”文公说:“诸侯中逃亡的公子路过此处的有很多,怎么都能按礼招待他们呢!”叔詹说:“您如果不礼待他,就杀死他,不杀,他假使返回国内,就是郑国的忧患了。”文公不听从叔詹的意见。

三十七年(前636)的春天,晋公子重耳返回晋国,即位了,这就是晋文公。秋季,郑国攻入滑国,滑国唯郑命是听,不久,滑国又亲附卫国,于是郑国又攻打滑国。周襄王让伯服替滑国说情,郑文公怨恨惠王曾逃到栎,是文公的父亲厉公护送惠王回朝复位的,但惠王却没有赏赐厉公爵位俸禄,又怨恨襄王亲附卫国,滑国,所以文公不听从襄王为滑国的说情反而囚禁了伯服。襄王十分生气,联合翟人攻打郑国,没有获胜。冬季,翟人攻打周襄王,襄王逃到郑国,郑文公让襄王住在池(fàn,泛)。三十八年(前635),晋文公把周襄王送回成周。

四十一年(632),郑国帮助楚国攻击晋国。因晋文公当年路过郑,郑对他无礼,所以郑国背叛晋国帮助楚国。四十三年(前630),晋文公与秦缪公共同包围郑都,讨伐郑君帮助楚国攻打晋国,以及文公路过郑君的无礼罪行。当初,郑文公有三位夫人,五个宠爱的儿子,都因罪早死。郑文公厌恶子瑕,赶走了各位公子。子兰逃到晋国,跟从晋文公包围郑都。当时子兰事奉晋文公很恭敬,晋文公十分宠幸他。他在晋暗中活动,借机要求回郑做太子。晋国这时想得到叔詹并杀死他。郑文公很害怕,不敢对叔詹说,叔詹听到这个情况,告诉郑君说:“我曾对您说,要杀死重耳,您却不听从我的意见,晋国终于成为我国的忧患了。可是晋国之所以包围郑都就是因为我,我死了而能赦免郑国,这是我的心愿。”于是叔詹自杀了。郑人把叔詹尸首送给晋国。晋文公说:“一定想见一下郑君,污辱他后再离去。”郑人担心这件事,就派人私下对秦国说:“打败了郑国对晋国有好处,并非对秦国有利。”秦军听后才撤军。晋文公送子兰到郑国做太子,借机通报了郑国。郑国大夫石癸说:“我听说姓姞的女儿是后稷的元配,她的后裔应当有兴发的,子兰的母亲就是他的后裔。况且夫人的儿子都已不在世了,剩下的儿子没有比得上兰贤能的。现在晋国包围郑都很急迫,晋国替子兰请求回郑,没有比这个条件更好的了!”于是郑国答应了晋国,与晋国订立盟约,终于立子兰为太子,晋军才撤走。

四十五年(前628),郑文公逝世了,子兰即位,这是缪公。

缪公元年(前627)的春天,秦缪公派三位将军率军想攻打郑国,到了滑国,遇上郑国商人弦高,弦高诈称奉郑君之命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劳,所以秦军没再继续进军就回国了,晋军在崤打败秦军。当初,郑文公逝世后,郑国都城的卫戍官缯贺把郑国的内情出卖给秦国,所以秦军才来攻打郑国。三年(前625),郑国派军跟从晋国攻打秦国,在汪打败秦军。

楚国太子商臣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成王即位。二十一年(前607),楚国与宋国华元攻打郑国。华元宰羊犒劳士兵,却未给自己的驾车者羊斟肉食,羊斟恼怒把车赶到郑国,郑国囚禁了华元,宋国用重金赎回华元而华元早已逃走。晋国让赵穿率军攻打郑国。

二十二年(前606),郑缪公逝世,儿子夷即位,这是灵公。


解读  ~ 郑世家第十二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是为郑桓公。周幽王时,身为周王室司徒的郑桓公,看到西周行将灭亡,就在太史伯的建议下,将财产、部族、宗族连同商人迁移到东虢(guó,国)和郐之间(今河南嵩山以东地区)。两年后,犬戎杀死周幽王,并杀郑桓公。继位的郑武公攻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新郑。郑武公以和郑庄公相继为周平王卿士,且能控制内部卿大夫的势力,在春秋初年的历史上,郑国甚为活跃。但以后由于内乱叠起,国势逐渐衰弱,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郑世家》向人们介绍了这个夹在大国之间的小国的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子产对于郑国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子产知识渊博,以礼治政,仁义爱人,善于辞令。他在为郑国卿之时,使郑国免于失败。当子驷弑杀公并“欲自立为君”时,公子子孔又派尉止去杀子驷而“欲自立”,这时,子产说:“子驷为不可,诛之,今之效之,是乱无时息也。”从而制止了即将发生的无休止的内乱,安定了郑国。郑君“封子产以六邑”,子产反复谦让,只“受其三邑”。在郑“执政者侈”的环境中,子产的行为能可贵的。因此,当诸公子争宠相杀,又欲杀子产时,有的公子不得不进谏说:“子产仁人,郑所以存者子产也,勿杀!”可见,是子产保存了郑国。子产多次随从郑出使晋、楚大国,并郑君会见各国诸侯,搞好外交,使郑国在复杂的环境中得以顺利发展。子产曾谓韩宣子曰:“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当郑国发生火灾,郑君“欲禳之”时,子产建议:“不如修德。”因而当子产去世后,“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子产的言行赢得了百姓由衷的崇敬。

《左传》还记载了子产最著名的主张,即“不毁乡校”。“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建议子产“毁乡校”,但子产说:“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恶以防凶。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允许人们随意议论“执政之善否”,这对统治者来说,就已经十分不易了,而子产身居卿相之高位,居然主动提出这种主张,并保留乡校;从人们的议论中,择善行之,择恶改之,这对统治者来说,就是更上一层楼了。而子产决心实施这一措施,并深刻认识到,只有行于忠善才能最终减少怨恨。向人们施展权威固能防止怨恨,制止议论,但这却如同“防川”,终有一天“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让自己把人们的议论当作苦口良药,从而调整政策,修正错误。在两千多年前,就能具有这样的高明见解,实为凤毛麟角。子产的主张、论断、见解也可算作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可惜,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子产的记载甚少,这的确是个缺憾。

郑国在不长的历史中还产生了具有爱国行为的商人弦高。“秦谬公使三将将兵欲袭郑,至滑,逢郑贾人弦高”,弦高急中生智,拿出自己做生意用的十二头牛慰劳秦军,秦谬公竟误以为郑国早已获得秦军偷袭的消息而作好迎战的充分准备,便急率军回国。弦高的爱国行为使郑国免遭一场灭顶之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十世家之郑世家第十二
周朝诸侯之郑世家
郑世家
郑国从胜到衰的历程
史记157-郑世家1篇(郑厉公)
【全】郑氏世系源流 从1到69世 你是哪一世系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