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第一百一十七篇《椒聊》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椒聊


  
  [诗经·国风·唐风]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


[作品介绍]

《椒聊》,《诗经·唐风》第四篇,为先秦时代晋地汉族民歌。全诗二章,每章六句。一说赞美妇女多子,另一说是女子采椒之歌。


[注释]

  1. ①椒:花椒,又名山椒。聊:同“莍”,亦作“朻”、“梂”,草木结成的一串串果实。闻一多《风诗类钞》:“草木实聚生成丛,古语叫作聊,今语叫作嘟噜。”

  2. ②蕃衍:生长众多。盈:满。升:量器名。

  3. ③硕:大。朋:比。

  4. ④且(jū 居):语末助词。

  5. ⑤远条:指香气远扬。一说长长的枝条。条:长。

  6. ⑥掬(jū 居):“掬”的古字,两手合捧。又,《周礼·考工记·陶人》疏引《小尔雅》云:“匊,二升。”亦通。

  7. ⑦笃:厚重。形容人体丰满高大。


[译文]

花椒子一串串,繁多采满一升。他那个人儿呀,高大与众不同。一串串花椒呀,香气远远飘动。

花椒子一串串,繁多采满一捧。他那个人儿呀,体态粗壮厚重。一串串花椒呀,香气远远飘动。

赏析

此诗为《诗经·唐风》第四篇,诗中所表达的意思,历来说法不一。《毛诗序》和三家诗都以为是讽谏晋昭公,赞美曲沃桓叔势力盛大子孙众多的诗作;汉人应劭、第五伦则以为是赞美后妃多子的诗作。宋人朱熹以为“此诗未见其必为沃而作也”(《诗序辨说》),后人多怀疑而不信序说。今人解说此诗,因史料缺乏,诗的本事难以确考,都是更加宽泛地加以理解,不明言具体所指,有的以为是赞美男子的诗(高亨《诗经今注》、陈子展《诗经直解》);有的以为“欣妇人之宜子也”,是赞扬妇人硕大丰腴,健康而多子的诗(闻一多《风诗类钞》、程俊英《诗经注析》)。产生这些说法的原因,主要是此诗没有任何有力的内证说明其本义,更无有关史料可以按验,因此说诗者仁智互见。然而,比较而言,高、陈等人的意见应当更为切合诗旨。因为《诗经》所产生的时代,属于父系社会,男子早已享有无上的权威,这时期的生殖崇拜是以男性为主题的,称赞子孙众多,是对男性生殖能力的颂扬。把生育单纯地归之于妇女,囿于现代的认识习惯,不免惑于事物的表象了。再考察一下诗的本身,通观全篇,并不存在一处描写妇女某种特征的字句,况且“硕大无朋”、“硕大且笃”,不是描绘妇女的词语。如果与《卫风·硕人》对妇女身材的描写相对照,更可明了二者的区别。

此诗首先以兴的手法,抒写景物之美。粗大虬曲的花椒树,枝叶繁茂,碧绿的枝头,结着一串串鲜红的花椒子,阵阵清香,随风飘动,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采摘下来,足有满满的一升。接着,以此为铺垫,以椒喻人,赞美那个高大健壮的男子,人丁兴旺,子孙像花椒树上结满的果实那样众多。比喻新奇、妥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后两句又回到了对花椒的抒写上,但因有了中间比喻部分的过渡,已不同于前两句的单纯起兴,而是比兴合一,人椒互化,前后呼应,对人物的赞美进一步深化,含蕴隽永,有余音袅袅之感。而语尾助词“且”的连用,更是增强了情感的抒发,企慕之意,可谓一往情深。

此诗的第二章几乎是第一章的再现,只是调换了两个字,这种复沓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某种事物的反覆吟诵,可以收到一唱三叹、情意深致的艺术效果。此诗另一个更为突出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集传》)。比兴的运用,不但使诗的开篇较为自然,没有突兀感;而且以人所共知的美好事物喻人,较含蓄通俗地表现出被赞美主体的品性内涵,易于为人理解、认同。这在《诗经》中运用得极为广泛,“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王逸《楚辞章》),也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所普遍接受。

佚名


赏析

 

      当今社会,有很多女人,可以说是大部分的女人把减肥做为“终身奋斗的大事”,而“骨感美”早已成为当下社会的主要审美趋向。可是,在古人心目中却并非如此。在《国风·唐风·聊》中这样写道:

  聊之实,

  蕃衍盈升。

  彼其之子,

  大无朋。

  聊且,

  远条且。

  聊之实,

  蕃衍盈

  彼其之子,

  大且笃。

  聊且,

  远条且。

  初看这是一首写“聊(山的子)”的诗。从字面意思上解读,则是说山结子很多(蕃衍盈升,蕃衍盈),山的子很大(大无朋)子很厚实(大且笃)。但是,为什么要用一首诗歌来赞颂一个山?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证,这样大费周章的来写一个山,这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吧。那么,这首《唐风·聊》的真正寓意是什么呢?

  闻一多在《风诗类钞》中这样解释《唐风·聊》:“即花。草木实聚生成丛,古语叫作聊,今语叫做嘟噜,‘聊之实,蕃衍盈升,’是说一嘟噜花子儿,蕃衍起来,可以满一升。类多子,所以古人常用来比女人。”后世帝王后妃的住处被称为房。在汉代,称皇后为房,其实是赞美皇后多子的意思。宋书功在《诗经-情诗正解》中解释说:“房即蜂房之房,一房有很多子,因此,房就是指一串串的子,这是对女人最好的称呼,故用以称皇后。”

  由此可见,《唐风·聊》中所赞美的并不是“聊”,而是有着和聊一样能多子的女人。这一点,在古字“美”中亦有体现,古字“美”就是羊字下面一个大肚子的女人的象形字。说到“维纳斯”,绝大部分人想到的是那尊断臂的维纳斯雕像,修长的身材,柔和的流线型曲线美,好看的脸,然而奥地利也有一尊被称为“维纳斯”的雕刻——维纶堡的维纳斯,只是这位“维纳斯”一眼看去,就是两个巨大的乳房,一个巨大的肚子。实在让人无法与美产生任何的联想,甚至可以说是丑极了!1983年秋天,在辽宁左县东山嘴,首次发掘出一些裸体女性红陶人体塑像,同“维纶堡的维纳斯”类似,这些塑像中的女性身体曲线丰满,生殖(乳房、肚子)特征十分突出。

  其实,这些都是生殖崇拜的象征。在生存环境恶劣、人口稀少、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人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伤害,因此需要更多的人来抵抗灾难和死亡。赵国华在《生殖崇拜文化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人口的增加意味着人手的增加,从而,人类自身的殖就成了原始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处于对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人的再生产的严重关切,原始人类中出现了生殖崇拜。换句话说,生殖崇拜深刻反映了一个绝对庄严的社会意志——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人的再生产。”因此,衍后代成为一项特别庄严神圣的事情。《易·系辞》:“天地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人承天地,施阴阳,故设嫁娶之礼者,重人伦,广继嗣也。”闻一多说:“在原始人类的观念里,婚姻是人生第一大事,而传种是婚姻的唯一目的。”“结子的欲望在原始女性是强烈的非常,强烈到恐怕不是我们能想象的程度。”“个人的存在是为他的种族存在而存在的,一个女人是在为种族传递并衍生机的功能上面存在的。”“在某种社会状态之下,凡是女性,生子的欲望没有不强烈的。可不要把它和性的冲突混杂起来,这是一种较洁白的、闪着灵光的母性的欲望,与性欲不同。”

  现在回过头来看《唐风·聊》就能明白,字面上赞颂的是山结子多,其实是古人的生殖崇拜。在《诗经》中有很多诗歌都涉及到了生殖崇拜,例如《国风·周南·斯》,《国风·周南·芣苡》,《国风·召南·采》等都有体现。

佚名


赏析

     

对于本诗,古今人的看法甚有分歧。《诗序》以为:“《椒聊》,刺晋昭公也。君子见沃之盛强,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孙将有晋国焉。”此说遵之者甚多,影响也很大。但其立意所指,诗中无据,不能完全令人信服。朱熹《诗集传》谓本诗:“椒之蕃盛则采之盈升矣。彼其之子则硕大而无朋矣。椒聊且,远条且,叹其枝远而实益蕃也。此不知其所指,《序》亦以为沃也。”看来,朱子仅仅是对诗歌作了一点分析。至于其立意所指,他既不同意《序》说,自己又无新的观点,慎重其间,只好说“此不知其所指”了。今人闻一多先生《风诗类钞》认为:“《椒聊》喻多子,欣妇女之宜子也。”此说一改古人风气,使本诗另辟一解。且基本合乎诗意,对后人多有启迪。高亨先生不同意闻一多先生的说法,但在“平民化”的说诗方向上,与闻先生无异。其《诗经今注》断定:“这首诗是赞美一个男子。”袁梅先生《诗经译注》认为:“古代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念是与劳动观念联系在一起的,青年男子选择的爱人是体格强壮的姑娘。”该说与闻先生的说法稍有差异,然而在赞美女人这一点上是相通的。无怪乎有人也认为本诗是“赞美一个妇人”,此说又与高先生的说法相左。当代《中国文学大词典》,赞同闻先生的看法。《诗经百科辞典》认为本诗:“是写一位高大健壮的姑娘,引起了一个年轻小伙子的兴趣,他正在追求她。至于是单相思呢?还是在热恋之中呢?是见到椒聊而联想起姑娘呢?还是姑娘和椒聊同时出现在小伙子眼前呢?那就不得而知了。”

综观以上诸说,联系诗意,我认为,本诗是一首寓意深邃的情诗。它在赞美女性体格美的同时,表达了古人对于婚恋对象的审美标准。诗作者似乎有许多不便明言的苦衷,都将它寄愚在对“椒聊”这个具体“喻体”的歌咏之中了。依笔者愚见,本诗最不便明言的就是年轻小伙子有关“性”(实质上是“生育”)的冲动与想象了。诗中作者以“椒聊”比喻“年轻而处于婚育年龄的姑娘”,小伙子对她非常爱慕。她也非常符合当时人们对于婚姻对象的审美需要,她“硕大无朋”、“硕大且笃”,身体强健结实而且性感,不但能够劳动,而且能够“多子”。这是古代男子最满意的婚恋对象。小伙子痴痴地想象着,他们结合以后,会像“椒聊”一样──“藩衍盈升”、“蕃衍盈匊”,进而子孙满堂;“椒聊且,远条且”,后世不但人丁兴旺,而且枝庶众多,源源不断,万古流馨。这就是古人对于婚姻的审美观念,它是与“多子多福”这样的心理相衔通的。因为,在古代简单低下的农业生产耕作时代,“人”是起决定因素的劳动元素。人越多,对自然的征服程度越深。故而古人一再的祈求“多子”,这是当时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特征。而要“多子”,其恋爱的对象就必须能够“多生育”。但是如果仅仅只是能够“多生”,尚不足以达到“完美”的程度。最好还要能够从事正常的甚至非正常的“生产劳动”。要能达到这两个要求,其婚姻对象就必须“硕大无朋”、“硕大且笃”。诗中抒情主人公所歌咏的这位女子,正好符合这个要求。于是,小伙子想到这么好的一个姑娘,倘若和自己结合以后,他们共同努力,好好生活,亦必将“藩衍盈升”、“蕃衍盈匊”,甚而至于“椒聊且,远条且”。但是对于这些内心的想法,她又不好直接向姑娘明言,于是他借“椒聊”以“咏其心声”。将“生育”与“性”的想法掩藏在对具体的“喻象”(“椒聊之实,藩衍盈升”、“椒聊之实,蕃衍盈匊”)的歌咏之中。

诗里虽然有不便明言的“苦衷”,但是整篇诗歌却笼罩着一种“男女间的温馨与美好”。诗中对女子硕大健壮的赞美,实际上也包含着多子多孙、多子多福、家族兴旺的良好愿望。这些,都反映了上古初民的婚姻观念、择偶标准。他们对女子的要求,是从一种功利的需求出发,与劳动、生活紧密相关。他们的“人体美”的标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劳动。这些基本的生活哲学,就是本诗所透露给我们的远古的信息。诗歌在艺术上,区别于《诗经》其他篇章的是:全诗上二句和末二句“皆兴而比”,只中间两句写人。写人也极简略,只是简单地勾画出其体貌特征,此外并无赘言。诗歌后面的“兴与比”,与诗歌前面的“兴与比”相呼应,更加完美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所思所想。一般情况下,《诗经》里的“比兴”只在章节的开头,引起下文。或者有时也出现在句中、章中,说明所兴之“源”,或者表明“喻体”,并不占据诗歌的主体地位。很少有像本诗这样“喧宾夺主”,既出现在章首,又出现在章末。而真正的本体叙述,只占了两句,好像有点“本末倒置”了。然而,这正是本诗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它把对人物的强烈的感情,大部分移寓于对“喻体”“椒聊”的赞美之中。如此,方不至于过于明目张胆,也能较为妥帖的表达诗人的心思;使所要伸张的“苦衷”得到了有效的表现,却不至于太过露骨,惹人苛责。也正是因为作者使用了这样的艺术手法,才使本诗含蓄而隽永,委婉而多味,让人咀嚼不尽,回味不尽,联想不尽。这样,更适合传达抒情主人公欲掩且欲露,欲露却还羞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这种以“咏物”代替“咏人”,而“咏物”又是为“咏人”服务的艺术表现方法,最适宜于表达诸如本诗这样“欲隐还露”、“含蓄不尽”的思想感情了。

佚名


赏析

一、题解与诗序讲解:

【1】《毛诗诂训传》未解题目“椒聊”之义,但在注首句“椒聊之实”时曰:“椒聊,椒也。”如此说来,则“聊”字似乎只是虚辞,而毫无意义。但是,“椒聊之实”确可指“花椒之实”,“椒聊且”似乎并非只是以“聊”为虚辞,而且,题目之“椒”亦必有深义。

“椒”字中之“木”与“叔”,亦颇耐人寻味。“椒”亦称“茮莍(音交求)”,但是,“椒”字“从木”,而“茮莍”二字皆“从艸(音草)”,可见,“椒木”介于“木”与“草”之间,绝非“成材之木”,其主要之用在于其果实——“花椒”。

如果与“晋昭公(或称昭侯)”之叔父“桓叔”相联系而言,“桓叔”受“昭侯”之封,而得封地于“曲沃”。“晋国”之君应是“昭侯”,而不应是“桓叔”,但是,而今“曲沃”之“桓叔”日渐强盛,谓“如草之椒”竟然生长而至于犹如成材之木矣。

再者,“椒木”本非“成材之木”,即使高大如木,亦不足以当“栋梁”。然而,“桓叔”竟胜于“君”矣。“椒木之实”者,花椒也。花椒无法成为粮食,而只能作为调味料之一。花椒之香气,可以诱使人来,然而,“椒”终非长久可以依赖者。

【2】《说文解字》曰:“聊,耳鸣也,从耳,卯声。”所谓“耳鸣”,是“鸣声来自耳内”,而非“来自耳外”;“耳鸣”是令人痛苦之噪音,纵然塞耳不闻亦枉然。“晋国”之“桓叔”胜过“昭侯”,国人纷纷投奔“曲沃桓叔”,对“昭侯”而言,亦如“耳鸣”矣。

解“聊”为“耳鸣”,盖与“卯”有关。“卯”者,东方之正位,春季之二月,是万物发生之时位也。如此说来,与其说是“从耳,卯声”,不如说是“从耳,从卯”,亦即“声自耳内而生”之“耳鸣”也。此解是以“耳”与“卯”并重。

《博雅》曰:“聊,苟且也。”亦有“姑且”、“暂且”之义焉。《诗经·邶风·泉水》有句曰“聊与之谋”,意谓愿意暂且愿意与之相谋划。所谓“愿意”,是因“卯”本与“生”相关,双方皆欲以此各自“谋生路”也,此解侧重于“卯”之象。

何以有“暂且”、“苟且”、“姑且”之义也?“谋划”,只是出于一方之口,入于对方之耳,尚未践行,亦未必终能践行,而且如此“谋划”是各谋私利,未必合乎正道。以其未必能践行则谓之“暂且、姑且”,以其未必合乎正道则谓之“苟且”。此测总“耳”之象。

“桓叔”能强盛而国人投奔,貌似有德而已,如此则应当是“暂且”、“苟且”之事,终难以长久;如若“昭侯(晋昭公)”能修己之德、修国之政,则国人、国民必能回心转意,复归于故土,归附与“昭侯”。如若“昭侯”不知悔改,则“暂且”便可转为“长久”。

“聊”亦有“赖”之义,如“民不聊生”、“百无聊赖”之“聊”。然而,此所谓“赖”,非“长久可赖”,而是“暂时依赖”。五谷可以作为粮食,而花椒终究不能作为粮食,是故,终非长久可以依赖者,由此而可知,“桓叔”并非可以长久依赖者。

【3】晋国之人民,所当依赖者,在于“昭侯”而非“桓叔”;当然,“曲沃”之人民,所当依赖者,在于“桓叔”,当更应当依赖“昭侯”。然而,“昭侯”不修其德、不修其政,而“桓叔”貌似有德,有利民之政,国人因此而投奔“桓叔”,故“刺晋昭公”也。

“椒木”非栋梁之材,然而,可以枝杈众多、四处伸展。“曲沃桓叔”犹如“椒木”,正在日益繁茂伸展。然而,无论如何繁茂,终究不能成为“晋国”之栋梁;无论如何伸展,皆如漫流于街道之淫水;无论花椒如何丰收,终究可谋一时之利,而不能替代粮食。

然则,如此之“桓叔”何以能“子孙将有晋国焉”?如此之“椒木”何以能如此“蕃衍盛大”?真一道子先生曰:“正邪不两立。正者能自立则邪者退避;正者不能自立则邪者趁机而强盛。”是故,《诗序》不责“曲沃桓叔”,而“刺晋昭公(昭侯)”也。

刺之者,救之也。写“桓叔”之强大,义警示“昭侯”也。作诗者之“思无邪”也。“昭侯”若能及时修德修政,则如松柏,椒聊之木终究不能取而代之;若拒绝诤谏之忠言,则如蓬蒿,椒聊之木终究取而代之,岂非必然?史实之中,“桓叔”之后,“晋武公”代“晋”矣。

二、《椒聊》讲解:

【1】第一章原文曰:“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音居),远条且。”其意曰:椒木矮小如酸枣,一时结果味芬芳。椒木繁茂枝条众,一簇所采升难装。晋国曲沃有桓叔,无人可比强且壮。花椒香气传四方,椒木枝条正远扬。

以下详言之。“椒聊之实”,谓一时所产之花椒。“蕃衍盈升”,谓椒木繁茂,枝条众多,因而一时之间,花椒丰收;其果实群生如花团锦簇,仅仅一簇即能获得花椒满满一升——十分之一斗。此二句所言,皆是“花椒”,但句句无不关乎“桓叔”。

此以“椒木”喻“桓叔”也。椒木之貌与酸枣树甚相似,皆非成材之木,皆有刺;酸枣或许暂时可以充饥,花椒或许可以得一时之利,但终究不能赖以为生。花椒胜过酸枣之处,在于可以作为调味料、药材,其子仁亦可暂时充饥。

“桓叔”如果椒木,本来其德能不足以支撑晋国,故不足以做国君;然而,因其貌似有德,一时之间能使其庶民获利,晋国人民前来投奔者较多,犹如花椒之丰收。但是,晋国人民前来投奔,只因“昭侯”不修德政,并非“桓叔”确实“仁德爱民”。

前两句以椒木喻“桓叔”,“彼其之子,硕大无朋”则直言“桓叔”一时之强盛。朋,比也。“彼其之子”即指“桓叔”。所谓“桓叔”之“硕大”,不过是如椒木中之大者,即便如此,亦终究非邦国栋梁之木,不过如“山中无虎,猴子称霸”而已。

所谓“椒聊且,远条且”之“且”,固然可以看作是虚辞,然而,亦非仅仅作虚辞,其中暗含有“暂时”、“暂且”之义。所谓“椒聊且”,谓如同椒木之“桓叔”,竟然一时之间成为晋人认为可依赖之人;“远条且”,谓“桓叔”势力竟如椒木枝条繁衍远扬。

固然,椒木繁茂,茁壮成长,是应当之事,圣贤君子绝不以控制、削弱、损害他人而求自身之“强大”,“万物并生而不相害”方是正道。是故,若“昭侯”修德政而“晋国”人民安宁,“桓叔”修德政而使“曲沃”人民安宁,则可致国泰民安矣。

【2】第二章原文曰:“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同掬,音居】。彼其之子,硕大且笃(音睹)。椒聊且,远条且。”其意曰:椒木本来如酸枣,只是一时果香浓。椒木繁茂枝条多,随手所采满一捧。晋国曲沃有桓叔,日渐强壮似真诚。可叹椒香迷民众,须知椒枝条日趋盛。

两章所写,表面看来,均是写“桓叔”,然而,此是表面之相同,须知两章必有同中之异。首先,前一章侧重于“桓叔”之现状,此章侧重写“桓叔”之未来;其次,前一章侧重写“桓叔”之貌似有德而暂时得众,此章侧重写对“昭侯”之殷切期望。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其中之“匊”,亦写作“掬”,意谓“一捧”。若说第一章前两句所言“花椒满升”为多,则此处所言“花椒满捧”则更多。喻“桓叔”不仅已得“晋国”较多人民投奔,且前来头本着在继续增多。倘若“昭侯”不能立即修其德、修其政,则“桓叔”取代“昭侯”之日不远矣,“昭侯”其能速速改悔从正乎?

“彼其之子,硕大且笃”,谓“桓叔”已经强盛壮大,而今以为“桓叔”为人笃厚者愈来愈多矣。《毛诗诂训传》曰:“笃,厚也。”若“桓叔”确实有德而性情笃厚,则“桓叔”之取代“昭侯”而成为晋国之君,则可谓晋国人民之福。然而,“桓叔”果然笃厚乎?

倘若“桓叔”果然笃厚,则不宜亦“椒”喻之,亦不宜谓之“聊”矣。“椒聊且”,谓如“椒木”之“桓叔”,正在因“昭侯”不知自身应当是松柏,却甘愿做一蓬蒿,从而使晋国人民误以为“桓叔”是可以依赖者,岂知本非应当依赖、不可依赖之人乎?

“远条且”,《毛诗诂训传》曰:“言声之远闻也。”其意谓,“桓叔”之声名正在日益愈传愈远,受其迷惑之人民正在日益增多,犹如“椒木”之枝条正在愈来愈多、愈来愈长。如此如此,“昭侯”岌岌可危矣,晋国岌岌可危矣。

当时之“昭侯(晋昭公)”必闻知此诗矣,而终究被其臣所杀,“桓叔”之后终究取得“晋国”之君位矣。后世之人,读此诗能免于成为“昭侯”之同类乎?后世之已如“昭侯”者,读此诗能免于重蹈“昭侯”之覆辙乎?

佚名


赏析

朱熹解曰:“兴而比也。椒之蕃盛,而采之盈升矣。彼其之子,则硕大而无朋矣。椒聊且,远条且,叹其枝远而实益蕃也。此不知其所指,《序》亦以为沃也。”

多以为是赞美女子繁衍能力强大的诗。 

其实,以为是赞美男子子孙繁盛有何不可呢?

小诗以椒聊之实起兴,对繁茂多实的花椒树大加赞美:你看那果实累累的花椒树啊,繁衍开来,能采撷满升啊!花椒一粒粒是那么微小,采摘满升实属不易,由此可见花椒树繁殖能力之强了。

小诗接下来就是拿花椒比人了:你看那至诚至敬的君子啊!形象高大,几无可匹敌之人啊!天下无双!花椒是多么繁盛啊,枝条伸展得多么长远啊!以此祝愿君子福寿绵长、子孙满堂。

拿花椒比子孙繁盛,多么形象的比喻啊!这使我想起了前面《螽斯》,诗人拿蝈蝈多子比家族繁盛。二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一以植物,一以昆虫。

佚名


椒聊》: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

百度的白话翻译是:

花椒子一串串,繁多采满一升。她那个人儿呀,高大与众不同。一串串花椒呀,香气远远飘动。

花椒子一串串,繁多采满一捧。她那个人儿呀,体态粗壮厚重。一串串花椒呀,香气远远飘动。

关于本诗的诗旨,古今大致有这么几种说法:

一是毛诗序》和三家诗都以为是讽谏晋昭公,赞美曲沃桓叔势力盛大子孙众多的诗作;

二是汉人应劭、第五伦则以为是赞美后妃多子的诗作。

三是宋朱熹以为“此诗未见其必为沃而作也”(《诗序辨说》),但连他也不明言具体所指。其《诗集传》谓本诗:“椒之蕃盛则采之盈升矣。彼其之子则硕大而无朋矣。椒聊且,远条且,叹其枝远而实益蕃也。此不知其所指,《序》亦以为沃也。”

四是以为是赞美男子的诗(高亨《诗经今注》、陈子展《诗经直解》);

五是以为“欣妇人之宜子也”,是赞扬妇人硕大丰腴,健康而多子的诗(闻一多《风诗类钞》、程俊英《诗经注析》)。闻一多先生认为:“《椒聊》喻多子,欣妇女之宜子也。”《诗经百科辞典》认为本诗:“是写一位高大健壮的姑娘,引起了一个年轻小伙子的兴趣,他正在追求她。至于是单相思呢?还是在热恋之中呢?是见到椒聊而联想起姑娘呢?还是姑娘和椒聊同时出现在小伙子眼前呢?那就不得而知了。”

第一种说法,《诗序》以为:“《椒聊》,刺晋昭公也。君子见沃之盛强,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孙将有晋国焉。”此说太过牵强。

第二种说法,以为本诗是赞美后妃多子的诗作。也有点莫名其妙。

因此,对于本诗诗旨的讨论就集中在赞美的是男子还是女子这个问题。

泊客认同闻一多先生的说法,以为本诗赞美的是女子。

因为:

第一,闻一多在《风诗类钞》中这样解释《唐风·聊》:“即花。草木实聚生成丛,古语叫作聊,今语叫做嘟噜,‘聊之实,蕃衍盈升,’是说一嘟噜花子儿,蕃衍起来,可以满一升。类多子,所以古人常用来比女人。”

第二,后世帝王后妃的住处被称为房。在汉代,称皇后为房,其实是赞美皇后多子的意思。宋书功在《诗经-情诗正解》中解释说:“房即蜂房之房,一房有很多子,因此,房就是指一串串的子,这是对女人最好的称呼,故用以称皇后。”也许,正因为这点,所以才有专家认为,本诗是赞美后妃多子的吧。但泊客以为,本诗诗旨不仅在于赞美包括皇后在内的女子,更在于通过赞美健硕的女子,来表达当时社会的生殖崇拜,祈求多子多孙、多子多福、家族兴旺。

      第三,在《诗经》中,“硕大”的人即“硕人”,当然,这既可写男人,也可写女人。如《邶风·简兮》: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台组。再如《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寤寐言,永矢弗谖。这两首,都是写的男子。写女子的,当然也有,如《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到底本诗赞美的是男是女,还是必须回到诗中,回到诗意。诗中每章开头写“椒聊之实,蕃衍盈升”、“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其意在希望子孙兴旺,子孙昌盛,绵延不绝。而且,最主要的是尽管古时候有着生殖崇拜,但要说到多子多孙、多能生养,古今中外还是一致公认在乎的是对女子的赞美之上。

本诗通过对椒聊之实的起兴与对女子硕大健壮的赞美,反映了上古初民的婚姻观念、择偶标准,表达了多子多孙、多子多福、家族兴旺的良好愿望。

◆  ◆  ◆  ◆  ◆  

诗经117

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息繁衍
(117)椒聊:椒聊且,远条且
《诗经》课堂:《 唐风·椒聊》/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772期)
闲聊唐、唐国和唐风
诗经·国风·唐风·扬之水(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诗经-风-国风·唐风12篇(原文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